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子烁特产店位置 宝泉岭附近特产店在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6 00:35:47

一.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鹫红工夫红茶

鹫红工夫红茶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鹫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柏香,入口清爽回甘,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

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麓。屏南县资源丰富,物产众多,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春夏之际,雾凝深谷,云锁高岗,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造成屏南茶叶优良的自然品质。

早在唐、宋屏南区域就有茶事活动,“鹫红工夫”红茶的制造始于清初,至清末民初“鹫红工夫”红茶的生产、制造、销售达到鼎盛,成为屏南县最大宗的经济产品。

清初屏南出产的红茶就被称为“外山小种”;在所发现的清末民初双溪周氏“六合春”的众多茶行印章里有“新山小种”等小种红茶的文物;屏南红茶主要采用当地的小叶种菜茶为原料。因此,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鹫红工夫”红茶。

鹫红工夫红茶采自屏南高山云雾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六道工序制作分级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具有独特的高山韵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鹫红工夫红茶基本依据。鹫红工夫红茶等级根据其采摘季节进行分级为:御茗、尊茗、礼茗、一级、二级、三级。下面分别从“季节”“外形”,“香气与滋味”,“水色”,“叶底”等特征上进行区分。

“鹫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柏香,入口清爽回甘,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也是具高山茶品质特征的一种条形红茶。

二.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鸳鸯果

鸳鸯果 鸳鸯之乡的屏南县,出产一种橡子面——鸳鸯果。它是由当地人叫“苦椎”的灌木果实精制而成,俗称“苦椎干”。

制作鸳鸯果至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除磨浆可用电视外,其他全用手工。十几道工序下来,原有的苦味荡然无存。最后制成薄如铜钱、寸来长的细条干品。它具有不生蛀虫,可以保存多年的特点。食用时须将干鸳鸯果在沸水中滚熟悉,放清水里浸漂使之发秀,沥水干,加鸡汗、虾仁燔炒,不糊不碎,条条伶俐。若以一把鱼腥草,加猪骨汤清焖鸳鸯果,食之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还能解除痔疮发作之苦。

三.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屏南渔婆粿

婆粿是用渔婆草的嫩叶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磨成的米浆蒸出来的。渔婆草是屏南山区常见的一种野草,它既长在山上,也长在水边。它的叶片宽大,略呈橄榄形,果实呈穗状。立夏时节,渔婆草的嫩叶初长成,随风摇曳,碧绿可人。

蒸渔婆粿的时候,先将适量的大米用水浸泡好,再采摘适量的渔婆草嫩叶,洗净切碎,然后将渔婆叶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磨成米浆。将适量的葱花加油炒好,放入磨好的米浆里搅拌均匀,然后就可以把米浆舀在米面盆里放入大铁锅中蒸,等蒸熟之后,再加一层米浆,通常一共要加到七层,所以蒸出来的渔婆粿也叫七层粿。小时候我们吃渔婆粿喜欢一层一层剥着吃。蒸熟的渔婆粿呈绿色,香气扑鼻,秀色可餐,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食品。蒸好的渔婆粿通常用刀切成菱形块状,可趁热吃,待冷却后再吃口感亦佳。

在乡下,哪家要是蒸了渔婆粿,一定不会忘记送一些给亲朋好友或者街坊邻居品尝。当然,要是此时你来到屏南,热情好客的主人一定也会拿出渔婆粿来招待你。(江良热)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四.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屏南红曲

在屏南,随便到哪一户人 家做客,热心的主人都少不了 为客人备上一壶黄酒。若客人 是外乡人,主人会颇为得意地 向客人介绍:“这是我们自家陈 酿的老酒,外来的客人可一定 要尝一尝呀,这才不枉来屏南 一趟。”

据当地人介绍,黄酒是屏 南“三宝”之一,唐宋时期,红曲 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就已开始 在屏南民间流传。至明万历年 间,《古田县志》(屏南当时隶属 古田,清雍正十二年屏南始与 古田分县)记载:“田家多制曲, 畲客少租山”。说明在明代,屏 南红曲已很兴盛。此后数百年 来,此项技艺一直流传于屏南 民间,以农家自制或小作坊生 产形式存在。

屏南县文体局副局长陆则 起告诉记者,在屏南的农家,很 多人家还珍藏着几十年前制成 的“曲母”,每年酿酒的时候, 主人家就从这陈年“曲母”罐 里,取出一小勺,然后又小心翼 翼地把曲罐封存起来,等到来 年再用。据说,这陈年“曲母”罐 打开的时候,曲醋的香气就已 令人垂涎!由此可以想像,用这 陈年“曲母”酿造的黄酒,更是 别有一番风味!

在屏南当地,黄酒已融入 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 是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人生 大事,还是走亲访友、节日庆典 等民俗活动都离不开它,民众 的一日三餐也能见其身影。对 于屏南民众而言,黄酒已不仅 仅是一种饮品。

当地文化工作者认为,屏 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 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 和发展,并形成独特的闽派黄 酒特色,承载着闽东北独特的 黄酒文化特质。

五.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惠泽龙酒

惠泽龙酒

惠泽龙酒是远近闻名的屏南老酒,有几百年的家庭作坊历史,工艺、技术相当有名,现引进了上海客商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化、规模化生产。

六.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屏南夏香菇

夏香菇

屏南是"中国夏香菇之乡",夏香菇香飘四海,近年,屏南的夏香菇、反季节蔬菜、水果、花卉等生产发展迅速。全县共种植夏香菇3000万袋,花菇5000万袋,反季节蔬菜5000多亩,油柰、无核柿、锥粟10万多亩。现有大小香菇保鲜厂300多家,年产保鲜香菇6000多吨,创汇1200万美元,屏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保鲜基地,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此外,我县龙潭庶民酒,选用优质糯米,以民间传统工艺精酿而成,具有温阳固卫、滋肾补血、强身健体之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几年来,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有8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有3000多名在国际国内各大省市开展业务的营销人员;有大小香菇加工厂3000多家、保鲜厂32家、冷藏车45辆,与之配套的泡沫箱厂、纸箱厂等5家产后加工销售队伍,形成较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同时建立起屏南县真菌研究所,实施和推广省重点科技项目:“夏季高温型香菇菌种选育”、“低温型香菇菌种选育”和“人工调节促进花菇形成技术研究”。做到一年四季周年产菇,并建立花菇、夏香菇和银耳周年栽培示范基地10个。屏南已成为规模宏大的鲜菇城。

七.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屏南泥鳅包

屏南有一道菜叫泥鳅包,香酥可口的泥鳅包,味道真的不一般。

泥鳅是屏南水田里常见的一种无鳞小鱼,最大的不过成人大拇指那般粗,体长不过十几厘米。起初,稻田里野生泥鳅多,农民们在翻地犁田时,能顺手捡到不少,便想到将其做成美食。农家的泥鳅包是煎出来的,其做法是先在锅里放些冷水,将活的泥鳅倒入锅中加热煮沸,煮熟后捞上来,用竹签划开肚皮,把内脏挖干净,然后放在番薯粉里翻动,让泥鳅包裹上一层番薯粉后,再放在热锅里煎。等到不粘锅的时候,将它翻一边再煎,煎至颜色发黄,加入一些紫苏叶或者酸菜,炒一炒,再加入少量的汤。等汤开了,放入调味品,便可以起锅。

泥鳅包本是农家的一道家常菜,但是最先将这道菜做到极致,使它出名、走红的是前高溪村人。

屏南县长桥镇前高溪村的林信餐馆,在实践中尝试用油炸泥鳅包。炸好后,加一些胡椒粉等香料,便可以装盘,用蒜头醋蘸着吃。经过油炸的泥鳅包,连骨头和刺都酥了,可以连肉带骨吃下。这样做出来的泥鳅包深受顾客欢迎,林信餐馆的泥鳅包于是名气越来越大,但凡路过此村的行商客旅,大都不会忘记尝一尝。(江良热)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八.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芋蛋面

以煮熟的古田小芋与薯粉相混搅团,用“蕃薯切”成圆状条,放入滚汤的锅中,边切边煮,拌以牡蛎、芹菜等佐料,即成色味独特的美食。为古田呼朋聚友的“喜乐面”。

九.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一捧雪

一捧雪

一捧雪是由李玉所著的戏剧。故事讲述明朝嘉靖年间,严世藩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连番设计保卫祖传玉杯,却尽被识破。最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

“一捧雪”玉杯,明代玉器珍品。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在七十年代收藏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一捧雪”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o.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的珍品。久沉复现,尤为珍贵。

屏南宏鹏特产店古城区宝缘庄土特产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