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特产有什么 黄陂特产专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07 01:47:59

一.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苕窝窝

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 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面粉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混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 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红薯窝(武汉人称“苕窝窝”)、虾子窝,别有风味。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面窝是人们喜爱的小吃之一,也是跟热干面一样有特色的早点之一。

二.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黄陂湖大闸蟹

黄陂湖大闸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陂湖大闸蟹(黄陂湖河蟹)

黄陂湖大闸蟹,产自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部的黄陂湖,素以“青壳背厚、白肚金爪、个大膏腴、黄满味美”而著称。黄陂湖大闸蟹蟹肉纤维长,肉质细腻鲜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藏在深闺无人识”、“墙内开花墙外香”,黄陂湖大闸蟹过去主要销往上海、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省内市场销量有限。2012年,黄陂湖大闸蟹开始进入合肥市场,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得到合肥市民一致好评。

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城东南5公里,总面积5.7万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光热水源充足。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量1188.1毫米,年日照时数2209.6小时,无霜期238天。养殖季节平均水深2米,湖区水质清新、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属典型浅水草型湖泊,是河蟹、青虾等甲壳动物生长的良好场所。其气候特征和优越生态环境为黄陂湖大闸蟹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推广“种草、移螺、调水、稀放”等生态养殖模式,黄陂湖区域的庐江县水产养殖场(现由安徽黄泥湖原生态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承租)、安徽省庐江县鸿润养殖有限公司、庐江天湖蟹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先后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荣誉称号,并取得“安徽省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认证”,其中庐江县水产养殖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输台大闸蟹资格认证企业。2010年,“黄陂湖”大闸蟹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2013年,“黄陂湖”牌河蟹在第七届全国河蟹大赛上同时获得“蟹王”称号和“优质河蟹奖”,在第一届海峡两岸大闸蟹评鉴竞赛上获得“头等奖”。 2013年2月《浅水草型湖泊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地理标志产品•黄陂湖大闸蟹》两项技术标准通过安徽省地方标准评审并发布,同年12月“黄陂湖大闸蟹”成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检总局、香港食环署、韩国农林水产部先后来黄陂湖检查出境大闸蟹质量监管工作,对庐江县推行黄陂湖大闸蟹健康生态养殖和质量监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庐江县黄陂湖每年平均出产大闸蟹60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合肥、上海、香港、台湾等市场,产值达1.6亿元。黄陂湖大闸蟹养殖已成为庐江渔业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省城人民生活中最爱的美味。

安徽省庐江县黄陂湖湖体;庐城镇、泥河镇、白湖镇、龙桥镇和盛桥镇所辖的与黄陂湖毗连水域,主要包括与黄陂湖水系相通的县河、黄泥河、兆河、西河等支流水域和池塘,总面积为370平方公里

庐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界定黄陂湖大闸蟹(黄陂湖河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庐政函〔2013〕9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836-2013《黄陂湖大闸蟹(黄陂湖河蟹)》

三.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小张烤鱼

小张烤鱼店主要经营各种鱼肉烧烤,创始人张智慧先生经过多年来得苦心钻研,不断创新,集众家之所长,独家推出了集烧烤,干锅等多种风味于一体的烧烤美食。小张烤鱼店主要经营各种鱼肉烧烤,创始人张智慧先生,经过多年来得苦心钻研,不断创新,集众家之所长,独家推出了集烧烤,干锅等多种风味于一体的烧烤美食。

该店本着“着眼于未来,推动武汉小吃业”的进程特发展连锁经营,于1999年司门口自由路老店开业以来,秉承多年的诚信经营,已经取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肯定。现在小张烤鱼已经由以前的一家司门口店发展到拥有四家分店:武昌紫阳路151号(紫阳湖公园对面)、汉口黄陂街95号(民生路口)、汉阳大道108号(汉商麦当劳斜对面),以及一家加盟店:青山红钢城十四街坊口。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总部已于2004年6月8日迁至首义园的三楼空中广场(司门口老店仍在经营)。

小张烤鱼的特点:将整条新鲜活鱼(两到三斤左右,有财鱼、鲫鱼、草鱼、鲢鱼等,口味各异)破肚刮鳞,从腹部彻底割开,并去掉肚内杂物,进行烤制;辅以姜葱、孜然、辣椒、盐等佐料放到火炭上烤烘,烤熟即可上桌。烤鱼透味、肉鲜,回味无穷,浓郁中不失鱼肉本色,加之打底的各种青菜(如豆芽、千张、海带、豆腐),荤素搭配,形如干锅、味如烧烤,使烤鱼增色不少;而炉子则保持了鱼的温度。

总部地址: 武昌首义园空中广场(首义园餐厅区三楼)  

联系电话: 027-62683443

联系人: 张智慧      



四.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紫云英蜜

武汉黄陂大西北联合养蜂场是武汉独家在海拔近5000米的西北高原建立养蜂基地——中国青海门源高原养蜂场(工商注册号:6322213620001)、集特种蜂产品生产、因人因症配方食疗的一体化企业。

青藏高原,这片既无工业、又无农药污染的净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具有日照时间长、冰冻时间长、降雨量少等特点,尽管花期只有3-4个月,这里却是蜜蜂采集酿造特种优质蜂产品的理想之地:王浆酸达1.9(合格标准的135%)以上的鲜蜂王浆,天然成熟药、食两用蜂蜜:蔗糖含量5以下,酶值6以上,极品洋槐、枣花蜂蜜等,酶值在8以上,这是天然成熟蜂蜜区别于机械浓缩蜂蜜的重要标志。

联合蜂场立足于生产优质的特种蜂产品,在具有30年医疗经验而又熟知蜂产品的主治医师的主导下,提供优质的因人、因症配方的食疗服务,调理各类亚健康状况,用纯天然的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天然保健、养颜、延年益寿的需要。

五.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鲜肉水饺

在一百多年前,从黄陂过来一姓谈的食贩,在汉口改进了馄饨工艺,创制了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水饺,在制作上坚持“八严”。一是选料严;二是制馅严;三是制皮严;四是包制严;五是熬汤严;六是佐料严;七是烫饺严;八是点味严。

成熟方法:煮

特点:皮薄馅大,汤鲜味美,爽心润腹,余香满口

系列:冬菇、三鲜、鸡蓉、虾仁

六.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豆丝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如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七.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武汉绢花

武汉绢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绢花艺人吸收宫廷的传统制作绢花技术,兼采南北民间绢花技艺,发展原有的制作通草花、括绒花工艺,制作绢花。绢花也叫绸花,以绢、绸、续、缎等高级织物,制作各种花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汉绢花工艺。主要产品有:雍容华贵的牡丹,丰腴艳丽的玫瑰,娇嫩欲滴的月季,凌霜傲雪的腊梅,以及迎风摇曳的悬崖菊、紫兰香、大理花和其他奇花异草,共有四百多个品种。武汉工艺花卉厂生产的绢花形象逼真,色泽艳丽,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不仅在武汉和国内市场上受欢迎,而且行销到日本、欧美、东南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米粑

米粑又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小孩则叫粑粑。从江汉平原传入武汉市,成为市民爱吃的一种早点。制法是把把大米磨浆发酵,加上面粉、白糖、纯碱等调匀炕熟。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价廉物美,到处都有供应。什锦豆腐脑 武汉街头早晚均有供应,因在豆腐脑里加上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调料,称为什锦豆腐脑。吃起来脑嫩米滋、馓酥、菜脆,多味备尝,异常鲜美。

九.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煎包

武汉汉口的江汉路上,有一家永远都要排队的煎包店——“江汉路煎包一绝”,他们家的包子,皮软而喧腾,肉馅鲜嫩多汁,焦脆的包子底,加上店里特制的香辣沾酱格外好吃,尽管旁边还有不少店家也卖同样的包子,但只有这家永远排着长长的队。

这家店曾经在花楼街临近江汉路的一条小巷子里经营,那时候店名还叫“国国煎包”,除了配包子吃的糊米酒和绿豆汤之外,这家店只卖一种食物,就是生煎小包,因为味道好,受到大家的喜爱,多次被武汉当地多家媒体报道,由此引来了更多慕名而来的食客,不论刮风下雨,这家店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从此改掉原来的店名,改称“江汉路汤包一绝”。店里座位不多,永远都挤满了端着包子站着吃,或是站着等位的人。不论生意多么火爆,他家永远都只用三口小小的平底锅煎包子,为的是保证每一锅煎包的品质。

也有人说它家的特色不是包子最好,而是妙在那一锅辣中带甜,咸中带香,回味无穷的红油蘸酱,应该是豆瓣酱和多种材料混合特制的,有不少包子店模仿他家的酱料,但总不能有他们家那么独特的好味道。

自从花楼街改造以后,“江汉路煎包一绝”搬进了新开张的大连万达广场,店面扩大了,也增加了经营品种,除了原来的生煎包,还卖豆皮,酸辣粉以及炸酱面等,但煎包仍然作为主打产品每天引得众多食客们心甘情愿在他家门前排起长龙。

十.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甸豆丝

蔡甸豆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蔡甸豆丝

武汉市蔡甸区豆丝研究会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按一定比例磨成浆,摊成饼状的食物。为便于储存,多切成丝状晒干,称之为干豆丝。

豆丝多在秋天才开始做,一是一年的农活已经忙完,有闲;二是豆丝的主要原料大米、绿豆已经收仓,有料;三做豆丝的主要燃料稻草等已经干燥可燃,有柴;四是天气干燥使豆丝易于晒干和储存,有天气;五嘛,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吃,有市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豆丝的食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吃法有煮、炒、蒸、炸。

煮: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干湿均可)(也有冷水下锅的),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

炒:一般用湿豆丝炒食,如果是干豆丝需要先用水发开。炒法同炒面类似,快炒透时,加入香蒜、佐料等,可晕可素。炒豆丝是我的最爱。

蒸:湖北人喜欢吃粉蒸肉,用干豆丝打底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干丝豆透气,蒸气易于上升力、肉容易熟,干豆丝又吸收蒸肉流出油而使豆丝更好吃。

炸:儿时的最爱。炸米炮的来了,一般用大米做原料,我喜欢用丝豆做原料,炸出来膨化得更充分,更有风味。

也许豆丝源于黄陂,因此,一提及豆丝,就想起黄陂,称之为黄陂豆丝。但豆丝并不只是黄陂才有,云梦、孝感、安陆、大悟、应城、京山等地均有做豆丝的习惯,是过年必办的年货之一。

武汉黄陂区十大特产武汉黄陂特产送人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