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特产是什么 广州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4 17:50:22

一.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金银花蜜

金银花蜜,是采用新鲜野生金银花加入纯正冬蜜浸制,具有清热利湿、解疮毒、去肝火之功效。( 从化)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南村刺绣

南村镇:南村红茶、七星泉米粉,“南村刺绣”。

三.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水晶粉葛

水晶粉葛

粉葛又名鸡齐、甘葛等,为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浑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治伤寒、温热头痛、烦热消温、泄泻、痢疾、风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的治疗。

当今人们崇尚绿色消费,以回归大自然。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研究开发保健食品,葛粉美食热正在世界各国兴起,通过分离深加工的葛粉、葛膏、葛冻、葛汁等葛产品,在日本、东南亚、欧美市场十分热销。葛粉制作的口服液、葛冻罐头、葛根混合精、葛粉大红肠,特别受妇女、儿童和老人欢迎。

近几年来全镇种植粉葛面积约有3000亩,预计年产鲜葛5000吨。

四.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金丝鱼

学名叫“真绸”,生活在岩礁多藻的海区。口内有豆状牙齿,能将贝壳磨碎,常以贝、虾、蟹、鱼为食。该鱼肉美色艳,为宴客佳肴,自古被视为珍品。金丝鱼立的味美与其他鱼不同,最好味是鱼眼,其次是鱼头,然后才是鱼肉。( 番禺)

五.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酸梅鸭

酸梅鸭

酸梅鸭是一道好下饭、又易做的菜,是从化较有名的特色菜。吃起来酸酸的,味道很香。其做法如下:

材料:鸭半只、姜片3片、冰梅酱一瓶,白糖一小勺。

烹制:在市场买的鸭肉都会偏肥,可以先把锅烧红,把洗净晾干水分的鸭块放入锅内净炒一会,慢慢煎出部分鸭油,这样怕肥的人就不会觉得油腻了。

把鸭肉移到碟子里,在有鸭油的锅里放入姜片爆香,再把鸭肉放入锅内翻炒,放入适量的绍酒、豉油,盖上锅盖焖三分钟。接着翻炒鸭肉,放入适量的水文火慢焖。在剩下三成水的时候把冰梅酱倒入一半,并放入一小勺糖。再煮一会,一道酸梅鸭就大功告成。

六.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新塘鱼包

新塘鱼包

鱼包称为东江鱼包,一般以秋风起时开始至明年3月为最佳。用纯鲮鱼肉制成,以鱼胶、腊味、香菇、鲜肉作馅料,再配上汤,味道极为鲜美、爽滑可口,很受食家推崇,为白云区的萝岗、黄埔区的南岗、增城市的新塘一带最为盛行的美食。

新塘鱼包的制作方法是选秋后的鲮鱼,开肚除骨,用刀轻轻把鱼肉中最幼滑的部分一层层刮下来,经过反复搓打至韧透明,富于弹性,再均匀地用力压成纸一样的薄片,就成了鱼包皮。馅料则用瘦猪肉、腊肠、腊鸭肾、冬菇、鸡蛋等拌和打碎而成。制成鱼包后用甲鱼上汤或其他料汤煮熟即吃。入口香甜爽滑,风味独特,餐后余味无穷。新塘鱼包远近闻名,每逢秋冬季节,到新塘品尝鱼包的人挤满酒楼食肆。

七.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 广州玉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

广州玉雕工艺源远流长。广州人特别喜爱玉。人们历来视玉为宝,认为玉器有瑞意吉祥,定惊避邪和脱难消灾之功效,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玉石工艺制品已成行成市,大店铺有二百多间,使广州玉石雕刻行业和销售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

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摆设两类,玉雕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制品分为首饰品和摆设品两大类。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广州制作的十八层吊缚双狮子母球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广州玉雕摆设类的玉球尤有特色,能镂空成十几层的圆球,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目前,玉雕球已雕至二十层,形成一组球雕系统。

广州玉雕的主要原材料来自本省的信宜。信宜所产的玉称为“南方玉”。它多呈草绿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纹,磨琢后晶莹通透,在玉石中别具一格。广州艺人博取中国各地玉雕技术之长,又以广州牙雕为模本,因此,无论在品种、雕工、用料等都有自己的特色。通雕玉球是攻克玉石高硬度的产品,多达十二层以上,托在手上轻轻晃动,隐约传出玉石碰击之声,甚是怡人。薄胎南方玉碗,无论浮雕云龙的,或是光身不雕花的,都显得异常华贵。玉雕小茶具,不但有壶和杯的配套,还带有一个玉盘,玲珑剔透,十分惹人喜爱。这三种产品在中国玉雕艺术中是少有的。传统的作品有花董,熏炉,脱链瓶,首饰等。近数十年来新出现的艺术作品有宝塔,通雕灯,脱链蟹笼和象顶花董等。


高兆华 高兆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传承人。1949年4月28日生于广州,1965年至1986年就职于南方玉雕厂,从事设计及培训工作。现任艺华玉器工艺厂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世界特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特艺专业委员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宝玉石协会会员。1997年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荣誉证书,个人传略入辑...... 详细>>>

八.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老火汤

老火汤

广东人向来有喝老火汤的习惯。用适时材料煲上数小时的汤,既美味又有功效。常见的有“莲藕绿豆汤”、“生鱼西洋菜汤”、“红萝卜马蹄猪骨汤”和“霸王花瘦肉汤”等等。

九.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沙湾薄饼

沙湾薄饼

沙湾薄饼也是沙湾的一道名吃,这道菜里的原料有豆芽、鸡肉、虾丸、香茹、猪肉,还配上半透明的用鸡蛋做成的薄饼。将豆芽的两头去掉,只留最爽口的中间部分,然后和其它原料混炒。炒熟后,再将菜放入薄饼中,卷起来吃。

十.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肠粉

一种米制品,亦称卷粉。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广州“银记”肠粉最负盛名。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肠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粉、卷粉、猪肠粉 ( 因肠粉形似猪肠 ) ,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着称。 在广东,肠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美味,老少咸宜,妇孺皆知,从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到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几乎都有供应。

关于肠粉的起源,目前似乎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又有人说“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也有传说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去粤西吃肠粉。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东西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肠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粉粉嫩嫩、晶莹剔透的感觉实在美不可言!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越吃越爱吃!

广州肠粉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是布拉肠,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布拉肠粉是以品尝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而抽屉式肠粉(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主要品尝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现在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潮汕地区的肠粉与广州地区的肠粉制作方式相同,但是由于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布拉肠粉是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肠粉。广州经营布拉肠粉比较着名的店家有银记、大可以等。抽屉式肠粉主要是做早餐肠粉为主,其中粤西地区最出名的是“都城肠粉”,在肇庆,云浮一带久负盛名。在香港,肠粉亦是传统粥店中早餐常见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肠粉是在表面加入虾米的斋肠;亦有炸两滑肠粉,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近年已大部份转为铺位经营,一般会将肠粉切断,吃时再加入芝麻、甜酱及辣酱调味。注意,猪肠粉与肠粉并非同一类食物,但某些食客会将之混淆。猪肠粉虽然同是米浆制作,但是却与肠粉不同,味淡的猪肠粉并无馅料,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成。

广州的特产是什么东西广州地方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