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特产的药 福建漳州出名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9 18:47:23

一.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漳州水仙

漳州水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漳州水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漳州著名的,被誉为“凌波仙子”。漳州“宜春”水仙花有两个品种,一种是单瓣的,有六片白色瓣亲托一个黄色副冠,像个小酒杯,叫“金盏”;另一种是复瓣的,卷皱的花瓣如百折裙子,叫“百叶”。水仙“本生武当山谷间”,大约在十五世纪中叶明代景泰年间才传入漳州,产地以西南郊圆山脚下蔡坂一带为最著名。这里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松散,上午面阳,下午受阴,又有圆山山泉灌溉,极适宜水仙花的生长。这一带水仙花共种60多公顷。人们公认漳州“宜春”水仙花有五大花期长,芬芳清郁,所以畅销国内外。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举办过漳州水仙花展销会。1984年10月26日,漳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漳州市市花”。

福建漳州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长而驰名海内外,是福建的省花,漳州的市花,漳州位于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漳州主产地龙海圆山琵琶坂,水仙花具有秋生长、冬发花,春贮养分、夏季休眠的特性。但福建漳州北有风障,西有疏林,无雪微霜,山泉长流,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虽是冬季而花田温暖湿润,构成一个得天独厚栽培水仙花的优良环境。是个有山有海有平原的富庶宝地。

被称为“凌波仙子”的漳州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的。六片白色的花瓣向四周舒开,中间长有一个酒杯状的金黄色副花冠,名为“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清香浓郁;另一种是复瓣的。卷皱的花瓣层层叠叠,上端素白,下端淡黄,雅号“玉玲珑”,俗称“百叶水仙”。这两种水仙都成为漳州的骄傲。“世界名花唯此有,人间异香别地无”,就是它的真实写照。同时,它又被许多古代诗人喻为“国香”之花。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漳州就有水仙花的栽培历史,现在,它既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又是福建的省花、漳州的市花。由于它鳞茎硕大,箭多花繁,形美香郁,应时而发,花期长,素雅娟丽,又能雕刻成瑰丽多姿的各种优美造型,是世界公认的多花水仙类中开花最多,香味最优的一种,远胜过产自于地中海、日本和国内其它地方如平潭、崇明及台湾等地的水仙花,故有“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誉,因而它是驰名于海内外、蜚声全球的。为什么漳州水仙花能“独占花坛,声誉远播”?这主要是因为漳州水仙花的产地——九湖所处的得天独厚的特殊地理位置、土壤及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福建漳州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座具有丰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漳州九湖镇有着“中国水仙花之乡”的美称。2007年,漳州水仙花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90%。

二.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兰竹荔枝

兰竹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兰竹荔枝,简称兰竹,是荔枝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一带。在龙海市九湖镇,该品种种植面积较广,使该地有“荔枝海”之称。该品种果实一般于6月下旬成熟,为中熟品种;除了用作鲜食,还有其他用途,例如酿酒。1993年,该品种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兰竹荔枝是荔枝的一个品种,主产于福建漳州,栽培历史较长。在龙海市九湖镇,其栽培历史已达500多年;当地还保存一株500多年生的老荔枝树,年产量保持在600公斤以上,被称为“荔枝王”。该品种为中熟品种,6月下旬成熟,成熟后主要用于鲜食,亦可焙干、酿酒。[1-2]

果实特征

兰竹荔枝果大,呈心脏形,单果重23~30克,果皮龟裂隆起,缝合线明显。果皮鲜红的称红皮兰竹,果皮红绿者称青皮兰竹。果肉厚,乳白色,味甜带微酸,有香气,焦核率高,可食部分占78%。[1-2]

生长特性

植株生长

兰竹荔枝定植以来,生长快、长势旺,3年生树高、冠径都达170cm以上。前期树高大于冠径,后期冠径增长加快,限制了树高的过分增长,增大了结果面积。[3]

果实发育

兰竹荔枝(图2)

[4]兰竹荔枝果实发育全过程需72~76天。果实发育过程可分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和果皮发育阶段,第二阶段为种子迅速生长阶段,第三阶段为果肉迅速生长和果实成熟阶段。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3次落果高峰:第一次落果高峰出现在4月底到5月初,果实如绿豆大小时,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和养分供应不足;第二次落果高峰大约出现在5月底到6月初之间,当果肉生长包过核的一半,果实达到固定大小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原因与病虫为害、营养供应和气候条件有关;第三次落果高峰集中在采收前5~7天内,原因包括病虫为害、雨水过多等。[3]

生长环境

兰竹荔枝在年平均气温19~35℃、1月均温9~12℃,绝对最低温大于0℃的地方都能良好生长和结果。[3]

地理分布

兰竹荔枝在福建省荔枝产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漳州市[5]一带。根据相关网站2007年发布的介绍,在龙海县(后改龙海市)九湖镇,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1.2万亩。[1]

除福建省外,其他省份也有引种,如贵州省[3]、广东省(例如增城市)[2]等。

三. 福建省 漳州 漳浦县 蚝煎

在闽南漳浦霞美“海蛎之乡”, 每家每户的渔民都会制一种地方小吃“蚝煎”。“蚝煎”是家家宴席待客之 佳肴。

霞美乡地处外海湾,有淡水溪流入活滩涂,那里生产的海蛎体大、肉白味鲜,用这种海蛎(海蛎简称“蚝”)做原料制作的食品,风味独特。霞美“蚝煎”制作考究,新鲜蚝洗净后,加上鲜鸭蛋及适量的大蒜、芹菜,拌上地瓜粉,掺入少量的鱼露、盐、味精等配料,经搅拌调匀,放入平底锅里,用猪油加热煎,铲成圆饼形状,待底层油滑皮酥,再翻过来煎至同样程度,将“蚝煎”上盘食用。吃“蚝煎”时,可以把“蚝煎”沾上适量的辣酱、蒜蓉,醋、萝卜片等佐料,食之酥脆清香,入口蚝汁鲜甜,回味无穷。霞美“蚝煎”还有壮阳、固涩、止痰等药效。

四. 福建省 漳州 龙文区 漳州八宝印泥

漳州“八宝印泥”创始于清朝康熙十二年,距今已有310多年历史。当时,漳州府“丽华斋”业主魏长安精选麝香、珍珠、猴枣、玛瑙、珊瑚、金箔、梅片、琥珀等八种名贵原料,经过研磨成粉,再加陈油、洋红、艾绒,采取精心配料、科学加工等特殊工艺制作成“八宝印泥”。

漳州八宝印泥有高档、中档、低档三个档次。高档品分为特级贡品,一级贡品;中档品分为贡品、极品;低档品分为珍品、上品等,共54个品种规格。高档品除选料做工特别精细外,并含有珍珠、纯金等贵重原料。因选料和制作工艺与普通印尼不同,包装需用瓷瓶、晶玉盒,不能用钢、铜、漆器及紫砂石制品。

八宝印泥色泽朱红,鲜艳夺目;细腻浓厚,气味芬芳;冬寒不凝,夏暑不泄;燥热不干,阴雨不霉;印迹清晰,永不褪色。即使用火焚烧,纸灰上字形依然可辨。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及后来在南洋首次劝业会、台湾博览会上,先后荣获特等奖、优等奖、甲等奖。

五.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将军山栀子

将军山栀子

六.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火田青枣

火田青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火田青枣

云霄县火田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品质好、产量高、收效快的火田青枣是云霄县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

王一雄 杨顽毅 文/图

七. 福建省 漳州 龙文区 漳州卤面

漳州卤面,久负盛名。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其特点:色泽鲜艳、质嫩爽滑、晕润香醇、甘美可口。

八. 福建省 漳州 平和 平和大溪米粉

平和大溪米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和大溪米粉是福建漳州平和的。

“米粉”是闽南,是大众喜爱的菜肴。米粉制得最好的是平和县大溪,这里有特别的泉水,用大溪的泉水制出的米粉特别的柔韧,不会粘糊在一起。

一、原料

1、主料:米粉400克。

2、辅料:鲜虾仁50克,鲜鱿鱼50克,小白菜50克,猪五花肉50克,蒜仁5克。

3、调料:味精4克,花生油50克,上酱油6克,葱白5克,高汤600克。

二、制法

1、将鱿鱼、五花肉、小白菜切成丝状,蒜仁压松。

2、炒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花生油、蒜仁、葱白爆锅,放入肉、鱿鱼丝、虾、菜煸炒,浇入酱油。放汤(占汤的1/3),汤沸15秒钟后,放入米粉,加盖,焖1分钟,翻炒后再加汤,焖2分钟,又再翻炒,汤全倒入,炒至汤干,加入味精、尾油,拌好装盘。

特点:柔又韧,滑润爽口,鲜香,是别具一格的点心菜。

平和大溪米粉

平和县协会

11448156

米粉

九. 福建省 漳州 龙文区 鱼胶

鱼胶又叫鱼鳔或鱼肚,是福建沿海生产加工的水产食用珍品。 它是用黄花鱼、鳗鱼等鱼类的鱼鳔精制而成的。

鱼胶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并且可用于治疗疮疖、肿痛、无名肿毒、皮肤破裂、恶性肿瘤;腰酸背痛、风湿性腰背痛、胃病、肺结核、百日咳、呕血、再生性障碍贫血、阳菱、气管炎及产妇血崩和产后腹痛等症。对肾结石、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心脏病、妇科自蒂和月经不调等均有较好疗效。鱼膘还能作胶丸外壳和粘合剂。用鱼膘制成高粘度的明胶或黄鱼胶高达95%。

十.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猫仔饭

猫仔粥是闽南一带独具特色的小吃,冬夜里,许多人喜欢到街上的小吃摊,点上一碗猫仔粥。摊主一边热情的打着招呼,一边双手快速、有条不紊地往猪骨汤或鱼汤中加入七八成熟的米饭、猪肝、瘦肉、虾仁、香菇、葱等各种配料,一大碗热气腾腾,味道清鲜爽口。
漳州特产一览表福建漳州特产药材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