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特产花生酥糖清真吗 唐山特产老式花生酥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8 11:10:39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津市 麻蓉酥糖

麻蓉酥糖

酥糖各地都有,似乎是从江浙一带传播开的,津市的酥糖应该算是当中的极品了。清朝时曾经作为贡品上贡。特点是甜香可口、入口即化、油而不腻。

现在最好的津市酥糖应该是湘泰食品厂出产的。

二. 湖南省 益阳市 赫山区 美味酥糖

美味酥糖,每袋内装芝麻、花生、豆蓉、桂花四种酥糖,规格一致,每袋重量为425克,层次分明,气味香甜,营养丰富,独具风格。

三.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 遵化板栗

遵化市果树栽培面积36700公顷,年产量22万吨,干果面积19570公顷,其中板栗面积达20000公顷,在北部十乡镇已建成东西长百华里的板栗森林带。目前全市板栗幼树面积2000公顷,结果树面积16000公顷,全市板栗产量12270吨。2001年,遵化市已被省林业局命名为“优质板栗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

遵化所产“京东板栗”以其果个玲珑、肉质细腻、涩皮易剥、含糖量高、糯性强、香气浓等独特品质享誉中外。遵化板栗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在94年全国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97年以后京东板栗连年被评为省名优产品,在,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四.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问世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温江酥糖创始人是明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他开设的糖果作坊吉祥斋,就以生产中式糕点著名。他精通中式糕点的蒸、烘、炸、烤等工艺技术,首创独具风味的新品种——酥糖;并用后汉名将“马援”的爵号“伏波将军”为商标。定名“伏波牌酥糖”。据说,马敬山自誉为马援后代,而马援在后汉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马敬山借此宣扬酥糖声誉。

温江酥糖香、甜、酥、脆、细腻、化渣,香不腻人、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食后有芳人心田、心情舒畅之感。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嗣后,吴家场李土奇开“魁成号”京果铺进行仿造,取名“老君牌”酥糖。这两个产品,分别与民国23年、32年的四川省劝业会上赢得“酥糖创始第一家”锦旗和地方名产品金质奖,从此酥糖驰名,销路扩大。其后,鱼凫镇的“凤池轩”京果铺雇请马敬山之子为技师,生产酥糖。再后又有“寿康村”等京果铺相继仿造。全县年产酥糖约一万盒。

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温江酥糖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清真宴

临清回民现有1.6万人,大部分居城区,追溯其涵源,一是明初大将常遇春屯军临清,回兵营土兵爱这里民风淳朴定居于此,二是运河开通,回族同胞来临经商定居,三是部分汉族人皈依回教。数百年来,临清回汉两族团结友爱,相亲相助,共同创造了临清的繁荣。

伴随着临清繁荣,以“两把刀”闯天下的回族同胞,吸纳南北厨艺,形成高档宴席、特色小吃相结合、适合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饮食体系,成为临清运河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菜十二道

1、醋溜肝尖:马本斋是近代著名的回民将领,曾在临清、莘县一带抗击日寇,使敌人闻风丧胆。平时,他喜爱吃的菜肴就是醋溜肝尖,意寓和朋友肝胆相照,抗日到底。

2、扒口条:扒口条是回民的特色菜,因为选料精致、烹饪考究,颇得许多帝王将相的喜爱,并在很多史料中频繁记载。因此,此菜能在全国各地流传,成为节日庆典、宴请宾朋的必备美味。

3、烤羊腿:烤羊腿是传统的清真名菜,从烤全羊演变而来。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明清时期,波斯商人往来于运河之上,犹喜食此种吃法,竟将此菜引至波斯国。

4、蒜爆肉:现代医学证明,“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临清的清真名菜蒜爆肉有力佐证了临清人讲究营养的生活方式。此菜的烹饪技艺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和明代记载清真菜肴的书籍《事物绀珠》等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载。至明末清初,为社会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5、芝麻羊肉:明代有一钦差大臣来临清视察钞关税银征收,在马祥兴洪兴楼预订了“八大八小”规格的筵席。后厨做到最后一个酥炸羊肉时,发现食油将尽,上街采购已来不及了,厨师情急生智,把羊肉粘上芝麻,用油少许,煎制后端上桌,不料非常受欢迎。后来,芝麻羊肉成了清真斋名菜。

6、炸素鹅脖: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听说临清中和园的素鹅脖很有特色,便微服前往。当康熙皇帝品尝一口外酥里香的素鹅脖后说:“此鹅脖非彼鹅脖也,味道鲜美极了。”从此,临清素鹅脖名声大震。

7、炝羊蹄筋:此菜用临清山羊蹄筋,辅以济美酱园调料制成,晶莹剔透、脆嫩爽口、富含胶质、营养价值高,深受食客喜爱。

8、西芹拌虾仁:永乐园是临清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饭店。第一任掌柜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做人清白,做事本份,买卖公平。每逢家人喜庆或节日庆祝,他总是亲自到卫运河打捞青虾,到菜园采摘新鲜的芹菜,然后下厨烹饪。此菜入口清爽,营养价值高,深受回汉民众喜爱。

9、捶鸡面:为清真特色菜之一。用鸡脯肉斩茸捶打做成,制作精细,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的说法。

10、炒鸡丝:1994年,我市回民厨师刘志广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民族厨艺大赛,他按传统工艺制做的炒鸡丝和捶鸡面、炸素鹅脖、扒肉条获大奖。炒鸡丝称为临清保留菜肴。

11、醋椒鱼段:明洪武元年七月,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屯兵临清,偶感风寒,身体虚弱。回兵营为他做出醋椒鱼段这道菜,常遇春食用后,食欲大开,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他称醋椒鱼段为开胃菜,能强身健体。于是,这道菜在临清及运河沿岸其他城市名扬数百年。

12、鸡蛋松:为一道甜菜。味道鲜美,口味独特,老少皆宜。

二、小吃

水爆肚:临清地方特色小吃。牛百叶洗净在滚水中氽熟,配以调料,鲜香脆嫩回味无穷。北京有名的“爆肚冯”即是临清后人,其七世孙面对国外快餐的进入,组织北京名吃传人建成北京“小吃一条街”,很是火爆。

炖全羊:临清地方特色小吃。回民小本经营者,用挑子一头挑热锅老汤,一头挑木柜盛放的熟羊下水,可供客人随意挑选入锅,热后食用。在河边、路口经营,常至深夜。冬夜寻着昏黄的灯光,迎着扑鼻的香气,喝上一碗滚烫的全羊汤,真有说不出的舒坦。北京炖羊杂即临清炖全羊,为临清人初始经营。

三、汤六道

1、羊肝名目羹

食羊肝可以名目,加上临清汤特有的风味,此汤既有营养又味道独特。

2、冬瓜四宝:用冬瓜、虾仁、海参和蟹肉切丁熬制,汤汁肥美,入口醇厚,富有营养。

3、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4、萝卜鱼汤

又称秀才双清汤,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5、酱闷豆腐

将闷制好的豆腐切成条状,加以佐料制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6、黄瓜杏仁汤

黄瓜切丝,加入杏仁,绿白相间,汤清见底,清香满口,味美、清火、去油腻,为宴席上不可缺的清口汤。

三、主食

1、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2007年5月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山东名小吃。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先生犹爱食之。

2、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3、烧饼夹肉:为临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在烤熟的烧饼内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炉稍烤一会儿,味道更好。其特点是皮酥肉香,口味浓香。

4、锅贴:“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六. 安徽省 滁州 琅琊区 琅琊酥糖

起源于明朝末年,以麦面、芝麻、糖为基本原料,焙炒加工而成,故通称面糖。清代,有秦、尤两位师傅,将面糖用糯米汁作包衣,称:"秦尤酥糖",后来,一位姓董的师傅,在原来的基础上把糯米汁多层与面糖折叠,故又称"董糖"。1956年滁县食品厂采百家之长,用纯白麻仁、白糖粉、富强粉、麦芽糖等为原料,几经研制,借滁州名胜风景而取名"琅琊酥糖"。1959年正式投产,1980年被评为安徽省名细糕点,1984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琅琊酥糖厚薄均匀,骨薄如纸,剖面层次清晰,呈螺丝体,色泽浮白,入口酥软,细腻而无杂质,营养丰富,老少咸宜,是馈赠新友之佳品。

七. 河北省 廊坊 大厂 大厂清真八大碗

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历史悠久,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究其历史,之所以能发展流传和出名,归纳起来主要因由有二:

其一,这里的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按教规不许喝酒,不饮酒就不用预备炒菜;同时教规教义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任何铺张浪费都是“古那海”(罪过)。

其二,历史上,大厂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为此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创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既节俭,又表达了宴客的氛围。

这“八大碗”中有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溜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为限,灵活配伍。稍富的可上两碗杂碎,两碗肉;穷苦一点儿的,可八大碗仅上“菜帽”,下面一律用胡萝卜垫底。

八. 福建省 漳州 漳浦县 杜浔酥糖

杜浔酥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杜浔酥糖”已有百年历史,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科学配方精制而成,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精心选料,制作精良,以其独特的酥、香、脆而闻名!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油而不腻、自然纯正、风味特佳。名扬海内外。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也是喜庆佳节,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几百年老字号食品

“杜浔酥糖”已有百年历史,它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科学配方精制而成,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精心选料,制作精良,以其独特的酥、香、脆而闻名!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油而不腻、自然纯正、风味特佳。以及独特的“口中无渣无而走俏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以优质的吉利酥糖奉献社会,在糖类食品中独树一帜,是人们逢年过节、休闲品茶喜爱酥糖作为上等茶料及馈赠的高档佳品。

基本简介

杜浔酥糖;“杜浔酥糖”作为一项传统工艺和知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渊源。杜浔酥糖的制作工艺已有百年的传承历史,主要以本地所产的精选花生仁(烤后去皮花生仁)、一级白砂糖、特选猪脊背白肉熬油(俗话棕头油)、葱头、鱼汁。花生本身是高能、高脂肪、高蛋白的植物性食物,白砂糖是高热量物质,棕头油是很香动植物性脂肪,葱头是天然调味品,正常烹调调味都要用,鱼汁富含海鲜高蛋白是漳浦闽南特有的调味品,煮炒菜用它味道更鲜美。正是利用动植物性脂肪,葱头香味、海鲜高蛋白天然调味品独特的配方,造就了独特的香味,脱离了这些本地的原材料,就没有特色香味。长久以来,由于传统工艺和大同小异的独特配方造就了杜浔镇酥糖生产厂家生产的酥糖口味细腻,吃惯了杜浔酥糖的广大消费者,通过口感可轻松地将其与其它地区生产的酥糖区别开来。杜浔酥糖的好风味口口相传,家喻户晓,流行于闽南一代,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名优传统。1992年漳浦文史、95年漳浦县志、政府办公室编著书阶列为漳浦县的名优品。喜庆佳节闽南人都会将杜浔酥糖作为馈赠佳品赠与亲朋好友,杜浔酥糖浓厚的地方特色口味与其甜蜜长生的美好寓意让它广受欢迎。在福建“饮安溪铁观音,品闽南茶点,尝杜浔酥糖”是闽南茶文化中的精华。闲暇时,闽南人谈天品茗佐以一碟香酥可口的杜浔酥糖,茶香萦怀,酥甜融口,怡然自乐,是难得的休闲时光。如今,喜食酥糖的人都知道“杜浔酥糖”这个品牌,人们历来以“杜浔酥糖”称之而区别于其他产地的酥糖。漳浦杜浔也因盛产酥糖而久负盛名,漳浦作为著名的侨乡,常把杜浔酥糖作为当地赠送给海外侨胞,深受欢迎,产品走俏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驰名海内外。漳浦人不论男女老少皆酷爱杜浔酥糖,且杜浔酥糖经过多年的营销,已广泛为国内消费者所熟知,在国内各省市作为闽南受到各地民众的喜爱。

九.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清真碎面

 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秦州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十. 江西省 九江 浔阳区 九江酥糖

九江桂花酥糖”: 是九江副食的传统名产。它选用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具有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等特点;并且有润肺、健胃、止咳的功效。是一种深受游客,尤其为妇孺老幼所喜欢的风味食品。 1962年在广州交易会上“桂花酥糖”倍受中外客商好评。七十年代,该厂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桂花酥糖”进行了一些创新,使其质量达到“香不见花,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的境界。1980年至1986年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河北正宗花生酥糖唐山特产唐山特产花生酥糖多少钱一盒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