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机场的特产伴手礼 厦门特产方便携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29 18:30:35

一.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海田鸡

建—海田鸡,福建俗称,即大黄鱼,别称:黄花、大鲜、黄瓜鱼、大黄花鱼。为中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

文化: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大黄鱼肉质较好且味美,“松鼠黄鱼”为筵席佳肴。大部分鲜销,其他盐渍成“瓜鲞”,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药用。

功效:海田鸡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海田鸡营养丰富,每100鱼肉里含蛋白质 17.7g、脂肪2.5g、钙53mg、磷174mg,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大黄鱼(海田鸡)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药用。黄鱼含有丰富的 微 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中医称黄花鱼为石首鱼,其 味甘、平、无毒,适合做菜做羹,开胃益气。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海田鸡肉质较好且味美,“松鼠黄鱼”为筵席佳肴。大部分鲜销,其他盐渍成“瓜鲞”,去内脏盐渍后洗清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大黄鱼肉质鲜嫩,成蒜瓣状,色泽洁白,肉多刺少。加工黄花鱼时应注意,为了保持鱼体完整,最好不破肚取内脏,由腮部用两根筷子伸进肚内,转动就能取出。此外,黄鱼头部含有丰富的黏液腔,腥味较重,因此,要撕去头皮,除去黏液。黄鱼适于红烧、干烧、糖醋、清蒸、干炸等。其鳔可加工成名贵的海珍品鱼肚,是餐桌上的佳肴。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吃鱼前后忌喝茶;不宜与荞麦同食。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者尤为适宜;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二.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炸枣

炸枣是厦门地区农家和街巷摊点的传统小吃。炸枣在江南称为“麻团”,用地产糯米、粳米粉揉成粉团炸成,中间不填料,外皮滚上芝麻,故称“麻团”。它的原料分为皮、馅。皮一般为上好地瓜,米磨或碾成粉,馅一般为花生、豌豆、芝麻馅,也可用蔬菜,或者肉馅,笋馅。把馅包在皮里,放在沸腾的油锅炸,口感甚佳。

三.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厦门小吃

厦门小吃

四.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青津果

青果即橄榄,有润喉、保嗓、解毒之效,幼儿吃了可防白喉。30年代,厦门药店怀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贵中药制成橄榄碱作为成药出售,因药味浓厚,常人厌食,非病不买。几年后,颜家春蜜饯铺把这种橄榄碱改制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甘草蜜饯, 取名青津果,厦门人叫“青果鼓”。目前行市的青津果,以橄揽为原料,配以中药甘草、糖水制成,甜酸适度,咸淡可口,芳香 四溢。食后,津香弥喉,消积解涨,醒酒去腻,止晕止吐,爽身心,养脾胃,增食欲,真可谓“青果沾唇口腔新,余甘饶喉脾胃津”。

五.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郭山蔬菜

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总人口2800人,耕地面积4500亩。该村是中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紫长茄大棚栽培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示范村。拥有“郭山”牌紫长茄、“古樟”牌系列蔬菜知名品牌。全村98%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年种植面积达4500亩,其中紫长茄种植基地2300亩,产值4600万元。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位居洪塘镇首位。被评为“厦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3年12月郭山村成立了“厦门市同安区郭山蔬菜协会”;2008年10月成立“厦门市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基地建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益生产,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合作社积极为社员与菜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并依靠合作组织与市场带动,初步形成“合作社+市场+农户”的运作格局。通过把农民单个无序种植吸纳到协会或合作社,形成有组织、有系统,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助推了紫长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每年推广反季节紫长茄嫁接栽培2000多亩,茄子通过嫁接栽培,达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青枯病、抗根结线虫,延长采收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每亩产值可达1.8-3.0万元。2011年,郭山村(紫长茄)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六.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厦门花生酥

厦门花生酥:原名贡糖,亦称酥糖。以质地酥松,香甜可口,入口溶散而著称。除作饮茶小吃外,并充面点夹心。

花生酥是厦门著名的中式糕点,又名“贡糖”。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砂糖,制作时先将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过,然后捣碾成酥,轧拉成型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应小心剥去包装纸,轻轻放入口内,入口即化,甜而不腻,香可喷颊,除呷茶时品尝,亦可作咸光饼等面点的夹心料,产品远销国内外。

相传「贡糖」之名来源有二:一说是它曾是民间用来朝圣的御膳贡品,因此冠上「贡」字;另一说则是贡糖在制作过程中需仰赖人力搥打,以求糖质绵密细致,闽南人称之为「贡」。 花生和糖是制作贡糖的两大原料。

贡糖起源于花生与麦芽糖的组合,经过烘焙的花生在气味最浓郁的极佳状态下,以高比例与纯正麦芽糖混合,然后施以人工捣碎、夹缠,再经历温揉渗合流淌,最后切块成形。金门贡糖,随厦门制饼师传入小金门,并广被一般糕饼店制成品茗茶点。

闽南贡糖有两种,都使用炒熟的花生仁制作。

一种很坚硬,制作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把熟花生仁去膜,然后与熬稀的麦芽糖混合搅拌均匀。在麦芽糖即将凝固前倒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用比擀面杖粗的圆木棍捶打碾平,最后用长刀切成规则的正方形即可。

一种比较麻烦,去膜的熟花生仁要先用石磨磨碎(不用磨成粉状,过得去小眼筛子就成)。一部分粉末混合少量麦芽糖擀成两三毫米厚的长条形皮,另一部分粉末混合更少量的麦芽糖(稍微起到粘连作用即可),还要一些粉末状的白糖,混合均匀后倒在中间作馅,裹好用木锤击打压实成长条,最后改刀成三四厘米厚的段即是。

第二种因为麦芽糖的用量相对少得多,特别是作为馅的那部分。为了以示区别,也叫花生酥。

小金门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一些高粱、花生、芋头等杂粮,很早以前岛上居民,常以所种的杂粮来自制一些别具地方风味的茶点,并佐以好茶来款待来访亲朋好友。花生和糖是制作贡糖的两大原料。由于金门空气新鲜,水质冰冽清爽,加上岛上风大造成土壤干沃,所以金门花生粒小扎实,口味较重。

『落花生』很久以前即是小金门主要的农产品之一,收成后采用「阳光曝晒法」处理,秋天时节,走过村落内人家的前庭后院,俯首抓起便是花生一把。煮熟的花生,大多连壳装袋,除了当驻军们下酒的佐料外,更是金门贡糖的上等原料。

小金门的贡糖,多数采用当地生产的花生制成。卖贡糖的门市在东林街上,但生产贡糖的工厂都在村落内。林边村内的贡糖厂,宽阔的厂房,摆满一整堆的花生粉、砂糖、芝麻、麦芽糖等。经过机器碾出来后,再由老师傅灵巧的手,将炒过的花生,与溶解的麦芽糖混合后,再趁热取出打,直到变成花生酥,然后再包馅、压平、切块、包装。一块块美味诱人的芝麻贡糖、香酥贡糖、花生贡糖、竹叶贡糖等已完成。各种口味,应有尽有,是小金门最著名的。家喻户晓的金门贡糖,几乎在所有店皆可买到,是游客馈赠亲友必备的金门,并与高粱酒享愈国际。

七.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姜母鸭

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

厦门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成菜味道鲜香,甘辛兼备,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厦门姜母鸭一般以套餐的形式出现,其吃法类似于北京的涮羊肉火锅。“姜母鸭”上桌后,可随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配菜烫食,最后还可以上一些杂面煮食。

八.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鼓浪屿糍粑

鼓浪屿糍粑的原料是糯米,雪白的上等糯米浸透后,置于灶上蒸熟,趁热用特制的工具将糯米舂成韧性十足的糍粑。将糍粑包上芝麻、花生、糖等馅心,细腻、小巧、美味。

九.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厦门超级酱油

厦门超级酱油:原名金标酱油。系选用东北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按传统方法酿成。已有80余年生产历史。

十.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圆子汤

圆子汤是福建厦门的一道美食。圆子汤的汤料很有讲究,要先将适当的冷水与肉末一起搅拌,加入姜米、适当盐、少许酱油、味精、豆粉搅拌好后就准备入汤了,再将圆子放入汤中等元子浮上水面就可以下个人喜欢的番茄或者青叶子菜之类的了,汤味根据自己喜好加调料,不外乎就是盐、味精、胡椒等等之类的。

厦门特产伴手礼排行榜厦门特产值得带的东西带上飞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