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特产作文100字左右三年级 家乡的特产作文三百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7 18:09:59

一. 江苏省 苏州 昆山 万三系列食品

万三蹄、万三方肉、万三三味圆、万三猪手、万三鸡腿、万三野鸭、及万三贡酒、万三宴酒和万三家酒,已成为周庄美食的代表。尤以万三蹄独树一帜,多次被评为食品金奖。随着周庄知名度的日增,已走出周庄,涌向中外餐桌
万三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用旺火烧煮,经过蒸焖,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堪称色、香、味、形俱佳的肴馔
万三方肉:有猪鲜肋肉切方,以“万三蹄”工艺煮酥,是与万三蹄响应的宴客主菜
万三味圆:有新鲜面粉制成面筋,包入肉末或虾仁、鸡丝作馅,做丸煮熟,兼具小笼、馄饨、汤包之味
万三猪手:以传统配方烧煮的猪蹄爪,滋润美味
万三鸡腿:以当年新鸡大腿为原料加工,皮酥肉嫩
万三野鸭:以太湖野鸭为原料,用“万三蹄”工艺烧煮,肉嫩味鲜,成为餐桌上乘佳肴
万三贡酒、万三宴酒、万三家酒相传沈万三家以糯米、高粱、玉米、小麦、大米及南湖水采用特殊流程,精心酿制而成,酒液清洌,口味甘醇
( 昆山)

二.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安丰三腊菜

安丰三腊菜

被誉为安丰一绝的三腊菜历史悠久。相传600多年前,文学巨匠施耐庵在兴化安丰、大丰白驹一带采风、撰写《水浒传》时,其餐桌上常有的一道佐菜就叫三腊菜。三腊菜以野麻菜为主要原料,具有开胃通气、驱寒止痛之功效。几百年来,到了腊月,安丰不少人家都要做一些三腊菜。除自家食用外,还馈赠亲友,三腊菜的名气渐渐传遍大江南北。

三腊菜是家乡的土菜。

三腊菜是很有个性的菜。她有

“咸、甜、鲜、脆、香、润、麻”(家乡人对辛辣的食物都称为麻)的特点,是佐酒、就粥的佳品。

三腊菜必须一点一点的品尝,急不得。初次品尝的人不知其味大口吞嚼,立时会有一股芥末的气味直冲脑门、鼻腔,呛得人眼泪鼻涕直掉,不过,尔后给你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舒服”。要是感冒鼻子不通,吃上一点,立感通泰。

三腊菜好吃,做三腊菜所用的原料到是很平常的,他是生长在冬季的芥菜,家乡人不知其学名称它为麻菜。每年小雪前后,小镇和村子里的妇女便裹着头巾,领着小孩带着铲锹篮子,散落在田埂河堤上采挖麻菜,为制作三腊菜准备原料。麻菜采回来后是不能立即做三腊菜的。先去除黄叶老茎,然后,要把他分成一个个小把子,用草绳扎成一长串挂在屋后北风口,吹干吹瘪去除辛辣味,增加其特殊的腊香味道。到三九寒冬时把吹至干瘪的麻菜取下来,先泡在水里待它苏醒后到小河里洗净,然后晾在竹席上或青石板上沥干水分,再切成细末,方可烹饪。

三腊菜制作的关键在油料的充足和调味火候的准确把握,过去,每有人家做这道菜时,便会引来不少人来观看。外面朔风凛冽,厨房里温暖如春,油香怡人,女主人掌勺,姑娘烧火,有经验的人在一旁指点,学经验的人则在一旁观看.指点的人有时嫌主妇领悟不好会笑骂几声,就抢过来亲自操作,很是有趣。制作好的三腊菜需晾透,然后严实的贮入带色的瓶中或陶瓷罐里,密封半个月即可食用。

三.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三回头汤包

三回头汤包采用各地名吃之长,包子皮用死面制作,需要经过三次贴水,三次贴面,使面皮筋韧光滑,不漏汤,不掉衣,还需反复摔打,直至面团发白发亮,达到“色白筋柔”的标准;以水活陷,使包子内部充满汤汁,肉馅再经冰箱冷冻,冻陷遇热化为汁水,这正是灌汤包汤汁丰盈、口感浓郁的奥秘所在。三回头灌汤包馅料内还特加入各种名贵中药材,使其具有理气化痰、健胃消食、温肾散寒、强腰壮阳之功效,常食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了保证此包的信誉和产权,该品名“三回头”灌汤包已于一九九七年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了商标专利权。

四.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钱排三华李

钱排三华李有早熟,迟熟两种品种。早熟果皮青黄色,迟熟外观色泽红润光亮,果肉紫红色。

钱排三华李长于地处北纬22°168′2"~22°309′7",东经111°957′9"~111°203′5.7"的钱排镇。钱排镇境内山高林密,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钱排镇地貌为低山区和中山区,昼夜温差大,有春暖迟、秋冷早、霜冻长的气候特点。信宜全市19镇,11个镇种植生产三华李,但钱排三华李其质果大色优,肉厚脆爽口,味美清甜等特点远优于其它镇产的三华李。

钱排三华李属于蔷薇科李亚科,中国李属中一种,落叶木本,单叶,叶基常具腺体。托小,早落。萼筒(花托)杯状,子房上位,雌蕊由1个心皮组成。核果,钱排三华李最早在广东翁源县三华种植而得名三华李,钱排三华李由三华李在钱排本土嫁接优化而成,其果型,色泽,味道均优于其它三华李故得名钱排三华李,钱排三华李果肉含有丰富营养物质,肉色深红,气味芳香,肉质松脆爽口,果味清甜。成熟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期间,有“岭南夏令果王”之称。钱排三华李有早熟,迟熟两种品种。早熟果皮青黄色,迟熟外观色泽红润光亮,果肉紫红色。

钱排镇目前种植三华李面积8万多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高寒气候,使该镇成为目前全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效益最佳的三华李生产基地,建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数个。钱排三华李品质有“李中之王”的美誉。

2011年10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和南方农产品贸易网承办的“岭南十大佳果”评选活动中钱排三华李获得“岭南十大佳果”。

五.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莱芜三辣

莱芜三辣——生姜、大蒜、大葱 驰名中外,莱芜生姜、大蒜及其加工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颇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莱芜生姜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封建社会曾是朝庭的贡品。莱芜生姜以其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而著称,富含多种维生素,既是美味品,又是保健品,民间有“冬夏吃生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莱芜白皮蒜瓣大、产量高,质细辣味香,具有防病保健之功效。莱芜鸡腿葱是烹调的常备佐料,“如吃山东菜,菜菜不离莱芜葱”。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市 文山三七

文山三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文山三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七素来就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它降血脂血糖疗效十分显著,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文山县已经被中国之乡评定为“中国三七之乡”。

文山历史悠久,古老而神奇,从亚热带到温带的特殊气温使她孕育了众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这里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十多个民族。喜居山头的苗族祖先擅长狩猎。狩猎时偶尔会造成外伤出血,他们就把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外伤出血处,伤口就如同上过漆的物品一样1住不再流血,苗族的祖先便将这种野草叫作“山漆”。这种神奇的草药在民间代代相传,因为“山漆”与“三七”同音,在流传中便将“山漆”记作了“三七”。文山盛产三七,是三七的原产地,在产量和质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历来有“三七之乡”的美誉。

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地区的优势生物资源,在文山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文山是文明遐迩的云南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三七,又名人参三七。三七是云南出产的传统名贵药材,被历代名医和名著所称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三七”有着这样的描述“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并誉之为“金不换”。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现代医学药理实验发现,三七中所含的三七总皂苷(PNS)具有凝血和抗凝血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和脑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抗休克有显著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山到的三七生产种植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加工业发展迅速。到1999年底,全县的三七占地面积已达3万亩以上,产量100.6万公斤,占整个文山地区的80%左右,是全国总量的75%。全县三七种植已呈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文山县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三七之乡”的称号。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云南三七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七. 湖北省 天门 天门三蒸

“天门三蒸”,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后来,又用蒸笼或甑蒸熟拌有谷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类)或自种的蔬菜(茼蒿、白菜、萝卜等);再后来,由于生活的改善,逐步用谷物粉和佐料拌动物的肉(猪、鸡、牛、鱼等)蒸熟了食用。

不过,以上这种蒸食方法,只是“天门三蒸”的一种——“粉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粉蒸茼蒿,颜色翠绿,清香鲜软;粉蒸猪肉,色泽棕红,滋味鲜美,肥而不腻;粉蒸鸡块,颜色微黄,软嫩味香;粉蒸甲鱼,色泽调和,肉质嫩软,胶质味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还有一种在天门很有名的“竹蒿打老虎”,亦称“压桌”的菜,就是用莲藕、猪肉相混后拌上米粉、佐料上笼蒸熟而成。此菜既有莲藕的清香软和,又有猪肉的滑润。

“天门三蒸”的另一种蒸法——“清蒸”,是把食物放入调好佐料的汤(水)中,再入笼蒸熟后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蒸全鸡和清蒸鳊鱼,这两种菜形态完整,原色原味,肉烂脱骨,醇香可口;清蒸甲鱼,汤清汁鲜,鱼裙软柔,肉松味美;清蒸鳝鱼,肉质滑嫩,香味浓郁,已被录入《中国菜谱》。

“天门三蒸”还有一种方法——“炮蒸”。这种方法,现在只有在天门还有厨师会做。据说是在粉蒸无鳞鱼类时,用滚烫的食油处理其表皮,使其表皮形成一些泡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炮蒸鳝鱼,该菜又以干驿地区做得最佳,真是滑腻爽口,鲜醇开胃,回味无穷。至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甚至有的“三蒸馆”广为宣传的“蒸肉、蒸鱼、蒸菜”或“荤蒸(肉鱼类)、素蒸(蔬菜类)、混蒸(肉、鱼、蔬菜合在一起蒸,现在流行于多宝、胡市等地,‘甩蒸笼格子’就是最具特色的混蒸菜肴)”这些只是粉蒸所用的原料或成品,而不是“三蒸”的全部内涵。

如今,“天门三蒸”除了“炮蒸”外,其他两种方法,可以说目前在天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做,并且都很地道。可见“天门三蒸”名副其实。愿“天门三蒸”永世飘香。

八.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三蛇酒

用广西的三种蛇泡制而成的药酒,专治同湿瘫痪、面部和脚部浮肿,以及中风伤湿、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强身的上乘药酒。

九.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三和面

长治三和面

十. 河南省 南阳 社旗 社旗三粉

社旗三粉为社旗县盛产的粉条、粉皮、粉面的合称,素有“三粉之乡”的称誉。这里生产的粉条如丝,粉皮如纸,粉面细白光滑,受到广泛的欢迎。社旗县耕地面积大,岗丘起伏,是红薯的集中产地。每到冬季,乡村磨粉、做粉条的很多,近些年,这项生产更成为农村的一项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三粉”产品除南阳食用外,还大量销往湖北、四川、陕西等省,部分出口国外。

社旗县是闻名遐尔的“三粉”之乡和三粉集散地,三粉生产源远流长。300多年来,社旗纯红薯“三粉”源远流长,响誉全国,挺进国际市场,成为该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早在民国4年(1915年)社旗的田家粉、德家粉广壮细粉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展销了该县粉皮,它以千克120张及其薄圆大亮等特点,受到欧亚非拉朋友的好评。该县共出口赊店粉面1361.4万公斤,粉条51.5万公斤,运往上海、广州等口岸,分别销到香港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欧州的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社旗县种植脱毒红薯30万亩,拥有“三粉”生产线140条,年产“三粉”20.7万斤,总产值一亿多元。

家乡的特产河南作文100字我家乡的特产作文三年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