宜宾地方特产是什么 宜宾的土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6 17:51:07

一. 四川省 宜宾 宜宾县 蕨溪金银花

蕨溪金银花,是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蕨溪镇的著名,该品产值高、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蕨溪人创收的主要作物之一。

宜宾县蕨溪镇有悠久的种植金银花历史,该镇从1990年开始大面积种植金银花,集中分布在万寿、正化、石坪、聚和及后坝村,种植农户有3000余户。蕨溪金银花于2001年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品证书。目前该镇种有7个金银花品种,种植面积约7000亩,总产约400吨。根据当地最新规划,蕨溪金银花的种植面积将达10000亩以上、年产值1500万元。RXU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鸳鸯花、二宝花,是一种藤本植物,可盆栽,是我国古老而常用的药物,其原植物为忍冬,药用部位主要为花蕾和初开的花,其藤茎也可药用(为忍冬藤)。金银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流行迷人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疾病、痈疖脓肿、丹毒、外伤感染以及子宫糜烂等。RXU

二.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宜宾早茶

宜宾早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宾早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早茶:宜宾最早

宜宾种茶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022年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同时,宜宾市也是四川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

宜宾早茶地理优势

宜宾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拥有最适宜茶叶生长的优越气候和土壤条件,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开园生产上市,一般比省内和江、浙一带主产茶区早15-30天左右,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

宜宾市九县一区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均分布有早茶基地,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珙县、江安县等沿金沙江、岷江、长江及支流河谷地带海拔700米以下的区域,总面积1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0万亩。

宜宾茶产业概况

2009年,宜宾市茶园面积达56万亩,茶叶总产量2.5万吨,其中茶叶农业产值7.1亿元,茶业综合产值32.3亿元。

2010年,宜宾市的名优早茶产量达1.02万吨,早茶鲜叶产值5.4亿元,早茶综合产值9.8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茶叶出口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茶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已经凸显,宜宾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早茶产地。

目前,宜宾全市现有早茶加工企业近800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其中加工能力达50吨以上有241个,1000吨以上有 7个,3000吨以上有2个。现有国家级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4个,有茶业产值近3亿元企业1家,近1亿元产值企业1家,全市各类大小茶馆、茶坊千个以上。叙府、醒世、金叶和龙湖翠等茶叶企业的3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8个品牌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品牌获有机茶认证。“川红”工夫红茶、“叙府龙芽”等20多个产品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金奖。目前全市茶业重点龙头企业拥有 “中国驰名商标”1件(“叙府”牌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4件,“四川省名牌产品”3个,“叙府龙芽”为“四川省十大名茶”。

宜宾早茶荣誉

2009年,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宜宾“中国早茶之乡”的称号;此外,“宜宾早茶”还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2010年3月1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的宜宾早茶节品鉴会上,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叙府”牌“叙府龙芽”成为了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地域范围

宜宾早茶产于四川省宜宾市辖区内的屏山县、宜宾县、高县、筠连县、江安县、珙县、长宁县、南溪县、兴文县、翠屏区等9县1区的123个乡(镇)991个自然村,在宜宾市600米以下中低海拔高度的茶区,是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宜宾市地处四川省南端,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地带,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宜宾早茶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产量1万吨。

三.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黄牛

筠连黄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黄牛是指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自由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牛肉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而著名。

(一)产品名称

筠连黄牛

(英语:JunLianYellowCattle/中文:JunLianHuangNiu)

(二)产品类别

筠连黄牛属养殖类,其中筠连是地名,黄牛是通用名称。

筠连黄牛是指在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

筠连黄牛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四季放养而著名;“筠连黄牛”的主产区——筠连县,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非常适宜筠连黄牛生长。

(三)地域范围

筠连县所辖行政区域(18个乡镇,幅员面积1256.13平方公里),主要产区为筠连镇、维新镇、大雪山镇、镇舟镇、蒿坝镇、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

(四)历史渊源

筠连因县境内“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以地产筠竹得名。秦属西南夷地,有筑五尺道经此之说。汉属南广县地,隋属协州。唐于县境置筠州、连州、定州,宋废定州。元合筠、连二州为筠连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筠连县;今天的筠连县,还包括了1953年原高县划入的部分乡域(相当于今天的腾达镇、维新镇、乐义乡、维新镇、沐爱镇、镇舟镇、高坎乡、大雪山镇、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蒿坝镇)。

筠连养牛历史悠久。1980年8月在落木柔区政治乡拱猪洞发掘的“筠连人”臼齿化石共生的17种动物就有“牛”,它证明了筠连县在四万年前就有智人居住,就有牛的踪迹。嘉庆十七年(1812)《高县志》记载“苗子,畜牛马为生……婚姻聘用马牛布匹,祭0以宰盗取之牛为敬”(民国《叙永县志》记载“苗人生产全恃畜,苗俗以牛多为富”)。民国37年(1948)6月《续修筠连县志》原称“筠连山牛”,并曰“山牛黄色,种山者畜之”;1960年8月《宜宾农业(1949~1959)》改称“筠连黄牛”(包括今天的珙县、兴文县黄牛),列为宜宾专区11个县市(含庆符县)唯一耕牛地方良种,并评价筠连黄牛“体型大、抗病力强、耐劳役,著名于川南各县市”,其母牛头数占时11个县市总数的41.43%[1]。

新编《筠连县志(1911~1985)》(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月)[2]、《筠连县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0年11月)[3]、《宜宾市志(1911~2005)》(中华书局2011年11月)[4]沿用了相关记述,筠连黄牛以“川南黄牛”、“川南山地黄牛”、“川南山地牛”为名分别载入了《宜宾地区畜禽品种志》(宜宾地区畜牧局、科技情报研究所1983年12月)、《四川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5月)、《四川畜禽遗传资源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0月)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5月),后两志均明确筠连县为第一主产县。

(五)发展现状

筠连县1993年起被列入四川省秸秆养牛示范县,1994年12月从四川阳坪种牛场引进3头(建议删)西门塔尔公牛开展筠连黄牛杂交改良。1995年筠连黄牛年存栏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46.3%,能繁母牛、当年生犊牛分别占50.87%、47.55%,筠连黄牛出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60.1%,出栏率(28.57%)占全省(含今重庆市各区县)前二十强第14位(1996年10月《四川省1995年畜牧经济统计》报道)。1996年12月(可否加牵头单位)策划并编制的(改为:了)《筠连县黄牛124工程项目建议书》,1997年5月先后通过了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已并入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今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单位专家学者鉴定,并在筠连镇真武路新建了以开发筠连黄牛为主的筠连县畜禽良种开发中心积极探索筠连黄牛产业化开发。1997年6月开始推广黄牛细管冻精技术,1998年4月被正式列入全省15个黄牛改良基地县,2000年、2001年、2003年连续三年又列入全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3]。

2003年7月,筠连县(黄牛)被批准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WGHJ0051),2004年8月被认定允许使用四川省无公害产品标志(WGHC0194),筠连县养牛协会申报的黄牛(肉牛)2005年1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证书(WCH0500242)[3];2010年11月被列入全市现代特色畜牧产业(乌蒙肉牛)项目,黄牛养殖2011年3月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7月又被纳入省级财政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肉牛);2013年12月通过第四次复查并再次获得延续三年(2013-12~2016-12)的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WNCRSC1300351),2014年3月获得了延续三年(2014-03-18~2017-03-18)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WCH0500242)。2014年7月列入农业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建设项目。2014年12月被正式确定为四川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也是宜宾市目前唯一一个涉及黄牛(肉牛)的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全县2014年黄牛存栏8.26(问曾均再核下)万头(统计公报)、出栏3.49万头(统计公报),实现黄牛产值27920万元,利税6980万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宁、副省长曲木史哈分别于2015年5月7-8日、4月2日到筠连县调研肉牛养殖,对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宜宾市肉牛产业发展现场会(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2015年4月22日、6月28-29日分别在筠连县召开,全面推广筠连县肉牛“六三”经验及筠连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庭院养牛模式[6-7]。

近年来,0筠连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巩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生产基地,培植优质肉牛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集中养牛场及肉牛精加工食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20万头无公害优质牛羊产业带。肉牛产业覆盖全县18个乡镇、243个村,现有重点专业村29个,养牛专业合作社23个;牛肉精加工龙头企业3个(生产宜宾名优“老外婆”腌条牛肉的筠连县鸿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宜宾名优“好牛旺”牛仔骨的筠连好牛旺凯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筠苗”、“川苗”、“乌蒙苗”系列“苗家黄牛干巴”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肉牛交易市场1个(筠连县向阳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筠连县川南肉牛交易市场)。

“苗家黄牛干巴”是按苗族传统炕制工艺制作的四川名特畜产品,其原料来源于筠连苗族地区自然放牧的筠连黄牛,由2011年9月经筠连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该公司“苗家黄牛干巴”参加了在宜宾举办的历次中国宜宾酒圣节、中国白酒文化节名特商品展销,2012年9月参加了中国“宜宾名优”评选并入围;2013年8月取得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腌腊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4年5月又获得了(酱卤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现苗家黄牛干巴生熟两类产品生产。2014年9月、10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成都食博会)、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市委副书记吕晓莉亲临西博会展区指导,县委书记王萍、县长刘朝平也亲临白酒文化节展场了解产品发展情况。2014年11月,“苗家黄牛干巴”荣获四川农业博览会参展产品特色产品奖[8];2014年12月,名冠宜宾市首届畜牧博览会八大推荐畜产品之首。2015年1月,被评为宜宾市“名优特新”农产品。

筠连黄牛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筠连县现辖行政区域。

《筠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筠连黄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筠府函〔2015〕59号

四川省筠连县地方标准:

DB511527/T002-2015《地理标志产品筠连黄牛》(草案)

四.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张牛肉

筠连卤腊川南有名,筠连城内卤腊摊比比皆是,其中的牛肉类以张牛肉的名气最大。张牛肉发明人张月明(1884—1957)祖籍在犍为县,年轻时到筠连从事卤腊业,历经四十多年,全城忘其姓名而呼之张牛肉。张牛肉共有灯影牛肉、香港牛肉(含广东味)、千层肚、跳跳肉、烧烤牛肉、神仙砣砣、麻辣丝丝、萝卜条条、牛蹄筋、牛肚、大肚、牛肠、牛头肉等十多个品种,由于其选用牛肉及麻油、酱油、醋等认真,刀工精细、按不同品种调制卤水,煎制椒油工艺独到,使张牛肉口感多样、风格独特、味道鲜美。现在张牛肉已成为筠连卤腊的著名品牌,经营个体户达十多家。

五.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粉条

筠连粉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粉条

筠连粉条以筠连红薯为主要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具有较易断,无淀粉及原料香味,滋味鲜美。

筠连粉条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筠连县现辖行政区域。

《筠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筠连粉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筠府函〔2015〕60号

四川省筠连县地方标B511527/T001-2015《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粉条加工技术规范》(草案)

六. 四川省 宜宾市 高县 金江茶叶

金江茶叶产于四川省宜宾,该茶叶远销前苏联、欧美、日本、中东、东南亚及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遍及华北、东北、西北等省区。

畅销砖茶深受西藏、内蒙古等兄弟民族土的欢迎。

产品多次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奖。“早白尖”工夫茶1985年获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1994年获北京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该厂同时出产的茶叶产品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茉莉、珠兰花茶、沱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袋泡茶、保健茶等十多个品类和上百个不同的花色包装。

七. 四川省 宜宾 屏山县 芽菜扣肉

主料:带皮五花猪肉、芽菜。

配料:红糖、食用油、味精、酱油、姜、花椒、胡椒等。

作法:1、将带皮五花猪肉加入适量姜、花椒煮透,趁热均匀涂抹已熬制好的糖汁、酱油;炒锅置旺火上,倒入食用油适量,待油烧至七成熟时,将肉皮向下放入油锅炸皮至金黄色,冷却后将肉整形切成约5×30×50mm的肉片。2、将肉片皮向下有规则地放入碗内,放入碎米芽菜,再将酱油、姜、味精、糖等加入,入笼蒸透,食用时反扣于盘即可。

特点:肥而不腻,香味浓郁,为四川名菜。

八. 四川省 宜宾市 珙县 肥肠豆花

肥肠豆花

肥肠豆花原料:猪肠头、嫩豆花,郫县豆瓣、泡辣椒、花椒、盐、酱油、味精、姜、蒜末、香葱、食用油、大葱、料酒、水豆粉。

制法:

1、肥肠头洗净,锅内烧水加料酒、姜、葱、肥肠头,煮熟后,捞出切成长条待用。

2、郫县豆瓣、泡辣椒剁细。

3、锅内下油少许把肠头放进去煸炒,同时加花椒、姜、葱至干香时起锅待用。

4、锅内烧油下豆瓣、泡椒、炒出香味颜色后加入高汤烧沸后去掉豆瓣泡椒渣,放入豆花进味,肥肠头烧至肠软入味时收汁起锅装盘,上面撒上香葱花即成。注意:煮肥肠时一是要洗干净去掉膻味,二是要煮烂又不能过火,煸炒时要把水分煸干才香,去掉豆瓣渣后,成菜更加干净,烧制时一定要烧入味,味才厚重。

红白相间的豆花菜,肥肠鲜香厚重,质感香醇,豆花滑嫩,辣而不燥,开胃爽口。

九. 四川省 宜宾 江安县 江安竹簧

宜宾江安县盛产楠竹,江安竹簧已有300多年历史,所制作的工艺品,古朴、高雅,具有显著的民族风格,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江安竹簧原用手工制作,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其产品种类增多,质量提高,曾先后八次在北京州展出,六次到国外展出,多次获奖,远销欧美。竹簧工艺品制作十分繁杂和考究,制作品包括竹簧镶嵌、一竹簧雕刻等,共一百四十多个品种。此品种除供应国内许多少市外,还销往美国西德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江安竹簧工艺厂产的竹簧宫灯,旅游手提式麻将盒等产品荣获四川省计经委旅游产品银质奖;人面竹花瓶还荣获国家竹协“信得过”产品奖
( 宜宾)

十. 四川省 宜宾 屏山县 屏山白萝卜

屏山白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屏山白萝卜

屏山县果蔬协会

白萝卜,根茎类蔬菜,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至今种植有千年历史,在饮食和中医食疗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清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莱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其色白,属金,入肺,性甘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等,白萝卜很适合用水煮熟后,喝萝卜水,放点白糖,可以当做饮料饮用,对消化和养胃有很好的作用。

宜宾特产有哪些四川宜宾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