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石马镇特产 兴宁罗岗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8 16:10:59

一.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砸棕

如果你明白客家话中,砸是压的意思,你可能已经明白这是压制的棕子,这就对了!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放在油锅里去炸,让我再一次相信你的智慧,你从图片上看明白,必须不停地翻转,使砸棕变得金黄。软和香是砸的特点,如果你担心小豆豆,我要说你也是对的,只是可惜了。。。。。( 兴宁)

二.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珍珠红酒

珍珠红酒,质量上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质酒、国家优质酒、轻工部银杯奖、首届中国黄酒节特别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北京博览会金奖、首批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广东省政府指定的“宴会酒”,是接待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等外宾的宴会用酒。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出口东南亚、非、欧美等二十几个国家。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二十年前就在国际上拿过大奖,那时还没演化到拿奖可以用钱买。它是一种黄酒,用一种特有的珍珠米酿制而成,凭着它,兴宁酒厂变成广东省珍珠红酒厂。近年来,黄酒在国内国际市场都没多大需求量,酒厂只能惨淡经营。

三.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西利柴把鸭

主料:水鸭一只(约二斤),香菇250克,西利100克,芹菜或咸菜100克、冬笋100克、盐5克、味精3克、胡椒5克。

制作:鸭宰净后,用水煮至烂度均匀,捞起放冷后,去骨,切成长方形块,原条芹菜开水捞熟,撕成线,把西利、香菇、冬笋切成片状。然后,把每一块鸭肉的上部放西利、底部放冬菇、冬笋,再用芹菜捆紧,扣成一碗,放蒸笼蒸二十分钟,端起倒转大碗,再将原鸭汤热滚,放白盐、猪油、味精。汤淋进鸭肉碗内即成。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石马槽大米

石马槽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马槽大米是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镇石马槽村的。石马槽大米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深受当阳及周边县市市民欢迎。石马槽大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荆门州志》记载:“汉前将军关羽屯兵于此,凿石为槽以饮马”。石马槽因此得名。湖北当阳乃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庙前石马槽也乃战略要地,石马槽地处丘陵,云雾缭绕,多以山泉灌溉,营养丰富,米粒细长透亮,口感极为细腻,备受将士们喜爱,石马槽大米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相传主管谷物的神仙武安,奉玉皇大帝之命骑着仙鹤在空中悠悠巡视到石马槽,顿觉此为风水宝地,于是在最高山(后命名为武安山)修建居所,开凿山泉,以无数仙鹤粪便为肥,精细播种,供天庭食用。自此,石马槽所产大米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石马槽大米便由水路运至汉口、长沙等地销售,因石马槽大米久吃不厌,余味无穷,白饭也能吃三碗,在汉口稻米市场也是颇负盛名,长期占据大米市场一席之地。

石马槽村现有村民206户、2260人,耕地面积4356亩。因为独特的“两山夹一冲”的地形和青岗泥土质,并且气候温润、空气湿度适宜、昼夜温差大等条件,再加上冷水灌溉和石马人的精耕细作,孕育出了优质而独特的石马槽大米。该大米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深受当阳及周边县市市民欢迎。石马村水稻平均亩产约1200斤,亩平收入约2400元,远远高于其它水稻种植区的收入水平。

2013年,当阳市庙前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石马槽大米”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石马槽大米产于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所辖的石马槽、庙前、巩河、李店、山峰、沙河、林桥、烟集、李湾、鞍山、英雄、佟湖、长春、普济寺、桐树垭、井冈、清平河、旭光等18个村。地域范围:东经110o41′34″至111o55′48″,北纬30o51′00″至31o05′00″,东与本市的淯溪镇交界、南与本市的坝陵办事处交界、西与本市的玉泉办事处交界、北与远安县接壤。版图面积3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84公顷,其中水田3467公顷,年产量3万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石马槽大米属中籼稻,生长环境多为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和丘陵冷浸田,昼夜温差大,生育期变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加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米饭松软可口、糯而不腻、清香四溢、久食不厌。 2、内在品质指标:石马槽大米营养丰富,其蛋白质≥5.6%、白粒率≤17%、垩白度≤1.2%、碱消值6级、胶稠度≥65mm、直链淀粉(干基)≤15.6%。 3、安全要求:石马槽大米应符合《稻谷》GB1350的要求。

五. 广西 南宁 兴宁区 老友湿面

老友湿面是比较独特的一种食品,就是用和面了以后切成面丝。老友面(粉)本身源于邕宁的,故邕宁人在煮老友面(粉)时比较有心得。十个面摊十种不同的佐料,但是都是一样好吃。假如是煮八珍老友湿面,那个味道真的是“牟得顶”。人民旅舍旁的“肥妈宵夜档”也是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现在也是第三代掌勺人“揸FIT”了。营业时间16:00——次日3:00,老板心情不好时不开档。

制作方法

取蒜末、豆豉、辣椒、酸笋、肉末用油爆香后,加少许酱油、糖,加入高汤烧开,放入湿面稍煮片刻,起锅,撒上葱花上桌。

来历

老友面(粉) 南宁市著名的传统小吃,是酸、辣、咸、香兼备的鲜香面食,有祛风散寒,通窍醒食和兴奋精神的作用。关于“老友面”的来历,民间众说纷纭。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食客经常去中山路一间小吃店就餐,久而久之,主客成了朋友。有一次,食客外感风寒卧床不起,店师傅听说后便给食客做了一碗面,放上酸笋、辣椒、豆豉、姜、葱等,食客吃完后大汗淋漓,全身感觉舒畅放松,连打一串喷嚏后风寒全好了,高兴之下给小吃店送去一块1“老友常来”牌匾。“老友面”从此得名。老友面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将精面粉加鸡蛋和面,反复搓揉,用竹杠反复压打,切成细面条,再以爆香的蒜泥、豆豉、酸辣椒、酸笋、碎牛肉、醋、骨头汤等配料与之烹煮而成。风味独特,闻之酸辣鲜香,诱人食欲;食之开胃解腻,回香无穷,并有祛除风寒之功。主料用米粉的,称“老友粉”。五六十年代起,一直由南宁第二饮食公司主营老友面(粉),其中以位于中山路的中山饮食店最为著名,老友面又称“中山老友面”,香港《文汇报》、广东《羊城晚报》和《南宁晚报》等媒体曾对其进行专题介绍。该公司制作的老友面曾获1997年杭州烹调大赛“中华名小吃”称号。南宁市制作经营正宗老友面(粉)的饮食店有:大同饮食店、共一饮食店、共东饮食店、杏花村饮食店、建政饮食店、安源饮食店、亭子饮食店等。

六.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鸡雄鹅掌

原料:鹅掌十个,雄鸡冠100克,香菇5克,赤肉100克,姜丝5克、味精3克、酱油5克、胡椒粉3克、葱段少许。

制作:鹅掌去骨爪后,煲至软焾,取出待用,起镬放入少量油,下姜丝爆香,落香菇、赤肉、鹅掌、雄鸡冠一同煸炒,赞入绍酒、汤水,调味,用中火略焖后,调入湿粉成茨落胡椒、葱、尾油翻炒上盘即成

七.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径南宝山柿

径南镇地处山区,属广东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四季常青,雨水充沛,光照足,霜期不长,气候温和湿润,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崇山峻岭,西起鸡鸣山,北有宝山插空,钟毓灵秀,人杰地灵,村落平坦,山清水秀,河沟交错,道路纵横。地处兴梅两地陆上交通要道,是边陲之镇,205国道横贯而过,梅河高速公路途经径南10.92公里。本镇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清、甜、脆的名果——宝山柿。

八. 广西 南宁 兴宁区 菠萝

菠萝又名“凤梨”,为南宁主要果品。菠萝富含发热量高的糖类和人体不可缺少的钙、铁、磷、钾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一种跟胃液素相似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1952年引进果眼浅的夏威夷和沙捞越品种,称为无钉菠萝。菠萝罐头是南宁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九.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萝卜板

萝卜板

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板,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倒上两碗老酒,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十.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兴宁单丛茶

兴宁单丛茶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的。兴宁单枞茶是广东名茶系列中珍品,茶叶选自生态环境优越的高山种植,纯天然生长,采用传统加工方法与现代精湛工艺相结合精制,茶质香气独特,滋味甘醇,茶水色泽金莹通透,多次评为广东单枞茶冠军。

兴宁单枞茶是省消委会首届推荐产品。 茶叶按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雪片茶。因季节的变化,做出来的茶品有所不同,价格和档次也不同。单枞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常饮单丛茶可减肥去腻、消食开胃、提神舒心,是老幼皆宜的绿色食品。兴宁单枞茶尤以色、香、甘味俱全,而深受各界人士青睐。

一、生产历史

梅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土壤多属红、黄壤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土壤气候条件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农民素有种植茶树和加工茶叶的习惯。公元960~1280年间的《惠州府志》中就有长乐(今为五华县)生产土茶的记载。梅县阴那山灵光寺和大埔县西岩山西竺寺的历代和尚,都在寺庙前栽种茶树,加工茶叶。明朝时期茶叶生产已遍布全市,清朝时各县相继出现名茶产区,如梅县清凉山茶、兴宁县官田茶、五华县天柱山茶、丰顺县马图茶、大埔县西岩茶、平远县锅茶和南台茶、蕉岭县黄坑茶等地方八大名茶。1860年汕头辟为商埠后,茶叶成为外销商品,梅州的茶叶远销东南亚诸国,特别是清凉山茶,条索紧结匀整,香气清芳馥郁,汤色碧绿,清彻明亮,滋味甘醇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汕头沦陷,出口中断,茶价下跌,加之连年战乱,农民无力经营茶园,仅限于山区或寺庙的地方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0和人民政府领导广大农民大力垦复和开辟新茶园,兴办国营和集体茶场,发展茶叶生产。20世纪60年代,蕉岭县率先兴办以茶为主的国营华侨农场和广福茶场,梅县有清凉山、兴宁在南华岗相继办起国营茶林场,大埔县在西岩山组建起集体所有制的西岩茶场,并引进云南大叶和梅占等良种,推广等高水平开垦,深耕改土,深沟厚肥种植,铺草覆盖,分段修剪养蓬,分批留叶采摘等先进技术;改革制茶工艺,实行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品质显著提高。到1980年止,茶园面积由1949年494公顷扩大到2467公顷,茶叶产量从1949年73.55吨增加到710.90吨。

1990年,梅州市茶树种植面积达5600公顷,总产量2238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24.6%和256.8%。到1996年,茶园面积达1.2万公顷,其中投产茶园7333公顷,茶叶产量6000吨。2000年,茶园总面积1.2万公顷,总产量8300吨。

二、名优品牌

1979年改革开放后,梅州不少品牌的茶叶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各种名优称号。

1989年兴宁县茶林场生产的南华牌奇兰茶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90年兴宁县茶林场生产的南华牌奇兰茶和丰顺县潭山镇生产的凤山牌水仙茶评为国家绿色食品。

1992年兴宁县茶林场生产的南华牌单丛茶荣获省名茶称号,并荣居榜首;兴宁县茶林场生产的南华牌黄金桂茶和广福茶场生产的单丛茶获省优产品称号。

1994年蕉岭县委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生产的桂岭牌单丛茶和大埔县平原镇大王坑村生产的单丛茶获省名茶银奖;大埔县长治镇党坪茶场生产的黄金桂茶获省优银奖;广福茶场生产的单丛茶和兴宁市茶林场生产的南华牌黄金桂茶获省优产品称号;梅州健神茶厂生产的健神牌健神茶系列获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保健品金奖。

1995年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公司生产的西竺牌单丛茶和苦丁茶获国家金奖,西竺牌乌龙茶获国家银奖。

1996年全市15个茶叶产品获广东省名优茶称号,其中名茶1个,优质茶14个。分别是:梅县石坑镇茶业公司生产的石坑牌单丛茶获省名茶称号,并居全省名茶榜首;蕉岭县昂天堂茶场生产的皇峰牌单丛茶获省优产品称号,并名列全省优质茶前茅;蕉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生产的桂岭牌单丛茶获省优产品称号;兴宁市径心镇白牙山茶场生产的单丛茶、兴宁市茶林场生产的南华牌单丛茶和奇兰茶,丰顺县茶叶公司生产的莲花山牌单丛茶,兴宁市名优茶示范场生产的三峰牌单丛茶和奇兰茶,蕉岭县黄佑笔林场生产皇峰牌单丛茶,兴宁径南镇黄蜂窝茶场生产的单丛茶,大埔县东方茶场生产的白叶单丛茶,广东省广福茶场生产的广福单丛茶,兴宁市铁山名茶生产铁鹰牌单丛茶和梅州市上官塘农场茶厂生产的梅尖茶分别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蕉岭县昂天堂茶场被农业部农垦局和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授予“名优茶生产基地”荣誉称号。

1997年在北京举行97年度中国国际茶技与茶文化交流会暨97年度中国国际茶业展览会上,梅州市荣获“中国著名单丛茶之乡”的称号;全国有104个茶叶产品被评为金奖,其中梅州市有15个产品被评为金奖。分别是:威华七娘山牌单丛茶、大埔西竺牌黄枝香、西竺牌单丛茶、兴宁的黄蜂窝牌单丛茶、黄蜂窝牌奇兰茶、黄蜂窝牌黄金桂茶、南华牌单丛茶、铁鹰牌单丛茶、铁鹰牌黄金桂、铁鹰牌奇兰茶、三蜂牌单丛茶、蕉岭皇峰牌单丛茶、梅县的石坑牌单丛茶、英帅牌单丛茶。此外,被评为特别奖的产品2个:梅县的客家牌白叶单丛茶和梅县的健神牌健神茶;评为银奖的3个:兴宁名茶示范场的三峰牌奇兰茶、大埔西竺牌珠形苦丁茶和家益牌苦丁茶;评为铜奖的2个:西竺牌珠形单丛茶和西竺牌西岩乌龙茶。

1998年兴宁市茶林场生产的南华牌奇兰茶和丰顺县潭山镇生产的凤山牌水仙茶获省优产品称号,

梅州市名优茶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发展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名优茶生产已成为梅州市“三高”农业的拳头产品。

兴宁必买十大特产兴宁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