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市特产有哪些 余姚十大特产是哪三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4 10:20:46

一.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瀑布仙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瀑布仙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瀑布仙茗”是中国第一个有正式品牌名号的古名茶。这并非空穴来风,她的前世今生有着五彩光环。

“瀑布仙茗”由河姆渡文化中的原始茶演绎而来。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它地处姚江岸边的四明山麓,与“瀑布仙茗”的原产地——余姚相连,同属四明山脉。如今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陈列的樟科植物遗存,经专家鉴定为原始茶。而从同属河姆渡文化的田螺山遗址里挖掘出六千年前的古茶树根,经专家检测为山茶科中的山茶属植物,属下的植物组中有可能是茶树种,此后经中国农科院有关部门检测,其所含的茶氨酸为茶树所独有。这一切都在表明六千年前余姚已有茶的元素。“瀑布仙茗”自它诞生那天起,就沐浴在河姆渡原始文明的氛围中。

余姚的四明山是道教圣地。仙家道人丹丘子发现四明山中有大茗,惠泽余姚人虞洪,正如陆羽《茶经》所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虞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南朝道教医药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茗菜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诗僧皎然作有“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与“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诗句……也许丹丘子是古代神化了的爱茶道士,但四明山里丰厚的地域文化处处可见道人与茶的影子,那大岚茶乡的茶仙祠里,供奉的不正是丹丘子茶仙吗?道教修道,佛教念经,皆用茶解渴驱睡、提神醒脑,以得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茶圣陆羽著作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这部七千余字的经典著作中不仅多处写了余姚茶事,而且还在《茶经·八之出》中写了唯一有名号的茶叶——“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中国的茶区纵横数千里,遍及全国900多个县(市),《茶经》独有名号的茶为“瀑布仙茗”,这实在是余姚之荣幸。

后人对“瀑布仙茗”的出现往往以唐代《茶经》为准,而“瀑布仙茗”的名号其实是陆羽据当时“仙茗”的声望而记录。古人写-事,提倡“述而不作”。陆羽写《茶经》以史为证,自有出处。“仙茗”应出现在汉魏六朝时期。唐代名茶,已带有“茶”字,如阳羡茶、泸州茶,唐之前则没有“茶”字,把茶称谓“荼”、“荈”,而吴越一带又多称“茗”。《茶经》写“瀑布仙茗”未用“仙茶”而用“仙茗”,说明此茶在唐朝之前已有,并久享盛誉。汉魏六朝时代,修道之风盛行,何况“瀑布仙茗”有仙霭之气,“汉仙人丹丘子”示虞洪“山中有大茗”, 这个古名茶有声望、有质量,又有茶祠传之四方。《浙江省农业志》记述:“汉朝名士丹丘子,在余姚四明山的瀑布泉岭山中发现大茶树。”

余姚四明山上产茶始于汉魏六朝,盛于唐宋时代。“瀑布仙茗”出产年代之早,品牌之先,品质之优,名号之古,堪称中国第一古名茶。

当今余姚“瀑布仙茗”在传承中创新。2009年,该茶产量达655吨,在多次评茶中屡获金奖,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名牌产品,并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等称号。

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曾题诗:“瀑布仙茗古著名,泉流胜迹万家迎,四明传记忆旧荈,味美香清寄友情。”

地域范围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全市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有21个乡镇街道,268个行政村。 余姚瀑布仙茗产自于四明山、大岚、梁弄、鹿亭、陆埠、大隐、河姆渡、三七市、丈亭、马渚、牟山、临山、兰江街道、梨洲街道、低塘街道、阳明街道、凤山街道等十七个乡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2′00″~121°54′00″,北纬29°40′00″~30°23′00″,全市茶园面积6.1万亩,产量为655吨,产值1.2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余姚瀑布仙茗以品种、加工工艺为基础,推出“三色四字”系列产品,其中黄之绿茶对应“金韵”系列,设2个级别分别为24k、18k,金韵系列产品外形卷曲如螺、匀净、金色悦目,香高郁持久,滋味醇鲜回甘,汤色黄亮,叶底玉黄、细嫩成朵明亮;白之绿茶对应“雪韵”系列,设3个主级别(雪韵700、雪韵500、雪韵300)和1个副级别(普级),主级别的鲜叶嫩度基本一致,根据白化茶白化程度不同,内质不一的特性加以区别,雪韵系列产品外形卷曲如钩、匀净、绿翠镶金,香高鲜持久,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显白、嫩匀明亮;绿之绿茶对应“针形”、“龙珠”等2个系列,“针形”系列设5个级别,产品外形条紧略扁、匀净、色泽绿翠,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匀齐;龙珠系列设2个级别,即一级、二级,产品外形蟠曲、紧结、匀净,色泽砂绿油润,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亮,叶底芽叶成朵、匀整明亮。余姚瀑布仙茗丰富的产品构成,囊括高端品位特色珍稀产品和适合大众消费的低值产品,构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产品结构,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含量≤6.5%,总灰分≤6.0%,碎末含量≤5.5%,粗纤维含量≤14.0%,水浸出物含量≥36.0% (3)质量安全要求:卫生指标执行GB 2762和GB 2763《新茶叶卫生标准》。

二. 浙江省 台州 天台 萌菜

萌菜又名败酱草,其嫩茎叶供食用,可凉拌生食、可做汤,亦可作茶泡饮,食之略苦、稍涩,余味清香爽口,风味独特,促进食欲。据了解,萌菜不但和蔬菜一样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植物 。纤维等营养物质,而且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含量均高于普通蔬菜。据书上记载,萌菜生长在高山中,是一种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除此之外,萌菜还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补虚止咳等效果,尤其对预防肝脏疾病有良效。

三. 浙江省 台州 三门 青燕

青燕

青燕就是清明团子,但做法却与众不同。在清时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采绵青(鼠曲草)、糯米青等嫩草,煮熟捣糊,拌和糯米份揉成团,嵌进馅料,有甜有咸,再在正反两面巾上新采的梓树叶,用蒸笼蒸熟,老少咸宜,亦常作上坟供品。

四.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越瓷

我国是世界上首创瓷器的国家,而越瓷的故乡上虞市,则被认为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早在商朝中期,古越人民就率先彩叠压的“龙瓷”,烧制印纹硬陶,釉色绿中泛黄,具有一定的光泽度,这就是历史上的原始青瓷,至东汉,制瓷技艺日趋成熟,至今在曹娥江两岸遗留下来的汉代古窑址就有40多处。从这些古窑中发掘的瓷片,经过化验表明,烧成温度达1300℃,釉色呈淡青色,光亮明快,瓷胎质地坚实细致,说明越瓷从色泽到质地,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具有相当水平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创制了将坯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使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纯熟的程度。当时的越瓷器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晶莹,质量位居全国瓷器之冠,蜚声海内外,产品广传到日本、朝鲜、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越瓷的珍品。

目前,越瓷生产具有传统制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特点,以细瓷生产为例,从原料到成品共需经过72道工序。生产的瓷器主要有4大类:

1、高温变色釉瓷器。这是越瓷的佼佼者。它以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发色灵敏,能随着光源的不同变幻十余种颜色。既可制日用品又可制高档工艺品,采用腐蚀金装饰后更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1981年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奖,产品远销至日本、美国、德国,载誉五洲四海。

2、兰亭牌青花瓷。这是当今越窑新瓷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以高温煅烧而成,具有瓷青花白、幽靓雅致的特点。其中30—150头中西餐具、敦煌壁画画面的艺术挂盘和大小花瓶、青花旅游瓷器等尤为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

3、帆船牌中式餐具。分红、蓝边花2种,造型端庄秀丽、配套合理周全,配件中饭碗、酒盅、碟子都采用微微翻边的“正德式”。用金银线装饰,具有赏用兼优、艳而不俗的特点。多次荣获浙江省轻纺产品“百花奖”和省优质产品称号。

4、仿越窑青瓷。上虞陶瓷厂已仿制出汉代至宋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越窑青瓷代表作。其中有:四系罐、鸡头壶、羊尊、蛙盂、狮形烛台、羊形烛台、觞、扁壶、荷花粉盒、熊足砚、龟形水注、龙柄凤头壶、香熏、鼎炉、碗、盏、盘等二、三十个品种。其中部分产品已被编入《中国陶瓷》丛书。这些仿制品,专家们一致认为,无论釉色、形态或胎质,古风犹存,几可乱真。质地比古瓷细腻,制作也更为精良。产品投放市场后,赢得较高的声誉。

五.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檇李

檇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檇李原产于古檇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檇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檇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檇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檇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檇李。这里出产的檇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檇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 嘉兴)

六.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社粿

社粿:每逢“春社”,庆元有“烙社粿”的习俗,每年春天,田塍及潮湿的坡地上,有一种开黄花的草本植物,俗称“社曲”(学名“鼠曲草”)。春社时令,社曲嫩芽初长,妇女们三五成群,上山采摘,然后放在舂臼中舂成富有粘性的酱状,与糯米浆掺和烙成薄饼,称为“社粿”,其色翠绿诱人、味清香可口,还具有止咳、理气、燥湿等药用功效。

七.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草帽

草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慈溪草编与嵊县竹编齐名,为我省重点出口工艺品,名扬中外。史书记载,慈溪草编的历史至少在200年以上。清乾隆年间,编织草帽的工艺由外地传入今慈溪长河一带,从此,草编成为当地妇女的主要家庭副业。《余姚六仓志》记述:“草帽俗名凉帽,女工所制。曲塘、庙后桥、潮塘、长河市皆有凉帽行,以长河市出品为盛。”慈溪民间也曾有民谣流传:“姚北(今慈溪西部长河、庵东一带)三件宝,棉花、白盐、草凉帽。”1922年前后,法国某洋行老板闻知慈溪长河一带妇女善编织,工艺精湛且手工工资低廉,感到有利可图,便将南洋一带所产的金丝草原料运到长河等地发放,组织编织成草帽,再销往欧美国家。以后,中外商客又相继在长河设立几十家大大小小的草帽行,草帽行雇佣的贩子频频活跃在当地,投放草料,收购凉帽。从此,以长河为中心,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金丝草帽的商业网,长河也因此而成为金丝草帽的加工生产中心,出现了“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织帽人”的兴旺景象,“草编之乡”也驰名于世
以金丝草为原料的金丝草帽,其制作的大致方法和过程是这样的:先编织成帽坯,然后剪去帽坯缘的余草,放入漂白粉溶液里浸泡,约15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曝晒,干后用光滑如卵的石块磨擦,再用熨斗烫平整,修光边毛,这样,一顶漂亮的金丝帽就编织完成了。金丝草帽的基本式样有四种,即:金丝两根蕊帽、金丝对花一根蕊帽、金双丝帽、喇叭式帽(又称长头颈帽)。金丝草帽洁白细软,手感极好,加上编织精细,使草帽显得光亮秀丽,雍容华贵,尤其受到欧美国家女士的青睐
长河金丝草帽编织在20年代后期有过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当时有1万多妇女参加编织,其年产量高达120万顶。长河草编妇女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30年代初,长河草编妇女还用自己的双手编出了一所“草帽业小学”,至今仍被人们称颂。当时,草编妇女深感没有文化的痛苦,她们决心要让自己的子女读书识字。草编妇女将织凉帽赚来的钱汇集拢来,创立著名的“草帽业小学”,为慈溪的教育历史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1937年,抗战爆发,海运阻塞,原料中断,外销停滞,使处在辉煌时期的金丝草帽编织业几乎陷于灭绝的境地。新中国诞生后,在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慈溪草帽编织业获得了新生。1954年,长河建立了“慈溪草编工艺品厂”。从事草编工艺研究的技术人员积极钻研、创新,在草编工艺品的图样设计、工艺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特别是编织技术,在原有的平板编织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革,吸收、借鉴了竹编的技法,编织成重叠式的交眼,使织成的草帽给人以双层的感觉。另外,又从一根蕊式发展到双根蕊、三根蕊、留空蕊、重叠蕊、辫编蕊式等。编织用的原料也由原来单一的金丝草逐渐发展到南特草、银丝草、咸草等10多种原料
慈溪草编,在金丝草帽的基础上,现已进一步发展到包括各种帽类、提篮、地毯、门帘、鞋子、玩具、礼品、包、垫等在内的数十个品种、1000多个式样,草编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新颖的图案而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慈溪草编工艺品大量出口,销往英、美、法、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慈溪草编妇女用慈溪沿海的咸草编织而成的咸草凉帽已成为继金丝草帽后最受人欢迎的草帽制品,在广交会上倍受外商赞扬。“慈溪女子手艺高,巧手织出好草帽”,由7万名妇女组成的慈溪草编大军,正在创造更加壮丽的业迹,草编之乡将开放出更加灿烂的草编工艺之花。( 慈溪)

八.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麦杆扇

民间素有编麦杆扇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大麦收割后,选剪细长白净麦草顶节,整理成束。经过淘米水浸洗、煮蒸、漂洒等工序,使麦杆变得既白又韧。妇女们在廊沿弄口施展巧技,编织成扇条。待到适当长度,将扇条盘缝成圆扇面,俗称“扇杆饼”。

数个扇面作成之后,又在扇面外圈镶上染有多种色彩的齿状编条,中间用小圆刺绣作扇芯,扇芯外圈又套有丝线扎绒。扇芯中的剌绣图案质朴大方,多人鸳鸯、玉兔、松鹤及花草虫鱼等吉祥图案。也有绣“友谊”、“幸福”、“恩爱”、“清凉”、“富贵”等祝愿辞语的。然后装上一根竹制的柄,并在扎线固定处及柄尾缀扎上红绿丝棉。整把扇子热烈大方,朴素美观,确是一件既实用又精致的民间艺术品。农村传承着这一风俗,乡村中无论大姑娘、小嫂嫂,还是老婆婆都会编制绣扎这美丽的麦杆扇。他们代代相传,每年都要编织不少扇子,送给远亲近邻,眷友家人,作为纳凉、障日、驱虫的用具。

乡中习俗,每逢五月端午节,新嫁女儿的娘家,就会担着食品礼物去看望女儿,以示父母的爱女之心。其中的主要礼物,就是麦杆扇。这些扇子,少则二三十把,多则百十把,皆为媳妇姑娘编制。他们把这些食品扇子分送给公爷叔伯、婆婶妯娌、街坊邻居。

九.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胡葱

平湖种植葱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以细而香的龙爪葱最有名。民国时期,所在产庄基胡葱为上品。庄基胡葱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调味、去腥、杀菌,又能发汗健胃,是一种保健营养蔬菜;多食葱白,对于心血管病人减少胆固醇积累、避免发生血栓及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均有好处。( 平湖)

十. 浙江省 杭州 临安 马兰

为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嫩茎叶供食。荤素皆美,亦可加工脱水或制罐头。经设施栽培可在冬春秋三季上市。( 临安)
余姚土特产有哪四种余姚有什么特产值得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