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适合带回家的特产 延安能带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20 11:38:44

一.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轩辕黑陶

古黑陶起源于五千年前的“桥山文化”时代,据古记载,制陶最早由轩辕黄帝身边一个名叫宁封的能工巧匠发明,古又称为轩辕黑陶,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我县研制开发的“轩辕”牌黑陶系列产品,已达六大类,六十余种。“轩辕”黑陶以弘扬“轩辕黄帝”公德和“轩辕黄帝”文化为宗旨,以“轩辕黄帝”人文资源为核心,取“古、近、现代”黑陶之长为一体,具有时代、区域、景点、民俗民风四大特点。产品古朴、典雅、黝黑发亮,精致美观,体现了仿古与现代之美,具有极高的收藏、观赏及实用价值,是旅游纪念、馈赠亲朋、居室陈列的理想之品。特别是在“第六届中西部经贸洽谈会”首次亮相后,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及新闻媒体和各界客商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赞赏,先后在中央、省、市县电视台多次播放,产品远销省内外及港澳地区。全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教授亲笔题词“中国黄陵陶艺”。2004年8月在文化部、全国青联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活动中,该产品以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精美的造型荣获“中国青年民族文化优秀传承特别贡献奖”。


二.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富县油糕

富县油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县油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该商标的成功注册,实现了富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富县油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10年6月,经县政府常务会批准,由政府出资,富县油糕协会申报。历时两年多,最终成功注册。

富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因素独特,出产的优质软糜子品质优良,富县油糕采用富县独有的软糜子为原材料,运用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口感软滑、香甜、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富县油糕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富县独树一帜的土品,享誉省内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曾在“第十一届中国杨陵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 2008年11月,在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最受欢迎奖;2009年被陕西省中小企业局(产品检测站)授予中小企业名优产品奖。

“富县油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对提高富县油糕的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油糕产业更好地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直罗贡米

直罗贡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陕北富县(古称鄜州),自古素有“五谷杂粮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之称,曾经是直罗战役所在地;葫芦河川直罗镇素有“塞上小江南”、“陕北小关中”之美誉。

直罗贡米产自素有“陕北小江南”和“鱼米之乡”之美誉的直罗镇河川,该川地水质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所产稻米油性大、口感醇,倍受称赞。远近闻名的“直罗贡米”就产自于这片沃土。隋唐年间,曾作为贡品贡献朝廷,被列为宫廷御膳。因而得名“直罗贡米”。传说“直罗生长颗粒小而圆润、晶莹透明的大米,曾经让历史上一位皇帝神奇地恢复健康”而得名。这“贡米”春季插秧,直到秋季才收割。由于生长期长,营养丰富,口感奇特。每年夏初,只有在江南水乡才可见一块块如织的稻田,在直罗广茂的田野,却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水田和葱绿青翠的秧苗。后谚语中说的“陕北高原出大米”就指“直罗贡米”。

延安绿谷田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隆重推出了品质卓越、誉满神州的“直罗贡米”,该产品采用传统加工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精制而成,具有保健滋润、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是家庭日常食用及馈赠亲朋之佳品。

地域范围

直罗贡米生产区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1′-109°12′,北纬35°51′-36°17′,东、南到张村驿镇榆树村,西到直罗镇槐农农场,北到张家湾镇八卦圭。涉及直罗、张家湾、张村驿3镇35个行政村,总面积10000亩,年产量4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直罗贡米短圆饱满,米色清白透亮,煮饭粥油浓稠,蒸饭醇香,油润爽弹。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直链淀粉含量14.0-20.0 g /100g,蛋白质含量不低于5.5g/100g,脂肪含量0.3-0.9g/100g,氨基酸总量不低于5.3g/100g。3、安全要求:直罗贡米严格按照GB1354-2009大米的相关要求实施种植,现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 陕西省 延安 安塞区 安塞羊肉

安塞羊肉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的。安塞县“王家湾地椒羊肉”系列产品,选用本地王家湾山地羊精制而成,具有味道纯正、鲜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等特点。

王家湾屈家畔流域治沟造地科学养羊综合试验示范区,以屈家畔村流域为主,辐射王家湾村部分流域,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地1.7万多亩,天然次生林地1366亩,退耕还林地7990多亩,农耕地4274亩(含治沟造地700亩)。区内沟壑纵横,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饲草丰富,发展养羊业得天独厚。

按照示范区建设规划,2013年示范区内羊子饲养量要达到1万只,2014年达到2万只,2015年辐射带动王家湾行政区域,使羊子饲养量达到10万只,年出栏4万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王家湾养羊基地。

陕北的山羊广食本地特有的地椒、摘梅等天然食草,因此,该产品具有天然的清香、肉质鲜嫩、营养价值极高的特点,本地人称之为“菜羊”。

安塞县“王家湾地椒羊肉”系列产品,选用本地王家湾山地羊精制而成,具有味道纯正、鲜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等特点。该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着益气补虚、开胃健脾、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是最佳的天然补品,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人和国内外贵宾的好评。

五.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木雕

宜川木雕

传统风俗中,老人去世前,儿女为老人精雕细做寿木,且在寿木上雕上栩栩如生的图案,主要内容有龙凤呈祥、丹凤朝阳、上中下八仙、五福捧寿、二十四孝等上百种图案。传统建筑的门、窗、檐、喙、匾上的木雕也是古朴典雅,形神兼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六. 陕西省 延安 安塞区 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塞小米,陕西省安塞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安塞小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延安安塞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有鲍家营、谭家营、东营、冯家营等屯军垦荒要地。隋唐宋元,农牧杂柔,时农时牧,农业受限,但谷子始终是当时农牧民的大宗粮食作物。明清时期,农耕再兴,农牧携伴同行,耕作农业得到全面发展,谷类作物不仅种植面积广阔,而且品种更加齐全。据民国安塞县志记载:“安塞境内宜粟,他郡不及,其米淅之汁为脂。其种有龙爪、狼尾、猪粪、竹叶青、马拖韁、焦泥黄、大期限、小期限、红小料等。”1935年安塞解放后,陕甘宁边区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励垦荒,“小米加步抢”打破了-的经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小米随着全国解放而享誉四海,闻名遐迩。解放后,小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单产逐年提高,亩产由1949年的25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300公斤,总产也由1949年的318万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800多万公斤。.

品质特征

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据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对中国谷子品种化验分析,安塞谷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46%,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全国为12.4%)。全国12个蛋白质含量在16%以上的品种,安塞就有5个。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20世纪80年代,从山西引进了晋汾7号,被誉为“香谷米”,在安塞种植后,品质殊佳,优于原产地,堪与传统名米媲美。.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安塞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延安市《关于安塞小米原料来源地域界定的函》(延政函〔2005〕5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安塞县所辖行政区域。

七. 陕西省 延安 延川县 苜蓿

苜蓿是生长在陕北黄土高原山梁梁上的一种野生植物,颜色鲜绿。叶量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应性广,抗逆性非常强。抗寒、耐旱。



苜蓿通常放入油及佐料调着吃,有时也与土鸡蛋一块爆炒,其味非常可口。(曾有大量的外地游客到延川专门要求吃此类野菜,属于地方特色小吃之一)

八. 陕西省 延安 宝塔区 蜜汁南瓜

蜜汁南瓜是延安的特色小吃。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两半,再顺天然瓜沟切为若干小瓣,拼复完整,入锅蒸熟后,浇以糖汁。口感绵软,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维生素A、C、钴、锌等营养元素,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九. 陕西省 延安 黄龙县 黄龙苹果

黄龙苹果近些年发展也尤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35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左右。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由于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的质量、色泽、口感均属上乘,销路一直很好。

十.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洋芋

子长洋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子长马铃薯种植始于清末,民间除作副食外,多用于牲畜饲料。民国时期,开始用马铃薯制作粉条(俗称洋芋粉条),但因数量少未有大的发展。建国后,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大力推广下,马铃薯在子长广为种植,并列为全县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1999年建起了448.6平方米的无菌实验楼—座,良种繁育温室5座,无立柱网棚2座,建成了优良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对46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早大白、津引8号(费鸟瑞它)、克新1号、万斤薯、东北白、夏波蒂、克新2号、忻革6号、坝薯10号。2000年种植马铃薯4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子长马铃薯薯皮光滑、薯形正规,大而整齐,芽眼浅,薯肉细密,淀粉含量高,有适口性好、抗病性强、生理退化慢、富含营养等特点。1995年4月,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村部联合主办的首批百家“中国之乡”命名会上,子长县被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洋芋之乡”。子长县淀粉厂生产的“秀延”牌马铃薯精淀粉1995年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暨陕西省第四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金奖。
延安特产有哪些值得带的延安有什么值得带走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