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溉古镇有没有卖重庆特产的 重庆正宗黔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0 21:25:15

一. 重庆市 城口 城口黄柏

黄柏,别名黄皮、黄檗、川黄柏,属芸香科木本植物,它同杜仲一样,主要是以树皮入药。药用: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黄柏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山谷间,喜旱怕涝。因井冈山阴凉湿润,山谷沟壑多,故有较多的分布。

黄柏为落叶乔木,一般树高10米左右,少数大的也有15米至20米的。它的树皮外层呈灰色并带有较厚的木栓层,有深皲裂状;内层呈鲜红色。叶对生,小叶有5至13片,叶成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黄柏树开花结实,花形美丽,花瓣一般5至8片,其中雄花有雄蕊5至6枚,而雌花只有退花蕊5至6枚,花期5到6个月,果期要6至10个月才能成熟。

信息来源: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政府

二. 重庆市 铜梁 安溪绿茶

铜梁县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期,铜梁绿茶与广汉赵坡茶、峨眉白芽齐名。铜梁绿茶主要分布在安溪镇谭洪村、龙峰村等地,生长地地处山区,海拔在350米—780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段,湿度大,土壤属酸性黄壤,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铜梁绿茶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年产值300余万元。所产明前茶上市时间比一般的要提前半个月以上。铜梁绿茶有香高味爽、汤色绿亮、赋有天然花香香气等特点,含有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具有抗衰老、防癌、瘦身减脂、降血脂、改善消化不良的功效。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安溪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方式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当地农业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四. 重庆市 城口 城口板栗

城口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城口板栗是重庆城口的。

重庆城口县地处亚热带山地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很适合板栗的生长,加之野生板栗资源极为丰富,且加之多年来对野板栗林的改造,采取截干后以优良品种进行换冠,加强精细管理和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优质板栗不断扩大,单产逐年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板栗生产由自然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变和发展。目前,全县有优质板栗林(结果)面积为12万亩,计1500万株,年产量在120万公斤以上,同时随着全县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将进一步加快对野板栗林的改造,优质板栗产量也将大幅度提高。

全县现已引进优良板栗品种十三个,主要有九家种、铁粒头、短扎、焦扎、青扎、处置红、它栗、尖顶油栗、浅刺大板栗、石丰、大红袍、红毛早、江氏栗等。主要分布在全县十三个乡镇,其余乡镇也有零星分布。

城口板栗

城口县林学会

13356641

新鲜栗子

五. 重庆市 荣昌 盘龙生姜

盘龙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长岭社区以盛产生姜(俗称盘龙生姜)而闻名,盘龙生姜具有色白质嫩,清香可口,爽口化渣,粗纤维含量低,含硫量少等特点,既可为菜,也可调味,更可入药,备受广大消费者亲睐,是餐厅、宾馆必备的上等蔬菜。生姜经过深加工后可成为老少咸宜的保健生姜饮料。当地农民着力打造万亩无公害生姜基地,小小生姜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2003年5月,盘龙镇长岭社区以本地特色重点农产品—生姜种植为依托,成立了“荣昌县盘龙长岭仔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传授技术、服务群众为宗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目标,致力于生姜种植产业的推广与发展。该合作社被重庆市评为“十佳模范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到目前盘龙镇生姜种植户数达14000户,覆盖全镇16个村(社区),种植面积15000多亩,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模式。

六. 重庆市 渝中区 重庆怪味兔丁

怪味兔丁

先说材料:兔子一只(我们是分成两次做的,所以应该是半只),葱5-6根,姜。

调料:郫县豆瓣,生抽,醋,芝麻油,花椒油,辣油,花生酱,豆豉,糖,芝麻(我没有,就用了切碎的熟花生米)

下面就是步骤了。先把兔子整只放水里煮开后,这一道水倒掉,换水放入拍裂的姜,和一两根葱,继续煮兔子30分钟左右。捞出放凉,然后切成丁。

在煮兔子的同时,可以准备调料。

剩余的葱切成颗粒,待用。

把郫县豆瓣剁碎,放入热油里翻炒一会,炒香即可,盛入一大碗内(油也可以一起盛出);然后放入剁碎的豆豉;再加入生抽,醋,芝麻油,花椒油,辣油,花生酱,糖;把它们搅拌均匀。

把兔丁放入拌好的调料里,搅匀;然后加入葱颗,继续搅匀。

最后把拌好的兔丁盛入盘中,撒上芝麻即可。

另外补充一下,要想好吃,就要舍得放料,但前提是自己承受的起哈。比如辣、麻。和和

七.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八.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九. 重庆市 永川 松溉盐白菜

松溉盐白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川有个美丽的千年古镇———松溉镇,松溉镇有道独特的传统民间美食松溉盐白菜,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9年,松溉盐白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松溉盐白菜制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初。那时的松溉已经是永川南部的商业重镇,“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商贾云集,盛极一时。为供过往旅客和赶场百姓的饮食之需,松溉民间手工艺人在家庭式腌制泡菜、盐菜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盐白菜传统制作工艺,做出了绝色风味的盐白菜。

盐白菜的原料是山东大白菜(黄秧白),以每年立春前10天左右采摘为最佳,叶质最鲜嫩。经洗净、破兜、浸泡、除残、压榨后,拌上食盐和中药配料,加进少许花椒,然后一层腌好的白菜铺一层粉碎的豆豉,送入发酵仓内发酵。

之所以用豆豉来密封发酵,主要是为了使盐白菜吸入豆豉酱香味,封得愈久愈香。密封1年后,盐白菜方才取出清洗、晾干、包装,酱香浓郁的盐白菜正式出炉。

十.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重庆沙坪坝特产去哪买重庆永川松溉古镇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