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特产市场 抚顺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06 11:15:49

一. 辽宁省 抚顺 顺城区 清河大米

清河大米,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清河大米生产基地有着天然的绿色生态资源,出品源头环境的绝对绿色是清河大米的品质基础。耕种时,他们更是要求农户严格坚持统一稻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回购的“四统一”原则。这这里,多大面积每次施多少肥都是有标准的。如此高标准,保证了清河大米在每年的不定期抽检中稳过绿色食品认证关。

二. 辽宁省 抚顺市 清原满族自治县 清原龙胆

清原龙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原龙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清原龙胆”是指产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的龙胆草。东北生长的龙胆草又称北龙胆,系 图1 清原龙胆草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其药用成份是龙胆苦甙。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龙胆草是当地特色药材,品质优良,龙胆苦甙含量高于药典规定入药含量的5-9倍,除了大量野生生长外,归圃人工栽培早在20世纪后期已经开始。到21世纪初,已有3000多人掌握了较为熟练的种植技术。龙胆草已成为清原中药材种植的支柱品种。全年产量可达1000吨,占全国市场的80%,曾先后荣获1995年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2000年辽宁省中药材品种博览会金奖,2002年辽宁农业成果暨优质农产品奖,2003年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博览会“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单位奖”。. 2008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清原龙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清原龙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清原龙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清政〔2008〕1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所辖行政区域。.

三. 辽宁省 抚顺市 东洲区 大伙房水库鲤鱼

大伙房水库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伙房水库鲤鱼是辽宁抚顺东洲区的。

大伙房水库鲤鱼是抚顺市浑河水系的一个传统野生品种,备受百姓的喜爱。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在新宾兴起,后在沈阳建立都城。当时大批建筑用材料由新宾运出,不少物资又由沈阳运回新宾老家。此地是骡马大车运输往来必经之地,于是在此设置伙房,一日努尔哈赤与众将于水边合议,突闻鱼跃水面之声,遂循声而至,观之,黄毛鲤鱼结群跃于水面,众将忙跪拜于地,称“此乃天降祥瑞,寓意我主皇袍加身,成就大业之兆。” 从此,每逢重要聚会、乔迁、升学、婚宴定是餐桌必备菜品。大伙房水库纬度较高,不仅气温低水体温度也同样低于其他水域,以及库区内丰富的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造就了大伙房水库鲤鱼无论在品质上和质量上都优越于其他水域的同类品种。

所在地域: 辽宁

申请人: 抚顺市水产学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大伙房水库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由浑河、苏子河和社河汇流而成。地处:东经124°04′-124°21′,北纬41°50′-41°56′之间,养鱼面积70平方千米。距抚顺市中心18千米,周边有4个乡镇,23座村庄。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部感官特征:体形纺锤状,扁长而均匀,头小尾短,背脊高宽,腹部肥大,体态健美丰满。鳞大,背部鳞色呈淡黄褐色,体侧鳞色金黄。刚出水时,胸、腹、臀、尾各鳍均呈金黄色和橘红色,腹部白色或黄白色,较养殖鲤鱼体色金黄。对生活环境适应性强,食性粗广。触手滑润,蹦跳有力,腥味淡而鲜味浓。 (2)内在品质:大伙房水库的鲤鱼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佳,钙、铁含量较高,各种氨基酸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大伙房水库鲤鱼每百克含蛋白质17.4-17.5克、脂肪1.8-7.73克、维生素B20.036-0.166克,每千克含钙177-736毫克、铁3.9-24毫克。普通鲤鱼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7.0克左右,低于大伙房水库鲤鱼。 (3)安全要求:大伙房水库从2004年起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编号:WNCR-LN04-20008,近年一直保持有机食品认证,证书编号:1000P1200364。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有机食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NY5053-2005)执行,强化养殖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630.4-2011)、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97)、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标准。

四. 辽宁省 抚顺 东洲区 琥珀工艺品

   抚顺琥珀工艺品是利用抚顺露天煤矿的副产品——琥珀磨制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工艺品。琥珀工艺品透明如水晶,光洁赛玉石。抚顺琥珀雕刻历史悠久,艺人们根据琥珀原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天然特征,精心设计,巧夺天工。

五. 辽宁省 抚顺 抚顺县 三块石大果榛子

三块石大果榛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抚顺县所属山地的土壤、气候等皆适宜大果榛子的生长,目前,我县大果榛子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面积67公顷,年产大果榛子苗43万株,苗木繁育基地主要分布在海浪乡杨木村、松树嘴村、果木村,品种主要有辽榛5号、辽榛6号、达维等。

三块石大果榛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抚顺县现辖行政区域。

六. 辽宁省 抚顺 顺城区 满族八碟八碗

八碟八碗,为原满族饮食习惯,“八大碗”即八样菜,四凉四热,四凉里两荤两素,四热里也是两荤两素。

“八大碗”与满人的豪爽相匹配的,便是饭桌上的八碟八碗。碟是实实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当这高高大大的一齐落满桌,不由得你不举碗痛饮,畅快淋漓。

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乾隆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

“八大碗”菜名:雪菜炒小豆腐

、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

、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此菜最为代表性,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

七.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县 根雕艺术品

根雕艺术品

根雕艺术在新宾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跟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后来一些有心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新宾的根雕自然天成,豪放大气,颇有满族人遗风,与南方根艺精细织巧的风格截然不同。

由于多年来新宾的根艺成果显著,影响深广,“辽宁根艺学会”便设在了新宾上夹河镇根艺市场建于2000年。在上夹河村北,东南公路东侧。长约500米,占地面积20660平方米,共有20余所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以经营根雕艺术产品为主,兼营盆景、奇石、书画、花卉、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

八. 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 新宾林蛙

新宾林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林蛙,俗你哈士蟆、黄1、油哈蟆、红肚田鸡,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雌蛙输卵管干燥物是知名贵的中药材--哈士蟆油,也称田鸡油或1油。林蛙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18种和多种微量元素。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干蛙肉中含蛋白质79%,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位于辽宁东部清山绿水间的新宾县,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掀起林蛙养殖的热潮,县政府将其列为优势产业,按照科学养殖、精深加工、规模发展的模式,一手抓千家万户养蛙,一手抓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并于1995年被授予“中国林蛙之乡”的称号。

如今该县建设了中国第一个种蛙示范基地。率先在全国推广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展林蛙养殖精深加工的地区。全县现已建起两座大型种蛙繁育基地,推行半人工养殖、雌性诱变等科技措施,极大提高了养蛙效应,年收入达十万元的农户逐年增加。同时,当地药厂与科研部门连手推出了林蛙油胶囊与口服液、高级活性蛙油、林蛙精肉等系列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以及东南亚地区,使中国林蛙之乡的美名传扬天下。

新宾林蛙

新宾满族自治县土品协会

11082730

林蛙干(中药材);林蛙油(中药材)

九.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县 抚顺琥珀工艺品

抚顺琥珀工艺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抚顺琥珀工艺品是利用抚顺露天煤矿的副产品---琥珀,磨制而成的是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工艺品。琥珀工艺品透明如水晶,光洁赛玉石,抚顺琥珀雕刻历史悠久,艺人们根据琥珀原料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天然特征,精心设计,巧手雕刻成各种琥珀工艺品,备受中外的人欢迎。

抚顺琥珀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共3个区现辖行政区域。

十. 辽宁省 抚顺市 顺城区 豆面卷子

饽饽蘸豆面。满族有一传统面食叫豆面卷子,亦称豆面饽饽。祭神时多以此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将黄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长的卷子,其色金黄,食之粘且香。豆面卷子的作法来源于饽饽蘸豆面的吃法。而满族人吃饽饽蘸豆面之俗,则有一段佳话。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满族人的祖先都住在黑龙江以北地区,那里天寒地冻,不长五谷,人们都以打猎为生,吃兽肉,穿兽皮,生活极其艰难。有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但又不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就问部落里年龄最大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们:我只听我的爷爷说过,要想好向南走,南边有个长白山,那里不仅森林茂密,野兽成群,山下还能种庄稼,到了那里,生活就能好起来,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很受鼓舞,便带着少量生活用具和干肉,开始了南下长白山的部落迁移。一路上大家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不知趟过多少条大河,越过多少座大山,历尽千辛万苦。这年秋天,大家终于来到了长白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山高林密,半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密而肃穆的感觉。当时大家又累又饿,带的干肉已经吃完了,因为不知大山的根细,拖着疲惫饥饿的身子是很难上山去打猎的。大家正在发悉时,一个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两片庄稼说:“那是什么,说不定可以吃呢!”大家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只见一片火红火红的,一片是金黄金黄的。大家找来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火红的叫“苏苏步达”,金黄的叫“突粒”,是非常好吃的。于是他们就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把“苏苏步达”。磨成面,做成饽饽,又把“突粒”炒熟后也压成面,大家忙了一整夜。第二天,正在农历的十月初一,大家以“苏苏步达”饽饽当饭,以“突粒”当菜,当时没有桌子,大家都蹲在地上用手拿着饽饽蘸着“突粒”面吃。因为是第一次吃五谷杂粮,所以吃得特别香。为了纪念他们第一次吃五谷,满族中就留下了每年夏历十月初一不放桌子,不吃菜,不用筷子,手拿着饽饽蘸豆面吃的习俗。

抚顺特产十大必买抚顺土特产市场在哪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