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人特产有什么 客家人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4 13:23:01

一. 广东省 东莞 松糕

松糕

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松糕亦用糯米粉做,将糖粉和入糯粉中,栖入松糕格内。到一半时,放人花生米碎与糖粉。然后再栖满糯粉,蒸熟。新鲜时松软香甜,美味可口。

二. 广东省 东莞 虎门水鱼

虎门水鱼种源是来自于湖南、湖北三带的正宗优质纯正中华鳖,经过我镇多年来养殖、选育而成,主要养殖于虎门山乡水库边,水质较好,污染小,环境幽静,养出的水鱼不但生长快、色泽好,而且其“裙边”宽厚、肉质细嫩,抗病能力强,更具营养价值,在国内享有声誉。

三.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荔枝

东莞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东莞市的地理位置是位于该省的中南部区域,海拔为30到80米之间,当地地貌症状是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7℃。是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改革开放以后,该市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东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宜果则果,林果并举,适宜发展经济林,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因为大力发展荔枝、橙柑桔等经济林名闻遐迩。光照充足,土肥水丰,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并在历史上也一直以盛产荔枝闻名。

广东省东莞市名列于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该名单是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极具权威性,广东省东莞市在名单中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同时,东莞市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如今,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近30万亩,品种以糯米糍、妃子笑、桂味等优质品种为主,此次成为“荔枝之乡”可谓名至实归。

四. 广东省 东莞 龙舟饼

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传统的手制饼之一,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连年。每年的龙舟节都以龙舟饼作为犒船的主要物品,而每艘龙舟都会在游龙过程中向沿河两岸群众派发龙舟饼,人们争先恐后,为抢先夺得一块龙舟饼而欢天喜地、笑逐颜开。龙舟饼主要选取面粉、白糖、鸡蛋、花生油等材料,采取人工制作和烘焙两个程序制成,入口爽脆松化,老少咸宜。

五. 广东省 惠州 惠城区 客家娘酒

客家酿酒又称“滗酒”或“扒酒”,客家人习惯叫扒酒。是把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红菊、黄精、首乌、红枣、米酒发泡一个多月的时间酿出来的酒。

按照以前客家人的风俗,客家酿酒只有在妇女生小孩、产后在家坐月子的时侯或春节期间才能尝得到。特别是妇女产后在家坐月子时必然会有酿好的酒,而且把酿酒后的酒渣(又称酒糟或糟麻)留下来分派给邻居亲友共享。客家人习惯把酿好的酒蒸鸡,这道特色美食通常给产妇坐月子时食用,因其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

客家人的酿酒和饮酒方式据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秉承了许多古中原地区的酒文化基因。起初酿酒时,客家人采用山楂树的根叶及自已种的高梁和狗尾粟(小米)来酿酒,酿出来的酒有舒筋活络、驱寒保暖之效。后来,客家人又采用制糖后的甘蔗渣来酿酒,这种酒被称之为“滗酒”。此外,客家人还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因此客家人又称它为“客家黄酒”。

选取体质糯米、黑糯米为主要原料,秉承传统工艺精心酿造,窖藏多年,香甜柔绵,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行气活血、养颜润泽、滋补健身之功效。梅州市的“广东客家酿酒总公司”出产的金牌及银牌客家娘酒,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广东名牌和黄酒第一名;1994年荣获全国精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它以糯米为原料,首先将糯米去壳留皮(俗称糙米)煮熟成糯米饭后用簸箕散热放凉,用特制酒母(俗称酒饼)均匀地洒在米饭上混合,装入瓦埕中20天左右进行糖化发酵。再将糖化发酵的酒娘过滤出来装入瓦埕中,这时将瓦埕四周围上稻草、谷壳,点燃稻草、谷壳进行炙酒(也称火焙),再用布包装入红曲放进瓦埕,待瓦埕里的酒滚开一段时间后,约2个小时后可熄火,放凉,再用草纸将口封回即可。

客家娘酒呈红褐色,具有蜜甜醇厚,气味芬芳的独特风味。客家人对客家娘酒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必用客家娘酒。客家娘酒的酒精含量低,一般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属于低度饮料酒。客家娘酒性柔和,四季皆宜饮用,既可直接饮,男女老少皆宜。

客家娘酒的酿造工艺一直以民间流传的方式传承着。娘酒指的是用糯米特制的黄酒,在梅州地区也经常称之为“老酒”,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入民心的民间饮品。关于“娘酒”的起源,在梅州地区有许多民间传说。

传说一:神仙赐酒

在“五胡乱华”年代,中原大地民不聊生,民众大举南迁。一群妇女结伴南逃,越过千山万水进入广东、福建两省,累得再也走不动了,昏睡在荒山野岭。此时,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长老拿着一只竹制的盛器,从盛器里倒出一杯红褐透明的液体递给妇女中的最年长的老妇:“喝下去吧。”老妇轻轻呷了一口,醇香浓郁的气味沁人心脾,随即疲累全消,不饥不渴了。长老告诉她们:“这是用糯米酿造出来的娘酒。”接着,长老又教给她们娘酒的酿造方法。说完,长老突然不见了。妇女们又惊又喜,急忙跪拜:“神仙保佑,神仙保佑。

从此,南迁者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客家娘酒也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传说二:娘酒祭神

很久以前,客家的缺牙山一带发生旱灾时,有一位过路缺牙老叟来此乡村讨茶喝,一农妇叙说闹旱荒情况,解释没有茶,便将媳妇坐月子的酒斟了满满一碗给老叟。老叟一口饮毕,化为一道白光飘向缺牙山。次日,一场倾盆大雨下来,山民欢呼不已。从此,山民们每遇旱年,便用坐月酒,即娘酒登上缺牙山焚香求雨。

传说三:廖化发明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曾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话说廖化归属了吴国,想离开吴国回蜀国,却没有机会,更何况还要带上0亲。

廖化在思念蜀国时,百无聊赖,于是将一些糯米用水浸透,接着,用甑锅蒸糯米,将蒸好的糯米放入陶器中,并将畲族人采集的一二十种药材投入糯米中,用稻草包裹住陶器,美其名曰:“服药、净身、草埋。”

陶器闲置久了,竟飘来一阵醉人的酒香,“黄酒”由此诞生了。廖化将这种美酒和美酒的“处方”献给孙权,酒醉的孙权放廖化回家。于是,廖化连夜带着母亲往西行走,恰巧在路上碰到东征的刘备,随刘备回了蜀国。

又有一说,这种黄酒不是廖化自己的发明,而是他母亲教他做出来的。于是,客家人称黄酒为“客家娘酒”,以示纪念,后来此称呼随着客家人南迁,沿用至今。

用客家娘酒炒鸡又名娘酒炒鸡、娘酒鸡、酒鸡、姜酒鸡,是客家地区用鸡肉(最好公鸡)、生姜、娘酒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香甜嫩滑,美味可口,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活血之功效,是客家人滋补身体的美味佳品,也是客家妇女生孩子后的主要滋补食品之一。客家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家人将鸡肉和姜片生炒之后,加点糯米酒煮,给产妇服用。现在早已不再只是做月子的专用膳食了,平时想吃随时就可以做,每到过年时节,客家地区的梅州,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制作几坛客家娘酒来接待亲朋好友。

六.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客家盐酒鸡

客家盐酒鸡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七.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客家白斩鸡

客家白斩鸡的入闽时间似乎应该定在西晋末的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当时正是中原士族大逃亡的又一波高潮,蜂拥入闽者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客家白斩鸡,当时不过以普通汉菜的面目,隐没在八姓匆促的逃亡脚步和八闽荒凉的山水之间。今的白斩鸡却早已升格为“无鸡不成席”的“汀洲第一大菜”。客家白斩鸡选料极为讲究,最佳的材料必须是当年尚未下蛋、重量两斤半左右的母鸡,而且必须是河田鸡;阉鸡次之,公鸡又次之。此等大小的鸡,肌肉纤维间脂肪沉积适量,因此口感嫩滑,过大过柴,都不为美。

除却客家做法之外,亦有“海派”与“岭南派”。

八. 广东省 深圳 罗湖区 客家菜

深圳客家人很多,客家餐厅也很多。尽管人们对不同风味食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各地的美食诱惑也越来越多,但对于自己家乡的风味,始终怀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因此,深圳的客家餐厅,普遍还是很受欢迎。



客家菜又称为东江菜,因为东江流贯粤东客家地,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东江菜在现代客家人的锅头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



客家菜肴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盐焗鸡名列十大客家名菜之首,和大多数客家菜一样,外表虽然一般,但吃起来可是不一般,香脆的皮、细嫩的肉、骨酥味香。据说是一位贤慧的客家妇女为了让久病的丈夫开胃而特意精心制作的,卧病在床的丈夫越吃越想吃,很快就康复了。其他如水晶鸡、咸香鸭也是客家菜中家禽菜的精品,做起来虽极费工时,却不枉爽口软滑,汤汁香浓之效。而酿苦瓜、酿豆腐和酿茄子是客家人的三宝,色泽诱人,形态各异,味道独特,夏季吃来,消暑解热。客家菜吸引食客的是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注重调和及搭配,原汁原味,真材实料,毫不取巧,其中领略到的是客家人浓厚传统文化中的气质,繁华落尽见真淳。其实客家菜在深圳虽不十分流行,但是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像香辣蟹之类的如过眼云烟,就是因为客家菜不重花巧,而且“抵食夹大件”(广东话,意谓价钱相宜兼分量多)很适合一家大小享用。



吃客家菜,小编为大家挑选了几家口碑较不错的食处。客家王的客家清炖鸡,鸡味十足,汤咸而鲜,以鸡汁捞饭,清香咸鲜无比。客家城的自磨酿豆腐,鲜香浓郁,豆味浓厚,豆腐柔韧;而五指毛桃汤则是客家王中的代表作,它以猪骨及五指毛桃根煲制而成,汤中溢着淡淡的乳香味儿,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除痰止咳等功能,是近年风行客家人中的保健汤水。

九.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客家芋饺

客家芋饺(明溪县本地俗称客秋包)它是福建省20个著名地方特色传统美食之一。

客秋包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客秋包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而水饺、馄饨之类的东东,别说放到次日,就是稍稍搁置一回儿,面皮也涨得浮泡气肿的。

明溪人的勤劳,对吃的讲究,对生活的热爱,使客秋包这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

明溪人厚爱芋子,日常生活离不开芋子,据说明溪人能用芋子烹制多达数十种菜点。其中客秋包皮滑馅香,无论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面粉制作的饺子更可口,可称得上独具风味。

说起客秋包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溪隶属汀州府。清朝时汀州人官逊锋在兰州做官。山芋在兰州一带稀少,被当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开。事后有人背后对官逊锋评头论足,说他宴席间粗鲁贪吃。这话被官逊锋手下的人听见了并转告官逊锋。官逊锋听后,笑着说,芋子在我们家乡是粗粮,多得很,因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间多吃些。后来官逊锋返故乡省亲,特意邀请两位兰州乡绅来汀州归化(现明溪县)做客。两位来客看到归化家家户户都储藏许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逊锋吩咐友人多烧制芋子款待客人,友人不断更新花样,烧制各式可口的菜肴,其中客秋包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内包以猪肉、香菇、大葱调制的馅心,别具一格,让来客大饱口福。此后,客秋包便在明溪客家山乡逐渐传开,现在是人们逢年过节和宴客的必备佳肴。

十.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客家杀猪菜

靖安客家散养猪。用肥猪肉、猪大肠、猪血旺、猪肝、白豆腐切成片,酸菜切成段,姜切丝,葱切成葱花。杀猪菜,原本是靖安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过去,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的血脖子斩成大块煮熟后切成大片放进锅里,然后边煮边往里面放以经处理好的干白菜。加水和调料,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这种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亲,不错哦。。。

成都什么特产适合带回来农掌柜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