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哪里卖特产的多 咸阳的特产适合送人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8 03:20:40

一.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旬邑苹果

旬邑苹果是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的。旬邑苹果具有“个大、形正、色艳、质脆、汁丰、甜香、耐贮藏、无污染”八大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旬邑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苹果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县,并授予"中国苹果之乡"称号。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南傍咸阳市,北依黄帝陵,是著名的苹果之乡。优越的气、光、水、热、土及纬度、海拔高度,为生产优质苹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举世公认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其自然条件可与日本长野、法国里昂、美国罗切斯特和意大利都灵等世界驰名苹果产区相提并论。

旬邑县苹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42.5万吨,产值7.86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2800元以上。全县苹果主栽品种有藤牧1号、皇家嘎拉、美国8号、红富士等,引进国内外新优苹果品种20多个。全县所有乡镇获得陕西苹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欧瑞金),已建成绿色苹果基地25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10万亩,欧盟有机苹果认证3200亩,EUREP—GAP认证3000亩,有机苹果基地认证5300亩。

旬邑苹果个大形正,色泽鲜艳,汁丰味浓,香甜可口,闻名遐迩。尤其是"旬宝"牌红富士,色泽艳丽,肉细汁多,脆甜浓香,风味独特,堪称果中之上品。先后有11个主栽品种、130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各类农博会、评优会大奖,获奖总数居陕西各县区之首。果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到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旬邑县先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生产先进县"、农业部"948"重大项目苹果GAP示范基地、"十五陕西果业强县"、"陕西省果业生产先进县"、"中华名果"、"中国优质苹果基地"、"中国苹果20强县"等。

二.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秦都红薯

秦都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境内红薯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近20万吨。以无公害、 出粉率高、粉质好的莽塬红品牌享誉陕西乃至西北。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秦都红薯,明清时期已有种植。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红薯以其“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粮食属性,解决了成千上万三秦儿女的饥饿之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供求紧张时期,红薯在解决群众温饱、渡过饥荒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1年开始,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薯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强化技术力量,推广地膜红薯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马庄、双照为主的红薯产业基地,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

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马庄镇一带因为土层厚、降水少、无污染,种植红薯早有历史,为了推广红薯竞争力,村支部召集党员们集思广益,积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薯课题研究组联手,引进了“秦薯4号”、“彩色红薯”等新品种,并通过党员示范,邀请专家给村民讲解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积极推广机械化栽种、收获,注册“莾塬红”商标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如今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280多户,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红薯种植2万亩,每年为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秦都红薯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出口韩国、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秦都红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秦都红薯种植区域位于咸阳北塬的马庄镇和双照街道办,距咸阳市区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8o37′-108o45′,北纬34o18′-34o26′。东到三合村,南到下帝王村,西到龙北村,北到将相村,辖57村,总面积2万亩,年产红薯6万吨。

三.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旬邑石雕

旬邑石雕自古闻名,旬邑县底庙镇万家川人万政银,从小酷爱美术、泥塑、雕刻。他先尝试着做泥人,后又用当地的沙石做佛像。他跑遍了全国大部分佛教寺院,拍摄了众多形象逼真、造型生动、千姿百态的各种佛像、菩萨造像;查阅了《中国历代石雕大全》、《中国佛教图像解说》等资料,满脑子的立体人物造型迫使他坐卧不宁。家乡随手可取的石头,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一块块的顽石到了他的手上便成了形态逼真的艺术品。他雕刻的石佛、菩萨、观音、罗汉、石狮、石马、石羊、石兽、石龛,竟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就连国家级的文物专家也无法辨认真伪。

四.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礼泉苹果

礼泉苹果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礼泉苹果果个大、色艳、果肉香脆,多项理化指标优于美国蛇果。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礼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北部,是我国历史明君的的栖息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常年低温,四季降雨适中,其旁有泾河。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礼泉是中国苹果20强县,现有苹果面积70万亩,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合理,早熟苹果以美八、嘎拉为主,中、晚熟品种以花冠、红星为主,晚熟品种以富士、秦冠为主,8月至10月下旬成熟采摘。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礼泉苹果的优良品质,经陕西省果品研究中心测定,礼泉苹果果个大、色艳、果肉香脆,多项理化指标优于美国蛇果。截至目前,全县绿色果品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标识认证5万亩。

五.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云云馍

兴平云云馍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地方风味小吃,俗称眼镜馍,因看起来像一朵彩云,又像一副没带把的眼镜而得名。兴平云云馍造型美观,黄白色相衬,清香酥脆,越嚼越香,且久存不易变质。

这种馍的做法是:选用一斤精粉,加菜油和白糖各二两,水三两半。把称好的白面中间刨个坑,把白糖用开水化开,和油一起倒在面坑中,然后把面和成面絮,面要和硬些,用杠子压好。等面回软以后,一斤揪成二十个左右的面块,再把面块搓成长条,中间压扁两头圆,把两头一正一反卷成两个圆圈形,放在鏊上烘烤一小时就成了。

六.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红提葡萄

乾县红提葡萄

乾县红提葡萄是继苹果、梨、柿子、桃之后的一个主栽果品。1999年引入乾县,因其粒大、肉脆、味甜、耐贮运、

销路畅、效益高,在乾县广泛栽植。为了把红提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县上在县秦川牛场、灵源镇、姜村镇、阳峪镇建立了4个红提葡萄高标准示范基地(亩栽植280株,采用“龙干”整形技术,每株8穗,每穗70粒,每粒12—15克、单穗750—1000克,亩产1500公斤),促进了红提葡萄的发展。2006年全县红提葡萄面积9000亩,产

量1万吨,销售价格4元/公斤,产值4000万元。主要销往西安、咸阳、东南沿海城市。

七.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御面

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旬邑名特小吃。御面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先将上好的小麦面粉和成团,置盆中反复揉搓水洗,待水混浊后,过滤倒入大容器中,如此反复,直至将面团中的直链淀粉全部分离出来(剩下的为支链淀粉、蛋白质等,蒸熟后即为面筋)。待淀粉全部沉淀后,滗掉多余的清水,将淀粉水搅拌均匀,倒入锅中,快火加热搅拌,成团后出锅,在案板上揉匀,分成小块,搓成长约40厘米、宽约5厘米的条型,用手压成扁平状,并在上面用木梳压出鱼鳞状花纹,然后用大火蒸熟,出锅冷却后即可食用。

御面食用时,先切成薄片,然后佐以熟猪肉(或熟牛肉)、葱花、香菜、蒜泥、芥末油(或香油)等凉拌。御面片白如玉状,薄似蝉翼,其佐料或绿或黄,形色俱佳,味道极美。

八.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酒枣

彬县酒枣

【酒枣】

彬县地方独特风味食品。是将彬地的大觐枣用白酒浸泡加工而成。农历八月,觐枣熟透时,选摘枝头色艳个大肉厚、无病虫害无损伤的鲜枣,洗净晾干,用高粱酒逐个浸泡。把浸泡过的觐枣随即分层装置于陶瓷罐中,每装置一层枣轻喷一次白酒。装满后,先用现摘的柿树叶捂严罐口,再用净土和成的泥或胶布将罐口密封,最后将枣罐置于阴凉干燥处,过一月后便可食用。酒枣不仅保持了鲜枣的色形,而且枣香酒香相融,清醇芬芳,甘甜酥脆,风味独特。是彬人逢年过节待客的佳品。相传,唐初李世民大战薜仁杲于浅水原(今长武原),为祭奠阵亡的将士,他特意发动彬人制作酒枣。在用酒枣祭奠阵亡将士的同时,亦将酒枣赐朝臣,上贡给其父唐高祖李渊。李渊食用酒枣后倍加赞赏,遂将酒枣赐名觐枣。

九. 陕西省 咸阳 长武县 淤面

  【淤面】搓洗麦面,滤淀分离面皮、面筋,将过滤淤积的面水炼蒸或摊擀薄饼,切条或压饸饹,配择骨肉,加盐、醋、葱、蒜、姜、辣子,凉调入席。

咸阳特产哪里买的便宜又正宗咸阳机场附近卖特产的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