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土特产 南平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29 01:37:59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瓯竹子

建瓯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

二.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闽笋

闽笋 笋与笋干是武夷山的重要物产,即国内外驰名的闽笋。闽笋脆嫩甘甜,素有“八闽山珍”之称。用冬笋制成的笋干“玉兰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价值高。春、夏、秋三季还有石竹笋、花壳笋、黄竹笋、杨竹笋、苦竹笋、方竹笋、觐鞭笋等,味道都是很鲜美可口。笋干品种有玉兰片、白笋干、黑笋干、闽笋干等十多种。笋干色、香、味俱佳、可作为主料做成典型地方风味菜肴,也可作高级名菜的配料,是广大旅游者最喜欢选购的之一。近年来,大量的毛竹春笋做成罐头远销日本等国。

三.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茶宴

以武夷岩茶为配料主体而制作的武夷茶宴,独具岩茶独特的清香与韵味,味清不腻,食之齿颊留香。...

四.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政和白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陈橼专著《福建政和之茶叶》(1943年)述:“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与银针,前者远销俄美,后者远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专销安南(即越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钟,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

特定品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对茶叶生产的扶持,政和县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和县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绿色优势,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政和县传统主导产业。

文化典故

清朝是政和县茶叶发展的昌盛时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邑知县蒋周南有《咏茶》诗一首,述事甚详:“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谁信芳根枯北苑?别饶灵草产东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注:政和别号东和)。这首诗使我们了解到清初政和县产茶的盛况,连著名的北苑产区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雇佣一空,可能当时政和县山区无茶行、茶庄的设置,一框框的茶叶被茶贩运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这位县太爷不禁生出无限感叹!迄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政和始有茶叶加工场所。

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政和县《关于申请将政和白茶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政人综[2006]4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政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包糍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参入大量野外摘来的一种叫做"水曲"的小草(学名:鼠麴草)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再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若干个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熟后便可以食用,故又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包糍馅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薤(又名:荞头)等做馅,蒸出来的包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汁会沿着嘴角流出来,两人食欲大开。

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包糍还有一种作用:春社吃了“包糍”,竹笋称为“春笋”,不可乱挖;再社日之前竹笋称为冬笋,大家可以挖,这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

吃包糍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只要在邵武就能天天吃到包糍。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黑瓜子

建阳黑瓜子:早在明代即有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有大板、中板和小板。以大板品质最好,肉肥厚香脆,列为一等瓜籽。富含十几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七.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尤力克柠檬

尤力克柠檬为柠檬类良种,果实椭圆形。果顶部呈乳头状突起,皮淡黄色,有鲜气。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上旬
( 建阳)

八.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政和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地域范围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产于福建东北部,界于东经118.33′至119.17′,北纬27.05′至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为闽红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首。

特定品质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文化典故

政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芽茶茶叶,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政和由此而来。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茶商来政和倡制工夫红茶,轰动一时。光绪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红茶,成为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留洋苏联、欧美……享誉海外! 政和工夫,起源有近千年历史,民间传说,南宋以前,茶为何物,当地群众并不知道。有一仙人看到此处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可制成茶中佳品,因而化为乞丐入村讨茶水喝,一村妇拿出一碗白开水,乞丐认为这村妇太过吝啬,连一杯茶水也不给,但当他进一步问清,当地人竟连茶为何物都不知道,自家也是喝白开水之后,乞丐就带村民至茶树前,教其辨认茶叶,并教他们采摘和初制,村民泡饮之后,感到芳香扑鼻,入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于是茶叶的制法从此流传了下来。

九.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白毛猴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民国初。白毛猴,或称白绿,属半发酵茶,原产于福建政和县,当地又称“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质毫香鲜爽纯正,滋味醇和微甘,汤水清绿泛黄,叶底嫩绿、完整、匀净、无杂.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白毫显露,汤色橙黄味醇香清。

白毛猴,福建政和县的传统名茶,当地又称"白绿",因条索粗壮卷曲、披覆白毫,形似毛猴而得名。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1910年,当地茶商范昌义创制了白毛猴,远销广东及香港、澳门,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外形重"保毫"和"做形"。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色泽铁灰,白毫显露,状若毛猴静伏,汤色橙黄清澈,味醇香清。

十.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瓯板鸭

此菜在武夷山及闽北一带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

建瓯板鸭在闽北南平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扁平龟状,色泽黄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不仅是当地人送礼、办酒席和家庭食用必备,而且深受外地宾客欢迎。相传,早在宋孝宗赵昚时,建瓯已有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在建安(今建瓯)称建王,因对建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建瓯板鸭有悠久历史,百年之前已为家家户户所欢迎,冬天不论家宴还是会客,被认为是可以上酒桌的菜肴,几个朋友相聚,买只板鸭下酒,或是买棵白菜煮橄榄仔米果粿,上面再盖个板鸭为宵夜,都觉得其味无穷。建瓯板鸭所以能出名,在选料、制作技术、气候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此能饮誉遐迩,久盛不衰。

福建特产送人必买清单南平特产福建南平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