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的东西 渭南正宗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30 02:24:28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伸缩自如的专利餐桌

“全家乐牌新概念餐桌”专利家具,诚征合作!伸缩比大、运用自如、专利号ZL93236122.6,家具新概念!诚征投资、转让、加工、经营合作伙伴!http://www.0514.net/canzhuo 江苏仪征陈尚理电话0514-34124131、这个餐桌有什么用处?本产品系根据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特点而设计的,它能较好满足小家庭住房面积较小、就餐人数时有变化的临时性需要,能给居家生活带来方便,增添快乐,故名“全家乐牌”。2、为啥叫“新概念餐桌”?新在哪里?所称“新概念”包含有如下三个新内含:一、新的形式:它收张均为圆形,适宜中式聚餐,不象加长变形桌只适合西式份餐。张开时桌面直径150cm,桌中设有搁菜转盘;收拢时桌面直径90cm,搁菜盘即成为小桌面。二、新的结构:本产品采用金属和木板两种材料制造,全部是板式结构,有利于机械化批量生产。桌体分为四个单元,由同轴伸缩架联结成整体。张开时由金属架支撑,桌体平稳时在搁菜盘四周设有托轮,以保证转盘不倾斜,收拢时外形完整,无拼凑痕迹。三、新的性能:该桌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现以两种桌型作比较来说明。一是传统性的方、圆变形桌,其基本开头是方桌(通常为85cm见方),另在四边附加四块月牙形面板形成圆桌,由方形变圆形后,周长增加38cm,面积增加0.41m2,只增加1个座位;另一种是常见的腰圆变形桌,其基本形状是小圆桌(直径通过为90cm),将桌面从蹭分开后在空档内填充两真方板形成腰圆桌,由圆形变为腰圆形后,周长增加80cm,面积增加0.36m2,只增加2个座位;而新概念餐桌变形前后,周长增加188cm,面积增加1.13m2,可增加6个座位,一经对照其优异性不言而谕。该产品设计有两种规格。一是148-90cm;另一为128-80cm。前者适合于厅堂面积在10m2以上的家庭使用,后者适合于厅堂不足10m2的家庭使用。3、有专利权吗?由于具有新形式,经国家专利局审批授于了专利权,专利号ZL93236122.6,这对保护经营者权益有一定作用。 4、这么好的东东别人不会仿制吗?由于是板式结构,适宜机械化批量生产;所用金属套件均属非标异型件,市场不通用;而且本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给仿造者增加相当难度,有利于经营者保持应有的市场份额。 5、用什么方式与你合作?1、投资合作;2、技术入投;3、技术转让;4、加工订货。6、你有成品卖吗?产品业经初试,有小批量投放市场。7、怎样联系项目持有人? 产品项目持有人:陈尚理专利号:ZL93236122.6网址:http://www.0514.net/canzhuoE-mail:9906999@126.com联系电话:0514-3412413 3441169( 仪征)

二.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三.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四.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往来蒸食

往来蒸食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商品交易极不发达,因而人们之间的往来,便以蒸食作为礼物。

蒸食往来主要表现在婚、诞、寿、丧四个方面。

婚嫁的往来蒸食名曰“馄饨”,形如人盘腿而坐,大小如普通蒸馍。贺生子的蒸食名曰“圈圈子”,形如圆圈,以一斤水面做成,祝寿一般蒸食为“寿桃”,形似桃,大小如馄饨馍,也有做“寿盘”者,以一斤水面做成,圆形,中分两层,包糖、枣、芝麻等做成的馅,上缀以“寿”字,周围为五个蝙蝠,寓“五福崇寿”之意。丧事的蒸食名曰“盘子”,形如冢,以一斤水面做成。

主家在收到蒸食礼品之后,在过去,定要给客家“回礼”,其蒸食一为“卷儿馍”,一为油炸“轮儿”。“卷儿馍”系长条状,约七寸长,一寸五宽,中以纵缝作为装饰,用面量只是馄饨馍的一半。“轮儿”是用“糖稀”和面,做成圆圈,形似车轮,故称“轮儿”,用油炸熟,三个为一座,自下而上,一个比一个略小,上缀以顶,呈塔状,以送礼数量,回一至数座不等。随着往来礼节的简化,后来对客家送来的蒸食不全取,留部分代替回赠,故现在主家回赠卷儿馍的机会已不多(较为重要的交往,如给舅家,给媒人等回赠还得用卷儿馍,其他的就免了)。“轮儿”更是绝迹了。

在蒸食往来中,还应提及一笔,即男女在订婚时,男方给女方要送一对“鱼儿馄饨”,希望媳妇象鱼儿一样温顺娴淑;女方给男方要送“老虎馄饨”,希望女婿如老虎一样威武雄壮。

五.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羌白甜瓜

陕西大荔县羌白镇是有名的大棚甜瓜种植大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小甜瓜。镇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把这一产业作为给群众增产增收的“摇钱树”来抓,着力在新品种引进、技术管理上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群众种好瓜、管好瓜和负责协调在销售环节的纠纷和矛盾,帮助解决价格和拉运中的各种纠纷,每年吸引了大量外地“回头”客商。全镇种植面积在三万多亩,小甜瓜的声誉香飘全国。

据了解,当地的群众采取温室育苗、中小拱棚栽植、科学管理,小甜瓜亩产已达到5千斤以上,亩收入在万把元左右,由于种植的新品种甜瓜具有糖度高、香、脆和瓜形好等优良特征,加之耐储运,在山西、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和南方市场颇为畅销。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七.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渭南南七荞麦饸饹

渭南南七荞麦饸饹

饸饹,分为小麦面饸饹和荞麦面饸饹,而荞麦面饸饹比小麦面饸饹更美味,陕西大多数县市的老百姓都会做,各地的制作工艺也大同小异,口味自然有所不同,至于起源于那朝那代已无从考究。

改革开放后,和许多创业者一样,渭南市临渭区南七乡南白村普通农民白学林,响应国家号召,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乘着渭南市食品交流会的东风,于1982年在渭南市临渭区(原渭南地区渭南市)民主北路开了一间门面,就卖荞麦饸饹,因为自己是南七乡人,所以就起名叫“南七荞麦饸饹”馆,这就是渭南也自然是陕西的第一家“南七荞麦饸饹”馆,因为祖辈就靠卖饸饹营生,所以白学林的荞麦饸饹做的可口美味且色香俱有,可谓是十里飘香,再加上妻子肖素萍笑面迎客,热情待人,他家的饸饹馆生意也就日趋兴旺,很多顾客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大老板和高官人群,这样南七荞麦饸饹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没有几年白学林家已是南白村响当当的首富了。日子好了,为了让村里的人也都富起来,白学林就把他的手艺传给了子女和村里的人,这些人也都开了荞麦饸饹馆,所以荞麦饸饹馆很快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西安和渭南及周边城市流行了起来,随着日子的推移和联姻带来的人0流,南七荞麦饸饹的手艺也随着女儿的出嫁传到了南七乡的紧邻下吉镇,这些嫁到下吉的南七女人也卖荞麦饸饹,她们有的人把自己的饭馆也叫南七荞麦饸饹馆,而有的人则叫“下吉荞麦饸饹”馆,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南七荞麦饸饹馆更多一些,但显而易见下吉荞麦饸饹和南七荞麦饸饹是同一祖源,这就是南七荞麦饸饹也叫下吉荞麦饸饹的缘由,再者,南七乡由于撤乡并镇,现在的南七乡已不复存在,而原来的南白村现在也划入了下吉镇辖区,而这就是现在市面的下吉饸饹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原因。

白学林养育有三男四女,均继承了父亲衣钵,现在二子白圣福还在渭南民主路老店继续经营,而其余子女及孙子辈多半已在西安打拼,个个生意都非常好。现在,仅西安市和渭南市的南七荞麦饸饹馆和下吉荞麦饸饹馆已不下五六十家,基本都是南七乡(今下吉镇)南白村和下吉镇东西关村的人。

南七饸饹有名,一是名在它的做法上,二是名在它的吃法上。

南七饸饹的做法特色有四:一是用料讲究。南七饸饹所用面为荞麦面。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荞麦》如此记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原先,渭南一带乡村普遍种植荞麦,但由于产量较低,当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已不再种植。现如今荞麦面只能从陕北、山西、内蒙等地拉运了,其中以陕北荞麦面为多。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现代研究表明: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P、维生素B1、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荞面饸饹有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食疗功效,是上佳的保健食品。二是和面独特。和面是饸饹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和面用的不是普通的碱水(苏打水),而是石灰水。据一位经营南七饸饹的师傅讲,制作石灰水最好选用产自于富平县(渭南市属县)的青石,即石灰石,至于问及是富平县何处的青石,师傅说:“我的师傅说保密。”制作的具体过程为:适量大小青石一块,放在炉火中烧至通红,然后用火钳夹出,丢在盛有半桶水的铁桶中,等待到块状石头,化为白色粉未溶解在水中澄清后,上部的清液就是和面的专用石灰水。用此法和面压制出来的饸饹,特筋道。有人担心石灰水对人肠胃有伤害。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石灰水毕竟是少量的,况且已经充分和面发生了作用。三是醒面和制剂严格。和面要用手工揉压的表面光滑。要做到常言道的“三光”即盆光、面光、手光。再醒上个把钟头,然后分成半尺长圆柱形的剂子备用。四是压制和熟化方法传统。饸饹是用饸饹床子压制成形的。传统的压制方法是使用木制饸饹床子。饸饹的粗细主要决定床子的铁孔的大小。饸饹的压制和熟化是一体作业的。由于饸饹的压制是个力气活,一般由男性来干,女性在一旁当助手。男的将饸饹床子支架在二尺铁锅上,抬起装有木活塞的压杆,女的将醒好的剂子装入床子内,男的将活塞对准剂子,全身力量集中于压杆后部,只听吱吱呀呀一阵响声,就从床子下面铁制的数十个小圆孔中被挤压成细圆长条状,当一剂压完后,当助手的女的用手在床根底下快速一切,饸饹就掉进烧开的汤锅煮上了,等沸汤滚上两滚,饸饹就煮熟出锅。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九.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渭南豆腐脑

豆腐脑,麻辣爽口,口口嫩滑,配肉夹馍吃,麻辣、香酥、爽口得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信息来源:文旅局

十.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橘颂饼

是东湖风景区听涛酒家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名点,饼形似橘,红中透白、颇具红橘傲霜之态。橘红是油炸的结果,霜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诗《橘颂》命名,颇有诗意。( 武汉)

橘颂饼是湖北武汉地区的一种美食,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名点,造型别致,色泽诱人,甜酥脆香,美味可口,饼形似橘,红中透白、颇具红橘傲霜之态。橘红是油炸的结果,霜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诗《橘颂》命名,颇有诗意。也是来赞颂屈原的名诗。

制作方法

制作原料:精白面粉二百克,盐十克,白糖半斤,香油五百克。

橘颂饼做法跟东坡饼有点类似,主要是油炸,多一道蒸的工序,味道更正点,不愧为武汉经典美食之一,本食谱由湖北网严伟索厨师经多年研究写出。

制作方法:用温水和面,直到面的湿度正好,不沾手,擀成直径为15厘米厚度3厘米的圆块,周围倒上香油,用手抹匀,然后相对地由两边向中间挤压,形成一段弧度,适当挤压顶部,使其有小面积的突起,再抹上一层香油,周围全涂上,用手捏一下,使面饼象橘子的形状。

将其放入油锅中炸1分钟,面色稍见黄色便捞起,周围洒上少许干面粉,撒少许白糖,再放微波炉里蒸5分钟取出,入盘,一个完美的橘颂饼就诞生了。造型别致,色泽诱人,甜酥脆香,美味可口。

渭南特产必买清单渭南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