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的秋天特产 浙江省永康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3 07:29:34

一.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三.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小麦饼

永康小麦饼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的特色小吃。永康“小麦饼”,又称“单麦饼”、“麦饼筒”,它韧如皮,香气扑鼻,是永康特有的风味食品,永康民间代代相传,是民间极普遍之食品。

永康小麦饼虽然带个“麦”字,其实是用面粉制成的,由于永康方言将面粉称为“麦面”,故而有这样的称谓。最负盛名的要数芝英小麦饼,圆如盆,大如钵,薄如纸。如今在芝英的老市基处,仍有几家逾百年的老字号正为食客们烹制着这一口味独特的食物。

小麦饼的所有美味精髓,都在于它包裹的馅料里面。以前走南闯北的五金工匠通常包上烟熏豆腐干充饥。小麦饼包上金针肉(黄花菜肉),一度被认为是过年招待亲戚的最高礼遇。如今生活越来越好,馅料变得越发丰富,鸡蛋、豆芽、粉丝、白笋、萝卜、三文鱼、牛肉、羊肉,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往里面加。馅料搭配不同,自然造就了小麦饼口味的千变万化。但要注意的是,因为此饼本身已有咸味,馅料口味应偏淡。

永康小麦饼的做法:要选用上好的优质面粉,用冷水和面,面内必须加适量的盐(大约一斤面8克盐),这是很关键一个环节,盐多太咸不能吃,太少饼易发硬脆,不能久放。和好面以后,要醒面,时间要掌握恰当,这样做面齑子柔性好。而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手工使劲揉搓,使之有很更好的韧性,然后打出大小均匀的小面团(一斤面打25至28个),打好的小面团撒上些面粉搓圆,摆放整齐,再次醒面,这时要用布盖好,防止表面被风吹干。面需醒多长时间,巧妇们用手一捏,就知可否做下道程序。为了避免面团粘住了,应把案板撒上一层面粉,用手把面团压扁,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大小均匀小面皮,连续擀到15个或20个多后,把小面皮一个一个垒叠起来,每叠一个撒一层面,防止沾粘,叠好后手掌用力的按压,使面皮互相贴紧和压大,再用擀面杖擀。这是最难之处,手艺好的人,面团擀起来会打转,上下、中间的面团随之一样大小,擀到直径20至25公分大小后,这时饼已簿如纸,就要小心翼翼,一个个剥开,放在一边,让表层的干面粉都被吸湿,才可以开始烤。烤饼的锅和火候十分讲究,锅必须不平底是铁锅,开始要先大火把锅烧得热热的,而后控制到一定的温度,火小了不行, 烤出饼口感不好,火大了也不行,饼马上就糊,这只完全凭经验。烤饼还必须用上一样东西——“麦饼塌”,是用由5、6层棉布手工缝制而成,直径略比饼大,并可缝上一些图案,使“麦饼塌”起绉。它的作用是将擀好的小麦饼面皮放在“麦饼塌”上面,而后手托在“麦饼塌”下,顺势将小麦饼面皮盖到锅里,使小麦饼面皮很平整地烙在锅上,并又能起到保护手掌作用。若见小麦饼起泡,就将反起,另一面烤一下,3、4秒就可取出,一个个整整齐齐的垒叠起,用干净的干毛巾盖好。

永康小麦饼的吃法:怎么吃小麦饼,也极有讲究。不加馅料光吃饼,固然是外行吃法,有些没接触过小麦饼的人,照着本地人的样子拿过一张饼,摊平,把馅料放进去,卷吧卷吧,拿起来送进嘴里……往往还没吃到,饼已经破了,因为太薄;有时馅料会从另一头掉出来,手忙脚乱,大出洋相。而本地“专业人士”的吃法,经常是拿两张饼,摊平后馅料靠一边放均匀,尾部往里折一段,再卷就很结实了。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五.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六.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

新西兰独资黑龙江新鹤王乳业有限公司是由新西兰洪洋集团独资创建的外商独资企业,新西兰洪洋集团是一家以投资房地产、畜牧养殖(牧场)、皮革加工、国际贸易、乳品研发等多元化的投资集团,2003年底投资并购原五大连池鹤王乳业集团,进军中国乳品制造业。

鹤王品牌曾是中国乳品十大品牌,鹤王商标获得“黑龙江省著名商标”,曾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出口的乳品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在海内外获得过良好声誉,生产基地位于刚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连池市,该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水草肥美,矿物质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冷矿泉产地之一。该地区又地处北纬48度,是优良高产黑白花奶牛的理想饲养地带,由该地区饲养奶牛所生产的新鲜牛奶既无污染又富含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元素。是中国唯一的“矿泉牛奶”生产基地。

七.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八.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五指岩生姜

永康五指岩生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五指岩生姜盛产于永康市中山乡一带,因五指岩而得名,故称“五指姜”。宋代文献已有记载。    

五指姜的来历在当地流传很多。其中一个民间传说是,《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因端午节吓死许仙,去昆仑山盗仙草。盗得仙草后,鹤鹿两童子紧追不舍,白娘子筋疲力尽,慌忙中撞上了五指岩,白娘子从山顶滚到山下,仙草抛在山坡上,醒来时,满地都长满了仙草,白娘子就挖了其中一块匆匆赶回杭州,救活了许仙,这仙草后来就在五指岩下繁殖,成了名闻遐迩的五指姜。    

五指姜不管食用还是药用均属佳品,民间流传“日食三钱五指姜,到老不用开药方”的民谣。    

五指岩生姜栽培在海拔1000余米的中山乡五指岩山,方圆五十里无污染,施农家肥,不喷农药,是纯自然无污染绿色食品。五指岩山云雾缭绕,土壤肥沃,五指岩生姜风味独特。该姜肉质茎单株重0.75-1.00kg,外型美观,表皮光滑洁白带鹅黄色。嫩芽粗壮,呈浅紫红色,肉质细嫩,汁多渣少。香味浓郁、较辣、品质佳、宜鲜食或制成腌渍品、姜片、姜茶、姜汁等,乃烹饪调味之佳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生姜兼具健脾开胃,驱寒、祛湿、发汗等保健功效。五指岩生姜切片煮、切丝炒,味均极佳,尤其“五指岩生姜土鸡”为江南名菜。    

五指姜名闻遐迩,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日本等地。( 永康)

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永康五指岩生姜姜块呈扇型,姜球丰满,排球紧凑,外形美观。多为单层,少数二至三层,单株重约0.5~1千克。嫩姜表皮淡黄白色,鳞片鲜红色;成姜收获时浅黄色,鳞片深红色,后鳞片退色干缩,表皮转至土黄色。姜香浓郁、幼嫩时纤维素较少,辣味淡;老熟后纤维素增加,辣味浓,折断姜块可见少量“白雾”(挥发油)。宜鲜食或制成腌渍品、姜片、姜茶、姜汁等。2、内在特征:永康五指岩生姜:水分85%~93%,脂肪含量0.75%~0.82%,氨基酸总量0.58%~0.64%,每百克永康五指岩生姜含蛋白质0.68%~0.75%克、含钾3390~3700毫克、含钙108~118毫克。3、安全要求:在生产、贮运、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农业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做好生产、销售等相关记录。

永康五指岩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8°45′31″~29°06′19″和东经119°53′38″~120°20′40″之间,包括永康市辖区16个镇(街道、区)710个行政村。北至唐先镇安坑村,东至西溪镇后岗头村,南至前仓镇大坞村,西至花街镇陈弄坑村。现有五指岩生姜种植面积400公顷,年产量7200余吨,保护区域面积876平方公里。

九.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永康特产必买清单永康必买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