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三大特产有哪些 内蒙古十大特产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8 11:03:50

一.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地毯

内蒙古以质地纯良工艺精细、图案优美著称于世。目前已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壁毯《草原骏马图》、《长城》都是令人称绝的艺术珍品,《六福捧寿》、《渔樵夜读》等百余种出口仿古地毯,以其图案细腻、配色古朴吸引了大量外商,使我国仿古地毯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尤其是用编织的氧化铝镀金丝打底,制作出的盘金皇宫御用地毯,毯面溢彩流光图案栩栩如生,为我国独有的地毯艺术珍品。

三.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蒙古帽子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兽皮制作帽子的。后来逐渐有了棉、麻、丝等制作材料。其材料主要来自周围的农业地区。虽然说头巾的产生早于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并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头巾的方法、样式与妇女有所区别,而且一般不戴颜色鲜艳的头巾。

蒙古帽子大体上有冬、夏两种类型。在12~13世纪,蒙古男士在帽顶插上海青鸟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设计成猛禽形状,这就是后来称其为栖鹰冠的帽子。栖鹰冠的由来与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鸟当作自己的祖先_——图腾有关。当时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顶或圆顶栖鹰冠,贵族或汗(部落首领)的栖鹰冠还要讲究质地,夏天用上等锦缎,冬天用狐、貂皮制作,并配以金、玉顶珠。贵妇人则戴宝革卡(宝革涂革或罟罟)帽。

在任何重要场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时不论男女也要戴好帽子出来见面。这有双层意思,一方面证明自己的体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客人。尤其是古代,女人如果没有帽子或来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现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现代之后,蒙古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别,但是再穷的人家也要想尽办法置办好出嫁姑娘的头饰。这与蒙古人尊重帽子的习俗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风俗文化中有个别极端的例子。如拜见特别重要的人物或举行祭奠活动时,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头、见德高望重的长辈时都是如此。在史书中明确记载,成吉思汗小时候,逃脱了三姓蔑儿乞惕的追杀,躲进不儿罕山之后,摘下帽子,揭开腰带,向这座圣山磕了九头,行了长跪礼。所以磕九头行长礼是蒙古人最虔诚的礼节。

四.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镶黄旗 内蒙古黄油

内蒙古黄油

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若用鲜奶提取,要把奶放在一个筒状容器中,把一个一头带有圆板的棍子的带板子的那头放入牛奶或羊奶中,不停的上下搅拌,在搅拌了大约几百次之后,就会在奶的上方漂起一些白色的半固体,用筛子捞出白油,挤干水分,再经过提炼就变成了黄油。

若从奶皮子中提取,则要在奶皮子攒多以后,经过一夏天晾干,然后将其放入锅中煮,慢慢搅动,渐渐地就可以看见锅中分离出上下两层:上层黄色,下层白色,黄色的油脂便是黄油了。白色的叫酸油。若从白油中提取,则要将白油倒入锅中加热来炼取。将白油倒入锅中,用温火慢慢熬炼,用勺频频翻动,当水汽没有了,色泽呈微黄时,即制成。为防止炼得过火会带有煳味,在炼的过程中要加入一把阿木苏(什锦粥)一起炼,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取白油中的水分。炼过的阿木苏称为黄油渣。由于其油性大,酸度浓,可加茶饮用。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首先还是要用刚挤的鲜奶中撇出浮在上面的油层,然后倒进锅里,用温火加热同时搅动。待烧开后,黄油便会浮出,渣滓下沉,将黄油撇出,剩下的也是黄油渣,不过这种黄油渣非常的酸。

黄油营养极为丰富,是奶食品之冠,因为五、六十斤酸奶才可提取二斤左右的黄油,足见其珍贵。为食用方便,牧民常把黄油装在器皿或牛羊胃囊内。黄油具有增添热力、延年益寿之功能。寒冬季节人畜受寒冻僵时,常用罐饮黄油茶、黄油酒来解救。时至八月,人们把黄油装进羊小肚子将其保存起来,待食用时开启,由于不与空气接触,所以一尘不染,依然是新鲜滋润、绵甜可口。

五. 内蒙古 通辽 科尔沁左翼中旗 内蒙全羊席

内蒙全羊席

六. 内蒙古 赤峰 克什克腾旗 蒙古碗

蒙古碗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有着美丽装饰的生活日用品,也是旅游商品中富有纪念价值的珍品。蒙古碗一般是用桦树根旋挖加工而成,碗面用银片包镶,表面光洁锃亮,无皱褶。碗托錾刻精细,花纹多为“八宝”图案,显示了蒙古族艺人的高超技艺。

古代草原地区缺制瓷技术以及瓷土资源,蒙古族人民便以它取代中原人民生活中的瓷器,用来吃饭、喝酒、喝茶,用完就揣在怀里视为珍宝,轻巧而结实耐用。

七.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满洲里 蒙古烤肉

马背民族的地道风味是烤出来的。等你进过了蒙古包,喝过了奶茶,双手接过热情好客的牧马人双手递过来的哈达!等你围着熊熊篝火,享受着草原徐徐微风送来的烤肉香,你肯定会想起“风吹草底见牛羊”。

八. 内蒙古 兴安盟 扎赉特旗 蒙古奶皮

用牛奶制成。制作时把新鲜牛奶倒入盆时,过2-3天后,牛奶上面便结成一层很厚的奶皮。然后把奶皮取出,奶皮上撒上一层白糖,上面再叠上一奶皮,最后切成小块,吃到口里,美味无穷。

九. 内蒙古 通辽 豌豆

乌兰察布盟豌豆产量较大,约2400万公斤,品种有纯白豌豆、花豌豆和小白豌豆,大粒品种千粒重400克,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制造粉丝、酿造产品的主要原料,由于其形状颜色特殊,营养丰富,且较为珍贵,被誉为“粮食珍珠”,行销北京、山东等地。

十.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三大荤酸

苗、侗族喜欢吃酸。酸肉、酸鱼、酸鸭三大荤酸最具风味。

酸肉以猪肉为原料,把猪肉切成约一斤重的肉块,用生盐腌两天,使肉质完全进盐味后稍微风干,然后用辣椒粉、糯米饭和一些甜酒糟搅拌均匀。腌制酸肉的器皿一般用木桶,桶口大、桶底小,桶底用木架撑垫,木架上放两至三层竹壳,竹壳上再铺垫稻谷草秆,然后把拌好配料的猪肉一层层地压满桶,在猪肉之上再用竹壳盖上三、四层,在竹壳上再用石头压上桶盖,尽量使之不能漏风,只能漏水。制作酸肉一般在初冬至立春前,入桶两个月后肉开始产生酸甜香味,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酸肉。

鱼和鸭是剖腹取出内脏,弄干净后整只腌制的。腌制方法和酸肉腌制一样。酸肉一般有两种吃法:一炒,即将肉切片放下锅中焙熟,然后放芹菜、蒜苗及少许水焙熟即可。二是用木炭烘烤,烘烤是少数民族最传统的吃法,烘烤酸肉香味四溢,周围几十米内香味扑鼻,垂涎欲滴。三大荤酸是苗、侗族群众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鱼肉类食品保存的最好方法,是苗、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内蒙古特产一览表内蒙古十大特产都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