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拉面特产类型 日本原装进口拉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1 23:45:00

一.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拉面

【原料】 精面2500克,水1500克,碱面25克,盐少许

【制法】 ①将面粉和盐面一并放入面盆中,一手倒水(水温要冬暖夏凉春秋温),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与水全部搀和后揉光成团,再用双手蘸水摸匀,摸到盆净面光,不粘手为止。用净布盖上饧约半小时。

②将碱面用水100克化开,成碱水。

③面饧好后,取二分之一面团用双手蘸抹碱水搓成长条,两手各拿面的一端,提离案板,慢慢溜条,即上下晃长,两手合拢旋成麻花形,这样反复晃动六七次后,当粗细均匀时入在条案上撒上干面扑滚匀后手提两端,离案甩成长条,再放在案上,去掉两头成对折两条,一手捏住两个端头,另一手的四指套在两根面条的另一端,悬空拿起,两手同时用力抻拉,并上下抖动,反复拉六七次。边拉边滚面扑,将面拉成细香炷粗的条(64根),下开水锅。将面均匀地撒在锅内,即成。

【特点】 柔软、筋韧、光滑

注:拉面是山西的名产,为山西省的四大面食之一。特别是晋中市平遥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此面食适宜浇配打卤或各种浇头。拉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要领,即和面时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面、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面、水拉面等。

二. 黑龙江省 牡丹江 阳明区 麻拉面

材料:机制切面或自擀的面团均可,芝麻酱、黄瓜(或小萝卜、芹菜)、精盐、凉开水、醋、蒜。

做法:取碗一只,倒入芝麻酱,兑入少许盐凉水(以精盐适量倒入凉开水中稍搅,自行溶解而成),用筷子轻轻顺时针搅拌,待水分渍入酱里,再放少许盐凉水,搅至稀泥状时即可;面条用水煮熟后过凉开水,放在碗里,边用电风扇吹边翻挑;将黄瓜洗净切成细丝,如选用小萝卜可洗净去皮后再切丝,芹菜用热水焯一下再切成末;碗装凉面端至餐桌上,撒上黄瓜丝或小萝卜丝、芹菜末等,浇上醋、蒜,再以勺浇上调好的芝麻酱,用筷子拌后即可食用。

三. 浙江省 金华 磐安县 磐安拉面

磐安拉面,又叫抻面,制作拉面,首先要求配料准确。一般的配料标准是:标准粉五斤,兑水三斤至三斤二两(冬增夏减),食盐一钱五分,碱面五钱左右。和面时,打出面穗,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一般拉成六十四根为宜。下锅时,一一手执两头,一手钓中间,掀去头尾,落水煮熟捞出,浇上调料即成。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三斤、抻拉十二扣,计八条、八千一百九十二根,细着银丝,根根不乱,连接起来,竟有十二华里长。

四.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福山拉面

操作技艺复杂,经和面、打条、拉抻而成面坯,细如龙须。沸水煮熟,浇海味三鲜卤、鱼片卤、大虾卤、鸡丝卤、蛤仁卤等。滑爽筋道,鲜香清口,独具风味。

五. 河北省 邯郸 武安 武安拉面

武安拉面的制作技艺,据传起始于清末民初。当时由兄弟二人创制,之后,一人留在本地经营,一人到山西开店。武安拉面有三种:勾面、拽面、空心面。勾面呈圆形,拽面呈扁形,空心面外圆内空。

武安拉面的制作工艺是:和面时,先加入适量食盐,面和好后,少停片刻,然后将面攥成细条状,抓住两头上下抖动,到一定长度后,两手靠拢拧转一起,反复抻拽,直到均匀光滑方成。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制作勾面、拽面、空心面。

勾面:把抻匀的面滚些干面,继续抻拽,反复几次,就成了细而又圆的勾面。

拽面:把抻好的面放在面板上,用面杖擀成长方形片儿,用刀切成一厘米左右的条状,两手抓住两头儿,拽到适宜程度为止。

空心面:在较细的擀面杖上涂些食油,把擀匀的面片缠在上面,在面卷外边涂一些食用油,然后将擀面杖抽出后,仍按拉制勾面的方法反复抻拽,即成空心面。

武安拉面若配以好的卤汤,好吃而又不腻,滑溜而又筋道,是面食中的佳品。2003年,武安拉面被邯郸市评为“地方十大名小吃”。

六. 浙江省 温州 文成县 文成拉面

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制作方法是:将白面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匀,再用双手反复揉至粘性成团。然后切成1厘米宽,上盖湿毛巾防干燥。约过15至20分钟,双手将其两端提起,边拉边抖,即可任意延长。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长时,再合并重新拉细至棉纱一般,抛入滚汤中,稍煮即熟,捞起加入调味辅料,便可食用。( 温州)

七. 山西省 阳泉 平定县 拉面

拉面

拉面,又叫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相传,拉面源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因有“福山拉面”之称。拉面传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赞赏,赐名“龙须面”,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至于拉面何时传入山西或本来就由山西土生土长,无从考究。但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晋中、晋北一带,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

制作拉面,首先要求配料准确。一般的配料标准是:标准粉五斤,兑水三斤至三斤二两(冬增夏减),食盐一钱五分,碱面五钱左右。和面时,打出面穗,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一般拉成六十四根为宜。下锅时,一手执两头,一手钓中间,掀去头尾,落水煮熟捞出,浇上调料即成。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三斤、抻拉十二扣,计八条、八千一百九十二根,细着银丝,根根不乱,连接起来,竟有十二华里长。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上街区 杨记清芳牛肉拉面

杨记清芳牛肉拉面是河南郑州的特色小吃。中华名吃“杨记清芳牛肉拉面”是由杨清恩、麻明芳夫妇创建的中原地区著名风味小吃。牛肉拉面源于兰州,1982年杨清恩、麻明芳夫妇引进后结合中原居民饮食特点加以改进,使其具有“色泽金黄、肥而不腻、肉烂汤浓、面条筋斗”的特点而备受欢迎,遂在二人姓名中各取一字,从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原名吃——“杨记清芳牛肉拉面”,风行中原地区二十年而不衰,先的获“中原名店、河南八大名吃、郑州十大名吃”等殊荣。2000年中华烹饪协会在全国评选“中华名吃”、杨记清芳牛肉拉面独获此荣。前中国伊协主席沈遐熙先生品尝后欣然题词:“杨记清芳牛肉拉面,中原大地独树一帜”。

九.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古浪手工拉面

古浪手工拉面以河西旱地“红秃头”小麦粉为原料,配以特质精盐、天然饮用水调和。结合传统纯手工工艺,揉、压、行、搓、拉、晾制作而成,不掺任何添加剂。产品爽滑可口、高精强韧、风味悠长,它象征长久、和谐、安康。是历代宫廷之贡品,更是现代人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手工拉面技艺 数百年传承演变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在东汉《四民月令》一书中载有“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之语,据考证“水溲饼”“煮饼”是中国面条的先河。翻开历史的画卷,足见面条(拉面)历史之悠久。古浪“伊禧堂”手工拉面的雏形肇始于西夏时期,800年前的党项族自青海湖畔来到兴庆府和河西走廊,建立西夏政权后,游牧生活转向了农耕生活。党项人学会了食用面条,在连年征战中,当地人学会了将面条晾干,在征途中食用。经过之后的几百年演变和成熟,便有了今天手工拉面的制作技艺,古浪手工拉面就是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对健康饮食文化的完美再现。

古浪手工拉面具有高筋强韧、爽滑可口、天然醇香、风味独特等特点。其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的含量几乎为普通小麦的二倍,膳食纤维的含量高出普通小麦的10%,且富含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经常食用可有效地减少人体内的胆固醇堆积,改善冠状动脉状况,具备养心益肾、健脾活血、除热止渴之功效,明末至清一直为宫廷望族必备粮馔,现今则是人们享受生活不可或缺的佳肴,为现代人居家、庆贺、旅行、馈赠之佳品。《武威通志》记载:“肇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豪门里巷”,当地“花儿”赞曰: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好不过娘亲送饭的时候;甜不过冰糖辣不过酒,香不过古浪拉面的味道。

十. 安徽省 阜阳 颍东区 樊记牛肉拉面

樊记牛肉拉面
樊记牛肉拉面是阜阳市颍东区的风味小吃,拉面馆位于阜阳火车站以西800米的北京路综合大市场内,拉面工艺为祖传秘方,拉面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技术新颖,引人入胜。8扣可拉成长1.5米3000多根的龙须面,脍之人口,汤料用传统工艺烧制,辅20余种材料,牛肉鲜嫩可口,回味无穷,每天慕名而来的美食者络驿不绝。
正宗拉面是哪里的特产拉面是什么地方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