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凤凰山有什么特产 昭通十大特产是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04 04:06:26

一. 陕西省 安康 汉滨区 凤凰山牌野生葛根粉

汉阴县天然葛粉厂( 安康)

二.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苦荞粑粑

昭通苦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昭通苦荞是云南昭通的。昭通苦荞麦是荞麦的一种,生长于昭通大包山。该地区荞麦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有益于改善身体状况,抗血栓,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昭通大山包的苦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所以荞麦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芸香 甙),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它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昭通苦荞产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涉及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大关县、永善县、盐津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共9个县 (区)的13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2′~105°19′,北纬26°32′~28°31′,东西长241千米,南北宽234千米,种植面积3.63万公顷,年产量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品质特征:昭通苦荞株形紧凑,株高85cm~124cm,茎 杆绿色、红色,花黄绿色。单株粒重一般为3.5g~5.8g,千粒重18 g~26g。籽粒为锥形卵状瘦果,果上有三棱三沟,棱圆钝,棱上有波状凸起,5裂宿萼,果皮较粗糙,皮壳厚,果皮的色泽因品种不同呈现黑色、褐色、灰色等。 2、内在品质指标:昭通苦荞味苦、性寒,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七种。淀粉含量≥60(g/100g)、总黄酮含量≥1.7%、粗纤维≥1.6%。 3、质量安全规定:昭通苦荞产地环境按照《NY5332-2006 无 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生产按照《NY/T 5336-2006无公害食品 粮食生产管理规范》执行。

三. 云南省 昭通 鲁甸县 昭通土豆

昭通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通洋芋(土豆)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洋芋以昭通的最为有名,而且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片、煎洋芋饼、干焙洋芋丝、炒洋芋丝、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等等。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苗族扎染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苗族扎染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可称为蜡染的姊姐艺术,但它的特殊工艺性能,突出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线绳,在纯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异的花纹图案、飞鸟虫鱼等,置入已准备好的蓝能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风透光处晒绳,那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图像便出现在你眼前。最后再做些防止脱麓的技术性加工处理,整个工序便告完成。扎染一般比蜡染价格要稍贵一些,小件的扎染作品,如头巾(3-10元/件),较大的扎染方布(50-70元)。扎染名师吴花花,张桂英的艺术作品因为艺术价值较高,作品以70-600元不等。

五.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凰单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于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乌岽山。其成品条索紧结重实,茶汤金黄明澈,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口感香醇,喉底回味甘鲜,且颇耐冲泡;饮毕闻杯,余香留底,大有“绕鼻三日不绝”之势,堪称“天、地、人”具备之佳茗。( 潮州)

属乌龙茶类。成品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具有独特山韵品格,冲泡时茶香四溢,且耐冲泡,饮后回甘。该茶产销历史约900余年。

地域范围

凤凰单枞,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dóng)山茶区。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

特定品质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叶片窄长、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色深绿,叶面微隆,叶缘波状,叶身平展,叶尖渐尖,叶质厚而稍脆;芽叶淡绿,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113克;盛花期10月下旬,花而不实。 特性:芽叶生育力中等,一芽三叶期为4月中旬;产量中等,一般亩产干茶100公斤以上。特别适制高香型乌龙名茶。成茶天然姜花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爽口,有明显的姜花“特韵”,回味甘滑,极耐冲泡,饮之齿颊生香,成茶到年底“返春”回香,香味更佳。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名茶。抗寒、抗旱力强,扦插繁殖力中等。

文化典故

凤凰单枞,其名甚大,属条形乌龙茶。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区,历史久远,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均已有900余年,宋《潮州府志》载:"凤山名茶待韶茶,亦名贡茶"。现尚存300-400年老树龄茶树3000余株,性状奇特。其中几株单枞老树,尤为年久。最大者名“大叶香”,树高5.4米,树冠直径7.3米,5个分枝,平均枝粗34厘米,据测定树龄在600年余远。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在海拔1400多米的乌岽山麓,最高达达1498米。属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17℃,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霜期较短,年降雨量1900毫米。土壤多为乌沙壤或黄壤,土层浑厚,富含有机质,pH值4.5-6。茶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地茶农,巨富选种、种植经验。用于制作凤凰单枞茶,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出的优异单株,古时一株取一名,分株单采单制,皆品质优良,但名目杂繁。1950年就统一命名为"凤凰单枞"(史亦有此名)。

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铁铺镇、文祠镇、磷溪镇、官塘镇、登塘镇、赤凤镇、归湖镇、古巷镇、凤塘镇、万峰林场;饶平县浮滨镇、钱东镇、樟溪镇、浮山镇、汤溪镇、三饶镇、联饶镇、新圩镇、新丰镇、饶洋镇、上饶镇、建饶镇、高堂镇、新塘镇、东山镇;湘桥区的意溪镇、桥东街道茶区;枫溪区的云步草岚武、槐山岗茶等30个镇、茶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蓝印花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蓝印花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蓝印花布,以沱江镇为中心,在凤凰县境内普遍流传。沱江镇在清朝初期名为镇竿镇,位于凤凰县的中部,西与贵州接壤,东与吉首、沪溪交界。此地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沱江从腊尔山台地上发源,经过崇山峻岭,冲破万丈悬崖,流人沱江古城。这样优美的环境为蓝印花布这朵民间工艺之花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沱江镇山清水秀,是凤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以来,是湘黔边境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其优越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印染这一民间手工技艺得以流传,长盛不衰。

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主要分布在沱江镇、阿拉营镇、吉信镇、木江坪镇、廖家桥镇、山江镇、腊尔山镇等一带,以沱江镇为代表。

蓝印花布印染这一民间手土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天然的植物靛蓝、染坊、白布制作而成的,因此它离不开靛蓝。远在先秦时,我们的祖先已经懂得采集和种植蓝草作为染料。道光《凤凰厅志·物产》记载:‘旧蓝,终朝采蓝,蓝三种:寥染绿;天蓝如芥,染碧,槐蓝如槐,染青,三蓝皆可作靛,色成胜母……”这说明在清末所使用的靛蓝就有三种。苗族学者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中记叙:“或者苗族染布,向用本地所产之土靛……土靛之种类甚多,大别之,可分家靛、野靛两种。”旧时的民间染坊,常见染坊墙壁上贴有“缸水调和”、“缸中取宝”、“缸0金”等吉祥词。凤凰的民间染业大约起于宋初,盛于明清两代,到民国末年和新中国成立初年即逐渐衰落。刘氏家传染业已经传承了五代人,从刘大炮(即刘贡鑫)的曾祖起,大约在清代道光中期就开始从事染布行业,其祖父刘裕兴的染布坊十分兴隆,其父刘光成开始也盛行一时。传到刘大炮的手中时,沱江镇地区染行基本倒闭,印染技艺也随之消失,唯有刘大炮因全面地继承了祖业,时至今日还在继续从事印染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并且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刘建明、刘建新,使传统手工技艺得以继续流传下去。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沱江镇出现了数十家蓝印花布印染手工作坊,使得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得以复兴。

蓝印花布的工艺技术称为印染,而从事印染手工艺的人统称为“染匠”。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中,对染匠是这样介绍的:染匠,以染布为业。染布用土靛,变有用快靛(洋靛)者,一般将布下染缸三四次,每次由染缸捞出,均要洗净晒干,故染房周围都竖有染架。布染好后,用圆木柱卷好,以脚踩巨石滚压之,压过之布,正反分明,平光悦目。土法染布在我国各地都有,特别是居住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服饰及日常生活用品所用的布料,都是靠染制而成。现将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介绍如下:

1.花版制作:制作花版时,匠师选用色质优良的皮纸,用掇糊裱成五层厚的纸版,晒于后再在纸版上涂一层光油,晾干后,即成较为坚韧的花版。花版的大小根据布幅的宽度和使用的长度而定。在纸版上绘制花纹图案,由匠师雕刻成印版。

2.花版的图案雕刻制作:雕刻时,首先设计好各种花纹图案,然后把设计好的花纹图案绘制在花版上面。传统图案纹样,一般都带有吉祥如意、洪福康乐、子孙满堂以及万福来朝之类的寓意,如喜鹊闹梅、凤穿牡丹、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观音送子、鸳鸯戏水、双龙抢宝等。在花版上,染匠师傅用大小各异的工具进行雕刻。例如雕刻一只凤的图案时,其工具就有圆形凹筒铁凿、半圆形凹陷铁凿、长形铁凿、方形铁凿、菱形铁凿、三角形铁凿等30多种工具。一件蓝印花布印染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花纹图案的设计、绘制和雕刻。

3.蓝印花布花纹的印制:制作时,将白色家织布平铺在工作台上面,然后将花版压在白布上面,染匠师就用调好的石灰和黄豆粉拌和的灰浆,分次用刷子刮在花版上。刮浆时,分布要均匀,用力要均衡,直至将全部花版涂满。然后将花版轻轻取下,在白布上就出现了整块有序的花纹图案。

4.晾晒风干:把印好花纹的白布悬挂在木架上,晾干。晾布时不能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样会使印上去的灰浆融化流走。因此,晾布必须是通风透光的地方。

5.下靛:就是投放染料,也叫调制染料。投料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蓝印花布的色泽是否鲜活光亮,质量的成色是否上乘,都取决于染匠师投放原料(即下靛)这一至关重要的手艺。如果下靛多了,印花布的色泽就显得浓厚黑沉;下靛少了,印花布又显得平淡而无光泽。

6.搅缸:染匠把靛下在一只很大的水缸中后,为了使投放的靛料均匀,必须用一根木棒在染缸里反复搅动,使靛水的浓度平和均匀。

7.入染:又叫投染或浸染。制作时,将晾晒好的印有花纹图案的白布放入有靛溶液的染缸里浸泡,浸泡时间大约为十多分钟,然后把布取出以原样摆放于染缸之上的木架上,稍晾(即在空气中氧化)。稍干后,又将布料放入靛染缸里浸泡,第二次时间约十分钟左右,这样反复操作十多次,即可达到所需蓝色的程度。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来历。

8.洗布:染匠师傅往往把染好的布匹挑到河边上,将染布放在河里漂洗,直至把蓝印花布上的残靛洗净,并同时将原来刮在布面上的石灰粉刮洗干净。

9.晾晒:在染匠铺的平坝里,竖立有一排排高高的木架。晒布时,由染匠用长竹竿挑起一匹匹的布料挂在晾架上面,晾晒的布料有长有短,短的可达1-3丈,长的多达数十丈,晾晒的情景十分壮观。

10.卷布:晾晒干后的布料被水冲洗后,有很多褶皱,为使褶皱消除,染匠把洗干净的布料一匹匹有序地卷在木柱(即卷布柱)上,一捆捆有序地摆放在染铺里。

11.碾布:在染铺里,专门打造一块马鞍形的青色巨石,用以滚压布料(称碾布)。碾布时将一捆捆布料放碾石旁边。将布料用卷布柱卷上,放在凹形的碾下面,染匠即双脚踩在碾石的两端凸起的岩墩上面,双手握在护架上,双脚左右来回蹬动碾石,另外由人将被碾石滚压过的布有序地从碾石下拖出来,被碾石滚压过的布正反分明,平滑光亮,色泽柔和,花纹明艳丽,即成上等印花布料。

双面印染花布的制作方法:

民间传统的印花布多为单面花经长期的实践和创新,染匠师刘大炮创造了一种双面花的印花布技艺。制作时,染匠将制好的花版夹住布料夹紧摆平后,再在花版块上面刮灰浆,刮浆要细要匀,厚薄要一致。刮浆完成后,取下夹在布料上的双块版面,再将刮浆后的布料晾晒风于,再入染、漂洗、上架晒干、碾平即成。

黄豆粉浆液加工制成的新工艺品种:

用黄豆粉拌和成浆后,又用人工把花纹图案绘制在白布上,这是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独自创造的一种新蓝印花布印染工艺。黄永玉是凤凰县人。从小喜欢民间工艺,耳濡目染,也就爱上了蓝花布印染这一传统民间手工艺,特别是近年来,黄永玉多次返乡体验生活,频繁地与民间传统工艺印染大王刘大炮接触,受到深刻启发。因此,他大胆设想并尝试,在白色布面上用黄豆粉调成的豆浆画画。其制作方法是画家首先设计好一组图案和花纹,然后用画笔蘸黄豆粉调好的豆浆,在白布上画成各种花纹图案,乃至人物头像、动物形体图像等等。花纹图案画成后,同样要晾干,晾干后再入染,其后的工艺程序基本上和单面画印花布的工艺程序相同。

凤凰蓝印花布的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出现绞缬、蜡缬、夹缬三种印染工艺,而它与夹缬是一脉相承的。千百年来,蓝印花布是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采用土生植物靛蓝浸染,蓝色层次丰富、色泽厚重朴实,有越洗越鲜明的特点。它纹样纤细秀美、繁复多样而别具一格,构图大多以细密的小圆点联结、填充组成花纹,一般不用长线和大块的白色,也没有较宽的蓝底,这在全国的蓝印花布中比较少见。

凤凰蓝印花布浸染技艺,通过传承发展,制作出双面蓝印花布的新品种,在表现形式和技艺上获得了极大的突破与提高。凤凰蓝印花布具有极高的技艺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普遍的实用价值。

2008年,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之一。


刘大炮 刘大炮(蓝花布印染技艺)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大炮,本名刘贡鑫,男,1936年出生,凤凰县沱江镇人,刘家蓝印花布-传承人,师从其父刘元成。刘大炮先生出生在一个染匠世家,从他的曾祖起,大约在清代道光中期就开始了染布行业,其祖父刘裕兴染布业十分兴隆,其父刘光成开始也盛行了一时,传到刘大炮的手中时,沱江镇地区染行基本倒闭,染技技艺也随之消失,唯有...... 详细>>>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苗族酸汤菜

酸汤菜是凤凰古城的特色菜之一,不仅味道好,而且还可以调节口味,增进食欲,并且还有增加胃酸分泌的作用,起到改善消化的功能。所以,酸汤菜和血耙鸭子一样,是凤凰最具特色的主菜美食。酸汤菜的做法很简单,把青菜、白菜、韭菜、豆芽菜、辣椒、黄瓜、萝卜煮到快熟时,取出冷却。然后在放进酸坛内,加进一些酸醋和香料和冷水,密封好放在阴凉处,大约7、8天左右就成酸汤菜了。酸汤菜不但爽口、解渴,而且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能。吃的时候准备一碟辣椒粉,放点盐、豆豉或味精等调料,即成为酸、辣、咸三味俱全,即可口又能促进食欲的美味佳肴了。

苗家的酸汤菜除了蔬菜以外,还有酸鱼、酸肉、酸鸭、酸鸡等独具特色酸汤食品系列。这样,苗族人们不仅保证了自己终年都可以有肉、有菜吃,而且还可以作为款待客人的独特风味菜点。另外,酸菜汤除除了可以开胃以外,还可以起到排汗的作用,有的人吃过后便汗流浃背,这样可防治感冒。如果有机会到凤凰旅游的话,酸菜汤是不可不尝的特色美食。

八.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昭通剪刀

昭通剪刀,又称凹板剪刀。其特点是里口凹槽,剪尖茅草形,剪刃单线口。它向以嵌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锁轴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美观、经久耐用、价格便宜见长而闻名于滇川黔地区。1970年以来20年中,边疆多次参加云南省同类产品评比,全部指标均达到SG-185-80部颁标准,得分最多,受到与会者的赞誉。昭通剪刀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自50年代以来,由于制剪技术在吸取全国同待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量有新的提高,品种也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了小花剪、裁剪、家用剪、羊毛剪、修枝剪和铁皮剪等系列产品,可以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剪刀的多种要求。年平均产量在15万把左右。现昭通市剪刀社正积极研究第一3代产品,开拓新的市场。( 昭通)

九.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昭通风味咸菜

昭通风味咸菜小吃历史悠久,远在夏商时期。民间就有了风味咸菜小吃,流传的品种繁多,经过几千年的锤练发展,使制作工艺精细,用料讲究,形成具有独特形、香、色、味、鲜特点的地方风味。形。指咸菜加工中的主料、副料的刀切开头以及腌制成熟后的咸菜开头必须讲究。咸菜在刀切过程中常见的有:花朵形、圆莆、块、丁形、薄片、条、丝瓣形、梭形等成形后要求美观大方。香。是指咸菜经过加工后,所散发的合科各种咸菜特点的香气。一般含有钠、钾盐类的咸菜,具有咸香,比如,食盐(氯化钠)等。经过加工的腌菜、酸黄瓜、甘露、泡辣椒等、在它们的化学构成当中,都不同程度的含有乳酸。因此,具有各种酸香。其他类咸菜有酱香、五香、甜香、辣香、麻香(花椒香气)等。色。指加工咸菜中的主料与咸菜汁的色泽的配合。比如,酱汁、酱色、糖色、麦酱色、红色、玛瑙色、玫瑰色,食用色素等。都是在加工过程中,合理的整体色泽上的很好配合的结果。它包括蔬菜必须讲究新鲜,和加工咸角的色泽适当。最终经加工后的咸菜,各种色泽的配合要给人鲜艳、鲜美诱人的感觉。味。指咸菜入口时,所尝到的脆鲜味、辣鲜味、麻鲜味、甜鲜味等的滋味。并且要求咸、酸、麻、辣、甜、脆各味适当。蔬菜加工时,要掌握好咸菜加工的全过程,并保持不同咸菜的独特风味,还要求尽可能保留咸菜中的营养万分。由此构成了葳菜的咸醇、酸、醇、甜醇、辣醇等醇味,鲜美可口。鲜。指蔬菜通过加工,加入香料的作用。比如,酸 头、腌大蒜头,经过加工后,配入红糖、熟醋等佐料,经糖、醋的综合分解产生的谷氨酸,不加法治精,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咸菜的鲜味。昭通主要传统风味咸菜有:豆瓣酱、太和豆鼓、豆瓣豆鼓、镇雄豆鼓、卤豆腐、臭豆腐、甜酸 头、腌大蒜头、泡辣椒、辣子姜片、酢辣子、茄子酢、翠菜、三香菜、昭通老干腌菜、活腌菜、酸萝卜、萝卜爪、五香萝卜、无铅水晶松花皮蛋、( 昭通)

十.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血粑鸭

凤凰血粑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血粑鸭子是凤凰最著特色方域菜,制作时先将预先浸泡好的上等糍糯米装入瓷盆里待用,在宰杀鸭子时将鸭血溶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疑固后,上锅蒸熟。血粑冷后,将血粑切成小块小块的方块,然后用茶油煎熟。鸭肉和猪肥肉、花椒、植物油一起爆炒,炒干水分,再加入盐、酱油拌匀,加入清水,大火煮十几分钟,有香气溢出,再加入大红椒切片。待鸭肉煮熟时,再将血粑放入鸭肉里小煮,并掺合一定的香料,煮成色成金黄即可食用。血粑鸭子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到口香浓,让人食欲大增,少有的美味佳肴。

凤凰血粑鸭

凤凰县古城商会

11127268

血粑鸭

昭通十大特产是哪些云南昭通土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