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海鲜特产有哪些 正宗中山特产是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3 06:06:58

一. 广东省 中山 黄圃腊肠

“黄圃腊肠”远近闻名,风味与众不同,故一到腊味季节,很多人都买黄圃出产的腊肠作佐膳、送礼。据说清朝末期,黄圃墟上有个卖猪肉粥的固定档口,一向生意平稳,档主人称老洪“腥”(“腥”是土话的读声,意即先生),一家大小,两餐也算糊得住口。这一年的冬季持续奇冷,无人上街吃粥,逼得“老洪腥”只有将准备应市的猪肉腌制起来。过得两三日,发现腌肉不但没有变坏,反而有一阵异香扑鼻,但他不敢拿来煮粥给顾客食,恐卖坏招牌,便打算将它晒干,自己分餐作为下饭。但肉已切片,如此晒来太麻烦了,见有现成猪肠在,便灵机一动,将猪肠掰衣,将肉切细粒,塞入肠衣,用水草分截绑起来晒。经过几天风吹日晒,爽而有香味,吃起来别有风味。以后,遇来同样情况,便如法炮制,如此反复,不断改进,便放胆试销,果然大受欢迎,生意日渐兴隆。后来,老洪腥又带了两个儿子到顺德陈村开了分店,由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广州,不少人自雇艇仔(当时来往广州陈村的唯一交通工具)去陈村采购他的腊肠。

再后来,老洪腥又到广州去开店发展,以“黄圃腊肠”之名大肆宣传,久而久之,黄圃腊肠便成了有口皆碑的土了。

二. 青海省 海东 乐都县 乐都洋芋

乐都洋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乐都县种植洋芋由来已久,可算得上是一个传统产业,昔日主要靠它解决温饱,而今这个老产业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已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主导乐都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2005年,全县种植洋芋面积20.02万亩(含地膜洋芋2.5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4%,总产量30万吨,位居各类农作物之首。

乐都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湟水河畔,气候温凉,日照时间长,具有发展洋芋生产独特的自然条件。首先,乐都的商品薯品质好、种薯质量高,特别是南北两山海拔较高的中岭、曲坛、下营等16个乡,气候冷凉、土壤结构好,已成为乐都县商品薯基地和种薯基地。其次,由于全县海拔高度的不同,生态条件的各异,县内种植洋芋呈多样化,既有川水地区温棚双膜种植,也有浅山、脑山单膜种植,可实现鲜薯季节性上市。乐都生态良好,化肥、农药使用水平低,生产的洋芋具有无污染的特点。第三,乐都地处青海东部交通枢纽,离省城西宁和对外连接相对较近,尤其是109国道、兰青铁路从其县城经过,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全省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其优势将更加突出。

三. 广东省 中山 钵仔禾虫

禾虫,产于水稻田淤泥中故名。中山沙田广阔,历来盛产禾虫,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满,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节令之间,禾虫钻出泥面,这时用网具装捕。禾虫含丰富蛋白质、脂肪、铁、磷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高,味道非常鲜美、香甜,极受珠江三角洲群众所喜爱。禾虫的吃法有多种,有炖钵仔禾虫、生炒禾虫、晒禾虫干、制禾虫酱或禾虫饼、煲禾虫莲藕眉豆汤等,其中钵仔禾虫最受食客喜爱。

其制法一般是将禾虫洗净后放钵仔中用剪刀剪碎至充分出浆,再加上适量捣碎的蒜茸、陈皮、粉丝、旦白、榄角和油、盐等调味拌匀,放钵于锅中隔水炖熟,再将钵仔禾虫移至慢火炭炉或电炉上烘至干水有焦香味即可上桌。如将钵仔中烘好的禾虫切件用生猪网油包裹放油锅炸至微焦,其味则更佳。由于禾虫味甘香、性温,能补脾、暖胃、生血、利小便、去脚气,属滋补食疗上品。

四. 青海省 海东 平安区 焜锅馍馍

青海人不叫馒头,而称馍馍。“馍馍”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其中最受人欢迎也最普遍的,是焜锅馍馍。

焜锅馍馍是在金属的焜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众习称“焜锅”。焜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和牛奶),揉成和焜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埋在用麦草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焜锅壁较厚,传热缓慢,麦草燃料火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省时,省事,制作单间,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五. 广东省 中山 咀香园杏仁饼

咀香园杏仁饼创始于一九一八年,产于广东中山市。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原属家庭自作自食;以后创制成为产品,外形改为圆形小饼。先选取一级绿豆,经传统工艺精选制成绿豆粉;配以上等菊花精制而成。饼身松脆,饼心香甜,入口松化,风味独特。中山杏仁饼,以咀香园生产为正宗,规模最大,质量最佳,故又称咀香园饼。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

六. 福建省 南平 顺昌县 顺昌海鲜菇

顺昌海鲜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昌海鲜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昌海鲜菇是福建南平顺昌县的。

顺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78.8%,阔叶木屑、杉木屑等原料资源丰富,结合先进的栽培技术工艺,采用优质地下水作为栽培用水,形成了顺昌海鲜菇的独特品质。外在感官特征:子实体丛生(每丛60~80根)、白色;菌柄洁白、实心、棍棒状、长度110~160mm、直径9~16mm;菌盖光滑呈半圆形、表面有斑纹、直径8~17mm。顺昌海鲜菇口感细腻,质地脆嫩、有弹性,具有明显的海鲜味。顺昌是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据《顺昌县志》记载:1980年以后开始人工培育海鲜菇,是顺昌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2014年,全县海鲜菇1.8亿袋、产量5.4万吨,产值6.5亿元。顺昌海鲜菇销往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浙江、新疆、云南、福建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到欧洲、美国、越南、香港等境外市场,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在全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近年来,顺昌县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及产业园建设,也涌现一些海鲜菇生产龙头企业,如:福建神农菇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海鲜菇生产企业,现总投资3.6亿元的神农菇业产业园。2013~2015年,该产业园被确定为福建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其“神农白雪”是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目前,顺昌县正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着力推动海鲜菇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现代农业、绿色工业、富民产业”的发展目标。

所在地域: 福建

申请人: 顺昌县食用菌竹笋开发办公室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顺昌海鲜菇系白色真姬菇,其保护范围是东经117°29′~118°14′,北纬26°38′~ 27°121′之间。保护地域辖1个街道、7个镇、4个乡:双溪街道、建西镇、洋口镇、元坑镇、埔上镇、大历镇、大干镇、仁寿镇、洋墩乡、郑坊乡、岚下乡、高阳乡,总保护面积1980平方公里。顺昌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上游金溪、富屯溪交汇处。东北联建阳、建瓯,东南与延平相邻,南与沙县接壤,西与将乐毗邻,北与邵武交界。2012年顺昌海鲜菇年产量达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子实体丛生(每丛60~80根)、白色;菌柄洁白、实心、棍棒状、长度110~160mm、直径9~16mm;菌盖光滑呈半圆形、表面有斑纹、直径8~17mm。 2、内在品质指标:顺昌海鲜菇口感细腻,质地脆嫩、有弹性,具有明显的海鲜味。经测定100g鲜海鲜菇中含蛋白质2.0-2.5%、粗纤维0.50-1.1%、氨基酸4.5-6.0g。 3、安全要求:顺昌海鲜菇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095-2006)标准。

七. 广东省 中山 茂生围香蕉

茂生围香蕉特点是:蕉身特别肥大,皮包青黄而带小黑点(俗称"梅花点"熟香蕉),焦肉特别丰厚嫩白,入口鲜美香甜。因为茂生围位于咸淡水交界地区,农民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旱基而又接近水源地段种植香蕉;结果所产的焦比其他地方为优。

茂生围香蕉是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张家边茂生围的。中山各地均产优质香蕉,唯张家边茂生围的香蕉更趋上乘。

茂生围位于咸、淡水交界地区。农民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旱地而又接近水源的地段种植这种香蕉,质量最理想。茂生围香蕉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以农历八至十月间产量最高,通常一棵蕉树能挂蕉果五十至六十斤左右,是中秋节赏月席间之佳品。虽然茂生园香蕉的生产基地已扩展到横门一带,但由于此焦果极受客商欢迎,出口供不应求,内销的数量很少。

八.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南海鸭蛋

钦南区沿海滩涂养殖的“钦州麻鸭”,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产蛋率高的特点,由于以鱼、虾、蚬、蟹动物为饲料,麻鸭所产的“海蛋”,比普通鸭蛋不仅外型大,而且蛋黄也大,还有“双黄”蛋。蛋黄比普通鸭蛋颜色橙红。尤其是"绿壳蛋"含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更高。

海鸭蛋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每100克海鸭蛋中含有卵磷脂4056mg,比100克牛奶中所含卵磷脂高50倍。卵磷脂能起到延缓衰老、软化、清理血管、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另外100克蛋中含蛋白质12.84克,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总量高达11.53克。还含有钙、磷、铁、锌、碘、镁、钾、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无素和10多种维生素。

钦州海鸭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钦南区和钦州港沿海的滩涂地,主要分布在康熙岭镇、犀牛脚镇、沙埠镇、龙门镇、尖山镇、黄屋屯镇、大番坡镇、那丽镇、东场镇等9个镇和钦州港等区域。常年麻鸭存栏200多万羽,年出栏肉鸭240多万羽,生产鸭蛋4000多吨。钦州海鸭蛋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广西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家鉴定。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旁海生姜

旁海生姜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旁海镇的。旁海镇素有“姜村蒜寨”之称,生产的小黄姜品质优良,姜油含量高,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上非常走俏,生姜远销贵阳、成都、重庆、广东等地。

旁海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最佳基地。旁海镇生姜种植从清末民初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并保持常规品种种植即原生品种种植至今,生姜常年种植面积达4500亩至5000亩,旁海生姜以其品质好、香味纯而畅销全国各地,名扬天下。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生姜中含姜醇、姜烯、水芹烯、1等,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抗氧化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还有“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十. 广东省 中山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民间中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市场的摊档里,一串串、一排排挂起的各式腊味制品,在灯光的辉映下,玛瑙般的鲜亮,流光溢彩,浓浓的腊肉香味,吸引着人们在摊档前流连往返。在这些腊味摊档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标示“黄圃腊味”商标的产品。

黄圃,是广东省中山市最北部的著名市镇。西北与顺德市为邻,东北与番禺市隔江相望。相传宁代兵灾,南雄珠玑巷先民乘筏逃难到这里,看到遍地黄花,美如园圃,就在这里登岸定居,称这里为黄圃。

千百年来,美丽的珠江为三角洲带来了大片富饶的冲积平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黄圃人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比的智慧,总结了连联合国农业发展部门都赞许的农、畜、鱼循环饲养的农业生产体系:塘基上种果种菜,塘边搭棚养猪养鸭,猪、鸭的排泄物养鱼,鱼塘泥肥田种果种菜。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生命力,时至今天,丝苗米、淡水鱼虾、果蔗、香大蕉、四时蔬菜远近驰名。历史上蛋肉兼用的中山麻鸭、膘厚肠肥的大花白肥猪是这里的名产。这些名产令黄圃商人大动脑筋:把这初级的农产品转变成高级的商品-腊味制作方法就在这时候创造出来了。

相传,始作腊肠的是大黄圃一卖粥档主,名叫王洪(人称老洪先生)。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气奇冷,雪雨纷飞,王洪准备的肉料—猪肉、猪肝、粉肠卖不出去。王洪遂用盐、糖、酱油等东西把肉料腌起来。连天阴雨,王洪只好将粉肠掰衣,将猪肉切粒,塞进肠衣,用水草分截绑好。天晴,经数天的风吹日晒,王洪的制品,吃起来别有风味,且耐储藏。王洪继续如法炮制,设档出售。因此物是猪肉辅以肠衣制成,形如猪肠,故名腊肠。腊肠,以其独特的风味、耐储藏的特性,名声日噪,求过于供。大黄圃人争相仿制。后来,更有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用五花肉制成腊肉。

由于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人制作腊味的技艺闻名于世。早在三、四十年代,黄圃人在广州市开设了“沧洲”、“八百载”等烧腊店;广州著名的“皇上皇”、香港的“荣华”烧腊味店,也专聘黄圃师傅坐案,历代相传。黄圃腊味现已成为中外驰名的名店名牌产品。

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关于确定“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复函》(中府办函[2004]44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现辖行政区域。

中山特产哪里买最正宗的中山市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