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地区的特产 永州最出名的特产是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2 07:53:13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三.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四.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 江华毛尖

江华毛尖

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江华毛尖,生产区集中顺牛牯岭、岭东的大圩开源冲、两岔河一带的云雾山腰和溪谷之傍,那里苍峰入云,林荫如盖,云雾潦绕,真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江华县名茶——江华毛尖。

江华毛尖外形条索紧结卷曲,翠绿秀丽,白毫显露,晶莹如珠;内质香气清高芬芳,滋味浓醇甘爽。内含茶多酚、氨基酸、氮丰富。饮用“止渴生津”;药用可治“积热、久泻”和“心脾不舒”,去烦闷。江华县山区瑶胞用以作解毒去病常备药品,据说在古代时被纳为贡品。1986年,江华县生产的江会毛尖获得了“湖南省名优茶奖”,成为湖南省著名的名茶产品。

五. 湖南省 永州市 东安县 永州水竹凉席

主要原料是水竹,也有用小楠竹编织的。水竹凉席加工细致,有“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的美誉。可以折叠,携带方便,易于保存,不仅是精美的床上用品,还可加工成各种工艺品。水竹凉席历史悠久,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和汉墓等文物中都有花纹别致、加工细致,独具风格的精美竹席,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

六. 湖南省 永州市 宁远 禾亭水粉

禾亭水粉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禾亭镇的。

宁远县禾亭镇禾亭村村民刘运富兄弟根据独创的汤料配方和加工方法,制作的“禾亭水粉”深受顾客欢迎。在他俩的带动下,该村村民将“禾亭水粉”店开到了县城和重庆、广州、长沙等大城市。

七. 湖南省 永州市 道县 道州扎肉

道州扎肉

“道州扎肉”是道县传统风味菜,今天的道州扎肉继承了道县民间近千年的地方传统特色工艺,结合现代科学配方精工制作,选料考究精良,口味独特纯正,具有色鲜,味香,质脆等特征,浓郁着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目前,“道州扎肉”已形成扎肉、扎鱼、扎牛肉等多品味、多品种的系列产品,产品已销到北京、广东、广西、长沙等地。

八. 湖南省 永州市 祁阳 祁阳油茶

2004年12月,祁阳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殊荣。

2004年,该县产茶油1497吨,创产值3290万元,林农人平增收181元。

祁阳县历来以盛产优质茶油闻名全国,素有湘南“天然油库”之美称;是湖南省茶油主产区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42.77万亩。为做大做强油茶产业,2003年以来,祁阳县委、县政府在该县20个乡镇实行行政首长任期责任制,镇长为第一责任人,要求任期三年内必须完成辖区所有油茶林的锄抚工作。2004年,该县又拨付50万元专项经费,引进油茶新品种,对低残、老化油茶林实行品种改良。仅去年11月,该县就有1.5万人次的乡镇、林业干部参与油茶垦抚,全年完成任务面积15.38万亩。针对该县林农对油茶只取少予,大部分油茶林品种混杂、树相不齐、单产低、效益差的状况,两年来,该县组织专人远赴浏阳、攸县取经,引进无性系高位嫁接换冠技术,计划到2006年,以肖家、潘市、白水、观音滩等茶油主产区为中心,建设10万亩良种示范基地。与此同时,该县扶持油茶龙头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5年来,县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发展订单农业11.34万亩,订单农户人平每年增收370元。

九. 湖南省 永州市 冷水滩 永州山苍子油

永州山苍子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苍子油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富含-的天然植物油,它是医药、香料、化.妆品等工业的主要原料。永州市地处亚热带湘南边陲,属丘陵山区,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给各种草、木本天然香料和油料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均没有此品类的生产环境,而山苍子油又是制作香料不可缺少的原料。全国山苍子树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南主要分布在永州。永州市九县二区都有种植山苍子树的习惯,自然野生面积达20万亩,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平均采摘加工山苍子油1000吨左右,高产年可达1200吨,占全国总量的45%,占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 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决定对“永州山苍子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永州山苍子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零陵区、双牌县、东安县、祁阳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江永县、蓝山县11个区县所辖行政区域。.

十. 湖南省 永州市 双牌 双牌银杏

双牌银杏是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的。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双牌县有百年以上古银杏两千多株,年产白果约二十吨。可望成为白果之乡。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双牌县有百年以上古银杏两千多株,年产白果约二十吨。最大的一株古银杏,在何家洞乡大竹江村罗家冲组,围径6.8米,树高36米,年产银杏约200千克。双牌自1990年开始人工种植嫁接白果,1998年列为山区综合开发项目,每年种植200公顷,现保存面积667公顷。国营五星岭林场永红工区栽培的40公顷嫁接白果,已在栽培后五年挂果,产量逐年上升。县林科年先后引进了海洋皇、七星果、大佛手、洞庭皇、华口大白果、滕九朗等优质白果,建立了良种采穗圃,为双牌白果良种化打下了基础。在五至十年内,白果年产量可达数百吨,可望成为白果之乡。

双牌县产白果,因白果树不感病虫,极少使用农药,加上它特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已成为消费者年喜爱的绿色食品。

永州特产排行榜永州人不知道的永州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