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定襄县特产介绍 定襄的特产是什么在哪里能买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9 00:59:07

一. 山西省 忻州 神池 神池胡麻油

色泽纯黄而透明,味道清香,久放不沉淀的神池胡油,在煎、炸食物上色快。据科学鉴定,胡油含有的油酸和亚油酸,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和生理上必需的脂肪酸。久食可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胡油碘价甚高,故干燥性甚强,广泛用于制造油漆和高级油墨,用以印制钞票和邮票;胡油亦含有亚麻胶,用于制革、医药和国防工业。因神池胡麻特殊的产地环境,形成了特定的胡麻籽品质,尽而加工成的神池胡麻油被国内外营养保健专家誉为“高山上的‘深海鱼油’”;当地人有“吃一个油花花,激灵三天”、“天天吃胡油,赛如活神仙”、“装满油罐罐,不愁钱串串”等神池民谣源远流长、广泛流传。在当地,逢年过节,访亲拜友,对外交流,神池胡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品,它的使用价值已经超出了食用有本身,还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

二.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张村茄子

张村茄子磨头蒜,东营的葫芦不用看。这首顺口溜,在原平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张村茄子好在哪里?一个个黑里透紫。匀丢丢尺数长短,大而不重,老且皮薄。蒜拌茄子,三摇两搅自成泥,荤炒素烧也适宜。想当年,内蒙、大同一听说是张村茄子,不问价格抢着买。为什么张村茄子好?一是水土适宜,栽培地位于滹沱河冲积扇上,土层厚,系黑芦土,二洇地;二是创造了独特的“倒地茄”栽培技术,“门茄-对茄-四明斗-一座城-乱点兵”是其栽培技术精要。( 原平)

三.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豆腐

繁峙豆腐俗称“水豆腐”,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地方风味副食品,以其白、细、精、嫩而著名.繁峙人从东汉时期就有磨豆腐的历史,他们选上等黄豆或黑豆(学名大豆),经过浸泡后,上磨碎成豆浆后,再经卤水点沸,最后压成香喷喷、嫩娇娇的水豆腐。

相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五台山,进入繁峙境内,旅途疲乏,又饥又渴,遂就近走入一户人家,主人特别好客,用“家常烧豆腐”款待客人,康熙皇帝吃两颊生津,疲乏顿消。饭后欣然称道:“清香碧玉白,人间此味稀”,传为佳话。

繁峙豆腐,看着白白嫩嫩、滑滑颤颤,要碎开的样子,卖豆腐的却信手拈来,为顾客称上满意的一份,豆腐却还是精颤颤的一整块。

由于繁峙豆腐爽口暖胃,老少咸宜,该县杏园乡南关村外出做豆腐的络绎不绝,全村约有40多户把豆腐做到了北京、内蒙古和省内各大城市。甚至有位叫王满堂的把豆腐做到了中南海。如今,太原、大同、京、津、冀、豫、蒙等省市都有繁峙人开设的豆腐加售点,所到之处,无不门庭若市、买卖兴隆。

四. 山西省 忻州 神池 神池羊肉

神池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神池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交错区,具有发展羔羊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大力实施“退耕种草、圈养增收”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采取家庭养殖“5+3”“6+1”适度养殖模式和标准化养殖小区集约化养殖模式,使羔羊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人工种草达到30万亩,羊发展到51万只,规模养殖示范村发展到110个,舍饲养殖示范户发展到5200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35个,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羔羊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神池羊肉始于春秋战国,距今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神池春秋为北狄地,战国楼烦游牧区,山险林密、坡肥草茂,多为契胡游牧之所。据《魏书,尔朱苂传》记载,北魏建都平城后,其神池一地划分为畿内之区,分封于鲜卑尔朱氏为牧地。牛羊数以千群,成为举国闻名的豪家大富。"涮羊肉"是全国驰名的名吃,但是据传说,涮羊肉能流传下来都与神池羊肉有关。七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征途中,行至神池驻扎义井镇花台坡,忽必烈忽然想吃草原美味"清炖羊肉"。随军厨师苦于当时无法弄到草原肥羊,于是在本地购买羊只,当场宰羊剔肉。不料敌情突发,片刻间敌兵已经杀到近前,做"炖羊肉"是来不及了。厨师灵机一动,忙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放点调料就送了上去。谁知忽必烈饥不择食,觉的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巧的是吃完羊肉迎敌的那一仗元军大获全胜。忽必烈还朝后,在庆功宴上命厨师如法炮制,并建议放了许多佐料,群臣吃后赞不绝口,于是忽必烈把这种羊肉赐名为"涮羊肉"。随着"涮羊肉"的名声远播,神池肉羊也名扬三晋,世代传承。建国以来,羊肉生产成为神池人民的传统产业。神池羊是我县固有优势畜种,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神池三件宝"山药、莜面、羊皮袄"。神池气候严寒人们利用神池羊板皮制作裘皮御寒造就了神池羊的形成。神池羊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耐寒、耐粗饲、生长发育快,适宜山区放牧的特性。2002年神池县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30县之一。近年神池县又成为山西省优势农产品(肉羊)示范基地县之一。神池羊进入全新快速发展时期,神池羊被中国农科院、山西省农业厅和山西农业大学列为科技攻关项目。由畜牧局牵头联合绿宇肉羊良种繁育公司大规模选育提纯本品种,选育出适应性强、抗病耐寒、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神池羊,为神池羊肉的产业化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外在感官特征:神池羊毛被白色、体质结实、体格较大、体躯宽深、胸围较大、背腰平直、体躯较长,前、后驱发育良好,肉用体型比较明显,四肢粗壮,额中等长、鼻梁隆起,公羊有角或无角,母羊多无角,脂尾短,具有生活力强、善游牧、耐粗饲、耐冷寒、快出栏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产肉脂性能,分布广、数量多。神池羊肉品质佳,外观主要表现在后腿肉和肩肉所占的比例大,肌肉细致柔嫩,肉块紧凑美观,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过肉内肌间脂肪含量高,皮下脂肪均匀地分布在肌体的整个表面等。羔羊肉具有膻味轻、味道鲜美、纤维细、肉中筯腱少,鲜嫩多汁,容易消化吸收等特点,涮、炒、炖、烤等加工容易方便。胴体倒挂起来,两后腿之间呈“U”字形,肌肉丰满发达,眼肌面积大,体表脂肪覆盖不厚但较均匀。将胴体第六肋骨处横切断面呈“O”形。神池羊肉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其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食而不腻。

神池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境内的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长畛乡、烈堡乡、大严备乡、东湖乡、贺职乡、虎北乡、太平庄乡3镇7乡2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2′至112°18′,北纬38°56′至39°24′,海拔在1320--1680米之间。全县国土面积1457平方公里。年存栏羊30万只,年出栏25万只,年产量4000吨。

地域范围

神池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境内的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长畛乡、烈堡乡、大严备乡、东湖乡、贺职乡、虎北乡、太平庄乡3镇7乡2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11°42′至112°18′,北纬38°56′至39°24′,海拔在1320--1680米之间。全县国土面积1457平方公里。年存栏羊30万只,年出栏25万只,年产量4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神池羊具有生活力强、善游牧、耐粗饲、耐寒冷、快出栏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产肉脂性能,分布广、数量多。神池羊肉品质佳,外观主要表现在后腿肉和肩肉所占的比例大,肌肉细致柔嫩,肉块紧凑美观,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过肉内肌间脂肪含量高,皮下脂肪均匀地分布在胴体的整个表面等。胴体倒挂起来,两后腿之间呈“U”字形,肌肉丰满发达,眼肌面积大,体表脂肪覆盖不厚但较均匀。将胴体第六肋骨处横切断面呈“O”形。神池羊肉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其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食而不腻。 2、内在品质指标:经分析,其营养价值高于同类产品:PH值为 ;水分含量为68.7%;蛋白质含量较高,为22.8 g/100g;脂肪含量偏低,为7.1 g/100g;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可观,特别是铁、锌元素含量较其它羊肉含量均高。 3、产品质量控制3.1神池羊肉生产必须符合NY5147-2008标准。3.2肉羊屠宰检疫必须按照农业部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做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检验处理。3.3羊肉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质监局GB2723《鲜牛肉、鲜羊肉、鲜兔肉卫生标准》和GB2709《冻羊肉卫生标准》。3.4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五. 山西省 忻州 神池 神池胡油

神池胡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神池胡油”是指山西省神池县采用该地生长的胡麻压榨的食用油。《中国实业志山西卷》记载,神池榨油业始于1488年左右(明弘治年间)。清同治兵部尚书祁隽藻著《马首农言》中有“油出神池”、“色香而味腴”的记载。清代末期,全县境内有油坊近百家。独特而传统的胡油压榨技术,保持了神池胡油的天然品质。《山西名》中记载胡油的特点为“久放不沉淀,生食无杂味,炸食烟雾小,上色快,味道清香;色泽纯黄而透明,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认为:久食可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
“神池胡油”出自神池胡麻,《齐民要术》记载,“此宜白地种”。即不加施肥料的土地,胡麻有生长期短、抗寒耐瘠、喜低温等特点,正适合神池无霜期短、土地贫瘠、高寒风沙的自然条件。神池种植胡麻始于东汉,是当地百姓赖依生存的作物之一,故有诗颂曰:“不论山田与水田,胡麻麦豆种年年。民风纯朴皆道憨,胡麻莜麦香满山”。.
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局审查,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

产地范围

神池胡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山西省神池县义井镇、八角镇、东湖乡、太平庄乡、贺职乡、虎北乡、大严备乡、长畛乡、烈堡乡9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六. 山西省 忻州 忻府区 忻州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钟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描述出山区人民的食俗风情。“莜面栲栳栳”这种山区普通的杂粮便饭,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七. 山西省 忻州 代县 腌菜

代县由于地处边关要塞,守兵烽屯,官宦蚁杂,粮草远距征集、蔬菜就地调剂成为历史的需要,也形成了代县人讲究吃菜的民风民俗,故人称“菜代州”。如今切咸菜、擀豆面、剪窗花、绣花鞋仍是人们荼余饭后,街头巷尾评判的巧媳妇的几个起码条件。凡在代州乡下呆过一段时间的人,总会说起代州腌菜来。其花样齐全,制作考究,色香味美,刀工精细也真叫绝!一碟碟油露露、黄淋淋的腌菜往饭桌上一端,再加上一碗白生生、香喷喷的大米捞饭,或黄橙橙、软溜溜的黄米糕,甭端起来,就是看那颜色,闻那味道,也足馋得人大口大口地咽口水。一道道数给你听听那也足是一顿美美的精神会餐。

代县腌菜种类有大菜、小菜;腌制方式分单腌、混腌;腌制方法包括腌、拌、发、曝等。代州腌菜品种花样数以百计,但就腌制过程看,要么以盐、糖、蒜等为辅料,增加腌菜细胞浓度,要么加温消毒,闷缸密封。而更多的品种要进行发制。]进行生化处理,控制杂菌感染防止腌菜腐烂变质,提高腌菜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代县腌菜工序严密,制作精细,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菜代州”的美名将永久不衰。

八. 山西省 忻州 忻府区 忻州瓦酥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

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水印“忻州瓦酥字样”。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久放色味可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选用精粉、纯蛋黄、上等食油、细砂糖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讲究,精细的要求。成形时用模托就,再经油炸,出锅后压制成瓦状。近年忻州名食瓦酥获新生,大量应市,曾被省商业系统评为最佳食品。

九. 山西省 忻州 河曲 河曲酸粥

河曲酸粥为河曲一代特色美食,相传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传说: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

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

定襄十大特产排名忻州市宁武县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