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达卡卡村特产怎么买 塞尔达自建村能买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29 06:59:50

一. 海南省 琼中 长兴村槟榔

槟榔是海南四大名药之一,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C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功效。槟榔树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分布较为普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和云南的南部地区。海南岛种植槟榔据史书记载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远在唐宋时代已闻名岛外。槟榔在海南栽培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槟榔文化”。

琼中县琼中县和平镇长兴村是一个黎、苗、汉族聚居村落,全村有人口1400多人,地处五指山腹地,山青水秀,是万泉河、南渡江和昌化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来是海南南药,特别是槟榔的主要产地,种植了约8000亩槟榔,生产优质槟榔。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楚村粉丝

楚村粉丝

粉丝是楚村镇的一大,加工粉丝在楚村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生产粉丝是在1970年以后,盛于1990年前后。

红薯是加工粉丝的主要原料,由于楚村盛产红薯,所以其出产的粉丝第一特点便是量大,盛产之时,几乎家家加工粉丝,每日有十余万斤粉丝外运,集市也几乎成了粉丝的专用集市;二是净白,粉丝纯白(煞白)不是上品,以青白为最佳,且无黑点在上面;三是手握不脆断,有韧性、角劲、耐煮。其丝有粗有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生产队为加工主体,盛行扁粗粉丝,又称为粉条,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大量外运(外地人喜细丝)粉丝便一律细化,有“楚村粉丝细如发、白如银”之说。

粉丝加工须纯净淀粉,其营养价值自不必说,主要是其口感甚好,顺滑爽口,角劲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楚村粉丝食用方便,用开水泡软凉拌或加荤热炒,做汤均可,特别用它做牛羊肉汤辅料,其味更妙。到了隆冬,来到楚村牛、羊肉汤馆,叫上一碗汤,趁热辣啜上两口,用筷子夹起一缕粉丝入口,再喝二两白酒,全身冒热,身心振奋,实是一番美妙享受。

粉丝生产工序很多,讲究技术性。其主要工序有两个。

一是提取淀粉。

首先将成熟的红薯洗净、粉碎,再入大箩冲水过滤,滤入大缸或池中的含有淀粉的水再经过沉淀,放去浆水和黑油粉,下面便是雪白的淀粉,最后将淀粉挖出凉干备用。

二是加工粉丝。首先将晒干或半干的淀粉过筛,大盆一至两个(轮流使用)先取一定比例的淀粉(以盆为单位计量)打芡(芡稀稠也有讲究)并放入适量的白矾粉拌匀;二是和面,将芡趁热倒入淀粉拌和。早先和面用人工,两三人一盆,几把手在面盆中用力揣揉,硬了放入热水,和透和匀。芡粉适中,芡多粉少,面团不能流动下不成丝或粉丝出现鼓肚疙瘩,芡少粉多,则使粉丝入锅后立即成了粉花或碎粉丝,这样,这盆和好的面团只好作废挖出,称为扒盆,扒盆的面团只好分多次掺入以后和的面团中,如此返工费时费力,所以和面的人往往都是技术较好的人员。进入19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用搅拌机和面,减轻了劳动强度。

面子和好后试瓢成功,则开始正式下粉,一口大锅装满水,已经烧开等候(不可和好了面子等水开,因为和好的面子凉了,也容易扒盆)七八个分工合作,动作协调,犹如工厂的流水线,哪一角活慢了都会出现窝工,影响下粉质量,往往是一盆面子一气呵成最好。

下粉时一人捶瓢,又称打瓢,瓢用铁皮制成,圆筒形,有把,筒深约七八公分,两头筒口直径15公分上下,一口稍大向上,方便装面,一口向下,筒口边沿铁皮内卷,可以放入带有漏眼的硬铁皮做的圆形瓢底,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下粗丝、细丝或扁丝的瓢底使用。下粉时,将和好的面子放一块于瓢中,打瓢人站立或坐于锅后,将粉瓢伸到锅水上方,用拳头或木捶向瓢中捶打,面团便经瓢眼下漏成丝入水,待瓢内面团下降后,立即有人往瓢中添面,称为添瓢,直到盆中面团添完为止。盆中面团也须不停搓揉,以防僵皮。称为盘分或盘面子。粉丝入水后经水煮烫浮起(水保持开而不沸)证明已熟(不加白矾熟而不浮)。一人捞粉,又叫刀粉(丝),捞粉人坐于捶瓢人对面,右手用一双长竹筷或一根长竹片,将煮熟的粉丝捞入锅旁边的凉水缸中,左手则在水中顺势将粉丝抓住捋顺,一反一正,入手中,满手为一把,掐断,递于旁边的洗粉者。洗粉人将接过粉放入凉缸中搓洗,上棒,再放入另外冰粉池中冰凉,捞出放在地面席子上面曲放称为蹲粉,然再洗而顺直,上架,洗、冰、蹲粉皆为消除出锅粉丝粘性,以免粘条而形成马马粉难以食用。如果无冻,下的粉称为风条粉,洗粉时须加入一些醒粉剂如豆油之类。冬天下粉有冰,称冰条粉,可在洗粉时省下一些工序,很是方便。后来技术有所发展,捶瓢用瓢架放瓢,不用手端,捶时有自动锤,冰粉有冷库,加上和面用的搅拌机,也算机械化了吧。后来又有了粉丝机,更快捷方便,但用其加工出的粉丝其味及耐煮性均难以和水煮粉丝相比。楚村粉丝质纯味正,价廉物美,远销全国各地,也的确给楚村人民带来不少实惠。

三. 河南省 三门峡市 义马市 湾子村凯特杏

湾子村凯特杏,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杏品种,属甜杏,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该杏果实近圆形。特大,平均单果重120克,最大单果重152克,肉质细微。汁液丰富,风味酸甜爽口,含有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凯特杏可鲜食,亦可加工为果脯,并耐压耐贮运。杏仁中所含营养物质对防治心血管病有明显疗效。

近年来,湾子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凯特杏、油桃等优质小杂果,仅凯特杏年产就达100万公斤,此举适应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群众增收。

四. 山东省 济南 平阴县 孔村炭素

孔村镇位于济南市西南部,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东靠肥城矿区,毗邻泰聊公路,国道105线、济荷高速贯穿南北,省道220线、329线临境而过,正在规划设计中的泰聊铁路、青兰高速穿越东西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拥有方圆1200亩的炭素工业园区,而且天然气管道布局合理,能源供应优势明显,炭素产业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 孔村镇炭素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炭素企业发展情况:1989年,孔村镇投资兴建了第一家炭素企业---平阴县孔村镇炭素厂。建厂初期,固定资产600万元,企业职工186人,年产炭素制品8000吨,产值1200万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自2001年起,孔村镇先后成立了4家股份制民营炭素企业,分别是济南万方炭素有限公司、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山东平阴丰源炭素有限公司、平阴龙山焙烧有限公司。截止2006年底全镇炭素工业形成年产30万吨生产规模,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0.8亿元,工业利税1.67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在90%以上。

(二)炭素工业园区情况:园区总面积1200亩,可以落户20家企业,现有企业8家,园区内有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水电配备齐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形成了一个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

(三)炭素产品情况:主要产品是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和阳极产品,产品品种齐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10月济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生产炼钢用炭电极,总投资755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4550万元,计划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投产,二期3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6万吨炭电极,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4000万元。 这样,孔村镇的炭素产品实现品种和用途的多样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007年力争全镇实现炭素产品40万吨,创汇4800万美元,销售收入11.9亿元,利税1.98亿元。

二、 炭素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现在,孔村镇成为全国的重点炭素生产基地之一,呈现出企业规模大,产品产量大,产品质量高的三大特点。拥有4家炭素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4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国际先进的炭素制品技术检测中心,炭素产品达到国际生产标准,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成为平阴县继玛钢公司之后的第二出口创汇大户。

孔村镇炭素产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多方面的引导、培植,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加大技该改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企业产能和规模等方面的努力,总结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0:

(一)优化发展环境,壮大支柱产业

多年以来,党委、政府一直实施多种工业扶持政策。出台政策的目的,一是体现对工业的重视;二是体现对工业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的一种鼓励导向;三是体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以少量的扶持资金来激发企业大的投入。几年来,我们先后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苗子企业发展、科技运用等兑现优惠奖励政策资金达到30万元。镇党委、政府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规划了120亩的炭素园,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配套建设。实行扶优、扶强战略,培植壮大骨干炭素企业,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社会各方面选拔、抽调优秀人才服务企业,从资金、劳动力、人才,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优先保障企业的发展,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形成了孔村镇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加大技改扩能力度,大幅提升企业规模和产能

按照“个体做优、骨干做强、群体做大”的总体思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改扩张。扩大产能,增加经济总量。围绕推动骨干企业膨胀上,2006年全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个,促进了企业的快速膨胀壮大。主要扩产改造的项目有:济南万方碳素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上6万吨焙烧炉工程,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利税2400万元;澳海碳素公司总投资1.2亿元新上8万吨预焙阳极自动化生产线,07年8月份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7亿元,利税6500万元;龙山公司投资2500万元新上5万吨煅烧炉及成型生产线和丰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成型生产线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以上项目的建设使全镇炭素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确保生产运营良性发展

在扩大规模抓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不断强化和规范内部管理。首先,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加强对车间、科室的考核,坚持任务与责任一起分解,一起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工作格局。其次,实行节能降耗战略,制定节能降耗方案,落实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目标责任;再次,积极推行人才强镇战略,在全镇树立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努力引进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人才,推动企业优化发展、良性发展。

面对与全省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面临更紧迫的发展经济的要求。我们在发展壮大炭素产业方面也存在制约因素:

一是资金问题。流动资金不足,企业运行环境趋紧。虽然新增贷款总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但与企业生产规模扩张的速度相比依然严重滞后,资金紧缺矛盾比较突出,流动资金缺口扩大。

二是人才问题。优秀企业人才不足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潜在的大市场,缺乏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专家型人才、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领先行业的高科技人才。

三是土地问题。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以及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将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工业用地紧张。

三、应对措施

(一)坚定长远和突破目标不变

炭素工业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必须从战略上研究发展工业的目标思路和对策措施,大体思路是:围绕炭素主导产业,立足于现有的万方、澳海、丰源、龙山四大炭素骨干企业,总体目标是从2006年到2010年,用五年的时间,使炭素产业总的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在重点产品开发上实现除铝用炭素外,向高炉碳块、阴极碳块、工业硅电极、炼钢用钢电极等方面发展。

(二)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分析,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通过对工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控分析。及时查找指标完成进度中的差距和问题,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要紧紧咬住序时指标,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并努力促使工业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是大力开拓市场,拓宽发展空间。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抢占重点市场。围绕国家启动济菏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主动出击,重点突破,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加强品牌培育,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效应。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区人士的作用,争取引进一批对行业带动大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围绕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对外招商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坚持“镇外就是外”的思路,更广泛地利用“外资”。加强经济技术协作,扩大内联,积极吸引内资。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强对重点出口生产企业的扶植,发挥大企业的出口示范作用。积极引导自营进出口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引进人才。要把培养一批,引进一批,交流一批作为实施企业人才战略的方针贯彻下去。继续组织企业家进行培训、学习、考察,开阔眼界。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企业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继续搞好研发基地建设,抽调业务精干、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到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聘请专家教授,重点是引进一批管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

五.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 河南省 濮阳 南乐县 元村豆腐干

元村镇名产。元村豆腐干历史悠久,以上乘豆腐作原料精制而成,色呈乳白,咸淡相宜,味道可口,含水量适中,经久耐存,是酒席必备佳品。元村豆腐干市场信誉极高,每年春节供不应求,机关、饭店订购者络绎不绝。亲友间常做为礼品相互馈赠。建国初期。曾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七. 北京市 延庆区 里炮村苹果

里炮村位于雄伟的八达岭长城脚下,环境清幽,绿树掩映,金果流香。里炮村是首都文明村,北京市城乡信息中心2003年确立的北京市十大民俗旅游村。

里炮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宜于果树栽培,被称为“红苹果旅游度假村”。全村果园面积达到1000多亩,有果树5万余株,果品年均产量超过百万斤,种植苹果、葡萄、李子、银杏、桃、梨等20多种水果。其中“里炮”牌富士苹果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文明遐迩。

里炮村四季景,吸引八方客。阳春果花竞放,争奇斗艳;盛夏绿荫叠翠,凉爽宜人;金秋硕果累累,香飘四野;隆冬雪花纷飞,洁白如银。

八. 海南省 儋州 光村沙虫

光村沙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光村沙虫 -又称”海肠子”,动物学名称为“方格星虫”,产于沿海滩涂泥沙之中,外观长两寸左右,状若芦芽。沙虫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儋州的光村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沙虫。出产的沙虫以个体适中、肉质肥厚脆嫩而闻名。据说当地渔民讲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虫浮到浅海水面0时所捕捞的为最佳,特具补肾壮阳之效。光村的沙虫做法通常有两种,即爆炒和煮汤。其中“三色沙虫”已经成为海南的知名菜肴。

“三色沙虫”的做法——用料:鲜活沙虫(净)50克,青红菜椒各二个(约100克)蒜茸2克、姜丝1克、葱丝1克、麻油2克、胡椒粉1克、芡汤30克、湿粉10克、生油1000克(耗50克)精盐10克、味精10克、料酒20克。

制作:1、将芡汤、麻油、胡椒粉、湿粉调成碗芡(芡)沙虫整理长短一致,红、青辣椒切成粗丝,与沙虫一样长。2、中火热锅落油烧至七成热,将沙虫拉油至七成熟倒出滤油,原锅加热,倒入红、青椒丝炒至五成熟即起出。3、热锅加油,下料头,将沙虫、椒丝倒入锅中,赞酒,翻炒,下碗芡炒匀,加尾油上碟即成。

特点:红、青、白三色鲜明清雅,味鲜香浓,嫩滑脆爽,带有微辣味,口感甚佳。

光村沙虫 惟有光村镇海边浅海生长的沙虫品质最优。光村沙虫个肥味美,其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是滋补的营养食品。沙虫可清蒸、鲜炒,也可新鲜下汤,沙虫汤味道鲜美,肉质爽脆.沙虫也可晒干加工, 沙虫干是送礼上品。海南特色菜肴。

九. 河北省 邯郸 魏县 郭家堂村大葱

郭家堂村大葱

郭家堂村大葱,也叫“鸡腿葱”,脖子粗,嫩肥长,生吃辣味大,熟食香味浓,是农民的普通调味品,不论炒菜、拌凉菜、包水饺、蒸大包都离不开大葱

十. 甘肃省 兰州 七里河 东川乡马泉村红枣

东川乡马泉村:红枣
陕西特产脆柿子原生态特产软煎饼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