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土特产批发市场 庆阳市土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1 05:04:57

一. 甘肃省 庆阳 合水县 合水黄花

合水黄花

中国种植黄花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而合水自古以来就是久负盛名的黄花之乡。其境内丘陵起伏,川塬地中,花经面花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等有机成份,不仅是营养佳晶,滋补名莱,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通乳,解酒,止血等功效。可治口舌热燥,大便带血,小便不利,产妇乳闭,吐血便秘等症。

合水黄花被国家经贸部誉为“西北特级金针莱”。近年来,该县畔、西乡黄花莱生办金针,生泽鲜亮,包装精美,质优价廉,深受广大客商喜爱。

此外,合水鹿茸酒、古象奶粉、合水枸杞品质纯正囱装精良,板桥砚台工艺精美,合水根雕生活气息浓郁,合水皮影古朴纯厚,它们都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之佳品。

二.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核桃

宁县核桃以产量高、品质好、果实大、壳薄、易脱仁,含油量高、香味独特而驰名。据测定。宁县核桃含油率平均为66.7%,是健脑的优质食品。目前,庆阳地区年产核桃3000多吨,其中宁县核桃达530多吨。

三.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鸡血云子

鸡血云子在宁县西区的某些地方也叫“鸡血面”,意思就是用鸡血制成的面,切出来的面片,红白相间,条纹清晰,配以鸡汤,其味无穷,现在还流行于宁县的太昌、和盛、焦村等地方。其做法简单,一般先在碗内加入凉水,滴入鸡血(最好是刚刚接的鸡血为好),用筷子搅匀。然后用搅拌好的鸡血加水将面和好,擀成薄片,再用面粉加水和成面饼,将面饼和鸡血擀成的薄片贴合在一起进行擀制,用手搓成面棒,用刀切成大小在2公分左右的薄片,放到蒸笼上蒸熟晒干,用时再煮,烩于热汤中,配于各种佐料,分外好吃。

鸡血面的保健作用较好,因为鸡血中含铁量较高,而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同时鸡血具有利肠通便作用,可清除肠腔的沉渣浊垢,对尘埃及金属微粒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作用,以避免积累性中毒。因此它是人体污物的“清道夫”。鸡血含有凝血酶,凝血酶能使血溶胶状态纤维蛋白质迅速生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因此有止血作用。

四.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苹果

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庆阳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位于北纬35°14′28″—37°9′13″之间,海拔1100米–1600米,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主要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西峰、庆城、宁县、合水、正宁、镇原6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

庆阳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之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和市县乡3级优质苹果“千百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苹果面积118万亩,产量40万吨左右,产值14亿元以上。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16万亩;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40万亩。有22个乡镇人均苹果面积达到1.5亩,21个乡镇苹果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庆阳苹果以其果实硬度大、果形高桩、色泽鲜艳、蜡质层厚、酸甜适度、耐贮耐运、食用安全等特点,畅销广州、上海、成都、北京、香港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庆阳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硬度较大、果面洁净、色泽鲜艳、酸甜适度,品质优良。据测定,庆阳红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维生素C含量4.2mg/kg,总酸量0.21%,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另据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感官、营养及卫生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84-2004)标准要求,贮存5个月后,硬度为7.5kg/cm2,高于其它地区。

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介于东经106°21′16″-108°42′48″,北纬35°14′28″-37°09′13″之间。东部与陕西的宜君、黄陵、富县、志丹等县连接;北部和陕西省的吴旗、定边继宁夏的盐池县为邻;西部同宁夏的同心、固原、彭阳县为界;南部和我省的平凉和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接壤。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市内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呈簸箕形,故有“陇东盆地”之称。市辖庆城、合水、正宁、镇原、宁县、华池、环县7县和西峰区,116个乡镇。

庆阳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96个乡镇。包括西峰区的7个乡镇、庆城县的15个乡镇,环县的7个乡镇、华池县的8个乡镇、合水县的12个乡镇、正宁县的10个乡镇、宁县的18个乡镇、镇原县的19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庆阳苹果产区,地貌特征多数为高原及沟壑。土壤为黑垆土和黄绵土,土层深厚,黄土覆盖80-230米,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大约在1%以上,土壤氧气浓度为10-15%,pH值为7.0-8.4,总盐量低于0.28%,有利于苹果根系生长,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水分、养分,有利于提高苹果品质,是形成庆阳苹果特色的基础条件。

(2)水文情况:庆阳苹果产区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市内有马莲河、浦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五条河流,较大的支流有27条。年平均总流量26.7立方米/秒,总经流量8.4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净储量约43.39亿立方米,动储量3714万立方米。市内年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全国生产最适宜区要求:降水490-660毫米),降雨适中,水源纯净、无污染。这一降雨特点使得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果树病虫害的侵染种类少、危害较轻,果园用药浓度低、次数很少,并且这一区域暂时没有形成工业污染,苹果生产环境和地域特征得到保护。

(3)气候情况:在苹果生长期(4月-10月),庆阳苹果产区海拔在880-1400米之间,光照强度为35000-50000米烛光,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其中8月-9月份在300小时以上;平均气温在13℃-18℃,大于10℃的积温在1500℃-3000℃,夏季6月-8月均温在19℃-23℃,绝对高温≥35℃日数不超过5天。开花期温度为15℃-23℃,花芽分化期温度为20℃-25℃,果实发育期温度在25℃左右。而且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11.6℃-16.8℃,白天果树养分积累较多,夜晚消耗较少,果品中糖、酸和维生素等的含量增加,风味浓,肉质脆。这一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苹果生产,属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全国苹果区划研究报告中的我国苹果生产最适宜区。

(4)人文历史情况:庆阳苹果栽培演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庆阳苹果栽培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到唐宋时砂果、蜜果、红苹、白苹等已在民间庭院广为种植。在庆阳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上屡有记载,距今1600年的《群芳谱》一书,就载有我市环县栽种沙果的史实;清乾隆年间,赵本植修《庆阳府志》共载有栽培及野生果20余种,即“梨、桃、杏、李、枣、林檎、沙果、楸子、花红、樱桃、榛子、棠球、葡萄、木瓜、石榴、山桃、来檎、柚子、柰子、核桃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县城乡有桃、杏、李、梨、枣、柰、核桃、桑树等树5400余株,当年“劝谕伸约”,新栽2237株;民国时期,干戈不断,时局动荡,农事不稳,果树生产频临于萧条待毙。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泡果”类型散生于宁县、庆城等地田间。庆阳商业性栽培的“苹果”主要指大苹果(即西洋苹果),西洋苹果栽培开始于1942年,由天主教传教士将红绞、国光、青香蕉等5个品种传入庆阳县三十里铺和西峰镇两个教堂内开始观赏栽培,而真正作为商业性栽培应该从1953年原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西峰黄委会水保站建立苹果品种示范园,进入新世纪后,庆阳市把发展苹果确定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2年农业部又把庆阳苹果纳入中国优势产业带,庆城县率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无公害苹果示范县,此后2006年省农牧厅又命名我省最东端的苹果生产大县——正宁县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五.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正宁大葱

正宁大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宁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人文初祖黄帝的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就是正宁东部的子午岭,《史记五帝东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汉书地理志》云“桥山地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因此,黄帝活动于正宁子午岭,葬于子午岭桥山,这足以证明初帝的教人农耕贡献之地在正宁,所以正宁人农耕生涯应为最早。 葱在正宁栽培历史悠久,虽无详载,但按菜肴推断,远可至周秦时,近可在秦汉。在义渠戎时期,正宁就有黍、菽等作物栽植,炒面堪称一绝。据《甘肃赋志》载,秦汉时馒头和各种面条食品就已盛行,按照正宁和子午岭人习俗,有面条、就有调配品,如盐、辣、小炒(葱或韭)调配品。 在周秦时就腌菜,它是正宁人偏喜食菜,是古时先民储存冬菜习惯的遗留。腌制菜有韭菜、白菜、包菜(甘蓝)、萝卜、蒜、辣子,但无葱记载,据这些植物栽植推断,定有葱的栽培,因葱不是腌制菜,只是干藏或调味菜。按正宁人各处宴席看,虽有丰盛的各种菜肴,但每有几碟咸菜。凡有面条,总有几碟盐、辣、葱或小炒。不用说猪、鸡、鱼肉菜肴总需葱做副料搭配烹饪。生菜:原于民族社会的采集生活,它不用烹煮,生用。在明代夏季生切凉拌萝卜、辣椒、葱号称“三大王”,菜肴中葱蘸浆、小葱拌豆腐已为宴席。宋时范仲俺在华池阵守西夏时,在《苏幕遮范仲俺》词里面称赞大葱:“灵武台,箫关道,寒风瑟瑟,伤别庆州揖。巴陵渡口错交臂,岳楼关,更是无缘遇。江州城,白道逢,古邑把酒,玉博醉子京。藉宫河葱氽鲈鱼,调南北鱼味,籍慰老泪倾。” 葱不仅在生活中有不可缺少调味菜和单独菜,而且古人早已将它引用在人们的婚丧嫁娶中,也引用在中药中。婚俗中,女方父母要给女儿几根葱和一盘大枣。葱象征一世聪明,枣象征早熟早生贵子的暗示。葬礼中,逝人一手拿葱,一手拿馒头,象征儿女对亡者的嘱咐,步入黄泉之道,不受饥,随身带干粮之意。在医学中,人们用葱和生姜制汤,医治感冒,用葱根配其它草药医疗小儿积食,葱在中医上用途甚广,主要是通脾、通肺、通窍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葱赞美人物较多,如窈窕淑女指细如葱根等等。

“正宁大葱”是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其特点是:其葱白嫩长、营养丰富、含有较多蛋白质、维生素,硫、磷、铁等多种无机盐。炒汤漂而不沉、香味浓烈、耐贮藏耐运输等特点享誉省内外,是绝佳的调料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品种以三叶齐、掖辐1号、中华巨葱为主。2004年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宫河”牌大葱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商标注册,并获西部交易会金奖。

正宁大葱的葱白(假茎)质地细密,柔嫩洁白,营养丰富,辛辣芳香,不易抽苔和分蘖,耐贮藏运输,延长供应,可鲜食、生食。

大葱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及丙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大葱的组织中含有白色油脂性的液体一硫化丙烯((CH2CHCH2)2S)和大蒜素。具有增进食欲,开胃消食的功效,也是解腥味的佳品。中医医药上很早就利用葱韭蒜提取制剂,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大葱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并有通乳、利尿、治疗便秘等功效。

地域范围

正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与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与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邻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与本省宁县接壤。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6′20″~108°38′08″、北纬35°14′40″~35°36′18″之间。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总面积为1319.5平方公里。正宁大葱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正宁县内包括宫河镇、周家乡、榆林子镇、永正乡、山河镇、西坡乡、永和镇、湫头乡、五顷塬乡、三嘉乡10个乡镇所辖58个行政村,地域保护范围以山地为主,面积400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4.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正宁大葱葱白直长、辛辣脆香、久煮不烂、久藏不干、炒汤飘浮不沉。 一般株高150cm,葱白长50cm,径粗2-3cm。单株重0.5千克上下;丰产单株重的可达1.5千克,株高200cm,葱白长60cm,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落地即断,,嚼之无丝,品质极佳。 (2)内在品质指标:正宁大葱古代又名菜白、鹿胎和事草,栽培历史1000多年。大葱中含有丰富的糖浆、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较高。大葱组织中含有白色油脂性液体——硫化丙烯和大葱素,具有增进食欲、开胃消食的功效。另外医药上利用大葱提取制剂,可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有通乳、利尿、治疗便秘等功效。 (3)安全要求:正宁大葱的生产和经营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大葱生产严格执行甘肃地方标准《正宁大葱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正宁大葱检验执行甘肃地方标准《农产品检验规程》;大葱质量必须达到甘肃地方标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指标要求。

六.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香包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环县当地又俗称“绌绌”、“耍活”,是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是劳动妇女寄托希望、祈祷幸福的产物。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环县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作为端午节的民间传统饰物,环县香包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魂魄。

环县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

在环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妇女是香包刺绣大军的主体,她们将身边常见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几何图形、人物故事等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通过平绣、锁绣、补绣、挑花、剪绒、串珠、打结等一系列不同手法和工序缝制而成。其类型主要有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和脚蹬型。环县香包特点有四:一是原始生态文化味浓,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二是表现手法奇异多样,它不讲-,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各种动物香包,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考刺就。三是比喻象征,托物言志。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求祛除-之气,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义。四是审美观点独特。它从意念出发,幻化姿态,多变视点,随意创作,很多美术家认为无法理喻的东西,在环县民间艺术家眼中是合情合理的。

近几年,香包制作已不再受时令季节的限制,开始变成商品,走向市场,并逐步形成了产业。现在,庆阳地区有3万多户、13万多人从事香包的生产、销售,产品有20多个大类、900多万件,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七.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粉条

#庆阳#【粉条】庆阳盛产马铃薯,用马铃薯生产粉条历史悠久,采用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粉条,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群众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看家菜。

八.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油泼辣子

【他乡庆阳人的念想】油泼辣子将干辣椒磨碎成粗颗粒,保留辣子的口感。再将芝麻、花椒、八角、盐和姜粉和辣面子放在一起,搅拌均匀,放入耐高温的容器内。油热后浇到辣面子上,然后搅拌。一碗香喷喷的油泼辣子成功,加馍、拌面,异香浓烈!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菜面

菜面是流行于宁县广大地区一种特色面食,因其面条用蔬菜揉和而成,且颜色为绿色,所以称之为“菜面”。制作菜面的步骤简单,制作前先将鲜嫩的菠菜或苜蓿下锅煮熟,再在和面时,放入熟蔬菜,进行搅拌,揉成均匀的菜面团,最后擀成面条或搓成条状,煮熟配以佐料食用,别具风味。制作菜面时,必须先把蔬菜煮熟透,一方面可以更加柔软,便于和面粉揉和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沸水中煮菠菜或苜蓿,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十.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荞剁面

荞剁面(环县独特风味食品)

荞剁面是庆阳北部环县独有的地方小吃。环县盛产荞麦,荞面品质优良,色白,食后不会出现腹胀。吃法有饸饹面、剁面等。荞剁面的做法为,先用碱水将荞面和好,软硬适度,再连续揉搓揉匀,用擀杖擀成薄面片,折迭好后放在案板上,双手握一尺多长的双柄大铁刀,将面条直接剁入锅里,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臊子汤,即可食用。正宗的荞剁面味美绝伦,是环县人待客的上等佳肴。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北角,与宁夏的同心、盐池,陕西的定边县接壤,属甘肃的庆阳市。

环县盛产荞麦。环县民间有一谜语说:“怕热的种在冬天,最后热死了,怕冻的种在夏天,最后冻死了”,打两种农作物,前者指冬小麦,后者就指荞麦。谜面说出了荞麦的基本特性。荞麦生长期短,不耐霜,一般初夏播种,成熟后遇一次霜冻就可收割,约在白露后,正所谓怕冻的冻死了。环县还有一句俗话说:“荞麦三棱麦子尖,十里风俗不一般”,俗语是形容地域风俗变化的,却把荞麦果实的形状刻划地惟妙惟肖。

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茎杆叶粉碎可做饲料,尤以养猪最好。茎杆燃烧成灰加水过滤,其水可做碱水用,俗称“灰水”,用来和面杆面条、蒸馍。荞麦粒三棱皮壳黑色,皮硬,皮可做枕头芯,清凉、促进睡眠、有预防和治疗失眠的功能。

荞麦取皮磨面,其面就叫荞面,荞面食品有多种做法,如饸餎面、搅团、猫耳朵(刺耳)、卷卷、拨拉子(焪焪)、甜油馍、摊馍馍(煎饼)、剁面等,尤以剁面为著名。

环县荞剁面制做讲究,看似简单,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取荞面适量置于和面盆中,加水搅拌成散块状,再用手揉之加水再揉之,使其成为光滑有韧性的整块面,将案板置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杆面杖向锅的方向杆开,形如舌状,越到锅边越薄,双手握住单刃刀两头,将杆开的面剁成细条条,入锅煮熟即可食之。

在制做荞剁面的过程中,面刀是专用工具,长约45厘米,宽约8厘米,单刃,两头安木把,其它工具都是大众化的。荞剁面最讲究最难的工艺就是一个“剁”字,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谁都能学会,但要学精就不容易了,有的家庭主妇做了一辈子饭,就是剁不好荞面。在环县,剁面高手可算作“名星”,县政府要招待重要来宾,要吃荞剁面,“川大师”也无能为力,必请民间剁面高手,向客人献艺。要吃粗细宽窄由客人点,细如粉丝粗如竹筷窄如韭叶宽如裤带任君选择,配上羊肉臊子汤,食之余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

吃荞剁面,汤有讲究,有酸汤、有浆水、有羊肉臊子汤。最好吃的是羊肉臊子荞剁面。

文/中华五千年

庆阳市十大必买特产庆阳土特产批发市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