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山西特产 秦皇岛的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5 03:39:38

一. 河北省 秦皇岛 山海关区 山海关人造琥珀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工艺美术厂生产的人造琥珀,是一种形体晶莹透明,里面包埋着一对小螃蟹津津有味的咀嚼着高粱穗,或包埋着一只贪婪的螳螂正在捕捉小虫等自然小生物的不同形状,玲珑剔透的旅游纪念品。1981年该厂在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人工合成树脂为原料,利用当地依山傍水,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仿制出可与天然琥珀相媲美的人造琥珀,它既保持了天然琥珀的晶体透明度及其色彩,又有现代科学价值。( 秦皇岛)

二. 河北省 秦皇岛 海港区 河北红星苹果

产于河北秦皇岛。果实呈圆锥形,高桩,横径大于纵径,萼洼处有5个非常明显的隆起,构成一个美丽的五星图案,果面鲜红艳丽。肉质松脆爽口,味甘、汁多,有浓郁的香味。果实富含糖、苹果酸等营养成分,除生食外,还可切片晒圈供应出口,又可制酒、做酱,加工罐头,果脯、糕点小料等。

三.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 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 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一核。去柄去核的干果可供药用。 阳城是全国山茱萸四大产地之一,以色红质高著称。主产地在阳城桑林乡蟒山一带。洪水庄一株老树高达8.58米, 树围2.18米,树冠94.46平方米。年产鲜果可达200余公斤。山萸原系天然生长。1967 年由阳城县药材公司原长甫人工栽培成功,推广全国各地。

四.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老火锅

冷冷的冬天,思念暖暖的火锅。在川锅的市井热闹里,居家过日子的人们,还是忘不了被时代渐渐淡漠的山西老火锅。

火锅的源头是一万年前的陶鼎,并在从鼎到锅的演变中,伴随着对冬季暖食的需求,产生并独立出来。空足之鼎曰鬲,西周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和“温鼎”,放入木炭烧煮食物并保温,可以说是最早的火锅雏形了。汉代时有铜“染杯”,上为盛食杯,下为炭火盘,推断为古代单人使用的保暖食物的小火锅。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暖食的 “锥斗”、分格的“五釜熟”,演变到唐代,又有用于暖酒、暖茶、暖食的陶瓷暖锅。宋代始有锅涮兔肉,名曰“拨霞供”(《山家清供》),元代时出现涮羊肉。明清时,暖食多称为热锅,涮食称为生火锅,如《清稗类钞》记载:“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锅。”清帝除夕宴要上热锅一品,千叟宴则上生火锅,如嘉庆元年举办的千叟宴,有5000人入席,共用了1550个火锅(《中国历代御膳大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宴上,用的最多的是大同产的铜火锅,“分上下层,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些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奉天通志》)。大同铜火锅自古享有盛名,《民国大同志稿》有“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大同铜火锅有六件套,经过七道工序制成,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造型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3年,1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席间,总统及随行的法国友人,对大同火锅风味之独特、器具之精美赞不绝口。细心的周总理在蓬皮杜总统别离之际,将一个雕有 “九龙奋壁”的铜火锅相赠,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声誉传遍了国内外。此后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饭店,纷纷订制,火锅宴席兴盛一时,铜火锅涮羊肉亦成为地方特色名吃。

与大同火锅齐名的,有尧乡火锅,早期以翼城或平定的砂火锅为器,将肉菜等食料先入锅后注汤,煮沸上桌而食。这种吃法唐代叫暖锅、清代叫热锅,宋代时则叫“骨董羹”。苏轼的《仇池笔记》记着这个出处:“取凡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范成大有诗“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晋南稷山金墓博物馆段氏墓穴出土有一块方砖,与段氏家传的一块方砖相合,组成一付完整的“贯通宴锅汤”方,类似今天火锅之煮与涮相结合的吃法。笔者曾三次亲往考察,亦曾品尝,食以鹿料为主,但汤方却秘而不宣,只出示了一幅描绘北宋年间三晋南北酒馆冬令吃宴锅汤的古画。贯通宴锅汤曾在太原著名的全晋会馆销售过,现在又推出有木炭铜火锅,是老太原的吃法,层层码料,先煮后上,配以特殊的山野“麻麻花”香料,相传源于北汉。

过去山西民间吃火锅,平日里是不多见的,大都在冬季节令应市。春节期间,人们走亲串戚,初二或初三女婿给丈人、丈母拜年,丈人则多以火锅款待,取意“团暖”之意。火锅料需荤素兼备,如古绛州一带多达十余种。若是将料煮沸后连锅热上,则讲究码放原料至锅子的四分之三深度为宜,过多汤易溢,过少则不丰富。火锅还被应用于山西民间筵席的主菜,如晋中太谷的一品锅、三鲜盆,所用器皿与大同铜火锅有别,是1的平底圆形带盖的铜镀锡盆。三鲜盆内要有三等份的格,互相接通,如魏晋时候的“五釜熟”,三样主菜分放在各格,汤味因相互连通而调和。铜盆配一铜架,下方可安置一酒杯,食时点燃杯中酒,置于盆下,边烧边食,为过去晋商大户人家的吃法。

今天,火锅不再是稀罕之物了,在新生一代却言必川、渝,“上继唐风晋韵,下启调鼎美味”的山西老火锅之种种,正渐渐式微。如此,山西老火锅亦需在根脉文化的复苏中,唱着《从头再来》,与时俱进。

五. 河北省 秦皇岛 北戴河 火腿肠

火腿肠:是北戴河海滨最为驰名的,形状长圆,富有弹性,外表呈玫瑰红色。长约35公分,重约0.5公斤左右。其肉质鲜嫩,清香可口。1981年被评为河北省优质食品。l1982年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名牌食品。火腿肠制作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德式火腿肠的制作基础上,吸收汉民族制作工艺,逐渐形成了独具风味的。

六.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贝雕

抚宁贝雕

七.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卢龙核桃

卢龙县是驰名中外的核桃之乡,核桃栽培历史在千年以上,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了优良农家品种“石门核桃”,所产核桃具有个大、仁丰、皮薄、易取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风味香甜的特点,早在明末清初即已成为地方名产,素有“石门核桃举世珍”之誉。卢龙核桃自清朝末年开始出口国外,销往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其优良品质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形成了“石门核桃”这一品牌,也是唯一能与美国名牌“钻石核桃”相媲美的品牌。“石门核桃”被列入全国统编的大中专教材及有关核桃生产栽培、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书籍中。为了保护名牌,我协会已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卢龙石门”牌核桃商标,并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为了发掘品牌潜力,量化名牌,我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核桃基地5万亩。借此契机,我会组建核桃销售龙头,以此带动核桃产业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卢龙县林果产业协会和昌黎果树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核桃选优项目,在全县二十七万株实生大树中选出了“高各庄4号”、“东杨庄5号”两个优良单株,参加了全省核桃选优评比被评为优系推广,两优系被收入《中国果树志核桃卷》并在县内建立了核桃选优决选圃。经嫁接栽培实践证明:高各庄4号、东杨庄5号两个优系具有结果早、丰产、抗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在坚果品质方面比其它品系果个大(平均单果重15克以上),蛋白质、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17%以上,脂肪含量65%以上)。目前正收集两品系相关资料,并向有关单位申请品种审定,并初步定名为“石门1号”和“石门2号”。目前县内在原有母树管理同时,还建立了采穗园100亩,以供今后繁殖苗木需要。此外,我们还引进了辽核1号等8个外地品种,以丰富本县核桃资源。

自九十年代起核桃品种化栽培做为提高品质的关键在卢龙推广,目前协会多数骨干成员掌握了嫁接新技术,并建立了三个育苗专业基地,每年可出圃苗木20万株,为标准化基地建设提供了可能。目前全县已新发展核桃15万亩,年产核桃1000吨,核桃基地已初步形成规模。

同时,近两年通过与北京食品研究所等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了以石门核桃为原料的系列产品开发,核桃乳、核桃罐头分别在大湖秦皇岛果汁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化新食品有限公司试制成功,为今后更好地开发石门核桃资源,促进形成核桃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喜欢我们卢龙的核桃皮薄果肉饱满,浓香。介绍大家去购买品尝哦!欢迎大家来我们卢龙做客!

八.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昌黎葡萄

昌黎是全国闻名的“葡萄之乡”,葡萄栽培历史已有四百余年。现已形成以十里铺乡为中心的葡萄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葡萄20万吨,年收入近四亿元。主栽品种为玫瑰香、巨峰、龙眼、红提。昌黎葡萄以其外观艳丽,品质优良而多次被评为部、省、市名优特色果品,畅销全国各地、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

藏匿在昌黎城北碣石山深处、充分体现大自然的神美馈赠的北国胜境-昌黎葡萄沟,已经成为昌黎县和秦皇岛市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的一个新的亮丽的王牌。多年来,人们一提起“葡萄沟”,就想到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其实,在“中国葡萄之乡”:昌黎,也有一个比新疆的葡萄沟毫不逊色的“葡萄沟”,这就是坐落在昌黎著名的葡萄产区凤凰山一带的十里铺乡西山场村所在地。

葡萄沟物产资源丰富,西山场村共有农民124户,只有100多亩山地,年产葡萄却达100万斤。葡萄栽植历史达400年之久,最古老的葡萄树有180岁的高龄,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几十年树龄的更是比比皆是。其口味极佳的“玫瑰香”、“龙眼”、“马0”等主要品种已享誉中国。现在又引进了许多外地和国外的先进品种,使现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的种类已达100多种,从7月至11月都可以品尝到不同种类和品位的葡萄。如:7月份成熟的品种有:红玛瑙、凤凰51、香妃、里扎马特、新华1号、巨星等20余个品种。

九.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金天马酒

抚宁金天马酒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的。秦皇岛市十大畅销酒品牌——“金天马”系列酒,其酒质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尾净味长等特点,且包装精美,价格合理,多次在国内及国际大赛上获奖,深受消费者青睐,属地方文化名酒。

秦皇岛天马酒业有限公司是秦皇岛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民营酿酒企业,她源于乾隆年间的台营烧锅,已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公司现有职工580余人,其中酿酒高工、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0多人。公司占地58000平方米,座落于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的秦皇岛市抚宁县城东,她东临古城山海关30公里,南距著名避暑胜地北戴河18公里,西临碣石10公里,北靠天马山20公里,洋河更是环她而绕。

秦皇岛天马酒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18日正式由国有中二型企业改制 为民营企业,改制后的天马酒业已将公司的生产规模拓展到矿泉水、纸制品、饲料加工、二氧化碳提纯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现代化、集团化企业,并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流的蒸馏、发酵、灌装车间,技术先进的色谱分析室、化验室、勾兑室和技术过硬的品评勾兑人员。可年产食用酒精1.5万吨,年生产白酒28000吨,2003年9月,一次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地方文化名酒、秦皇岛市十大畅销酒品牌——“金天马”系列酒,其酒质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尾净味长等特点,且包装精美,价格合理,多次在国内及国际大赛上获奖,深受消费者青睐,可谓“曲香撒满秦皇岛,酒味横穿山海关”。

公司以“新企业、新形象、新产品”为开端,秉承绿色生产理念,将传统工艺同现代科学技术相柔和,在原有洋河春、天马湖系列酒、南戴河系列酒的基础上,依托千古御帝·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动人故事,及“逦迤神山峙海边,秦皇曾在此求仙,求仙客来山亦醉,拜海人去酒还香”的丽传说,延续并开发出了凝聚秦代历史文明、独具地方风味的“秦皇求仙贡”系列酒。并将其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以帝王名称命名的城市——秦皇岛的白酒精品,推向市场、推向全国。

“秦皇求仙贡”酒外观名贵、典雅,历经漫长岁月,秉承传统工艺,蕴1史名酒之精髓,滴滴甘醇,绵长而幽深。“秦皇求仙贡”系列酒自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宴会和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被秦皇岛市政府命名为“特色旅游商品”,为“河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指定用酒”,2004年8月,秦皇求仙贡系列酒又荣获“中华文化名酒”的美名,2005年1月15日,秦皇求仙贡系列酒又被指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爱国华商新春团拜会国宴唯一用酒。

厚积薄发,主导未来,秦皇岛天马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兴平先生携全体员工将一如既往的以“团结、务实、创新、理想、勤奋、兴业”为经营理念,锐意进取、奋力开拓,与各界朋友一起共铸辉煌!

十.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品。

秦皇岛特产一览表秦皇岛特产推荐理由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