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土特产 长沙岳麓区进明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1 23:00:18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湘江鲫鱼

主料:湘江活鲫鱼500克

配料:鲜红椒10克、蒜泥10克、碎干椒5克

调料: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葱25克、姜25克、料酒50克、陈醋10克、盐10克、味精5克、香油20克

做法:

1、将鲫鱼粗加工后,清洗干净,放葱、姜、料酒腌制约10分钟。红椒、姜切成米粒状,葱切成花。

2、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下入鲫鱼汆炸,炸至金黄色捞出。

3、锅内放香油,下入红椒米、姜末、蒜泥、碎干椒炒香,加入盐、味精,烹入陈醋,倒入鲫鱼翻炒入味,撒上葱花,出锅即成。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龙舟载宝

原料/调料


水发鲍鱼250克,水发鱼翅250克,水鱼裙边250克,水发猴头蘑250克,干贝25克,净冬笋50克,火腿20克,整冬瓜1个(重约400克)。猪五花肉750克,鸡肉500克,土母鸡1只(净重约1250克),蒜瓣50克。料酒200克,精盐10克,味精3克,胡椒粉2克,葱200克,姜100 克,肉清汤50克,鸡油2克。

制作流程

1.将冬瓜肉挖出待用,外壳雕刻成龙舟形状,放入沸水锅内永六成熟,取出置于盆内。

2.鲍鱼、鱼翅分别入沸水锅焯水,放入瓦罐内,加入鸡肉、五花肉(500克)、葱结、姜块、料酒、精盐、清水,置旺火烧沸,移小火煨2小时至软糯。

3.干贝、猴头蘑、水鱼裙边洗干净,放五花肉(250克)、蒜瓣、精盐,上笼在旺火上蒸l小时。

4.冬笋切成玉翅形,冬瓜肉挖成球形,投入八成热的油锅过油后捞出。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肉汤烧沸,将过油的冬笋玉翅、冬瓜球倒入,放精盐、味精稍焖入味。火腿切成松树形。土母鸡放清水,上笼在旺火上蒸2小时,出笼取场。、

5.将烹制好的各种原料分别整齐盛入冬瓜内。炒锅置旺火上,放入土母鸡清汤,加精盐、味精烧佛,倒入冬瓜龙舟内,再上笼蒸2分钟取出,淋鸡油、撒胡椒粉即成。

三.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潭州瓦缸

潭州瓦罐,即瓦罐煨汤,是南方赣菜系列的有名的汤。“瓦缸煨汤”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它采用一种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将瓦罐内的汤煨熟。现在已经成为湖南湘菜一道名菜。

古色古香的建筑,怀旧的厅堂,店门口再摆上几只大大的瓦缸……不用往下说,长沙的食客一听就知道讲得是潭州瓦缸。自1998年底,在长沙市芙蓉南路的第一家“潭州瓦缸”    
登陆以来,就给长沙餐饮带来了一种新的湘菜美食风。也许是因为门口的几座与真人同高的古铜色大缸的诱人魅力,“潭州瓦缸”一经登场,就引起了长沙食客的追捧,甚至出现了“潭州瓦缸现象”。目前,“潭州瓦缸”已经在全国三省十多个地市开有连锁店,在当地餐饮业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潭州瓦缸”以其久负盛名的"三瓦"系列:瓦缸、瓦罐、瓦片及竹香鱼、纸包鸭、干锅鸡等特色菜肴,和制作的讲究、口味的醇正、烹饪的独特著称。
编辑本段烹制方法
瓦缸、瓦罐、瓦片即为“潭州三瓦”,瓦缸硕大无朋,一人多高,两人合抱还不能合围,内容积达两吨,烘烤煨炖,功能俱全。许多佳肴,全靠瓦缸制预熟预热,为瓦缸饭庄五分钟上齐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瓦罐圆鼓壮实,大可比盆,小可握拳,中容菜肴,上有厚盖。瓦罐为铜官窑特制,上有花纹,纹中有文,罐于炉中干热至高温,无论煨汤烧煲,上桌时另备有托盘,不可轻率去触,罐是汤美煲香上桌后的后热保证;瓦片又称筒瓦,每片为60度圆弧陶片,形状似小舟。瓦片可上火炉空片先预热,上菜时,火热瓦片先上桌,遇火热瓦片,嗤嗤作响,再将拌好作料的浆汤倾盆浇上,小响顿成大响,噼里啪啦,热气蒸腾,浓香扑鼻。
编辑本段招牌
“潭州三瓦”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餐饮神话,离不开其“土、特、怪”三大特点:“土”,潇湘之土。潭州老板,家乡“铜官”镇,立足家乡之土,精选“铜官”的瓦缸,此缸之大,高过于人,缸容过吨,陶土瓦缸,炊具亦“土”;“特”,潇湘之特。“潭州瓦缸”系列菜肴超越湘菜之辛辣特色,发扬“铜官窑”特大瓦缸的独特功能,以文火煨烫,火候达八小时以上,无论土鸡洋鸭,无论猪蹄牛排,无论肚肠肝肺,在文火慢煨之下,在姜蒜佐料辅佐之上,都煨成了美味。“怪”,潇湘之怪。以怪招应长沙食客的口味之刁,瓦缸煨汤,坛子煨菜,饭庄门前一排八口大缸,古铜釉彩配文火悠香。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长沙麻仁香酥鸭

是长沙特一级厨师石荫祥大胆推出的优秀之作。此菜集松软、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深得四方宾客称赞。此道菜选良种肥鸭。烹饪时在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下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麻层呈金黄色时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条状,整齐地摆放盘内,配下头、翅、掌,以示鸭入席,周围拚上香菜,造型美观,色调柔和,焦酥鲜香,回味悠长。( 长沙)

麻仁香酥鸭特点形态美观,色调柔和,集松泡、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

作法:1、将净鸭用绍酒、精盐、白糖、花椒和拍破的葱姜腌约2小时,上笼蒸至八成烂,取出晾凉,先切下头、翅、掌,再将鸭身剔净骨,从腿、脯肉厚的部位剔下肉切成丝。火腿切成末。肥膘肉切成细丝。鸡蛋在碗内,放入面粉、干淀粉10克、清水50克,调制成糊。香菜摘洗干净。

2、将鸭皮表面抹一层蛋糊。摊放在抹过油的平盘中,把肥膘肉丝和鸭肉丝放在余下的蛋糊内,加入味精拌匀,平铺在鸭皮内面,下入油锅炸呈金黄色捞出,盛入平盘里。

3、将蛋清打起发泡,加入干淀粉40克,调匀成雪花糊。铺在鸭肉面上,撒上芝麻和火腿末。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底层呈金黄色滗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捞出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整齐地摆放盘内,周围拼上香菜即成。注意:盛蛋清的容器要净洁,不能有油、盐、碱和生水,用抽子顺一个方向搅打,中途别停,一气呵成,打成雪花状,以插入筷子立定不倒为度。

五.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岳麓山杜鹃花

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中国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长沙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杜鹃花的生长,每到春天,长沙市郊漫山遍野开满杜鹃,花朵茂密,万山红遍,成为长沙春天的一大奇观,故长沙人称杜鹃花为“映山红”。清同治《长沙县志》卷34载有朱滋丹的《岳麓山赋》,其中描写麓山的四时景物,写了“岩花艳吐,崖树荫浓,树岭飘红,松峦积素”四句,那吐艳的岩花即是杜鹃花。

杜鹃盛开是岳麓山春天的胜景。历代诗人对杜鹃花多有吟咏。唐代吴融《杜鹃花》诗中有“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人楚宫”之句,可见唐代楚地,杜鹃已成为一种宫廷栽培花卉。关于杜鹃花的来历流传不少传说。其中一说是:蜀王杜宇死后,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暮春时节,日夜哀鸣,滴血染红遍山花朵,遂名杜鹃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中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说的就是这一典故。郭沫若《杜鹃花》诗也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由于杜鹃花特别火红,特别旺盛,也就成为人们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的象征。

今日杜鹃花已成为园林及盆栽的优良花卉品种,除红色的外,还有纯白、橙色、金黄、淡绿和浅青等颜色。即便是红色,也衍生出大红、紫红、桃红、粉红多种,可谓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口味蟹

长沙人吃口味蟹和吃口味虾一样疯狂,在夜宵摊上,口味蟹和口味虾是长沙人必点的两个道菜。在长沙口味蟹做得较有名的要属“梅园大虾城”的了,其创始人王印元先生是长沙最早经营口味虾的,后发展了口味蟹、口味螺、口味青口等多个口味菜式。因其炒口味蟹的汤汁调料是王印元先生经过近十年的精心研制,加入十余种中草药,配以鸡汁和梅园的独特配方,使其在口味上具有梅园风味特色。梅园口味蟹选用的是缅甸湄公河里的肉蟹,吃起来不但又香又辣,而且蟹肉与比普通河蟹的蟹肉比起来更加细嫩、鲜美,食客吃了都不忍放下筷子。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贾傅松醪酒

松醪酒是用松脂酿成的酒。唐德宗时湘潭尉郑德璘好酒,曾持此佳酿赠友,按当时习俗以松醪春名之。刘禹锡《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便幕》诗中也有"桔树沙洲暗,松醪酒肆春"之句,说明潭州(即古长沙)的松醪酒确有名气。 清光绪时主持重修贾太傅祠的夏献云,初读李商隐诗,以为松醪不过是酒,未究出处,看到别的记载,方知松醪是贾傅曾饮之酒。 而今日贾谊故居管理处吴姓负责人,搜阅群书,进一步认为,松醪酒是一种能祛除风湿的药酒,贾谊有感"长沙卑湿",故常饮此酒以保健。但松醪酒制作工艺可能已经失传。( 长沙)

八.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东坡方肉

原料:

五花猪肉500克,桂皮4克,冰糖15克,甜酒原汁约半汤匙,酱油约半汤匙,葱、姜适量。

制作过程:
这道菜是“开国第一宴”中的一道名菜。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长沙烟熏腊肉

一、腊肉制作的目的是为了长久保存肉制品,因为在过去农村不是天天杀猪,再加之没有农贸市场,    

而在腊月杀猪后,需在一年内保持家中有肉,而传承下来的一种农家传统,历年腊月杀猪。鲜肉切分后腌制10日左右起卤,继而凉晒半月,再吊在厨房内受灶烟熏陶,月余后即成“烟熏腊肉”。久藏不腐,腊香味美,煮熟切片,瘦肉棕红有泽,肥肉油而不腻,上席佐餐均宜。 二、腊肉一般在冬天腊月把剁下来的猪肉分成20斤以内的长肉块,放在铁窝内用火爆的粗盐进行磨擦,上盐,然后再放在灶头上方凉干,用旧报纸包好。接下来就用 烧饭时烟火进行长时间的熏烤一般经过一至二个月的时间就可熏好。然后就可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备用。 炎陵腊肉因放料的时间有讲究(只能在进入腊月季节放可下料),所以即使是留至夏天食用也不会变质,味道一样可口,风味仍存由于在熏烤过程中,肉的脂肪尽可能的被熏烤完,所以吃起来就不觉得油腻。

岳西十大特产排行榜岳麓区特产去哪里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