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特产官方 榆林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02 09:09:23

一.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绥德石雕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土多,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艺术。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等美称。

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的象征。“狮”文化在名州文库中应属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显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自然而浑朴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便,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有的天真烂漫,一副稚气,活像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北京的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在这块贫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黄土地上,绥德汉创造的隶属中华民族艺术本源的石雕艺术,凝聚了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它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那种浑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在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犷、泼辣、大气磅礴,并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手法,线刻中阴线与阳线灵活多变,真可谓神能人石,石能传神。绥德炕头石狮中的两面狮,绝对是立体派的东西,毕加索探索了一辈子的立体派,在绥德的民间则随处可见,绥德被誉称为“石雕之乡”当之无愧!

社会和人生的风格画都在绥德汉子的石雕艺术上放大或缩小。他们精雕细刻的手艺和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在以下几处建筑物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千狮桥——千狮桥横跨在无定河南北两岸,因桥身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1008只大小不一的石狮子而传名。这里是榆林石雕艺术的长廊,也是“天下名州”绥德城的标志。

天下第一石牌楼——天下第一石牌楼矗立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其间的时刻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永乐大道石刻长廊石雕刻在1680米长的永乐大道上的一幅石刻长卷,集中展现了黄土地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榆林信天游中的经典也跃然其上。有观者叹曰:走了永乐大道,就了解了黄土文化。

四十里铺石雕群——四十里铺在210国道上,国道两旁,布满生意兴隆的石雕作坊。地上立着龙柱,蹲着石虎,站着石人石佛。其中最大最常见的则是石狮子。这里的石狮子享誉海内外。

绥德石雕艺术是“绥德汉”情感的一种宣泄,是绥德男人的一种艺术。他凝结着“绥德汉”纯朴、直率、顽强拼搏的品格;也象征着绥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气质;更能体现绥德汉那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顶天立地、与时俱进的精神。所以,从古至今绥德的石雕工匠们,以明快简括的刀法,大胆随意的想象和自然娴熟的雕刻技术,雕出了绥德汉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无论是雕刻的人物、山水、花草、禽、兽等工艺品,还是雕刻的石狮、龙柱或石牌坊等大型建筑物;亦不管是从地下挖掘出的汉画像石,还是世代相传珍藏在老乡家炕头的石狮子,都发展了传统的石雕技术,使其继承、再造了石雕的新意。

绥德石雕艺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象征、含蓄、寓意深刻的笔触,古朴粗犷的笔触,精雕细刻的刀法和博大磅礴的气势,为全世界所瞩目。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很高的,它对我们研究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都有很高的价值。

二.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山杏

山 杏 山杏是本县农林,产量居全省首位。现有山杏林5000多亩,年产山杏200吨,杏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润肺、养颜、生津、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府谷)

三.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酥饺

佳县酥饺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特色小吃。佳县酥饺源很早,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佳县酥饺外形美观,因其形似蒸角,口感香酥故名酥饺。是佳县最有名的地方小吃之一,也是馈赠佳品。

酥饺是佳县有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其主要原料是面粉、白砂糖、熟猪油和酥油等。

佳县酥饺的制作方法是:将等量白砂糖、熟猪油一起加热化成液态,倒入2.5倍的面粉中,再加适量酥油和好揉到;将适量面粉放入铁锅中炒熟(炒至面粉发黄为止),拌入等量白砂糖制成糖馅;把和好的面分成大小适中的小剂,并擀成小圆片,包上糖馅,捏成花边饺子形状,放入油锅中,炸至淡黄色时捞出即可。酥饺的特点是甜美可口,清香酥脆,是颇受人们喜爱的甜食面点。

随着佳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与外地交往的不断增多,酥饺也被包装,作为商品销售和礼品赠送宾客。

四.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边荞麦

靖边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每年夏季,来到白于山区,漫山遍野荞麦花儿盛开在天地之间,也盛开在农民的心田里,这些花儿是秋收的果实,也是农民鼓鼓的“腰包”。

初冬时节,在苦荞的优生区中山涧镇,当地村民贺加芳正和家人将筛选好的黑苦荞装入袋中。她告诉笔者,以前这里的山地要么种植荞麦,要么就荒废了。三年前,镇政府提倡他们种植黑苦荞,黑苦荞产量和价位都是普通荞麦的两倍多,他们开始将荒山利用种植黑苦荞。今年贺加芳种了四十多亩黑苦荞,总产量在7000斤左右,按合同收购价三块算,收入达两万元。

近年来,靖边县针对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改良荞麦品种,提高科学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来升级传统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如今,靖边荞麦产业越做越强,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荞麦已成为靖边白于山区农民致富的“铁杆”产业。

品种是土地的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品种改良,增加农户效益,近几年,靖边县农业局、科技局先后推广了今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的“榆荞4号”品种和今年参加全国荞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居第一位的‘荞杂-1’等优良品种。过去靖边种植的传统农家品种叫红花荞麦,茎秆细高,遇肥力较高地块易倒伏,亩产量通常只有100-150㎏,农民种植效益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相比老品种,靖边三岔渠种植的‘荞杂-1’品系亩产量普遍可以超过250㎏。目前,靖边正在扩大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数量,为大面积推广作前提准备。

科学种植技术是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了提高种植效率,靖边县科技局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荞麦播种机械研制,设计为固定行距、穴距、下种量、施肥一次完成,机械化的生产可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便于推广标准化的种植模式。靖边县富民荞麦生产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荞麦种子生产企业,并获得了‘榆荞4号’、‘荞杂-1’品种的制种生产和经营权。该企业组织荞麦种植大户进行荞麦杂交种种植,并与农户鉴定种植合同,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截至目前,靖边县初具规模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达到12家,注册商标的企业有4家。

在提高荞麦品质和产量的同时,靖边积极为农产品找出路,提高农产品的“身价”。目前靖边已初步建立了荞麦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体系,为荞麦种植户吃了一颗“定心丸”。靖边县黄土农产品公司是该县重点支持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企业坚持自主科研,自主创新,逐步实现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前年开始,该县中山涧镇的200多户村民和该县名为“黄土之恋”的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由公司统一供种、并提供技术指导,苦荞成熟后由厂家统一收购,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了苦荞品牌打造和深化产品包装加工的力度。据了解,每斤成品苦荞需要十斤左右的原材料加工而成,成品苦荞的附加值也相应的的增加了一倍多,大大推动苦荞产业的增值增效。

目前,全县小杂粮播种面积共12万亩,主要以种植荞麦和糜谷类为主。依托富集的原材料优势,靖边县涌现出生产苦荞米的红盛小杂粮合作社、生产经营荞麦醋的远特沙漠泉等多家农产品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统万香荞麦醋”已成为北京、西安得等各大超市,高档饭店、宾馆的上榜产品,去年年销售额2000万元;“黄土之恋“苦荞茶已在北京,西安、山东、宁夏等地省份超市畅销,且在去年的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这代表靖边的苦荞已逐步得到外界的认可。

为了扶持小杂粮产业健康发展,该县农业、科技部门每年都抽出资金和技术力量,做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并且将选出的优良品种,及时无偿的发放到农民手中,全力推进荞麦产业健康发展。

靖边荞麦产地范围为陕西省靖边县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东坑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杨米涧镇、周河镇、杨桥畔镇、天赐湾镇、青阳岔镇、黄蒿界乡、海则滩乡、镇靖乡、席麻湾乡、龙洲乡、小河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靖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靖边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靖政函〔2014〕214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4-2015

《靖边荞麦种植技术规范》

五.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洋芋

佳县洋芋

洋芋可谓是本县种植最晚、发展最快、在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方面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农作物。全县种植面积占到粮作面积的1/4,总产量1.5亿公斤。经过多次改良换代,目前县内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沙杂15号”、“69—11”、“东北白”等。

洋芋可谓是本县种植最晚、发展最快、在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方面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农作物。全县种植面积占到粮作面积的1/4,总产量1.5亿公斤。经过多次改良换代,目前县内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沙杂15号”、“69—11”、“东北白”等。洋芋既是当地人民群众的主要副食品,支撑农民温饱;又是加工粉条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的主要原料,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据统计,全县每年加工洋芋5000万公斤,制粉条、粉面800万公斤,可收入现金3000余万元。

六.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米脂米酒

米脂米酒

米酒:每逢春节,陕北人家都自酿米酒,守岁“熬夜”时,家家滚米酒畅饮欢谈,但米酒始终隐在闺中人未知,直到贺敬之《回延安》中热情地赞道:“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米酒才芳容天下知,逐成为代表性的地方名食之一。

陕北酒曲道:“烧酒本是糜子水,先软胳膊后软腿”。米酒系采用去皮后的黍(俗称软糜子、软黄米),经加、发酵、封存等工序后酿制的民间酒类的总称。根据配料及酿制工艺不同,分为黄酒、糖酒、清酒、稠酒等多种。米酒具有黄米的米香味,色泽黄亮,酸甜适口,口味绵醇,曲香悠长,营养丰富,消腻暖胃,老少咸宜。多于冷天制作。可作药引及料酒。《吴旗县志》栽:“七月初七是农村采酒曲的日子,这日要将山上的艾篙和书贝贝草(贝母)等采集齐全,将麦子推成瓣,采成曲块任其自然发酵,用于冬季配制黄酒用”。因为家庭酿制,手法相殊,百户百味,故邻里亲朋,好以酒相赠,互品共享,富有乡村情趣,婚嫁宴席上米酒是不可缺的角色,习称家造酒,喝酒先上米酒,再上白酒(也叫烧酒)。“滚滚的米酒端上来,一样的朋友一样的待”,在陕北民歌的祝福声中酒香沁人心脾。米酒中又以黄酒为佳,以稠酒工艺简单,最为常见。

七.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荞剁面

定边、靖边风味小吃(榆林网黄河工作室整理)。将荞面糁子面用水和匀,擀成二公分厚饼,用剁刀剁成韭叶宽的长条,边剁边入锅,煮熟捞碗内。麻油烧至八成热投入宰木耳,辣面,爆出香味倒入碗内。再将酸菜汤入锅烧开后连同炸好的麻油调入面碗内即成。也可调羊肉臊子或素臊子。其滋味坚软细美、酸辣可口。

八.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熬倭瓜

熬倭瓜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府谷的蔬菜种植品种比较单调,春菠菜、春白菜过后,就是倭瓜和茄子。县城周边的水地上,到处都种着倭瓜,大的十几斤,小的也有六七斤。笔者求学的府中礼堂窗台上、后地上,都垒着许多倭瓜。县城里,无论农民还是市民,家里、院里都有倭瓜的存放。除熬豆稀粥用以外,当时府谷人夏秋的当家菜就是茄子和倭瓜。将倭瓜洗净剁瓣,搲掉瓤和籽,切成一厘米左右薄厚的片,土豆去皮切块,先后放入有油的锅里炒一炒放适量盐,加水熬熟,即可用以就饭。还可以加入豆腐,像烩菜一样。县域东部叫熬葫芦。

九.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洋芋

陕北洋芋好,美誉满三秦。陕北是著名的“洋芋之乡”,各县市都产洋芋,年产约20亿公斤。尤以榆林地区南部的佳县、清涧、绥德、子洲、横山、靖边等6县为多,品质较佳,驰名全国。全地区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此外,延安地区的子长等县也多,年种植9万多亩,年产1亿公斤以上。主要种植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因其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营养丰富,含淀粉较高,比其它产地高2%,耐贮耐运,品质优良,食用加工均宜,在全国洋芋品种中名列前茅,是深受洋芋产区欢迎的热门良种。

陕北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暖、中温带,干旱草原性气候,年均气温10℃,年降水量450毫米,年日照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光合生产率高。无霜期150天左右,土壤为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为洋芋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利条件。陕北洋芋,个大、肉沙、味美、营养丰富全面。它的块茎含淀粉约22%~26%,蛋白质3%,脂肪0.1%~1%,每公斤还含有维生素C160毫克,以及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B9和胡萝卜素等,含热量660~1130千卡。其矿物质的含量比一般谷类粮食高1~2倍。1个人若每天吃0.5公斤洋芋,便可获得足够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业上,洋芋的用途更为广泛。它可以加工淀粉、酒精、合成橡胶、电影胶片、人造丝、香水、葡萄糖、糊精、糖浆等数十种工业产品,因此有“万能作物”的称号。洋芋又是一种药物。早在古代,人们就用它来治疗肠胃不适,热咳等疾病。食之有和胃、调中、益气之功效。治疗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都有明显的疗效。生洋芋捣泥外敷,治湿疹、腮腺炎、烫火伤;鲜洋芋汁,内服可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慢性胃痛、习惯性便秘、催吐解毒等作用。它又是“减肥食品”,具有保健作用。

十. 陕西省 榆林 吴堡县 吴堡红枣

吴堡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吴堡红枣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曾以地方向朝廷进贡。《诗经》中“八月剥枣”说的就是黄河中游河谷一带的红枣,吴堡就位于这一地域,为世代产枣之地。另据《榆林县志》记载,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朝,吴堡这一带进入红枣栽培盛期。清道光年间版本的《吴堡县志》有“枣甚盛”、“枣为多,居民以此为业”等的文字记载,足见吴堡红枣在当地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吴堡红枣为吴堡县优势主导产业,全县枣树面积15万亩 , 年产鲜枣1.9万吨以上 , 主要树种有木枣、牙枣、团枣等。其中木枣占全县枣树栽植总面积的95%以上。红枣果皮较厚,肉厚而坚,含水量低,味甘甜,适于阴晾干枣,又宜鲜食加工,还可入药治病。红枣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吴堡红枣

地域范围

吴堡红枣生产区域位于陕北东北部,主要涉及吴堡县宋家川、寇家塬、郭家沟、辛家沟、张家山、岔上等6个乡镇221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东经110°32′-110°47′,北纬37°26′-37°43′,东以黄河为界,西至张家山镇张家沟村,南至宋家川镇杨家店村,北至岔上镇樊家坝村,总面积20万亩,年产鲜果2.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吴堡红枣果形美观,近圆柱形;果个均匀,单果重15g左右;果色暗红,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厚,棉软味甜;适宜制干,制干率高达48.6%。干制红枣,果面褶皱较少,色泽红艳,质地细密,富有弹性。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吴堡红枣营养丰富,干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71.1%-81.1%,总糖含量达58.5-68.5g/100g。 3、安全要求:吴堡红枣的产地环境符合NY 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有机红枣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符合NY 5112-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果品》。

榆林市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榆林特产在哪里买最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