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特产烟价格表 无锡最便宜的烟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4 22:35:12

一. 江苏省 无锡市 江阴 刀鲚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鳞细白如银光闪烁,一般长约30厘米左右,雌大雄小,体形狭长扁平似刀。据《辞海》记载:“春夏集群溯河,分别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口产卵,形成渔汛,产卵后又返归海中。”长江下游从南京到南通的水道,通常是刀鱼鱼群出入的最佳地段。

江阴地处长江河口入海处的南岸,是鱼群回游的“黄金水道”,拥有的河岸线长途上百里,又有相当规模的捕捞能力,所以,每年上市的刀鱼,其产量在长江下游各县市中雄居榜首。往往春节一过,渔船竞发,渔人的兜篓里就银白一片。旺季来临时,大街小巷,只要叫卖的人一招引,围者如堵,争相选购,称秤的、收钱的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二.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无锡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的生产始于清乾隆时代(18世纪中叶),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当初的制法是将筛过的麸皮加盐水用人力踏成生麸(又称面筋),再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沸油锅内煎炸,成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清水油面筋的称呼在清代末年(19世纪中期)出现,第一家挂出“清水油面筋”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无锡油面筋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来鲜美可口,含有很高的维生素与蛋白质,如塞进肉瓤烧煮,则别具风味。( 无锡)

三.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油酥

惠山最著名的小吃莫过于油酥,惠山油酥有个别致而有趣 的名称:“金刚肚脐”。 选用上等白面粉加豆油拌和再酿进椒盐馅心,撒上芝麻制成, 特点是素、香、肥、酥、甜感适中。“腊烧片”则用饴糖、上等白面粉拌匀,做成一圈圈、一片片,再烘焙而成。

四. 江苏省 无锡市 锡山区 太湖石

太湖石指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

。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虽然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五. 江苏省 无锡 滨湖区 油豆腐干

油豆腐干,无锡传统小吃。将老豆腐用刀切成1厘米厚,逐块放入油锅煎成金黄色,盛入碗中,用剪刀剪碎,浇上熟酱油、甜面酱、葱末、姜末、白糖等佐料即可食用。此小吃香气诱人,外脆内嫩,颇受市民喜爱。( 无锡)

六.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宜兴贡茶

宜兴古称阳羡,汉代就植茶饮茶,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阳羡紫笋茶是始于唐代的贡茶。

宜兴的南部丘陵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0%,属天目山余脉。丘陵山区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宜兴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于茶树的生长。

阳羡茶为历代名人所称颂、宫廷皇室所赏识。唐肃宗年间(公元757—761),“茶叶祖师”陆羽饮品“阳羡紫笋茶”后大为赞赏,认为阳羡紫笋茶“芳香冠世产”,可以贡给皇帝。唐武宗年间,阳羡贡茶数量达到一万八千四百斤,第一批紫笋茶限清明前运到长安。隐居宜兴茗岭的唐代诗人卢仝曾作诗道:“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曾在宜兴居住的著名诗人杜牧在《题茶山》诗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的名句。

如今,宜兴是江苏最大的产茶县(市)。现有茶园3500余公倾,年产茶叶近5000吨。宜兴茶叶生产,已是山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茶叶是山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现在,全市由地方名茶四只: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宜兴有“茶的绿洲“之称,宜兴茶正以卓越的品质风格,享誉国内外。

七.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酒酿棉子圆

酒酿棉子圆在无锡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白糯米粉用热水拌和搓韧,切成小方块,用扁筛滚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圆子。另将酒酿捣碎和白糖一起放入碗中,将煮熟的圆子连汤盛于碗中即成。酒酿棉子圆软糯香甜,是老年市民的可口小吃。( 无锡)

八. 江苏省 无锡 滨湖区 太湖三宝

无锡太湖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湖内“太湖银鱼、太湖白虾、梅齐鱼(风尾鱼)”为太湖三宝。尤其是通体无鳞、晶莹透明、洁自如银的太湖银鱼,更是受到国内外嘉宾的青睬
( 无锡)

九. 江苏省 无锡市 江阴 江阴河豚

江阴河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豚鱼属于凶猛鱼类,小鱼小虾和各种蚌壳都是它的食物,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使身体膨胀成带刺的圆球,让它的天敌难以下嘴。河豚毒素的毒性,排在所有毒素的前十名之内,是-的1000倍。一条一斤重的河豚鱼体内,能提取出约0.5毫克毒素,可以毒死几十头大象。

至今还没有发现一种解毒剂可以解除河豚的毒素,所以吃河豚,是拼死,而卖河豚,更是要承担一定风险。河豚去毒的关键在于厨师的操作,由于责任重大,所以烧河豚的厨师收入比一般的厨师要高很多。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敢于烧河豚的厨师都要有河豚去毒的绝技,今年已经69岁的仰振华被誉为是“中国河豚王”, 应我们的要求,已经封刀多年的仰振华为我们演示了河豚鱼的去毒方法。

河豚的灵魂在于所谓的河豚味,河豚味来自于河豚肝,而河豚肝是个“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东西。说它是天使,是因为河豚身上最好吃的就是那块“肝”。而说它是魔鬼,是因为河豚肝是河豚体内最毒的部分,是毒中之王。

江阴人做的河豚之所以味道特别,是因为江阴人擅长熬制“河豚肝”。熬肝,是烹制河豚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熬的时间短了,河豚的毒性未能拔完,但如果熬过了火,这条河豚也没有必要拼死去吃了,和一般的鱼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无非是肉质更加鲜嫩而已。所以江阴人把这道工序称为“熬”,能熬出来的就是大师级的厨师。烧河豚的主要目的就是火功解毒,万一河豚的血没有去净,只要在锅里焖四十分钟以上,还是可以修补的,只是味道上差些。

在江阴每年都要消费掉400吨到500吨河豚。在河豚最美味的3月,消费量更是高达100多吨。每到河豚上市的季节,江阴市烹饪协会都要对河豚操作间、加工人员、原料、宰杀、烹饪进行严格的检查。

河豚烧好后,按老规矩厨师要先尝第一口。10分钟后如果没事,河豚才可以上桌。我们找到了仰振华说到的那位中过河豚毒的小厨师,如今他已是一家大酒楼的主厨了,他向我们描述了他中毒后的感觉。

在江阴河豚上桌后,主人会说明这是河豚,不会往客人碗里夹或者劝吃。吃或不吃,全凭客人自愿。如今,河豚是江阴人宴席里的高档菜,只有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婚丧嫁娶时才吃。

十.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无锡肉骨头

“无锡肉骨头”又称“酱排骨”,是无锡历史悠久的著名地方风味菜肴。它肉质酥烂,味香浓郁,肥而不腻,甜咸适口,色泽紫红,香气扑鼻。相传此菜始于宋朝,由无锡城里一家熟肉店在被其接济过的“济公活佛”的帮助下创制而成,“无锡肉骨头”便由此出名,历代相传。到了清朝,无锡南门的“莫兴盛”经营的酱肉排骨亦很出名。后来无锡三风桥附近的余慎肉食店,高薪聘请烧肉师傅,吸取别店的经验,在选料、调味、操作等方面加以改进,专门选无锡出产的细皮白肉猪的大排和方肉为原料,用纯黄豆制的酱油、上品老酒、糖等烹制,将方肉与排骨同煮,使汤汁更加浓醇和鲜美。这样烹制出来的排骨,不仅外浓味鲜,肉松骨酥,而且香味浓郁,异常入味。在清末时,三风桥肉骨头便和无锡清水油面筋、惠山泥阿福并列为无锡三大名产而驰名中外。( 无锡)
江苏无锡特产烟有哪些无锡的特产烟是什么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