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产蔬菜有哪些品种 湖南一年四季种的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2 08:08:44

一.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葛面

相传宋时饥荒,百姓为填饱肚子时山去挖葛根,发现里面淀粉很多,于是做成葛面。葛面粗圆滑亮,用开水烫煮后,加上葱、姜、香工菜、酸萝卜和油发辣子,味道香辣,不仅是一道名小吃,而且还有生津、发汗、解热等功能。

二. 湖南省 益阳 安化 茯茶

茯茶--黑茶中的“黄金”

茯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一种,内含金花,降脂降压降糖,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茯茶采用手工筑制,并有专门的“发花”工序。所谓“发花”中的花,就是指的金花。茯茶最早被称为“湖茶”,因采用原料主要来自湖南,因主要在伏天生产,又叫“伏茶,”后来因茯茶香气和功效似“土茯苓”,又得名“茯茶”。

茯茶已在历史上流传千年。约在1644年前后,安化黑茶远销西域,成就了“茯茶”的声名,也造就了一代“湖商”。茯茶“发花”是指将筑制好的茯茶砖片,放在有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让茯茶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益生菌的过程。这种益生菌已被认定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安化黑茶茯茶中的这种金花,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化合物,“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由此而生。

茯茶中金花功效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临床证明,茯茶作为天然的降脂降糖降压饮料,对于现代城市富贵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医学就有利用陈年茯茶熬汁,治疗糖尿病的记载。正是因为茯茶中的金花健康功效显著,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

三.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镇桥蔬菜

近年来,江西省乐平市镇桥镇在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产销规模,2007年该镇与台湾吴太港发展促进会宏茂果蔬食品加工厂联合发展小黄瓜、缸豆等“订单蔬菜”生产。菜农种植的“订单蔬菜”将通过当地成立的赣台蔬菜加工厂加工后销往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四.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布

侗布

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

侗毯、侗帕、花带

侗毯、侗帕在木制织布机上用竹片针挑引梭手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有飞禽走兽,昆虫及各种花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朴素美观大方。花带不用机织,其经纬线编配后,一端套在腰带上,一端勾住脚拇指,手持竹片挑织而成。除自家用外,过去侗家姑娘多以花带作定情信物。

五.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湖南兰花萝卜

兰花萝卜是湖南省著名的传统酱菜,已有60多年的生产历史。

原料配方:萝卜咸坯100千克香油4千克优质辣椒粉3千克酱油40千克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和预加工处理:原料选取收成较晚、鲜嫩、肉实、皮厚、水分充足的白萝卜,每个约重150~250克。将萝卜洗净后进行腌制。

2.腌制:100千克鲜萝卜用盐4千克,摆一层萝卜,撒一层盐,经4~5天后翻池。翻池后再按上述比例和方法腌制,经2~3天后封池(封池时其顶部应加2%的封顶盐)。

3.切制:其刀功有一定技巧。首先使刀与萝卜长向成垂直切下,切至3/4处停止。每二刀与第一刀相隔1.8~2厘米,直切至两端;然后翻转180度,切刀与萝卜长向成3~5°角垂直切下,切至3/4时停刀,刀间隔同上。

4.漂洗:切后的萝卜咸坯按100千克加清水110~120千克,浸泡1~2小时,使萝卜内的盐分溶出一部分后(至萝卜含盐为5~6%时合适),将萝卜叠压出一部分多余水分(每100千克鲜萝卜经腌制,压榨后剩余30~35千克)。

5.拌和:拌和时,按上述配方比例将萝卜咸坯拌和均匀后封坛包装,过3~4周即可食用。

产品特点:色泽金黄、红润,造型美观,如花似棱,味道香、甜、辣相间,脆嫩可口,并有开胃增食之功。

六.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脱水蔬菜

脱水蔬菜产品品质好,价格优,加工各类脱蔬菜,加工品种有:茄果类:绿叶类:野菜类:品种规格有:粒、片、条、粉。整形原样。品种包装有:单位5、10、15、20、25、30kg; 材料:纸箱、塑编袋、吹塑袋、锡箔。( 庆元)

七. 江西省 赣州 全南县 全南高山蔬菜

近几年来,全南县面向广东市场,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生产,使之迅速成为一项新的支柱产业。1999年,全南县蔬菜种植7.9万亩,产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600元。

全县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有:①春播蔬菜:辣椒、豆角、西红柿、茄子、苦瓜等,于3—6月上市;②夏季渡淡蔬菜:大白菜、苦瓜、毛瓜、表瓜、紫茄等,于7—9月上市;③秋播反季节蔬菜:荷兰豆、西红柿、辣椒、马铃薯等,于9—12月上市;④冬季蔬菜:包菜、马铃薯、芥菜、大蒜等,于翌年2—5月上市。生产的蔬菜全部销往广东市场,倍受外商青睐。1998年,经国家工商局批准,全南高山蔬菜注册为"高山"牌商标。

八.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湖南棕编

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其方法为先将采来的棕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棕编放入开水锅里煮, 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十余年。 这种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 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 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据长沙已故著名棕编艺人易正文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在街头叫卖。此种情形,重庆、汉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并不久远。上世纪30年代,湖南民间艺人易正文精研棕编技艺,才开始出现商品生产,棕编的品种、技艺得以发展。易正文对棕编兴趣浓厚,相传除认真学习他人技法外,他常伏草丛树下,观察昆虫、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觅食、争斗等各种活动姿态,刻苦钻研,所编蝗虫、螳螂等品种售诸市上,颇受欢迎,被誉为“湖南综编易”。这可能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棕编“鼻祖”了。

即便是现在,搞棕编的人也寥寥无几。湖南历届中国工美艺术大师18个,12个是湘绣大师,搞综编的只有王文定一人。王文定,籍贯湖南,1952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作品《综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九.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谷家村蔬菜

谷家村已有几十年的种菜历史,全村1000多人,2000多亩土地,90%的农民群众从事蔬菜生产经营,90%的土地种植反季节蔬菜,间作套种,一年三茬三熟。实行订单农业,每亩收入1万元左右,产品畅销淮海经济区、东南沿海等十多个省市。

十.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蔬菜宴

蔬菜宴

以蒸、灼、炒、盐水、上汤浸等不同烹法做出的菜式,都是蔬菜宴中的主角,然而说到经典,还要重点推荐这味油炸珍珠菜。新鲜摘洗的珍珠菜须沥干水分才能下油锅,为保持营养和口感,厨师对油温和时间的控制必须恰到好处。

湖南土特产蔬菜地方特产饼测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