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十大特产修水县白岭镇土特产 修水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04 14:55:55

一.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斋味豆猪肝

斋味豆猪肝

这是一道流传在修水县渣津、大桥及白岭一带的一道风味独特的下酒菜。现在县城许多餐馆都有这道菜,作为修水的地方传统佳肴招待来宾。

这道菜做法简单,选用石磨磨过的较粗糙的豆渣,滤去豆汁后置锅内炒熟,装入箱盒内压紧,待豆渣发霉收毛后,取出切片晒干,再用熏腊肉的方法进行熏制即成。这道菜炒食时须加大蒜、豆豉、白辣椒,并应加适量水焖熟,使豆渣干软化。白辣淑是用滚水汆熟后晒成半干的辣椒,口感十分脆爽,又因豆渣干色形如熏过的腊猪肝,吃起来亦别有风味,成为城市人下乡点食的一道名菜,并有“豆制猪肝”的美称。

“斋味豆猪肝”的名字据说是宋朝宰相张商英所取。宋时张商英曾为洪都转运使,见修水渣津兜率寺从悦禅师法席盛开,曾从兜率座下,一言有悟,得法于此,在兜率寺建有“问法亭”。宋绍圣四年(1097)江南大饥,朝廷遣张商英任洪州太守。此间,他多次来到兜率寺,吃过兜率寺的烟熏霉豆渣,觉得别有风味,并取名为“斋味豆猪肝”。后张商英施奉买田祝圣,重建修水黄龙寺佛殿、石桥、水亭等,并撰写“黄龙崇恩禅院记”,斋味豆猪肝这道菜不仅传遍仁乡、西乡,还传遍了全县。

二.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镇隆白鹅

信宜镇隆白鹅

三.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三熏火锅

三熏火锅 川菜“毛肚火锅”是出了名的,修水的三熏火锅就是根据这道川菜的做法,利用修水特有的熏制腊味和出产的花椒而创制的,因其味道独特,现已成修水一道名菜。

三熏火锅主料是:熏制的腊猪尾巴、腊猪(牛)肝和溪口的烟熏油豆腐。将洗净煮熟的腊猪尾巴切成小段,腊猪(牛)肝切成薄片,连同烟熏油豆腐放入锅中,加姜片,山椒、花椒、胡椒和肉汤、佐料,煮沸后倒入火锅内再继续煮。再将浸胀的薯粉丝、碱灰耙、豆芽、豆腐油、香菜等用盘另装备用,客人可随吃随烫。

三熏火锅又名“三腊火锅”,这名字的来历还有段故事。说的是改革开放后溪口一家农户三个儿子都结了婚,大媳妇是修水溪口源里的本地姑娌,二媳妇是儿子在外打工时带回的四川姑娘,三媳妇是老三的同学湖南妹子。过年时,一大家人相聚吃团圆饭。饭桌上,二媳妇称自己是“不怕辣”的川妹子,三媳妇讲自己是“辣不怕”的湘妹子,俩人试问大嫂怕不怕辣。这做大嫂的听出了弦外之音,知道两位妯娌有意用话敲自己,于是说:“我去做一道菜出来尝尝,大家比试比试”。于是就将腊猪尾巴、腊猪肝、烟熏油豆腐做成了一个火锅端上桌,大家吃得有味。吃完后,大媳妇对两位妯娌说:“你们看,我三腊(辣)都敢吃,还怕你们‘俩辣’?”两位妯娌也听出了言下之意,就说“你这腊不同于我这辣”。“怎么不同你个辣”?大媳妇马上接着说,“我这火锅用的是腊猪尾巴、腊猪肝、烟熏腊油豆腐‘三腊’,放的是山椒、花椒、胡椒之‘三椒’,怎么还比不上你们俩辣”,俩妯娌听后自知理亏,连说:“还是大嫂辣,还是大嫂辣!”

四.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西乡荡粉皮

西乡荡粉皮

修水山区农村的荡粉皮很有风味,特别是白岭一带的西乡荡粉皮,你若吃了保准还想吃。近几年,上海知青重游当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每次都点修水的“饣肖子艾果虾米蛋,米酒腊肉荡粉皮。”

荡粉皮先要加工。修水地方过去种麦子不多,更没有现在这种加工面条、粉丝的机械设备。平时一日三餐多吃饭,或磨粉做成粑、搞成糊吃。加工荡粉皮大都在夏、秋两季收割了早稻、晚稻后,俗称“打粉皮”。人口多家庭较富裕的一次要加工一担谷的米,一般家庭也要打几斗米的粉皮。若是过年或家中有什么喜事前,加工粉皮要2—3天时间。

加工前先把米洗净,用冷水浸泡两天,换水后磨成米浆,用勺子把米浆舀到粉皮盆中荡均匀。粉皮盆是用铁皮做的,平底圆形卷边,直径约一尺余。打粉皮时要用两个替换,荡匀后放开水锅中,盖上锅盖约煮2分钟。捞起粉皮盆,用筷子沿周边划一圈,粉皮就会脱落。把脱落的粉皮凉晒到半干时,切成丝或方形小块再晒干。若要使荡粉皮韧性好一点,还可在米浆中加少量红薯粉。过去缺粮食时还有往米浆中加磨醉的薯丝粉、苞芦粉、荞麦粉的,做成各种各样的荡粉皮。

煮食时,可用肉汤或鸡汤,也可先将肉末置水中煮熟,然后放粉皮下锅。粉皮煮到柔软即可,多煮则会失去韧性,甚至成糊状,起锅前加葱姜末和其它佐料即可。过去,荡粉皮不是能随时吃到的。家里来了客人,但客人又不能到家里吃饭,主人则搞2—3个荷包蛋,几块腊肉和一碗荡粉皮,俗叫“吃碗汤”、“打个点”;主人家杀年猪,要用猪血煮荡粉皮招待众乡亲,叫吃“杀猪饭”;主人请客,荡粉皮还是一项菜,叫“一只菜碗”。

相传这荡粉皮曾救过伍子胥的命。春秋战国时期,楚将伍子胥为逃楚平王太子建的诛杀,连夜向吴国奔逃。楚平王得悉后即贴告示,悬画像,重赏捕捉。伍子胥逃至吴楚交界的修水南楼岭,见这里设关防守,官吏盘查严紧,心中十分着急。这时正巧遇村夫东皋公。东皋公为人诚信忠厚,早闻伍子胥名气与为人,并深深为伍子胥抱打不平,且有恻隐之心,当即就把伍子胥接到家中,思考着怎样设法让伍子胥混过关卡入吴。

东皋公发现家人黄虎纳与伍子胥面貌相象,形体也差不多,就想从这里打主意。第二天早起,见伍子胥一头白发,即拍手称好,连道:“瞒天过海,可得万全”。原来伍子胥见关卡盘查甚紧,唯恐落入敌手,想自己父亲和哥哥都已被楚平王诛杀,如若落入敌手,将会无人为他们报仇。焦虑过度,一夜未寝,竟须发皆白。东皋公安排家人黄虎纳穿着伍子胥的衣服,扮着伍子胥的模样;伍子胥则扮成一个买卖人随后。这黄虎纳临行时拿起一块邻家刚凉晒的粉皮,掏了几个洞贴在脸上,大步向关卡走去。至关卡时,守关士兵一见就怀疑,揭开粉皮见黄虎纳貌与画像相似,认为就是伍子胥,于是就围了上来,黄虎纳又有意挣扎了一会,于是,须发皆白又化装成买卖人的伍子胥则乘机混过了关卡,进入了吴国境地。

尔后,东皋公出面质问:“为何抓起我的家人?”士兵经查问,发现被抓的人确实是黄虎纳,便放了他。守关士兵立即打锣追赶至路口(今路口乡),但伍子胥早已顺利过了太平岭,到吴国的艾城了。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将东皋公所在村叫东皋村,将路口那里叫“打锣岭”,将过关脱险的山岭叫“太平岭”。东皋公施巧计、黄虎纳贴粉皮救伍子胥的事一直流传至今。

五.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沙镇呱嗒

沙镇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个头很大,有肉馅和鸡蛋馅,香酥可口,价格实惠.制作技术精巧,味道鲜美。其馅料有肉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包制时,先用烫面和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馅料,两端捏实,轧成椭圆饼型,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可口,加之有馅有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胃口自由选择肉馅或蛋馅,备受普通百姓的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搭配小米粥、吊炉烧饼可谓丰盛早餐。

关于呱嗒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呱嗒形似艺人说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取名叫呱嗒是因为将其吃在嘴里,会发出“呱嗒”的声音;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制作呱嗒的时候,制作工人把面团制作成呱嗒型时,擀面杖与面团在案板上结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拟声声音,尤其是制作完毕最后一下的响声最大,也最为清脆,顾名曰“呱嗒”。

众多呱嗒中,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而沙镇呱嗒又以“杨家呱嗒”最为有名。沙镇东街的杨氏家族,从山西老家带来祖传煎肉饼的绝活,郑板桥到范县做县官时经过沙镇,便前去亲眼看看。郑板桥正对着一个生肉饼专心致志地看时,被身后的人撞了一下,他的一只手正好把一个生肉饼压扁了。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把这个被压扁的肉饼煎熟吃了,顿感味道特别,照此又煎了几个,照样很香。后来,主人根据当时郑板桥压生饼的声音和形状,取名为呱嗒。

历经200多年的传承,连杨氏家族的传人们目前也无法断定,他们的先人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取了“呱嗒”这个名字。近几年,呱嗒走出乡土,流传到了各地。很多在外上学的学生,离开聊城时,通常都会带上几个呱嗒送人,有的被带到深圳、香港、澳门,还有的被带到了新加坡。有到沙镇不吃呱嗒,等于到泰山没看日出一说。很多来聊出差、旅游的,都慕名前来吃呱嗒。

六. 河北省 张家口 怀来 镇边城核桃

镇边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南部山区,紧邻北京市门头沟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7′,北纬40°17′,海拔高度842米,主要产业为核桃。镇边城核桃的栽培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核桃粒大壳薄、果仁饱满、香脆可口,含有很高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卵磷脂及赖安酸,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对增进细胞活力、促进造血与毛发生长、提高脑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颇受国内外消费者及旅游者青睐。2007年成功注册“镇边城·万历”核桃商标。2009年该村采取“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党支部牵头成立核桃协会,使全村的核桃产业迈进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培、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轨道。目前,全村核桃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亩,每年核桃产量达80多吨。2014年,该村以“镇边城·万历”核桃品牌为支撑,引进文玩核桃种植嫁接15亩。目前,核桃产业已经成为镇边城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今后我们将立足实际,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加快农民致富为目标的原则,热烈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镇边城村投资开发核桃产业。

七.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怀远豆角干

豆角干 采摘嫩豆角,去蒂撕茎洗干净,置开水锅中氽过,捞起晒干即可。食用时先发胀,再切成寸长小段(也可先切成小段再晒干),用辣椒加佐料炒肉,或用作蒸肉之配菜,其味特爽。

八.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田马镇香瓜

田马镇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较好,发展农业生产有良好的自然优势,盛产小麦、玉米、蔬菜、瓜果等。近年来,全镇立足发展现代化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大力培植优势产业。从1992年开始种植香瓜,发展至今,全镇现有香瓜大棚2万多个,占地4万亩,并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了10万亩的种植规模。2000年3月,田马镇被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香瓜第一镇”。2001年3月,注册的“王婆”香瓜品牌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为33261万元;同年底,香瓜批发市场确定为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

九.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葛公镇祁红茶

葛公镇:为祁红茶

十.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白切蒸腊肉

修水怀远人喜腌腊肉,每年冬令时节为腊肉腌制期。其制法是:将鲜猪肉切成长条,五、六斤一块,洗净后凉干,烧红锅将粗盐炒烫,将猪肉置锅内翻滚,摩擦至肉皮呈淡黄色,猪肉出油并散有微香,取出装大木盆内,并在骨头处撒上热盐,腌一星期左右,候盐水渗入肉后,拿出来扫去盐粒,再用绳穿着挂于太阳下暴晒,使肉呈微黄。另安烘炉,撒上谷壳、花生壳、茶子壳等。燃烧不见明火,只冒烟不熄灭。将肉摊于炉架上,以纸遮盖、熏至肉呈橙红色为佳。熏制好的腊肉挂干燥处,供过年和来年清明节吃。到第二年雨季来临前,将剩下的腊肉埋入谷缸或薯丝缸中保存。

熏制成的腊肉烹调不任蒸、煮、炒、焖、炸均可,这里介绍的是两种简单的做法:一、取新鲜腊猪肉洗去污秽,切成很薄的小片,剥几个蒜头拍松,将腊肉铺盖其上,放蒸笼蒸熟。其香扑鼻,特别开胃。如果是白切腊猪头肉、猪顺风等,其味更加清爽。义宁陈氏“五杰”是客家人,清维新四公子之一、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陈三立最喜这道菜。据其孙女陈小从回忆,在庐山松门别墅居住期间,每年的团圆饭桌上必有一大碗蒜头蒸腊肉。二、将切成很薄小片的腊肉,待米饭快干水时铺在饭上蒸,至饭熟时夹起至盘中食用。这种白切蒸腊肉象一只耳朵形状,晶莹透明、香味扑鼻,食之爽口不腻。听说-那年来修水,修水特制的白切蒸腊肉受到他们的一行的赞美。陈三立长子、著名画家陈衡恪在《吃熏肉》一诗中写道:“……雕盘出熏肉,云是吾母寄。郑重饷邻友,食饕宴昆弟。沾唇饫亲慈,举著夸国粹”。熏肉就是腊肉,当时大师在北京把腊肉称之为“国粹”,可见此物之美味。

修水十大特产排名修水十大特产排名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