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什么特产送朋友 恩施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1 23:48:04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巫陵牛

产区的娄山山系、武陵山系和大娄山系以北地带,由于牛只来往频繁,产于湖北的恩施牛、湖南的湘西牛和贵州的思南牛来源相同,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体型外貌亦极相似,应属同牛异名,故予归并,并取名为巫陵牛。分布于湘、鄂、黔三省交界地区,在湘西者主产于凤凰大庸、花垣、桑植、永顺、慈利六县,其中以凤凰县和大庸县所产黄牛品质较好;在黔东北者主要产于思南、石阡、沿河、务川、得江、道真及正安七县;在鄂西南者主要产于恩施地区。

【形成历史】

产区草场辽阔,牧草茂盛,有养牛所需的放牧地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为我国南方黄牛的重要产区之一。从历史上看,养牛不仅用于农耕,尚有肉用等多种用途,如湘西流传至今的民谣“鸭保寨(今凤凰县禾库),牛肉、豆腐当小菜”,《永顺县志》记载的“明代以来,大量牛皮或肩挑或船运,东销常德”。由于养牛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产区各族人民养牛的积极性。

产区各族人民不仅重视养牛,对牛的繁殖方面也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例如对母牛要求:“尾长根粗能遮阴(指- ),十胎牛儿九不丢”,选配上有:“留牛崽看牛娘,好母还靠访牛郎”,等等,对提高巫陵牛的品质起了良好的作用。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大集珍米

大集珍米古为贡米,产于恩施市盛家坝。该地区山清水秀,气候适宜,硒资源丰富,年产7500吨优质大集珍米。采用国内先进加工设备进行精细加工,米粒完整,均匀,晶莹洁白,品质优良。食之柔软可口,营养丰富,是理想的纯天然、无污染食品。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林麝

林麝属国家濒危、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最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通诸窍、开经路、通肌骨”功效,也是一种昂贵的香料。目前国内货源奇缺,市场价格是黄金的3—5倍,国际价格为60—80美元/克。

凤县林麝驯养业起步早,业务技术全面。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展了人工驯养林麝技术研究,现已掌握了林麝的饲养、管理、繁殖、防疫治病及活体取香的整套成功技术,并得到国家林业局和华东师大的肯定。

凤县林麝驯养业发展迅速,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全县目前共有养殖场42个,林麝存栏439只,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林麝繁育基地。

凤县林麝产品质量高、 产量大、管理严。凤县林麝所产麝香,俗称“秦香”,由于其有效成份高于其它麝科动物所产麝香,早于两千年前就闻名华夏,历为皇家贡品。仅人工活体取香年产2000余克,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秦香必须在县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林麝养殖协会专人活体取香,当场封库管理,统一包装销售,为纯天然产品。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莼菜

利川莼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莼菜,指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生产的莼菜。莼菜是珍贵的水生蔬菜.,莼菜口感滑润,为其他任何蔬菜所不及,堪称一绝。同时,莼菜的胶质中所含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确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利川莼菜,由于生长环境独特,在口感和胶质含量方面都优于其它产区产品。200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利川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为高寒地区。巫山余脉和武陵山余脉在这里交汇,境内四周山峦环绕,中部平坦,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全境地势高于相邻各县(市),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悬圃。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这里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非常适宜莼菜这种水生草本植物生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利川莼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12月23日起对利川莼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4年第200号)。.

地域保护范围

利川莼菜原产地域范围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0《关于界定利川莼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利政函[2004]95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刀剪

库车刀剪自古出名,汉唐时代曾被丝路商人带中亚、西亚销售。清咸丰年间就被皇宫、宦官和有钱之人佩带视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解放后尤其在80年代以后,库车各种雕花手工刀就被列入重点旅游产品。( 库车)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驯养野猪

野猪纯繁、杂交在恩施州还属空白。建始县运通公司长梁野猪驯养繁殖基地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今年4月20日,已产下小野猪40头。

2002年,运通公司在建始县林业局的支持下,从山里捕获了10头小野猪进行驯养。2004年在长梁乡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将野猪落户在青河村进行人工驯养。2005年12月开始试繁殖。野猪驯养繁殖项目的成功,将为推动建始县养殖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宣恩贡茶

宣恩贡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鄂西宣恩有贡茶,茶叶之宝甲天下;当年捧茶献天子,‘皇恩宠锡’传佳话。如今茶香飘四海,色香味浓谁不夸;远方的朋友亲爱的客,请喝一杯宣恩茶。”这里所说的贡茶产地就是地处宣恩县城东15千米处的伍家台。

伍家台,因伍氏人居住此地而得名。伍氏祖籍湖南长沙府,迁来宣恩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伍氏始祖人称启老,启老年近八旬,到宣恩娶了一房年轻妻室,八十一岁喜得一子,取名之良。伍之良有三子,长子文海有一子名昌臣,伍昌臣即是伍家台贡茶的创始人。

起初,伍昌臣家境贫寒,在屋边开了六丘田,靠种植蓝靛出售度日。他种蓝靛的地方,原是一片茶栎树山,在开垦这块土地时,发现有几十棵野生茶苗,昌臣如获至宝,便将这些野生茶苗培育起来,以后便成了茶园。

此茶非同一般,独具特色,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浑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此茶若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特色,故有“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之说。一时间,远近驰名,引得官吏豪绅争相求购。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山东昌乐举人刘澍到宣恩任知县,他品尝了伍家台茶后喜不自尽,于是将伍家台茶送礼给施南知府迁毓。迁毓亦觉该茶水色清冽,芳香四溢,于是便向喜茶的乾隆帝贡奉。乾隆皇帝喝后赞不绝口,亲赐“皇恩宠锡”。于是,伍家台茶以“碧翠争毫,献宫廷御案而得宠”,扬誉海内外。

伍家台一带为紫色山地,总面积约5000亩,海拔700~800米,其地处富硒区,硒含量为0.305ppm。宣恩县政府目前正在伍家台、大坝沟、香树林、马鞍一带打造万亩贡茶生态观光点。昔日的贡茶飞入寻常人家已为时不远了。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蕨粑

在恩施素有“蕨粑好吃根难挖”之说。做蕨粑的原料是蕨,其嫩薹又称蕨菜。这种野生植物盛产于恩施山区海拔1000米的大山之中,它的根经过加工便可获得淀粉,然后将其熬制成块,即为蕨粑,是恩施深山美食之一。

蕨粑有很多种吃法,一般人们喜欢用它炒腊猪肉,这个菜做出来色鲜味美,香气飘满全院子。还有的人将煮熟的米饭与蕨粉混在一起拌匀后煎成块吃,或者做成蕨粑丸子下鸡汤吃,也有人把蕨粑制成粉丝做凉粉吃。蕨根还是许多野兽越冬的主粮,如野猪、土猪、刺猪冬天都爱拱吃蕨根。

据有关资料介绍:蕨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被收录在《黑色保健食品》之中,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富含铁、锌、硒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本草纲目》载其性微甘、凉,具有滑肠通便、消脂降压、通经活络、降气化痰等功效。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鼓楼茶馓

淮安茶馓是淮安土之一,是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壮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相传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产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镇淮楼旁的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茶馓制法,生产出文明中外的鼓楼茶馓,亦称岳家茶馓。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获得 奖励。1930年又参加国际巴拿马比赛会,获得银质奖章。在北京食品会上获得优质奖。茶馓制作,分开条、搓条、盘炸等几道工序
( 淮安)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水豆豉

水豆豉是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永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

恩施有什么特产吃的可带走的恩施有什么特产适合送给女朋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