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产有哪些送女人的东西 甘肃适合送礼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2 21:41:13

一.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二.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山药

马铃薯在武威称“山药”,是当地传统农作产品。凉州山药蛋个大,淀粉含量高,少虫害,质地白洁细腻,耐储存。既可作主食食用,也可作蔬菜,凉州人一年四季食谱皆离不得它
烧山药是一种最原始的烹饪方法,它不需什么炊具调料,也无需计较什么刀工火候,乡村放马牧羊的童儿们皆是个中名手
用干土坷拉垒起一个小窖,点火猛烧,待烧得土块发红,就把山药丢进去,然后砸塌,盖上沙土埋严,待打了一阵泥仗,山药就煨熟了,扒开沙土,山药烧得皮焦里黄,吹去土屑“咝儿哈,咝儿哈’,又烫又面又香,这是正宗的烧山药。也可以放进炕洞里烧,这是老太太们的“惯用手法”,将山药埋进炕灰中一会儿就熟,小孩老人牙不好,胃口弱,吃这个最合适。’凉州山药蛋还可以做出许多美味佳肴来,如“拔丝山药”、“玻璃丸子”、‘甜炸糕”、“山药臊子汤”、“凉拌山药丝”、“羊肉掂山药”、“山药拌汤”等等,不下几十种
“拔丝山药”是一道甜菜,宴席上,人们连吃10几道大菜,味觉会迟纯起来,这时就上一道火爆爆的拔丝山药”,山药切成五分大方快,热油炸透,滗出多余的油,只留少量滑锅,下绵白糖,化成糖稀,大火快掂,糖均匀裹在山药块上,趁热上桌,盘中黄澄澄的山药还在“滋滋”作响,甜、脆、香、烫,更绝的是使筷子夹时,便会抽山一根根又细又亮的丝来,满席挥箸,看起来跟手工缫丝似的“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众宾客食兴又起,这道菜看似简单,其实极具火候功夫,稍有欠缺,便拔不出丝来。“玻璃丸子”,是将山药煮熟,搅成泥,搓成鸽蛋大小,炸至黄脆,推芡就成了,看上去玲天珑剔透,到口滑脆糯软,酣咸均可
外地人见凉州人开玩笑说:“三天不吃个山药米拌面,心里就干焦干焦的。”何谓“山药米拌面”?说来简单,小米下锅,等煮至八成熟,把切成方块的山药放进去一块煮,煮得米也烂,山药也烂,撤些面粉进去,使劲搅匀,煮得粘稠了调点盐,烧半勺熟油,切半截葱花,一炝“滋啦”泼进去就行。下饭的也很简单,或一碟油泼辣子,或几根酸白菜,稼穑一日,早已是饥肠辘辘,热腾腾的“山药米拌面”正迎面喷香,“唏里呼噜”顷刻三婉进肚,浑身大汗,八万四千毛孔个个都舒服,没听人家说嘛:“山药米拌面,元宝都不换!”。( 武威)

三.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石雕

宁县石雕,历史悠久,其渊源根据出土文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其雕凿手法独特、形象逼真、风格古朴、粗犷豪放,保留人类万物有灵的神圣观念。近年来,宁县石雕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特别是2002年以来,随着历届香包节和农耕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同外界的交流往来加深,使宁县石雕名声越来越大。以庞清河、庞永恩、安达为代表的石雕作品多次在香包节和农耕文化节上展出,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收藏,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靳之林亲自题词了“宁县刺绣、石雕、皮影堪称三绝”。给予了宁县民间艺术很高的评价。

四.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五.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烫面油饼

据敦煌莫高窟文书P.2040卷子记载,唐五代时称为“水饼”。由“烫”好的面,经过擀薄,撒上香豆末,抹上油,烙熟。所以,口味略带甜香,酥软可口。有别于温水和面,故称“烫面油饼。

六.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乳酪

乳酪

乳酪主要是酥油、曲拉、乳饼、酸奶、牛奶。

牛奶煮沸后冷却,上面便有一层黄黄的油皮,俗称奶皮子,可用来打酥油,拌糌粑,烙乳饼。

酥油在食用中主要用来拌糌粑、做点心等。

曲拉为藏语,是取过油的奶煮沸而成的奶酪,可用来做藏式点心、拌糌粑、下饭用,还可用于工业。

七.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甘肃甘草

武威、民勤、古浪等县出产的甘草,以质量优异而闻名全国。这些地区靠近沙漠,最适宜甘草生长,所以品质最佳,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药用的是它的根,含有甘草甜素及少量蔗糖、葡萄糖,用作祛痰药、缓泻药、矫味药,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为中药处方中应用最普遍的药材。甘草味甘甜,能配伍调和诸药,有“十方九草”之说,用途广泛。武威及河西的甘草,特点是根粗而长,外皮枣红色有光泽,内部呈鹅黄色,含糖分及粉质多,饱满充实,药效显著,是甘草中的上品,不但畅销国内,还出口到欧洲等地。

八.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甘肃雕漆

历史悠久的甘肃雕漆选用当地天然生漆、沿用古老的工艺并结合现代料研成果精炼选制而成。产品漆色饱满、乌黑纯正、肌理细腻、光润如玉,具有质璞自然之美。甘肃雕漆的装饰图案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文物博士乃至蜂蝶鱼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九.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卵石牛柳

牛柳是指牛的里脊肉,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因其采用戈壁沙滩河道的卵石制作,故称其名。

卵石牛柳是敦煌独有的一种特色风味菜肴,因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的阻碍,远离了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的气候,而卵石炒肉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辅料鹅卵石是由太阳高温暴晒,使鹅卵石中的矿物质被全面激活,主料牛里脊肉中有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丰富的优质蛋白、维生素等,其肉质鲜滑爽口,易消化,让人回味无穷。

烹调方法:石烹

味型:咸鲜味

主料:本地黄牛里脊肉400g

辅料:洋葱100g、青红椒80g、鹅卵石

调料:盐2g、味精3g、白糖5g、鸡精3g、蚝油10g、老抽8g、鸡蛋1个、料酒3g、葱10g、蒜沫10g、水10g、油10g

制作工艺:

1、先将牛里脊肉切薄片,洋葱切丝,鹅卵石清洗干净,放油锅中加热。

2、把肉片放入盆中,加料酒、鸡蛋、水,使肉片鲜嫩,然后加盐、味精、白糖、鸡精、葱姜、蒜沫搅拌,再放入老抽、蚝油。

3、把洋葱丝铺在不沾锅上,再铺上搅拌好的肉片,把加热的石头倒入盛肉片的锅中,用小木铲不停的搅拌,3-4分钟即熟,随即盛盘食用。

风味特点:

1、肉嫩鲜美,色泽红亮、洋葱味和蚝油扑鼻、菜质鲜嫩。

2、形态:主料呈片状,辅料缩水。

操作要领:

1、腌制肉时,水分和鸡蛋的比例要掌握准确。

2、鹅卵石在炒肉前温度一定要高。

3、牛柳必须要新鲜,选料时要去除筋膜,顶丝切成片。

4、倒入烧好的卵石后要不停的翻炒。

甘肃特产送人必买清单甘肃能带走送人的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