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风物特产 黔东南的特产和风土人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01 12:38:41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家鱼冻

苗民最喜欢做的一道名菜。西江苗民家家的稻田里都养有鲤鱼,即使在冬天也留有部分没有放水的“烂田”养着鱼。在寒冷的天气里,有客人自远方来,主人冒着严寒天抓鱼。当晚做“苗王鱼”或者“酸汤鱼”招待客人,当家常拉够,客人睡去,主人便将还留有的数条活鱼放入黄豆一起煮,加入少许姜粒和盐;鱼熟后连同黄豆、鱼和汤倒入大腕,撒入葱花,次日鱼冻即成,加上花椒面和干辣椒轻拌即可食用。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葛根

榕江葛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榕江葛根是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的。

榕江葛根外观呈圆柱形或类纺锤形,须根、分叉少,表皮薄而有轻微皱褶,呈黄褐色;肉质乳白色,烹熟后口感绵软细嫩,带糯(粘)性,味道清香、微甜,葛味浓,无渣。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忠诚镇、寨蒿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栽麻乡、崇义乡、平江乡、三江乡、任里乡、塔石乡、八开乡、定威乡、兴华乡、计划乡、水尾乡、平阳乡、两汪乡共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榕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榕江葛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榕府呈〔2015〕31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榕江葛根生产技术规程》(草案)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岑巩县 思州绿茶

思州绿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思州绿茶,清香浓郁,汤清可口,为特优佳茗。

岑巩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的低中山丘陵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具有低中山、丘陵、河谷、盆地相间出现的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降雨量1143毫米,无霜期298天,适合于农、林、牧、副、渔业,特别是茶叶的发展。

唐代的思州绿茶,虽在制作工艺上处于原始手工状态,然而“其味极佳”的品质,却早已扬名天下。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有“黔中生思州、费州、播州……其味极佳,往往得之”的记载;(宋)《太平寰宇记》载唐代“夷、思、播三州贡茶”,思州茶曾为历代皇室贡品。相传明末初期的名媛陈圆圆携幼子吴启华来到古思州(今岑巩县)狮子山的莽莽森林,在达木洞安居下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采购思州茶。当年她在秦淮河上的茗香居里品过思州茶,就已深深地喜爱上了思州茶的清香和回味悠长了。有诗为赞:“古来佳人饮佳茗,朝夕相伴一身轻,思州绿茶天姿娇,清香四溢人0”。

一、思州绿针茶

该茶采独芽鲜叶精制而成。色泽翠绿,芽头壮而挺,香气嫩粟,汤色绿亮,滋味鲜爽。冲泡时可见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如沉鱼落雁;最后竖立于杯底,如群笋破土,似佳人云集,芽光水色浑然一体。

二、思州春茗茶

该茶于早春时节生产,亦称春明茶。她在采用毛尖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经使用脱毫技术,褪去了如雪茸毫。毛尖茶银毫隐翠,象征着春天萌动,春茗茶清爽无毫,象征着春天来临,故又有人称她为毛尖之子。该茶香气嫩鲜,滋味清鲜甘醇,汤色鲜亮,叶底幼嫩鲜活。细细品饮,如春水荡涤心灵,使您倍觉轻快、纯洁。

三、思州剑茗茶

该茶采用一芽一叶初展鲜叶精制而成,形扁似剑,青峰铮铮、盈盈内秀,香气浓郁持久,汤色鲜亮,滋味清爽回甘,芽叶挺立。她象征着健康、自信与积极向上。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香炉山雾茶

香炉山雾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香炉山的。香炉山雾茶口感涩而甘醇,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除疲劳、护肤养颜,常饮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香炉山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15公里,四面石崖绝壁,形如香炉,故名。山上杂花丛树,修篁茂密,云雾缭绕。所产的香炉山雾茶在当地比较有名。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炸厥粑

炸厥粑

把厥粑切成块然后炸焦,可配以豆面吃,也可以沾辣椒吃。厥粑炸出来很软,有些弹性,有些像大米粑,但是不像大米粑粘口。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甜酒粑

榕江是侗族和苗族聚居地,甜酒粑是侗族同胞长期以来最喜爱吃的一种食品,这一食品目前已走俏市场。它是用糯米饭后再兑上甜酒曲,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酿制成酒糟,然后又将糯米和大米按照一定的比例兑配制成米面后,用手搓合而成小颗粒的米团,一起放到锅里煮沸而成,它味道甜糯柔软可口,热气腾腾,营养丰富,一般妇女、中老年人和小孩较爱食用,既经济又实惠,顾客只需花上一元钱即可吃上一碗甜酒粑。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桐油

镇远是全国油桐生产基地县之一。现有油桐面积5万亩,年收油桐籽4000吨,年产优质桐油1200吨以上,畅销日本、美国、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拟发展至10万亩,前景广阔。( 镇远县)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牛背筋

精选牛蹄、牛背处的蹄筋和腱子肉剁成小块,与鸡块、辣椒煸炒,熟后色香味俱全,韧性十足,香辣之味令人难以忘怀。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陈年道菜

镇远陈年道菜已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最初由贵州镇远县青龙洞中的道士所创,故称“道菜”。由于此菜储藏愈久,品质愈佳,味道愈美,因而又称“陈年道菜”。镇远是贵州东部的水陆码头和交通要道,又是许多商品的集散地。随着客商往来,陈年道菜的美名也享誉四方。到了清代,曾为进奉皇室的贡品。

镇远陈年道菜专选取当地生产的头大、叶长、苔短的特等青菜作主料,经过选料、搓盐、翻晒、揉搓、剔筋、甑蒸、喷酒等十四道工序,精心加工制成。要求选好的青菜先去掉老帮叶,在阳光下曝晒。晒至菜叶发软,用水洗净,再挂起晾晒。待晒到八成干时,加盐揉搓(一般每百斤干青菜苔加盐二十斤)。搓好后,放缸里腌一夜;然后取出再晒,再揉,反复搓揉四、五次,直到茎、叶柔软,盐分浸入菜苔、菜叶为止。最后,进行抽筋、喷酒、甑蒸,装坛密封,过二、三个月后,即可开坛食用。加工道菜最费时的是抽筋工序。青菜的茎、叶内均有菜筋,只有抽去筋的道菜才格外鲜嫩爽口。因此,抽筋工序的好坏是决定镇远陈年道菜品质优劣的关键。抽筋完全靠手工操作,就是用针把菜内的筋一根一根地挑出来。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族芦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桐油和石灰(有的已改用乳胶)就能制作出精美实用的各式芦笙。雷山地区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

黔东南特产必买清单黔东南有哪些特产值得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