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土特产腊肉 湖南腊肉特色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1-15 12:27:14

一. 湖南省 衡阳市 雁峰区 冬笋炒腊肉

原料:肥瘦肉各150克,冬笋100克,熟猪油50克,大蒜50克,酱油1克。制法:腊肉蒸熟去皮切成3厘米长、1.5厘米宽、1.5毫米的长形片。冬笋切成3厘米长、1毫米见方的细丝。大蒜切成段。炒锅内放熟猪油50克烧六成熟,先将冬笋肉炒一下,接着放酱油、腊肉、肉清汤50克稍焖一下,再放入大蒜段炒后即可出锅。特点:味道咸香,适于贮存。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沩山腊肉蒸红薯干

取腊肉用温水洗净,切厚片,将红薯干洗净放入蒸钵内,上面盖上腊肉,蒸约1小时,将汤笔出并放入盘中,锅内放蒜末、味精,即可。

红薯干制作,将小红薯蒸熟,晒干,串成串挂上,灶头熏烤,想吃时取用,这是宁乡山区一带常用食材。

味香腊、甜、润,带有浓厚的地方特点。

三. 湖南省 郴州市 北湖区 七甲腊肉

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过去腊肉都是在农历腊月(12月)加工,故称腊肉。

原料配方:肋条肉100公斤 白糖4公斤 -0.1公斤 酱油4公斤 精盐2公斤 高梁酒2公斤

制作方法

1、原料肉的选择与修理:选择新鲜的猪肋条肉,去骨后切成宽约2厘米,长约40厘米的条形肉,在上端刺一个小洞,便于腌制后穿绳悬挂。用温水洗净表面的浮油,沥干水分。

2、腌制:将肋条肉浸入混合均匀的配料中,腌制6~8小时,取出穿绳挂于竹杆上。

3、烘制:将腌制后的肉挂入烘房内,用炭火加热,温度控制在50-55℃。烘房木架分上、中、下三层,如烘干房内均是同一天腌制的肉条,则每隔数小时需上下左右调换位置,以防烘坏。肉条经2天左右烘烤后即成为腊肉成品。如不用炭火烤,白天可在日光下曝晒,晚上移至室内,连续曝晒直到表面出油为止。

四. 湖南省 娄底市 新化 梅山板鸭

梅山板鸭是湖南地方土品,选用特种红毛鸭,造形扁平,轮廓桃圆;表皮奶酪色,瘦肉酱色;食之皮酥、骨脆、肉嫩、咸淡适中,瘦肉甘香、肥肉不腻。秉承正南安板鸭的风味。

五. 湖南省 娄底市 新化 湘妃茶

“湖南三绝走天下,王烟鬼酒湘妃茶”三绝之一的湘妃茶,又名蒙洱茶。产于湖南新化奉家蒙洱茶。

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蒙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湘妃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它的特点是: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黄色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湘妃茶制做方法不同而分为:红茶有蒙洱红,白茶有蒙洱雪芽,绿茶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芙蓉仙茶,黄茶有蒙洱银针,黑茶有渠江薄片等。

湘妃茶产于海拔1800多米高的雪峰山脉深山区——湖南新化县奉家山。此地因山高谷深,云雾如海、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竹木葱茏,土层深厚、肥沃,施肥全以有机肥为主(农家肥和菜籽饼),昼夜温差较大,风清气润,无任何污染。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里,茶树终日被高山云雾所笼罩,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更为奇特的是采茶之时正值此地漫山遍野的兰花盛开的季节,花香的熏染,使蒙洱茶格外清香,风味更加独特。根据茶树生长的基本特性,历代名茶多产于高山的云雾山区,陈椽教授在《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明确指出名茶必须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所谓“高山出好茶”,并把高山界定为海拔500—2000米高度。 奉家镇地处雪峰山脉中段,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树木葱郁,土地肥沃。下辖奉家、双林、上团等渠江沿岸三个管区,海拔500—1400米,年平均气温20—22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日照短,雨量充足,冬暖夏凉,常年云雾弥漫,根据茶树喜阴喜湿的生长特性,非常合适茶树的生长,而且有史明确记载的产自奉家的明清时代的“蒙洱茶”都充分说明奉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奉家茶叶品质的优越性。

湘妃茶秉承古老方法特殊制作和精选加工而成,其外形细紧勾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幼嫩明亮,冲泡时嫩芽在杯中浮上沉下,若隐若现,犹如云雾中的少女,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风味别具一格,产品远销杭州、温州、江西、湖南、湖北、上海、北京等地,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六. 重庆市 城口 城口老腊肉

城口老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肉香味浓,口感好,肥而不腻,故有“老口老腊肉,香飘山内外”美称。 ( 城口)
土老福腊肉传统腌制的基础上,用最新配方腌制浸泡,并以科学方法配大巴山多种有益植物树叶轮换熏烤减少腌腊制品中的有害物质,极大地提高了老腊肉的健康指标。腊肉均是经过40天左右的熏烤而制成。







“土老福”品牌城口老腊肉四大特色:


1.原汁原味城口农家土猪肉为原料:现已发展到当地上万户,3万余农民为我厂养殖粮食猪,有效的把握土猪(肉质好,无公害)原料。


2.大巴山多种森林(植物)树木薰烤:科学精选多种森林植物为薰烤原材料。


3.纯手工精制“千年历史传统食品”:农家传统薰烤方法,工厂化制作推广。


4.新工艺、新技术打造健康腊肉“土老福”:传统工艺与西大科研成果相结合,大大降低了腊肉中的有害物质。








充满浓浓乡情的黄灿灿、亮晶晶、肥而不腻、口齿留香的“土老福”农家老腊肉主要以“熏烤”为主, “熏烤”比“烟熏”在打造健康食品方面更具科学性。这是“土老福”腊肉最具独特之处!乡亲们做腊肉用的猪都是那种被当地称为“地油子”的土猪。

这么样识别和食用“土老福”城口老腊肉


一、外观
每块成品腊肉均铬印有“土老福”钢印标记,由于产品是经十余种香型森林植物树木“熏”与“烤”,腊肉、香肠呈自然“枣”红色。


二、口感
由于“土老福”腊肉用土猪肉鲜肉精制(工厂每天收购当地农民饲养的“地油子”土猪为主要原料,以鲜肉当天分割腌制完毕,一律不采用便宜的冻肉制作),口感绝佳!与其他“冻肉”“饲料猪肉”制成的香肠、腊肉在口感上有明显区别。


三、品质决定价格
科学“熏”、“炕”,健康提纯传统熏制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土老福”城口老腊肉每批货熏烤时间均达45天以上,每斤鲜肉只能炕出0.5斤老腊肉,比普通腊肉成本大大增加。“土老福”腊肉市场价超过45元/斤(每斤低于30元的决不是“土老福”腊肉)。


四、食用方法
食用前最好是通过数小时的浸泡(不能低于30分钟的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净(蒸、炒、炖等)多种方法食用。

七.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腊肉

炎陵腊肉一般在冬天腊月把剁下来的猪肉分成20斤以内的长肉块,放在铁窝内用火爆的粗盐进行磨擦,上盐,然后再放在灶头上方凉干,用旧报纸包好。接下来就用 烧饭时烟火进行长时间的熏烤。一般经过一至二个月的时间就可熏好。然后就可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备用。

炎陵腊肉因放料的时间有讲究(只能在进入腊月季节放可下料),所以即使是留至夏天食用也不会变质,味道一样可口,风味仍存。由于在熏烤过程中,肉的脂肪尽可能的被熏烤完,所以吃起来就不觉得油腻。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腊肉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土家、苗家腊肉是土家人民和苗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湘菜里面就有冬笋炒腊肉、苦瓜炒腊肉、腊味合蒸(腊肉、腊鱼、腊鸡)、白椒炒腊肉等。
古时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杜甫有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本草纲目》称腊前三雪,能杀虫蝗,适合来年菜麦的生长。正因为季节适宜,自古至今湘西人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湘西多山,植被丰厚,盛产木材,腊肉是有柴火熏制出来的,其味香醇。而我国有些地方熏制腊肉多用谷糠、花生壳、锯木灰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外表好看,呈金黄色,但吃味远不如湘西腊肉。

湘西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干,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湘西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
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九.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腊肉夹儿

腊肉夹儿俗称肉夹子的腊肉夹儿最早始于明代,是凉州的“三明治”。制作时首先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腊汁,配以花椒、大香等传统炖肉佐料,经过独特的烹调工艺制成腊肉,煮出来的肉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肉色金黄。用快刀将高庄馒头切成薄片,把肉片、猪肚丝等夹人,形成六夹或八夹。不论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适口。

十. 湖南省 怀化 麻阳 十八怪腊肉

十八怪腊肉是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的。“十八怪”腊肉是用锯木粉末和产于当地的茶壳、柑桔皮、甘蔗渣、松柏枝等作燃料熏的,腊肉颜色桔黄,方便清洗,香味独特。

麻阳苗家“十八怪”腊肉品名源于麻阳“十八怪”之一猪比狗跑得快。这里养猪有野生放养的传统习惯,猪从小就和牛羊一起放到山坡上寻觅草食,长大催肥也全部使用产于当地的玉米、红薯等杂粮,从不掺杂加工饲料,因此猪兼有家猪和野猪的双重性,其肉质紧、味道香、口感爽、生态环保。

十八怪腊肉,又称“猪八怪”腊肉,主要产于郭公坪乡。原料全部取于当地农户放养的生猪。当地生猪从乳猪起就放养在外觅食,经常奔跑在山野丘岗之中,其形似野猪,嘴秃毛长,野性十足,遇有“敌情”,反应敏捷,奔跑起来比狗还快,俗有“麻阳十八怪,猪比狗还跑得快”之说。

“十八怪”腊制成品腊红透亮,线条分明,极富光泽,炒或蒸后香气扑鼻,色味俱全,系当地百姓招待来客的“王牌菜”,也是逢年过节馈赠的最佳食品。其产品包装方便携带,分为5公斤1袋,10公斤装箱;2公斤1袋,8公斤装箱;1公斤1袋,4公斤装箱。

十八怪腊肉属“季节性加工,集中性销售”的产品,现有加工厂15家,分布在郭公坪集镇周边村落。“十八怪腊肉”是一种历史悠久而最具开发潜力的地方特色产品。

湖南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腊肉正宗的新化特产柴火腊肉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