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的特产画 有家乡特产的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17 06:48:06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太仓肉松

太仓肉松已有一百多年的制作历史。1915年还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过奖。它选用新鲜猪后腿精肉,配以酱油、冰糖、鲜姜、大茴、黄酒等佐料加工而成,纤维细长,滋味鲜美,特别适合产妇、幼儿及病人食用。只要封口好,能存放四个月左右。

“太仓肉松”,名气很大,妇孺皆知。佐早餐,充冷盘,平头百姓的饭桌上司空见惯。那如丝如絮的肉松抿入口中,竞不用牙齿帮忙,就渐渐溶化在嘴里,一种咸中带甜的特有鲜味,在齿颊间久久留存。

太仓肉松对原料的要求是四个字:绝对新鲜。一头猪从屠宰到下锅,要严格控制在4小时之内,而且选用的是只需4个月就长大的太湖猪。正宗的太仓肉松和市面上“太仓式”肉松的区别,在肉质的新鲜与否上大有文章。

当然,做太仓肉松“这篇文章”,在烹制上更有其独到之处。

走进煮肉车间,可见8口三寸厚的大钢锅,两厢排开。一锅就是225公斤肉,八个膀大腰圆的师傅挥动大锹,不断地翻煮,大锅内的原汁原汤,要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收干在肉松里,肉又要煮到油脂全部泛起、滤尽,纤维酥而不烂。中间两次投放作料与翻炒的时间、火候前后不能相差几分钟。油脂含量、水份都要凭肉眼估计,肉一出锅就再也无法回锅重炒。因此,就是炒好的肉松,经仪器分析后,往往也分为一、二、三等品。

蓬松松,毛茸茸,似丝如絮,色泽金黄,浓香扑鼻的正宗太仓肉松开始包装了,一袋50克的肉松就可铺满一个8寸的冷盆。那鲜味渗透于肉松的每一丝纤维之中,真所谓“丝丝入扣”,脍炙人口。

谁是这一珍馔异味的创造者?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太仓城有门望族,一日大宴宾客,胖厨师倪水忙中出错,竞将红烧肉煮酥了,情急中去油剔骨,将肉放在锅里拼命炒碎,端上桌称是“太仓肉松”,不料举桌轰动,誉为太仓一绝。后来,厨师就去太仓南门开了家肉店,逢书场、庙会,总有听书人、香客购着解馋,也有逢时过节买了送礼的。抗战时,主人已换作倪德,在南门桥堍下开了家倪德顺肉松店,小本经营,时断时续。解放后公私合营,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太仓肉松厂。现代化的设备,使昔日的倪德顺鸟枪换炮,但烹制的绝招却得以流传、发扬。

早在1915年,太仓肉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甲级奖,l 991年又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然而,目前市场上冒名顶替的“太仓式”肉松太多,只有到太仓,才能真正品尝到货真价实的“太仓肉松”。太仓牌肉松曾在92年、93年、94年三次蝉联江苏省著名商标;1984年、1988年连续被我国商业部评为优质食品;1988年又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金鹤杯;1999年被《人民日报市场报(江南市场版)》与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评为“用户评价满意商品金奖”;2000年被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江苏市场用户满意产品”。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太仓白蒜

太仓地处江苏东南部,东北滨临长江,邻接上海。这里土地疏松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 沛,适宜白蒜生长。 太仓种植白蒜始于清代。菜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白蒜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品种:1978年以后,选育出高产优质的“太仓白蒜”纯化种。个大瓣少,圆整光滑,味辣抗菌,这种白蒜耐肥抗倒,抗病力强,蒜头色白。

“太仓白蒜”与上海嘉定白蒜、山东苍山白蒜、新疆白蒜齐名,并称为我国四大白蒜。

太仓地处江苏东南部,东北滨临长江,邻接上海。这里土地疏松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 沛,适宜白蒜生长。太仓白蒜始种于清代。因太仓土质适合种植大蒜,加之出口需要,于六十年代大面积种植。

太仓白蒜是从农家品种选纯繁殖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被全国农学会推荐为高优农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目前种植面积稳定在三万亩左右。太仓白蒜属苗、苔、头三者兼用品种,丰产性好。单株生物重约100克,蒜头平均重25~30克,蒜苔平均重25~28克,大面积种植亩产蒜苔300~350公斤,蒜头550~700公斤。太仓白蒜青蒜产量高,食用味美;蒜苔鲜嫩,辣味重;蒜头大而圆整,色泽洁白,蒜瓣大而均匀,一般为6~9瓣。太仓白蒜休眠期较长,不易早发芽,供应周期较长。 太仓白蒜是我国出口商品大蒜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也是出口种蒜的主要品种,自一九八二年起,太仓市种子公司已连续十九年向日方提供种蒜近伍千吨。

目前太仓白蒜远销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日本和香港地区。

三. 江苏省 苏州 太仓 双凤羊肉面

双凤羊肉面(又称:双凤肥羊大面)为太仓餐饮文化中的特色品种之一,以酥、浓、香、肥著称。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姓孟的师傅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双凤古镇西市梢开了一个面馆。因其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使得“双凤孟家羊肉面”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令名吃。

双凤羊肉面所以在众多的羊肉面中脱颖而出,有其一套秘传:首先是选购山羊品种,店家讲究选购体大皮薄肉嫩的“太仓山羊”,以阉割的公羊与刚成年雌羊为上选。第二,讲究宰杀,必反复洗净。第三,锅底置盘去壳新稻草芯草把,以防焦锅;锅之四周满塞白萝卜,以除膻味。第四,宰杀后将肉分档下锅,肉质较老的置下层,肉质嫩者置上层,然后再加佐料,文火焖煮。其面汤用烹羊原汤熬制,要熬得浓而不浊、油而不腻方用之。 其面以手工制之,俗称“跳面”,其特点是面条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口感极好。

双凤羊肉面选择的太仓山羊食百草而长,不像猪、鸡、鸭等吃含有激素的添加饲料,因此被誉为“绿色食品”。加之,在品尝双凤羊肉面的同时,还能欣赏、感受“羊文化”的独特内涵,故深受顾客青睐。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太仓香葱

太仓香葱系地方品种改良而成,具有独特的优良种性,是著名的地方特色产品。太仓香葱管细色绿、香味独特浓郁,乃调味保健佳品。主产本市近郊,常年栽种6000多亩,年产鲜葱2万余吨。

                  

太仓香葱在华东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主销于沪、苏、锡市场,占市场份额很高。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太仓双凤烧鸡

汉族风味菜肴。将涂过饴糖的鸡油炸,然后用香料制成的卤水煮制而成。香味浓郁,味美可口。

六. 江苏省 苏州 太仓 镇湖苏绣

镇湖苏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湖滨小镇,有绣娘8000余人(其中拥有初、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有4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刺绣的产业产业人员已超万人,还造就了多名国家级刺绣工艺师。 2000年7月8日,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长江银鱼

古称“脍残鱼”。此鱼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正规名字叫间银鱼,当地人众称“面杖鱼”。因这鱼细骨无鳞,色明莹如银,其味又极鲜美,故深受食客青睐。

平时生活于长江干支流中。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半年达性成熟。1冬龄鱼于4-5月从江河中进入湖泊,在湖边水草丛生地繁殖。亲鱼生殖后个体显著瘦弱,不久便死亡。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中。 个体不大,最大个体长约140毫米,重5克左右,为一年生鱼类。生殖季节形成渔泛,数量极为可观。银鱼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特殊风味,特别是产卵前的银鱼最丰美。除鲜食外,多 数晒干外销,商品名为“燕干”。干银鱼的蛋白质含量为72.1%,脂肪含量为13%,高于其它食用鱼。每百克银鱼还含赖氨酸4820毫克,蛋氨酸2308毫克,异亮氨酸4176毫克,缬氨酸4396毫克,苏氨酸6652毫克,如此丰富的氨基酸,是其它鱼种所少见的。每百克银鱼可供给热量407千卡,几乎是普通食用鱼的5-6倍;其含钙量高达761毫克,为群鱼之冠。

长江间银鱼是银鱼科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一般规格为 120mm 左右,最大个体可达 210mm ,体细长无色透明,没有鳞片,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吻部尖细,头部平扁,下颌长于上颌,背鳍后具一脂鳍,眼睛从背部看眼圈呈金黄色从侧面看呈银白色,活体腹面及两侧各有数行色素组成的小黑点。食性长江间银鱼为无胃型凶猛鱼类,食道之后即为直管状的肠,其幼鱼和成鱼食性差异较大,幼鱼阶段食浮游动物的枝角类,桡足类及一些藻类,体长 80mm 以后逐渐向肉食性转移, 110mm 以上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具有同种残食现象,在食性转化阶段尤为严重。长江间银鱼可吞食占自身全长 33-68% 的食物鱼,远远高于红鳍 鲌和鲌属可吞食占自身长度 20%食物鱼比例。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猪油米花糖

猪油米花糖是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镇的。太仓猪油米花糖这一沙溪传统土,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

光绪年间(1900年)沈缓之在沙溪开设了“鼎盛祥”糕饼店。产品以桃片、麻糕、酒酿饼、肉饺为主。第二年(1901年)在爆米花的启发下,独创了猪油米花糖,并且成为太仓一绝。后来成了太仓人探亲访友的送礼佳品。其后,沙溪也有做米花糖的糕饼店,如紫阳馆等,但其口味还是以“鼎盛祥”为最佳。

由沈缓之创立的沙溪鼎盛祥糕饼店生产的沙溪猪油米花糖曾在沙溪、太仓一带享有盛名。解放后鼎盛祥公私合营,成为沙溪糕饼加工厂。沙溪酿造厂职工李建永下岗后从原沙溪糕饼厂厂长周根宝处继承其制作技艺,生产猪油米花糖。但猪油米花糖有季节性,一般在十月开始,到第二年春节结束 ;受销量及时间限制,李建永一般根据订货需要进行生产。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太仓太师饼

美食原料

精面粉2.5千克(50个计量),配料:火腿丁300克,豆沙、白糖、鲜猪肉各500克, 精盐、葱花各30克,酱油20克,熟猪油1.6千克(耗100克)。

美食做法

1、揉面:先用面粉(l千克)与猪油(500克)和成酥面;再用面粉(1.5千克)、猪油(200克)、冷水(450窒升),分3次掺入揉成面皮。

2、白糖入碗,加入火腿丁、猪油(100克),拌成糖腿馅。鲜肉煮熟切成小丁,加入盐、酱油、葱花拌成肉馅。

3、成型:先将揉好的面皮摊平,把酥面放当中包起来褂平、卷起用刀切成 50个小团,把每个小团用手按平,包上芯子(甜的包糖腿、洗沙、咸的包肉馅),再接平成饼状。

4、锅上火,放入猪油(800克),待油温达三成热时,将饼下入油锅中炸至皮酥、心透,捞出控油即成。

太仓特产美食绘画图片画一画太仓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