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软儿梨的特产 武威软儿梨哪里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04 20:01:17

一. 甘肃省 武威 河西猪

河西猪以产在甘肃河西而得名。河西猪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20个县市的农业区与浅山区。

生长环境:河西走廊自古是“丝绸之路”的通道和重要的农业基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多风沙、日照强,蒸发强烈,种植业靠积雪储水灌溉,所有这些自然生态特征,是造成河西猪明显区别于甘肃其他地方品种猪的重要因素。本产区除农作物外,还种植甜菜、胡萝卜、苜蓿、草木樨和箭舌豌豆等饲料作物。

外貌特征:河西猪种有大型、小型之分。大型猪60年代已绝种。小型猪以体型小、结构紧凑、皮薄、骨细、外形清秀为特点。颈长而单薄,鬐甲明显突起,背窄胸浅,背凹,肋骨弓圆,腹大下垂,臀部倾斜,后肢较前肢高,体型略呈前小后大的梯形。皮薄而有弹性,全身无皱褶。毛色沿祁连山地的猪多为黑色,川地灌区多饲养黑白花猪,亦有棕色猪,各种毛色多具有不完整的六白。除六白特征外,额部着生一丛白毛,称“玉顶”。唇端多为粉白色,称“粉嘴”。颈部和背部粗毛间有卷曲绒毛,夏秋脱落,初冬复生。头轻,嘴直呈楔形,额部仅有两条不清晰的纵形皱纹,鼻梁横纹不明显,耳小下垂,两耳距宽,耳根硬,耳短于嘴5~6厘米,长者与嘴端齐。背腰凹陷,腹大小垂,腹部皮肤紧凑,06对,亦有7~8对者。0细长,排列整齐,较纤弱。前肢端正,后肢软弱呈刀状,多卧系,是一个血统来源复杂的小型地方品种。

品种性能:河西猪属我国地方猪品种,中体格、体重较小,成年公猪最大体重104公斤,成年母猪平均体重82公斤。性成熟早,公猪3~4月龄开始配种,母猪4~5月龄开始配种,母猪可利用10年以上,一般正常繁殖年龄1~5岁,产8胎,产仔数一般10~14头,最少5头,最多27头。平均产仔数11.71头,育成率89.63%。河西猪在农村肥育,主要用糠麸饲料。10月龄活重50~60公斤;两年活重可达120~180公斤,用较好的饲料肥育,增重速度较快。8月龄为适宜的屠宰期(12月龄屠宰较为经济),屠宰率较低,活重70公斤时屠宰率为62.87%。肉红色,肉质细嫩,呈大理石结构,口味佳美,皮薄骨轻。母猪护仔强,耐粗性差,挑剔饲料,喜食精细的各种熟食,不喜食青绿饲料。河西一带引进的苏白、长白、巴克夏和内-四个品种与河西猪杂交效果好。

二.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浆水面

在百味小吃中,凉州浆水面可称一绝。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关键在于浆水沤制的好坏。所谓浆水,是用新鲜的芹菜、白菜、甘兰等叶类蔬菜在开水中略烫,然后浸入盛有凉开水的罐中,加少量旧浆水作“引子”,密闭罐口,经乳酸菌的作用,一周左右菜有浓酸味,并带有清淡的特殊香气,这时便可食用。做浆水面时,先将沤制好的浆水舀一勺入锅,并根据酸味浓度和食用者要求,酌情加清水兑合,烧沸,再加葱花、香菜、食盐、辣椒等调味品,待凉即成。煮熟的面条,调入清凉的浆水,吃一碗顿觉清凉透心。还有不少人独具匠心,把浆水直接作为一种饮料,在夏季代替茶喝。原因是浆水中含有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清肠利尿,有益于身体健康

三.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荞麦

荞麦是蓼科植物,却一副天生丽质,茎绎紫色,水灵灵透明,像红珊瑚枝;叶脉像用朱笔勾画过似的,红色筋络历历在目,荞麦的花,细致、纯朴、粉白透姻脂色。一串串,一技枝,极繁,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农村净朗活泼的小姑娘,一笑,满脸都是阳光

养麦花这么美,那是有缘故的。传说先祖们的时代,凉州非常富饶,一年收的粮食当年吃不完,就有好多人不敬天道,暴殄天物,懒惰不思农事,邻里相争,兄弟反目,常出恶事,玉帝知道了后非常生气,要惩罚凉州百姓,使命将五谷棉麻全部收尽,“九天玄女”奉命行事,最后拔荞麦,没留意,援破了手指,她见这东西似乎不是什么正经庄稼,便不劳神了。荞麦染了仙女的血,茎杆都变成了红颜色,叶脉也变成红色,长得特别快,一旬一收,凉州百姓靠了荞麦才免于饿死,打那以后,百姓都一心向善,凉州重又富庶起来,但老天的惩戒不可不记,更兼荞麦有活命之恩,百姓就一直种它,叫做“救命粮”或“六谷”

凉州自然气候,收了小麦,离霜降还有些时日,可是种二茬庄稼时间又不够,就种荞麦、山药、豌豆这些生长期短的农作物。叫“秋田’,又叫“一茬半田”,若逢天旱、雹灾,小麦没收着,也趁着秋季雨水丰沛填补些秋庄稼。农家种养麦,可不是为了它的花开得娇艳

养麦有三道棱,色黑,碾去皮,里面的仁却极白,可以磨面,也可以稍加碾轧,加工成珍子,俗称“荞珍子”。把荞珍子煮得粘稠稀烂,加几块山药蛋,是农家最常见的早餐,名口“珍子拌汤”。正月里过年,人吃得油腻了,没食欲,老奶奶们就会说;“做些珍子拌汤,涮下肚子。”荞麦面的吃法很多,宫廷御膳中便有“荞面窝窝”这道点心,据说做起来要十几道工序,几十种配料,常人是望尘莫及的。农家吃荞养面简单多了,荞面使开水烫,弄几节白葱“砑”成碎末,和进面里,搁点盐、花椒面,擀薄,烙成烫面油饼,又软又香,说不定皇帝佬吃的“荞面窝窝”还不及这“烫而油饼”好吃呢。夏季,人们喜欢吃“荞面凉粉”。先把荞面“打”成稀糊,再倒进盆里晾,凉了,面糊就凝成一坨。吃时切成条或者是用一根长长的马尾丝儿,一头固定,一头牵在手中,突噜一旋,就旋成极薄的荞麦皮儿,搁一勺醋,洒些香菜末儿,冰清玉洁,别说吃的话,看着就感到津生喉润,暑意全消

凉州养麦,浑身是宝。她的花,是优质蜜源,仅次于枣花蜜,甘甜醇香,金黄澄净,是蜜中佳品。她的茎叶和叶质地脆软,多汁柔细,饲喂牲畜最肯上膘。碾过籽的荞皮,棕黑净爽,松软清香,凉州人喜欢用来做枕头瓤子

金秋的凉州田野上,养花正艳……( 武威)

四.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飞天”仿古地毯

“飞天”仿古地毯,工艺上博采众长,既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宝贵艺术,又吸收了同行业厂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原料上采用纤维长、强度高、光泽好、弹性大的当地优质羊毛
“飞天”牌高级机拉洗羊毛仿古地毯是武威地毯出口“拳头”产品,该产品质地优良,做工细腻,图案精美,把敦煌雕塑艺术、丝绸风光重现于地毯或壁毯上,富有古香古色、典雅考究、胜似浮雕之特色。产品畅销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飞天”仿古地毯质量,连续7年被评为甘肃第一、第二名,并获得省优产品称号和工艺美术百花奖;90道、120道机拉洗地毯在全国质量评比中分别荣获图案设计单项第一名,其中90道机捡洗地毡,在1983年日本举办的中国名优产品评比会上,一举获得产品质量一、二、三等奖,誉满五洲四海
纯毛、混纺、人造提花毯、童毯和纯毛混纺大衣呢及各种薄型花色呢绒,是武威毛纺织企业近年经过技术改造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填补了河西走廊三地区毛纺产品的空白。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时代新款式,行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国际市场。( 武威)

五.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腊肉夹儿

腊肉夹儿俗称肉夹子的腊肉夹儿最早始于明代,是凉州的“三明治”。制作时首先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腊汁,配以花椒、大香等传统炖肉佐料,经过独特的烹调工艺制成腊肉,煮出来的肉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肉色金黄。用快刀将高庄馒头切成薄片,把肉片、猪肚丝等夹人,形成六夹或八夹。不论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适口。

六.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王蛤蟆膏

武威现代医药工业起步较晚,厂家不多,规模也较小,尚未形成体系。但凉州自古即有制药的记载:“王蛤蟆膏药”的继承者“凉州祖师麻膏药”曾伴随秦大河横穿南极,誉满四海,为武威医药工业增添了一枝奇葩
王蛤蟆膏药重放异彩烧炉炼丹妄用功,神仙难医关节疼
蓬莱瑶池无妙法,良药原在凉州城
这是流传至今,甘肃人民赞扬古凉州王蛤蟆膏药的一首民谣。凉州膏药由来已久,早在东汉初期就记载了膏药的制法。据传凉州王蛤蟆膏药的来历十分神秘,“是铁拐李下凡所授秘方中一贴主药,乃凉州名胜雷台湖中碧玉蛤蟆吐黄金宝珠……云云”。实际上,王蛤蟆膏药系武威王氏祖传18世家宝,因疗效殊绝,有神药之称
王蛤蟆膏药的生产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明代,有个“金不换”的老道,来到凉州王氏先祖开办的“万寿堂”药店,传授制作膏药的技术。其配方有虎骨、朱砂、麝香;龟板等30余味药料制膏,摊涂在狗皮上,有止病、灭菌、拔毒、生肌之功能,主治心气疼痛、小肠疝气、偏坠、跌打损伤、一切无名肿毒、痛疽、瘰疬、冻疮等多种疾病。王氏遵其所嘱,精研细制,疗效果然甚佳,特别是对治疗风湿关节痛有特殊功效。“万寿堂”制成此药后,根据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用玻璃制成的蛤蟆镶嵌门口作为标志。从此,他的药店不再卖别的药,只熬膏药出售,人们也就称他的“膏药”为王蛤蟆膏药”
王蛤蟆膏药不仅继承了传统配方,而且要求严格按穴位用药。膏药的配方和制作法过去也严格保密,从不外传。公私合营后,王氏17世监制人王金泉、王生泉才将此方和制作法公开,将配方进行改革,并将原王蛤蟆膏药更名为风湿关节膏。实践证明,改革后的风湿关节膏疗效卓著,保持和发扬了王胎蟆膏药的传统特性和功能。但在人民群众中,仍把风湿关节膏称为王蛤蟆膏药
历史进入300年后的今天,具有80年代现代化技术装备水平的武威制药厂,经过多年摸索、探讨,在继承王蛤蟆膏药传统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最新医药科学方法,将甘肃中草药祖师麻(民间有“疼的满地爬,离不开祖师麻”的说法)提取精制,辅以樟脑、人工麝香、冰片等药物改制而成。改制而成的膏药取名为“凉州祖师麻膏药”。凉州祖师麻膏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风性、类风湿性关节痛的最佳药物。经多年临床使用,总有效率达95%以上,深受广大用户和患者的欢迎。该产品于1985年、1990年先后荣获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和中国妇女儿童用品40年博览会铜牌奖,畅销全国各地,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并伴随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秦大河一行横穿南极,在治疗队员们腰部扭伤时产生奇效,荣立奇功,而誉满四海
( 武威)

七.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甘肃省民勤县主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专指产于甘肃省民勤县特定环境下饲养的特定品种,使用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羊肉。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具有“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等很多优点。民勤羊肉有黄焖羊肉、开锅羊肉、烧烤羊肉等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大水羊肉和锁阳羊肉。

民勤羊肉品质概括起来就是“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到民勤,不能不提到民勤的羊肉,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民勤羊肉肉品具有较为适宜的脂肪含量,有较好的大理石纹分布(平均2.52),持水性能良好(平均失水率为6.98),故具有较为理想的外观和优良的贮存稳定性。胆固醇远低于其它肉类,所含氨基酸种类和比例符合人体营养的需求,营养学价值极高。屠宰后的民勤羊肉色泽红色均匀,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肌纤维纹理清晰,有韧性,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几乎不用调味品遮盖就鲜香无比。

民勤养羊的历史源远流长,“水草丰美、可牧可渔”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苏武牧羊的传说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据《尚书禹贡》记载,“潴野匈奴驻牧”,潴野即今之民勤,足见春秋战国时期,民勤便有人类生存繁衍并从事畜牧业生产。秦汉时匈奴称雄河西,那时的民勤羊就是匈奴人向中原天子进贡的“贡品”,也是其食物的主要来源。另据专家考证,民勤县是汉中郎将苏武牧羝之处,县内苏武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苏武命名的地域名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民勤家喻户晓。长期以来,养羊、吃羊肉和用羊肉招待贵客已成为人们的传统,做羊肉系列餐已成为本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养羊历史和良好的养羊传统积淀了深厚的肉羊产业文化,也奠定了民勤肉羊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大坝乡、夹河乡、苏武乡、大滩乡、双茨科乡、泉山镇、薛百乡、三雷镇、东坝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红沙岗镇、南湖乡共18个现辖行政区域

《民勤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函》,民政函〔2013〕107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民勤羊肉》(草案)

八.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武威人参果

人参果状如心脏,成熟时果皮黄中微紫,高蛋白、低糖、低脂肪,富含维生素C和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含有17种氨基酸。人参果富含硒,是维持肌体正常活力,激活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具有防癌和抑制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作用,钙含量是西红柿的114倍,是儿童补钙和防止中老年人因缺钙引志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等的保健水果。

武威张义镇、黄羊川镇、十八里堡乡均产人生果,因其生长在海拔2200米、气候寒凉,土壤、空气无污染的特殊地理环境中,浇灌祁连山纯净冰川雪水,采用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成熟的人参果果肉厚实多汁,无核,口感爽脆,淡雅清香,不酸不涩,风味独特,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保健水果。

九.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古浪凉粉

【凉粉】制作考究,用料独特。一般常见的有豌豆制成的白凉粉,扁豆、黄豆制成的黄凉粉,白的透亮似白玉,黄的像蛋黄。白凉粉尤为讨人喜爱,它晶莹透明,食时可切成薄片细条,或一寸见方的大丁,加入调料酱油、醋汁、蒜泥、芝麻酱、油泼辣椒、芥茉等,看上去白红带油光,吃起来咸、酸、辣、鲜,别具风味。
甘肃民乐特产高原红苹果梨兰州特产婉儿梨的功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