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的特产 赤峰巴林右旗美食攻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22 04:38:37

一.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右旗 巴林羊肉

巴林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林羊肉

地域范围

“巴林羊肉”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东经118°11′- 120°05′,北纬43°12′- 44°28′。总面积为10256.36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209.13万亩。具体地域范围是:大板镇、索博日嘎镇、查干诺尔镇、宝日勿苏镇、巴彦琥硕镇、幸福之路苏木、查干沐沦苏木、巴彦塔拉苏木、西拉沐沦苏木等9个苏木、镇,162个嘎查村。巴林羊肉地理标识保护规模为:年存栏肉羊260万只,年生产羊肉16639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巴林羊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生长发育速度快;体型较大,肉用羊体型特征明显;繁殖率较高;产毛性能及羊毛品质较好;繁殖性能强。为肉毛兼用品种,以产肉为主,无角,体格较大,体质结实,骨骼健壮,肌肉丰满,肉用体型明显,呈圆筒形,具有早熟性。头大,四肢细长而强健,体驱多为白色,头颈及四肢多黑色或者褐色。2、内在品质指标:巴林羊肉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2.04±2.00g/100g;钙的含量为5.23±1.5mg/100g。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不膻不腻,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3、安全要求:巴林羊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标识包装管理办法》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4、分级:按照NY/T630-2002执行,进行分级:一级、二级、三级。5、巴林羊肉屠宰加工技术:5.1、羊的宰前管理(按照检疫管理、运输前的兽医卫生监督、运输中的兽医卫生监督、到达目的地的兽医卫生监督、宰前检疫的组织、宰前检疫的方法、宰前检疫后的处理、宰前管理、宰后管理等流程方法进行);5.2、羊屠宰加工操作技术(严格按照屠宰流程进行,并进行宰后检疫处理);5.3、宰后检验及处理。严格按照上述屠宰加工技术,保障羊肉的质量安全。6、包装储存:分割羊肉需用聚乙烯袋或聚乙烯薄膜包裹,包装材料需坚固、无破损、清洁、无霉。捆扎结实、整齐美观、标明净含量、有质检合格标记,有品名、生产日期、生产工厂。包装完毕后实施冷冻储存,一是预冷:预冷库温0-4摄氏度,相对湿度75-84%,肉中心温度达7摄氏度以下,方可入冻结库。二是冻结:库温需在-25摄氏度以下,相对湿度95%以上,经48h肉中心温度达-15摄氏度以下,方可入冷藏库。三是冷藏:库温稳定在-18摄氏度以下,肉中心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下。7、运输:羊肉运输前实施兽医部门的产地检疫,并取得非疫区和检疫合格证明。

二.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右旗 温莎荞麦

赤峰地处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这里是东北乃至内蒙古最大的杂粮集散地,因其特异的地理环境,日照时差造就了当地杂粮的特殊品质,尤其是荞麦制品受到众多出口商的一致称赞。

三.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右旗 昭乌达肉羊

昭乌达肉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乌达肉羊培育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以当地蒙古羊为母本,以苏联美利奴羊、萨利斯克羊、东德美利奴羊为父本进行改良,到80年代末改良培育出200多万只毛质白色化,细度22~23μm改良型细毛羊。90年代以后应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向着偏肉用方向改良发展, 1991年由赤峰市家畜改良工作站制定肉羊育种技术方案。赤峰市委、市政府把昭乌达肉羊育种工作纳入了全市“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赤峰市农牧业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昭乌达肉羊新品种培育方案》并上报自治区农牧业厅,2007年自治区农牧业厅下达了《关于对昭乌达肉羊育种方案的批复》,2010年《昭乌达肉羊品种标准》审定颁布。2012年3月昭乌达肉羊由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正式验收命名。

肉毛兼用、肉用特征明显、胴体肉质好、生长发育快,其综合生产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品种领先水平,为我国北方牧区及半农半牧区肉羊业的发展提供了草原型肉羊主导品种。

地域范围

昭乌达肉羊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赤峰市北部六个旗县,东经117°06′—121°01′,北纬42°26′—45°24′。总面积67627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7563万亩。具体地域范围是: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翁牛特旗、林西县等赤峰市北部六个旗县71个乡镇(苏木),1188个行政村(嘎查)。昭乌达肉羊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2013年6月末羊存栏989.2万只,其中昭乌达肉羊存栏数123.5万只。羊肉产量50929吨。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五.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六.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右旗 巴林石

巴林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林石

据朱星白等《巴林石》所述,主要依据颜色、质地、纹理和结构,将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和图案石五大类。

鸡血石

巴林鸡血石指含有红色辰砂的巴林石,质地多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鲜红、朱红、暗红、橘红等。血形呈片状、块状、条带状、星点状等。各品种均以各种“红”命名,如夕阳红、彩霞红、牡丹红、金橘红。

福黄石

凡主体呈黄色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属此类.还可按色调及纹理细分若干品种,如鸡油黄、密蜡黄、流沙黄等。其中金橘黄可与田黄媲美。

冻石

凡透明半透明、无血又以黄色为地的巴林石均为冻石,是巴林石品种最多的一类。按其主体特征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冻、羊脂冻等。

彩石

凡无血非黄非冻的巴林石均为此类,最明显的特征是质地不透明而色彩丰富,因而品种命名也就丰富多彩,如红花石、黄花石、咖啡石、木纹石等。

图案石

指巴林石中带有各种天然景物图案并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一类,可凭借主题而命名。

巴林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 《关于给予“巴林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右政发[2006]6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现辖行政区域内矿区,即东经110°21′30″至118°24′30″,北纬43°46′00″至43°47′30″。

七.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苏尼特右旗 内蒙古口蘑

口蘑天然食用菌。历史上内蒙古草原盛产的蘑菇大都经由张家口市加工销售,因此有口蘑之名。口蘑分白蘑、香蘑、青腿蘑、鸡爪蘑、黑蘑等品种。肉质细嫩醇厚,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荤的美称。蘑茹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3.74%(白蘑含4.78),糖类3.51%,脂肪0.43%,纤维0.84%和钾、磷、钙、铁等矿物质,还含有维生素B、C等。蘑茹具有杀菌作用,历史上就有蘑茹药用的记载。自治区口蘑主要产区在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阿巴哈纳尔旗及呼伦贝尔盟、通辽市等草原地区。正常年景全区年产量可达50万公斤左右,其中白蘑约5万公斤。

八.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九.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新巴尔虎右旗 发菜

发菜是宴席上贵重的菜肴,历来受到人们的赞扬。白居易写道:“仰窥不见人,石发垂如鬟。”李笠翁在 其《闲情偶集.饮馔部》中称:“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为载者,则西秦所产之头发菜也。”

鄂尔多斯是发菜的故乡。一场雨水过后,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土地潮湿,发菜便吸吮着水分,慢慢膨胀变大,就像缕缕乱发,迅速地在地面上铺展开,黑如漆,细如线,柔如锦,广袤的土地马上就变成了蓝绿色和橄榄色。天旱阳燥时它便处于休眠状态,丝状体不分枝,丝弱体细。由于发菜营养价值高,十分珍贵,被誉为“荒漠之珍”、“高原之珍”、“戈壁之珍”。每100克发 菜 中,含有蛋白质20.3克,碳水化合物56.4克,钙2560毫克,铁200毫克。由此可见,其营养成分高于同量的肉类和蛋类。 发菜味甘性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利尿、止咳、解毒,并有滋补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妇女病、慢性气管炎,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一定疗效。 发菜食用,滑嫩、软脆、爽润,没 有异味。鸡、鸭、羊肉腥汤里放入少量发菜,或把鱿鱼、肚尖加发菜做成羹汤,味道鲜美适口。发菜的吃法多种多样。如将发菜洗净泡发后,上笼蒸蒸,切成段拌以姜丝、葱花、酱油、醋、糖,甜酸 适口,味鲜脆嫩,是下酒的极好凉菜。

内蒙古西部地区盛产发菜,被称为“发菜之乡”。用它可以做菜,烹制佳肴,同时也是馈赠亲朋的礼品。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与鸡蛋相比,它高于鸡蛋的蛋白质65%,热量将近两倍,碳水化合物达35倍。另外,发菜还有很高的食疗作用,对于高血压、肥胖症、佝偻病、气管炎都有一定的疗效。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巴林右旗大板镇特产巴林特产十大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