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产菜 厦门的十大知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27 02:39:21

一.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松子明虾

【厦门风味:松子明虾】

〖菜肴特点〗外酥里嫩,鲜香味醇。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主料:明虾12只。

辅料:虾胶、瓜子仁各250克,猪五花肉50克,鸭蛋2个,咸面包4片。

调料:面粉、淀粉各25克、精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绍酒各少许、花油1500克。

制法:

1、将明虾洗净,头尾留住去中壳,从虾仁背割开剔去沙线,用精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绍酒腌渍。

2、猪五花肉剁成泥,加精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绍酒及适量蛋清、淀粉拌成馅料。

3、面包片切成长方形薄片12片,分别托在明虾肉身底部,馅料镶在虾肉上部,并插满钗子仁成松子状。制好先蘸匀蛋液,再滚匀混合的面粉、淀粉,然后下五成热的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装盘即成。

二.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炸枣

炸枣是厦门地区农家和街巷摊点的传统小吃。炸枣在江南称为“麻团”,用地产糯米、粳米粉揉成粉团炸成,中间不填料,外皮滚上芝麻,故称“麻团”。它的原料分为皮、馅。皮一般为上好地瓜,米磨或碾成粉,馅一般为花生、豌豆、芝麻馅,也可用蔬菜,或者肉馅,笋馅。把馅包在皮里,放在沸腾的油锅炸,口感甚佳。

三.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土龙汤

土龙:学名“食蟹豆齿鳗”,凶猛爱偷吃,养蛏户说起它来恨得牙痒痒

土龙汤,不用说,在厦门生活过半年以上的人,没吃过也听过了。去过海沧海鲜一条街的人,更是对土龙汤滋补和美味津津乐道。不过,你知道它的真名叫什么吗?你知道吗,土龙是养殖渔民最痛恨的“土匪”呢。它的学名叫“食蟹豆齿鳗”。

“食蟹豆齿鳗”,顾名思义,这东西连螃蟹都吃,足见其凶猛。很多人也觉得,土龙吃的都是海鲜珍馐,那它的肉可不营养美味吗?

不过,养缢蛏的老杨说起土龙却有一肚子火:“我们最害怕的不是缢蛏生病,而是土龙偷吃。蛏苗主要的敌害之一就是土龙,一群的土龙溜进蛏埕里悄无声息地猛吃蛏苗,等你发现,这家伙已经跑了。”

专家说,穴居肉食的中华须唇鳗、食蟹豆齿鳗等凶猛蛇鳗,最喜欢吃海鲜了,它们在立夏前后窜进养蛏的埕中吃蛏,到秋季后退到海中越冬。过去,很多蛏农对于中华须唇鳗、食蟹豆齿鳗,还会采用药物毒杀呢。

食蟹豆齿鳗生命力极强,老渔民说,这种东西能在堤坝上钻洞穿行,你如果围起几亩养殖池来养蛏或者虾蟹,这东西就会闻讯赶来,钻进来狠命地吃。因此,养殖户投苗之前,都要用些有毒农药撒在养殖池,把这些“土匪鱼”毒死。但事实上,它命大着呢,一般的剂量弄不倒它,倒是撒药的后遗症不小,弄不好会把池里的蛏苗或鱼苗放倒。这些年禁止养殖池使用这些有毒农药,养殖户们一说起土龙来,那真的是谈“龙”色变。

四.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蚝仔煎

蚝仔煎为厦门最具风味的传统大众化名点。它以鲜牡蛎为主料,掺入适量的地瓜粉,再加入已切成小丁节的鲜蒜或韭菜及少许的盐,倒入热油锅煎炒而成。其味鲜甘美,糯芳香,富有营养。若再加上一点沙茶、辣酱等佐料,或加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为可口,滋味更香

冬至以后,随着牡砺(闽南称蚝仔)盛产季节到来,厦门的蚝类小点心相继应市。其中“蚝仔煎”的独特风味,更是脍炙人口。

提起厦门蚝仔煎,民间有“土地婆,不吃蚝”的传说。据说,土地公原世上人人一样富。土地婆生气地说:“世界上人人一样富裕,咱们闺女出嫁,就没有人给抬轿子啦,要让富的富顶天,穷的无寸地。”人们恨透土地婆。听说土地婆不爱吃蚝肉,偏在她诞辰时用蚝肉和番薯粉制成“蚝仔兜”供她,表示报复。从食谱发展看,“蚝仔兜”,就是“蚝仔煎”的前身。

厦门蚝仔煎,选用珠蚝,还要求没有用水浸泡过的蚝肉,这样才不失甘鲜。其他原料常用青蒜,切成蒜段,并准备上等番薯粉筛过备用。烹制方法简便,先要将蚝肉、薯粉、蒜段和在一起加水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酱油,便可在平底锅中煎制。应注意的是:要用猪油,如用花生油,则要先热过。作料上锅前要先随手搅拌,避免薯粉沉淀,煎制时注意两面煎至酥脆,里熟边透。

厦门蚝仔煎还可加上鸭蛋或其他作料一起煎制,增加滋味,食用时要配上香料,如芥辣酱、辣椒酱和翠绿的芫荽,这样色、香、味俱全,吃起来十分可口。

五.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天竺辣木

天竺辣木是一种高营养、多功效的植物,富含人体所需的30多种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钙、钾、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古印度传统医学认为,辣木具有神奇药效,可预防300多种疾病,目前被科学专家誉为"奇迹之树"。

六.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厦门肉粽

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独数厦门肉粽最有名。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

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称烧肉粽,名符其实。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烹烧,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蓉、红辣酱、调味酱油、芫荽等,真是美味可口。

七.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姜母鸭

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

厦门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成菜味道鲜香,甘辛兼备,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厦门姜母鸭一般以套餐的形式出现,其吃法类似于北京的涮羊肉火锅。“姜母鸭”上桌后,可随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配菜烫食,最后还可以上一些杂面煮食。

八.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鳄鱼屿蚝汁

鳄鱼屿蚝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厦门洋江蚝油进出口公司生产的鳄鱼屿蚝汁、鳄鱼屿蚝油正式获得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一举成为厦门市首家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的企业。

厦门鳄鱼屿蚝油“洋江”牌、鳄鱼屿蚝汁“洋江”牌产品的原料,来自同安海湾内的16个滩涂及五个海屿。其地理方位位于福建东西沿海。早在100多年前,这里就因盛产珠蚝而闻名遐迩。厦门“洋江”蚝油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蚝油、蚝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因如此,厦门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保护小组选取了厦门鳄鱼屿蚝油与蚝汁“洋江”牌这个能体现厦门特色的产品作为第一个原产地标记注册的产品。经过半年来的企业辅导、原产地标准考核,终于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评审小组的现场评审,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企业。这是厦门检验检疫局原产地保护小组考核通过的第一家企业。

原产地标记注册工作是国际上广泛开展的一种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贸易健康发展的做法。原产地标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商品的质量和信誉。同时,原产地标记还有促销、识别、广告、受惠等功能。而厦门市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温馨的国际旅游城市,还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名、优、品。有关部门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产品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充分利用原产地标记扩大自己产品的出口,为“厦门制造”在海内外叫响名声。

九.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菲菜盒

用面粉拌猪油做皮,猪腿肉、虾仁、扁鱼、荸荠、韭菜、红萝卜、冬笋、豆干等混合起来做陷,包成一个个圆饼形,油锅热炸后趁热吃,芳香扑鼻,酥脆鲜美。

十.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马巷贡糖

马巷古有“贡糖、香饼、烧炸枣”三宝。贡糖现称花生酥,俗称“豆仁夫”。贡糖顾名思义,制作时把花生仁炒熟,去膜、去臭粒,用一根圆木棍,长约一尺左右,末尾留一把柄,工人用圆木棍放于一厚木板上使劲把花生仁捣碎成末,再和上馅糖,使其粘连压成薄片,薄片卷成约二公分宽的长条,用刀切成约三公分长的小块,然后五块包一束,贡糖上下面还夹上竹叶以吸湿气,再包上纸以防潮。每五小束又包成一包出售。贡糖吃起来又香又甜又酥,是饮茶的好“茶配”,特别是老年人最喜欢。古时马巷一带盛产花生,故贡糖作坊多,其中马巷福三春糕饼店制作的贡糖名闻遐迩,大量销往厦门、泉州、漳州甚至台海各地,生意做得很旺火。各地信徒每逢初二、十六都用“豆仁夫”去敬观音佛祖,龙海一带还用作订亲礼物,成为一种吉祥物品。

“豆仁夫”的由来在马巷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据说古时马巷有一位姓蔡的儿媳妇,既贤惠又孝顺翁姑,人们称她大孝妇。其翁姑年迈掉牙咬不动喜爱的花生。其儿媳急在心里,于是就去向人家借来小石臼把花生仁捣碎,再拌上红糖让翁姑“配”早茶、稀饭。翁姑心喜,逢人就夸,因此有好多人也跟着这样做。后来糕饼坊老板发现这是一大商机,就精心研制推广了,遂成马巷名点。据说明代同安地方官曾以“豆仁夫”为贡品进献朝廷,备受皇上称道,故名“贡糖”。现在的“金门贡糖”誉满两岸,可说是马巷贡糖的传承和发展。

信息来源:翔安区人民政府 作者:洪得强

厦门下饭菜的十大特产厦门有什么特产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