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绿豆面 绿豆面美食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16 23:48:14

一. 陕西省 西安 灞桥区 灞桥臊子面

灞桥臊子面历史悠久,-称其为汤饼,苏轼在诗中也有描述,它以面条中加食用碱、臊子汤中用粉面勾芡为主要特色。打臊子时先将五花肉、冬瓜、黄花、木耳、红白萝卜、白豆腐、炸豆腐等食材切成丁放入锅内加调料炒熟盛出,再将早已煮好的骨头汤烧开,下白豆腐丁烧开用粉面勾芡后撒上蛋花、倒入炒好的菜丁,关火后撒入生韭菜点缀调味。最后将加了碱的细面条煮熟过水捞入碗中,再浇上臊子即可食用。白白的面条,挂着金黄的臊子混着红绿黑白各色菜丁,味道鲜咸,调上油泼辣子,常作为招待客人的第一顿主食,在灞桥以及周边的高陵、临潼等地区普遍流行。

二. 陕西省 西安 灞桥区 素臊子面

原料配方:

富强粉25千克花生油1千克香油500克黄花菜750克木耳250克粉丝1.5千克炸豆腐2.5千克白豆腐25块酱油2.5千克花椒、大料、味精、葱,姜、盐等少许

制作方法:

1.将黄花菜、木耳、粉丝用开水泡开,洗净改刀。黄花菜、木耳切成3厘米长段。粉丝切成15厘米长段。将白豆腐上锅蒸熟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块。再取25块白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沥去油,就成炸豆腐,待做臊子用。

2.将大锅洗刷净,烧干,放入花生油1千克,油熟后放入花椒、大料、葱、姜,然后放酱油、烧开再放入凉水35升左右,接着将黄花菜、木耳、粉丝、白豆腐、炸豆腐放入锅内,再加味精和精盐调味,盐以咸淡适口为准。待锅烧开后掏出放入大桶内,即成浇面用臊子。同时可随时加入香油。另外要烫点菠菜或白菜,加放到臊子中作菜码用。

3.面条可用机器压面,也可用手工擀面。面条的粗细不限,一般是用中条。将面条煮熟捞入碗中,再将做好的臊子浇在面上即成臊子面。

4.按传统作法也可用黄花菜、木耳和蒸熟的白豆腐、炸豆腐切成菱形小片,再用鸡蛋摊成蛋卷,切成鸭舌片制作成臊子。臊子锅内可谓上很薄的淀粉,用时加香油浇入碗中。

三. 吉林省 白城 洮南 大鹦哥绿豆

    大鹦哥绿豆。主产地洮南市车力乡、安定镇、黑水镇,年产量 2万吨。产品以粒大、饱满、色泽明亮、鲜绿无杂色、无污染、蛋白质高而闻名,深受日本、韩国、美国等外商青睐,被定为出口日本免检产品。( 洮南)

四.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长安菠菜面

提起陕西的小吃,泡馍、杂羔汤、烤肉、肉夹馍、孜然炒肉夹馍、腊牛肉夹馍......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今天强烈向大家推荐一种被我们忽视的小吃——长安菠菜面。
这种特别的面条的作法如果追溯其起源,唐代的"槐叶冷淘"当为其滥觞。以上记载看,这"槐叶冷淘"是采青槐嫩叶捣汁与面粉和匀制成面条,捞出沥去水加熟油抖拌,然后放井中或冰窑冷贮,用时取出调而食之。可谓是当时宫里的消暑佳食,当然一般布衣百姓是无此口福的(九品官以上者才能尝到)。槐叶青嫩不过几天,稍一见长,便苦涩难食,与几乎四季都有、味道鲜美的菠菜自然难比伯仲,可见民间妇女比之宫中御厨还要聪明几分。
菠菜面的作法:将新鲜去杆菠菜叶入开水略焯捞出(此时菠菜所含人体不易分解的草酸已溶入水中),晾凉后与适量面粉掺揉(不另加水),至面团完全变成绿色,稍"醒"一会,再揉一会,擀好,依各人喜好,切成宽或窄的长面条入开水锅煮熟捞入碗中,上撒适量精盐、辣椒面、蒜末,以滚热菜籽油(约一调羹)浇泼其上,再调人味精、酱油、香醋即可食。其特点是面条翠绿,筋滑鲜香,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叶绿素和维生素,弥补了单吃面食的不足。


五.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西安臊子面

特点: 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称,汤多面少,面条热得烫嘴,油要多。 主要原料: 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 简要介绍: 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很驰名
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称。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 西安)

六. 山东省 潍坊 安丘 景芝绿豆糕

绿豆糕

景芝镇传统小食品之一,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工艺独到,风味奇特,呈淡黄色,结构松软,富有弹性,味道甜美,入口即化,能消暑解毒,清肺利痰。分单料、全料两种。单料用绿豆和白糖制成。将绿豆煮熟晾干,去皮、磨细,加白糖调匀,用细筛筛在特制的方形蒸笼内,用铜铲压匀,割为适宜的长方形,蒸熟即成,全料绿豆糕,另加青红丝、玫瑰酱、核桃仁、桔饼等佐料,多味并重,让人倍感新鲜爽口,百吃不厌。

七.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面花

子洲面花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面花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美味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特色佳品,更体现传统文化情节。子洲南川面花源远流长,品味独特,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子洲县南川(何家集镇至淮宁湾乡)一带在寒食和清明节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捏面花,现在这一习俗仍然十分盛行。

每到寒食节的前几天,子洲南川的家家户户便把准备好的上好的白面和好发酵,再准备好黑豆,瓜籽、麻子等点缀用的材料和各色颜料等。捏面花的这一天,他们早早地吃过饭,然后女人们就开始做面花。有时候做得太多,就请邻家或亲戚帮忙。他们把发酵好的面团兑上一定比例的面粉,和好饧到,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和吉祥图案等,有男孩、女孩、抓髻娃娃、十二相属及各种飞禽走兽等等,其制作工具十分简单,就是刀子、剪子、梳子等,凡是生活中能见到的,他们都能捏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面花捏好后,放在锅里蒸熟拿出来放在用高粱秸制成的盖子上或笸箩、簸箕里,等冷下来后,再点上各种颜色,这样面花就算做好了。有些动物的眼睛常用黑豆、麻子或瓜籽来替代,这些都要在捏好未蒸时做好。做好的一些小型面花一般都挂在圪针的枝条上,这样既可以慢慢晾干,又便于观赏,有的可以存放到第二年的寒食节前。

八. 辽宁省 朝阳 朝阳县 朝阳绿豆

朝阳绿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朝阳绿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朝阳绿豆是辽宁朝阳朝阳县的。

朝阳县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非常适于绿豆的种植,据史料记载,已有2000多年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绿豆的主产区之一。朝阳绿豆以其种粒饱满,品质优越而闻名,其养分、口感、色泽均属上乘,素有“绿色珍珠”的美称。

朝阳绿豆

辽宁省朝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朝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朝阳绿豆”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域范围划分的函》,朝县政〔2014〕101号

朝阳小凌河农产品经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LH002-2013《朝阳绿豆》

九.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腊八面

“过个腊八,长(chang)个杈把”是龙高地区的民谚,意思是腊八节过后,白昼时间一日长似一日,难熬的漫漫长夜就要缩短了。因此,本地居民腊八节即要庆祝一番,初七夜,居民手持长杈,围绕篝火,手之舞之蹈之,彻夜尽情狂欢。初八吃腊八面。腊八面很有讲究,初七即用上好的小麦粉加入灰水搋好面,以湿笼布覆盖,每隔半个时辰揉一次,揉过七八次之后,才用细而长的擀面杖擀成直径一米五左右的面片,选一块平整的地,用笤帚扫干净,用略湿的笼布揩去未扫净的细土,将面片晾在地上,待面片变得略干燥时,那面片可以用双手提起来,打眼瞭去,面片通体泛黄,黄中透白,呈透明状。接下来便是刂面了,圆面片经两次对折后,呈扇形,选一直角搭刀,一手按刀,一手按面,手劲使匀刂去,刂出的面以细而匀称为上乘。民谣传作“腊八面,似针线,几口气也吸不完,来年日子不断线。”形象地反映了对腊八面的审美要求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寄托。面条做好后,便该是准备臊子汤了,原料一般选用黄花、芫荽、葱、豆腐、臊子、辣面、鸡蛋、红萝卜,豆腐是主料,切成厚约三毫米,长约六毫米的菱形。鸡蛋煎成厚约一毫米左右的饼子,然后同红萝卜一样切成菱形。菱形的豆腐、鸡蛋饼、红萝卜入汤后方可漂起来,煎汤讲究漂,汤煎好后,红白黄绿一起漂浮汇集,色香味俱全。这种漂汤的讲究不仅在于色香味,同样也反映了民众向上的愿望。经过演绎,本地居民也以“都想漂浮,谁沉底呀”含蓄的批评那些不肯忍让、不想吃亏、只想占便宜的人。

腊八这天天未亮,各家各户便起床生火了,大家每年都暗中使劲儿看谁家先端出腊八面来,博得头彩。各家男人蹲在大门外,面儿上说笑打趣,心里唯恐自家的腊八面端出来迟了,性急沉不住气得边说笑边咳嗽,给媳妇送信号。待盘子端出来,便急不可耐的冲过去,并不接盘子,捞起一双筷子,端一碗面条,急乎乎的走到其他未端上面条的汉子跟前,假意捞起一筷头面条,招呼大伙吃,实质上是炫耀自家面条的做工,其他汉子也便拱手夸赞头彩得主内人的手艺。

本地居民吃腊八面不叫吃,嫌俗气,叫吸,就是攒足一口气将一筷头面条吸到口腔里,不嚼断,图这个顺畅、绵长、久远的口感。面条入口后,柔滑、绵软却有筋丝,极具质感,在碗里泡一半个钟头不发浓,仍然有质感,这就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吸腊八面用的是安口窑、耀州窑的小花喇叭碗,白底蓝花,玲珑小巧,配上一团柔丝一样的腊八面,那可真是一种享受呀。吸腊八面时,主妇一般都会怂恿子女多吃几碗,颂之曰“腊八面,吸八碗,成龙成凤不一般”。

这种做工精细的腊八面、吸腊八面的情景传说是公刘居彬时,公刘的夫人发明的,后来公刘的后人迁居岐山,岐山将这种面称为臊子面,不过做工却已经没有彬县腊八面那么精细,口味也差了许多。岐山人具有商品意识,已经使臊子面成为一种地方小吃品牌。

十.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荞面煎饼

荞面煎饼

同家庄镇的西同鞮村有一个独特小吃——荞面煎饼,当地人称为“红油馇子”。这种荞面煎饼的形成大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初是摊完踅面后,有熟人来让摊个小些的,烙熟,吃起来感觉味道不错,从此便形成在大鏊上摊小煎饼的方式。再后来裹上调料,形成一种新的小吃。煎饼摊好,盖上净白布稍微捂一下,使其变软。然后放上红油辣子、葱花、大油、盐末和柿子醋,重新上鏊加热,让大油化开。再轻轻用手揉搓,使调料混合均匀,卷起装碗,递于食者。荞面煎饼软和筋道,加上葱香以及醋与辣子掺和后的特殊味道,大开胃口,直吃得口中吸溜,头上冒汗,却越嚼越香,吃上两三张才过瘾。

西同鞮村的荞面煎饼近年名气越来越大,五六家经营者还供不应求。县城许多人不惜翻徐水沟跑几十里专门驱车前往,大快朵颐,甚至特意用此招待外地朋友,让其领略地道的乡间小吃独有的风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的本村人更是要重温乡情,所以经营者即使除夕和大年初一也不停业。

绿豆面是哪里的特产陕西特产手工空心面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