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州有什么特产好吃 焦作孟州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0 11:33:41

一. 河南省 郑州 荥阳 柿饼

霜降前后柿子成熟。用镟柿子车削皮,爆晒、捂汗、吹风、出霜、使之软化、糖化、制成柿饼。柿饼因处理柿蒂的办法不同分为毛货、净货两种。柿蒂外沿剥光者为货,不剥者为毛货。柿饼分水饼、灰饼两种。水饼扁圆,个大、质软、糖多、味甜、性弱、肉色棕红透亮,来年天热易“回霜”。灰饼椭圆,个小、质硬、肉色深褐,甜度稍次于水饼,但耐久贮,适于远销,又是炕饼的上好原料。
柿饼食用,甜味持久。夹以核桃仁或花生米,咀嚼起来甜中透香,别有风味。用撕碎的柿饼或软枣冲开水饮用可醒酒,可代茶。用豌豆和柿饼制成豌豆馅,冷凉切块,以竹扦插食之,凉甜香软。

二. 河南省 济源 济源山楂

山楂又名红果,果实为酸中有甜,能起到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之功效,并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故有被人们称为一种中药。既可生吃,亦可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饮料,山楂浆等等,深受人们喜欢。济源被称为“红果之乡”,山楂种植面积很广,其中如玉阳等地家家户户,漫山遍野都种上了山楂,每年都吸引各地客户来济源收购山楂,其加工品也远销海内外。

三. 河南省 洛阳 嵩县 “双脊”

黄河鲤鱼,其背色浅褐,腹色银白,胸尾鳍透明;鱼背宽厚,体型丰满,俗称 “双脊”;骨刺细少,肉肥厚,质细嫩,腥气小,味鲜美,腮不苦,肉汤呈乳白 色并有粘性,久置不易变质。明代被列为“贡品”。( 濮阳)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新郑 绵枣

中州土特名产,新郑市特有果品,俗名地枣、粘枣,属百合科,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磷茎、叶片线性、从生于地面,象韭菜。7—8月间叶丛中生出直立的花梗,花梗顶端开出粉红色小花。每年4月,绵枣发芽长叶后,农民遍山找寻,将磷茎挖出,洗净泥土,经过多次蒸煮,糖液自出,甜味沁人心脾,如加点红糖,则更甜美。绵枣属热性补品,营养价值高,其性粘。绵枣风味独特,能补养身体,久储不坏。

五. 河南省 济源市 土馍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鸡蛋.芝麻.香油等为辅料,以王屋山一种特有的白面土为烘焙介质制作而成的。清香可口、外酥里软,是一种高铁、高锌、高钙、高钾、的传统风味食品。

六. 河南省 郑州 荥阳 荥阳霜糖

产地:中国河南荥阳

工艺:以柿饼表层的柿霜制成,小圆饼,又称霜糖饼。其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柿霜筛下,经溶解、熬制成稠浆状,入模成型,予以烘烤、晾干而成。

特点:呈棕黄色,片的中心稍凸,呈鏊子面形,无杂质,轻压一下即可碎开。

功效:性凉,味甜,含双糖、甘露醇等成分,

治舌干、喉痛、口烂,为夏季消暑解热、食药两用佳品。

七. 河南省 商丘 柘城 柘桑

为柘城之一,也是全国稀有树种。该树为桑种乔木,木质坚实,纹理清晰,细腻光滑,经济价值很高。它叶可喂蚕,果能酿酒,皮可药用、造纸,树枝又可作梨膏。柘城老王集乡前扳曾口村的柘桑树,栽于明初,树高 22米,胸径 1.08米,材积约 10立方米。柘桑的另一含义是柘城盛产桑杈,它是农民不可缺少的农具。张桥、岗王、伯岗等乡是其主要产区。成品畅销苏、皖、冀、鲁等地。( 永城)

八.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汝瓷

汝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汝瓷”烧造地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烧造“汝瓷”主要原料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黄长石、砂岩石、半坡土、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 “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相关历史记载资料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九.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方城羊肉烩面

方城羊肉烩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烩面是河南汉族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汤,浓酽醇厚;面条,鲜香有韧劲;羊肉,鲜嫩酥烂。做羊肉烩面有三要素,面、料、汤。和面的时候要放一些盐,揉成团后醒二十分钟,然后再揉十分钟,醒二十分钟,反复3-4次,抻出的面条才有韧劲。其配料丰富,包括羊肉、粉丝、木耳、黄花菜、豆腐皮丝、海带、鹌鹑蛋等。最关键的是熬汤,选用上好的羊肉同羊骨架加上各种香料文火长年熬制,熬制汤白肉烂。

方城烩面应属于清汤型面食,主要材料:面、羊肉汤、羊肉。配料:芫荽(香菜)、香油。

制作方法(按照一家三口3-5大碗配料):

1.白面适量加水、盐、1-2个鸡蛋和面,不粘手和和面盆后醒30分钟。

2.羊脊椎骨半个、加水大火烧开,撇清血沫,改小火熬1-2小时左右。

3.面团抻揉成大擀面杖粗长条,手拽成鸭蛋大小面剂,抹上香油,擀成15-20公分长、5公分宽、中间厚两边薄的面片,两面再抹上少许香油防止面片粘连。

4.新鲜羊腿肉300克左右切成一元硬币大小片。

5.大火上炒锅,锅烧热后放15-25花生或调和油,放入姜片、肉片用炒勺爆香、炒8-9成熟,加水烧开。

6.将面片拿起,手掌向上平摊,大拇指按住面片两端轻轻拉抻面,约一尺左右长后轻轻甩动,拉至1-1.5米(长度视个人喜好面的厚薄而定),将面片从中间撕开成均匀的两条快速放入热锅内,注意扯开成两片后及放入锅后要用筷子拨开,防止面粘连,大火将面煮至飘在锅面即可。

7.先将面捞入大碗,然后撒上芫荽末,倒入锅内热汤,淋上1-2滴香油。8.一碗热气腾腾的方城烩面上桌喽!

方城烩面和郑州烩面相比,香而不腻,带有羊肉的鲜香味道。

十. 河南省 焦作市 孟州市 孟州纯手工老虎鞋

凡在中原地区生活的人,对儿童穿的虎头鞋是再熟悉不过了。它给家庭带来欢乐,给父母带来希望。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

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民间制做此鞋时,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清晰。孩子穿上虎头鞋唇,兔毛随风飘动,虎头也有了动感。虎头鞋鞋底肥大,插空纳上九个菱形破花,九个破花称为九颗圆子,意为“九子十成”。穿虎头鞋的时间,是在幼童一岁左右。此时的儿童跃跃欲试,想要走路,但又离不开大人的搀扶。这时父母给孩子穿双虎头鞋。利于孩子脚踏实地。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辟邪恶保平安,护情孩子健康成人。

河南孟州有什么特产美食孟州特产有哪些值得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