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特产面 江门特产便宜又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09 03:17:48

一.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客家米橙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客家农村,每逢过年的时节,就会看见一些师傅挑着黑黑的崩锅,走街串巷,为山村里的人们制作美味的过年美食米橙。

米橙是客家人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年美食。米橙的香脆味让人难以忘怀,米的香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一层糖附在上面,使米香和糖完美粘合在一起,一口咬下去,糖立即融化溢满口中,爆开的米香松脆,使人吃了口齿留香。

特点:香甜脆口,入口即溶,回味无穷。

二.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牛大力

恩平牛大力--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

【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全年可采,以秋季挖根为佳。洗净,切片晒干或先蒸熟再晒。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治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很多时候加花生煲汤。

三.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古劳银针

古劳银针是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的。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古劳茶产于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的丽水、茶山、麦水、下陆等地。这里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1.8℃,全年基本无霜,年降雨量达1800毫米左右,江面上的水蒸气蒸发,雾气蒙蒙,空气湿润,构成了丘陵上的“高山气候环境”。茶园中楹树遮荫,茶地铺草覆盖,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极宜茶树生长。

古劳茶主要有“古劳茶”和“古劳银针”两个品类。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珍品,以丽水所产的“翠岩银针”品质最佳。银针茶早在清初(公元1644~1735年)已负盛名,当时流传着“真好采,嫁丽水”的歌谣。到了光绪年间(19世纪70年代),古劳茶已濒临破产,银针茶几乎失传。直至本世纪50年代后,这一古老的历史名茶才获得重生,焕发出它的青春。

古劳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银针茶据品质的优次分为高级古劳银针、普通古劳银针和古劳青茶三个花色品种,高级古劳银针又称雀舌茶,采于春分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1.5~2.0厘米,芽色黄绿,茸毛多,称之“雪谷芽”;普通古劳银针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色泽深绿,称之黑蕊;古劳青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称之“劈蕊”。

古劳银针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搓揉、烚炒、焙干五道工序。

摊青:目的是散发芽叶的表面水分。经过短时薄摊,表面水丧失后再行杀青。

杀青:当锅温150~200℃时,投入700克左右摊青叶,以扬炒为主。当叶质柔软,叶面光泽消失,折梗不断时,起锅摊凉。

搓揉烚炒:在锅内进行。目的是做形和蒸发水分。当锅温80℃左右,投入摊凉叶700克左右,将茶叶置于两手掌间,自上而下轻揉、轻搓,边蒸发水分,边将茶叶搓紧、搓直、搓圆。手势用力由轻到重。当茶条圆直形似针,茸毫显露,含水量为30~35%,降低锅温至50~60℃进行烚干。烚干时手势应轻,保持芽叶完整。当形状固定并发出沙沙响声时进入焙干过程。焙干可以直接在锅内烤干,也可起锅在烘笼内烘至足干。

历史上经炒揉好的古劳毛茶,放入温度高达300℃以上的滚筒中滚炒。当茶叶发出焦香味,手搓即成叶屑时为宜。正如《桐君录》中所说的“取为屑茶饮”。古劳茶因具有独特的高火香味,故又称之“火花香茶”。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元代耶律楚材称颂岭南茶诗道:“高人惠我岭南茶,烂尝飞花雪没车,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四.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石鼓红茶

石鼓红茶

五.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莲雾

恩平莲雾--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莲雾(学名:Syzygiumsamarangense),又名洋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天桃、辇雾、爪哇浦桃、琏雾,桃金娘科,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尤以爪哇栽培的最为著名,故又有“爪哇蒲桃”之称。在海南莲雾被称为“甜不”,也称为“扑通”,因为经常从树上掉下来扑通一声响,有些海南人只认识“点不”,却不知道莲雾为何物,在广东它也被称做“棉花果”,潮汕地区称为“莲雾“。

果实顶端扁平,下垂状表面有蜡质的光泽。果肉呈海绵质,略有苹果香味。莲雾的种类很多,果色鲜艳,有的呈青绿色,有的呈粉红色,还有的呈大红色。莲雾的果实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钾等矿物质,适合治清热利尿和安神,对咳嗽、哮喘也有效果。

六.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海宴莲藕

  赏莲花固然致趣,吃莲藕更别有风味。海宴出产的莲藕,又肥又大,最大的一株可达五六斤重,尤以三沙、三安等地出产的最佳。这些地方出产的莲藕不但肥大,而且淀粉含量特别高。煲熟的莲藕,松得裂开,一啖入口,似吃槟榔芋那样松,而且莲香味浓;用来煲汤,清甜而有粉腻;削成薄片,以猪肉或牛肉片炒之,脆口无渣,是夏季的上等菜。台山人暑天用冬瓜红豆煲莲藕汤,搞一两片嫩莲叶加入,汤味带莲香,还能消暑除烦。挖藕时将莲叶摘下晒干,可作包装材料,广州等地还用来包荷叶粽子哩。

七.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古井烧鹅

新会古井的烧鹅非常出名,很多游客不惜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品尝这种用南宋宫廷秘方制作的烧鹅。

七百多年前,新会崖门发生一场改朝换代的宋元大海战。大战结束后,一位在南宋宫廷里负责制作烧鹅的御厨带着女儿逃亡到新会银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御厨在仙洞村开了一间烧鹅店,凭着宫廷秘制烧鹅的高超手艺,把烧鹅烧得色香味全,很快便名扬远近。后来御厨的女儿长大了嫁到银洲湖东岸的古井镇,女儿也把父亲秘制烧鹅的手艺带到了古井,并世代相传。古井烧鹅便由此而来。

古井的烧鹅制作有其独特之处,从选鹅到烧鹅都很讲究。鹅每年有两造,古井烧鹅常用的鹅种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阳节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并且要在本地鱼塘里养至三、四个月大,约重7斤。(这里要注意的是鹅不能养得太大,否则烧出来的肉质会老,口感不够嫩滑。)这种鹅叫“乌鬃鹅”,不受污染,肉质最好。烧鹅的时候先用节醋涂抹鹅身,待鹅身晾干后再采用传统的生抽王混合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和其他不得外传的独门秘方等为酱料,塞入鹅肚内,用绳扎紧,并以麦芽糖涂抹鹅身后才挂入热炉内烧。烧的时候要注意火力均匀,并且一定要用荔枝木烧,这样烧出来的鹅吃起来才会有荔枝的香味。

古井烧鹅如此美味,其制作必定有内里乾坤,其妙在“烧”:首先是要烧什么鹅的问题。所选的乌鬃鹅,从头顶沿颈背至躯体有一条黑色鬃状绒毛带,有“三黑(嘴黑、毛黑、脚黑)三细(头细、颈细、骨细)一矮(脚矮”)的特点,肉质结实,体重适度,个头太大的不好吃。其次是讲究燃料。据新会民间总结,用柑柴、瓦罉煮饭或煲狗肉别有香味;焖田鼠用荔枝树柴特别好吃。而古井烧鹅的烧炙必用明火;用柴定要荔枝树。有师傅尝试用柑树柴,虽也不错,但稍为逊色。荔枝木耐火、少烟、少树脂,这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烧炉保持恒温,又不给烧鹅带来烟味,以及使成品色泽透亮并带有荔枝木的清香,起到特殊作用。为淋漓尽致发挥荔枝柴的作用,还要先行彻底晒干,均匀劈破,适时添加。当然,如何掌握火候,师傅有秘诀。再就是用特殊烤制酱料。比如芝麻油、传统生抽王、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汾酒、桂皮、茴香、新会陈皮,还有不向外传的独门秘方,按不同的比例调配成烤制酱料。为保证脆皮,加工中途使出冷冻处理一招,烧了冻凉,凉了再烧。

“古井烧鹅”是否真的起于宋代、“烧”了700年?这民间传说,一时未能找到足够资料考证。然而,古井烧鹅的烧制技艺由家族历代传承,确实不假。建国前古井圩有恒益、奇香楼(李广)、景记、明记、合益市、慈溪乡三哥超等多家烧腊行,一般店主兼师傅。1956年公私合营时并为古井食品站,统一经营。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落后,群众购买力弱,因此烧得很少,就连一般古井人也不多有机会吃上古井烧鹅。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繁荣,大众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讲饮讲食,因此古井烧鹅越来越受到推崇。“恒益”老字号也得以恢复。查实1951年吕亚福于恒益商店修编的《吕氏家谱》,“恒益”创始人吕亚福(字传英)1891年生,壮年娶妻赵氏后,在古井天成圩开办肉档(旧时烧腊店加工销售烧肉、腊味,不存在单一烧鹅)。由此可知,吕亚福约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经营。后传给次子吕柏(1937年生),吕柏再传给5个儿子,其家族今已成为“烧鹅世家”。四子吕成耀,读小学时就被人称为“鹅头”,因他从小就学到良好的烧制技艺,今人多称其绰号而反不识其真名。吕家新一辈、吕柏的孙子们也正在习艺传承。“烧鹅世家”现于古井、会城等地共开9家分店,1家老店,除此10店销售外,还供应古井镇八九成的酒楼、大排档。为保证质量,在老店统一烧炙,保温运送到各分店。该老字号引入新的经营意识,按现代生产规范,开展食品“安全认证”工作。2003年初,他们曾计划在香港设立加工点,因遇上“非典”爆发而搁置。“古井烧鹅”的另一家著名商号“平香”,创始人赵华象(1918年生),建国前专为农村喜宴流动加工烧鹅,做一辆木制双轮车就装上整套烧鹅工具。1979年10月,与儿子赵洛文创立“平香烧鹅”店,之后赵洛文传给女婿赵少荣等后人,名声响了以后又在崖门大桥边、会城中心南路等处开设多家分店。

八.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牛江濑粉

恩平牛江镇出品的纯米制品—濑粉,历史悠久,是濑粉行业的始祖,远近驰名,口碑极好。中秋佳节,恩平县牛江镇周边地区均以濑粉为主食,是该镇的传统。牛江濑粉食用方便,一经透煮,即可烹调食用,配与上等汤料,口味更佳,柔滑适中,清脆可口,食无厌,饱不滞,消化易,食后返寻,齿颊留香。

牛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它选料上乘,只用牛江镇生产的纯正籼米和梗米合理配伍,绝无其它配料和添加剂,从过去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机械化,精细磨粉,焖焗发酵,冷却漂洗,自然风干等独特工艺流程制作而成。是纯正的天然绿色食品。

牛江濑粉,现已驰名国内外,并经本地华侨的推介和海外乡亲的一致认同,对外销往港澳和漂洋到中南美地区,产品供不应求,享受美誉。

九.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龙胜杨桃

龙胜甜橘1969年即开始种植,特点为皮薄色好,香甜核少,富含维生素和果酸,品种有阳山橘、十月橘、年橘。而杨桃、番石榴、石番果则均引种台湾,其中杨桃果大肉嫩,清甜可口;番石榴原名芭手又称芭苯,清甜爽脆,品种有世纪芭、四季芭、珍珠芭、水晶芭、无子芭等;石番果则为饮料上的佐料,也可鲜食,果肉金黄且有一股清香。

十.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鹤山茶叶

  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最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

    古劳银针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

    马耳山茶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制作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

    茶山素馨花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书记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药。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江门特产小吃可携带的广东江门十大特产食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