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龙珍东北特产 哈尔滨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07 01:00:58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阿城 交界木耳

交界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交界木耳

阿城区交界街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坡,人工种植木耳已有 300 多年历史。" 交界木耳 " 生长区域森林覆盖率达 70% 以上,丰富的矿物质及山间常年不断流的山泉水,为 " 交界木耳 " 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地产出的木耳质地柔软,口感细嫩,味道鲜美,耳片乌黑光润,份量重于同体积产品。

哈尔滨市阿城区交界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哈尔滨市阿城区交界街、小岭街、平山镇、亚沟街、金龙山镇、双丰街、玉泉街、红星镇、松峰山镇共9个乡镇4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5′~127°22′,北纬45°33′~45°16′

AGI2017-02-2080

二.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外 哈尔滨正阳楼风干香肠

哈尔滨正阳楼风干香肠:调料采用砂仁、紫蔻、企边桂等名贵药料。滋味清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有明显的砂仁味。

三. 黑龙江省 大庆 红岗区 东北大豆

大豆(学名:Glycine max),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压豆油、炼酱油和提炼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不同软硬的豆腐已经吃了几千年了。大豆加工之后,也可以成为酱油或腐乳。欧美现代也开始吃豆腐,但是一般用来代替奶制品。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是有豆荚类谷物的总称;中国古称菽,而篆文中的豆,就像种子在豆荚中的样子。豆的角叫豆荚,豆的叶叫豆藿,豆的茎叫豆萁。
说到大豆,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黑色的叫做乌豆,可以入药,也可以充饥,还可以做成豆豉;黄色的可以做成豆腐,也可以榨油或做成豆瓣酱;其他颜色的都可以炒熟食用。
我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用。
各种大豆都是在夏至前后播种的,长成后苗高3-4尺;叶子呈桃形;秋天时开白色的花;长成的豆荚大概有一寸左右。所有的大豆都不禁霜,一场秋霜过后慢慢就干枯了。种植大豆如果像要有个好收成,通常会采用这样的办法:用几个口袋装些等重的大豆,在冬至那天埋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十五天后取出来,每个口袋都要称重,选取较重的口袋中的豆子做种子。
大豆的保存时间较长,可存放一年之久,故可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大豆发酵制品,包括豆豉、豆汁、黄酱及各种腐乳等,都是用大豆或大豆制品接种霉菌发酵后制成的。大豆及其制品经微生物作用后,消除了抑制营养的因子,产生多种具有香味的物质,因而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维生素B12的含量。

四.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南岗 编结绣

以黑龙江省亚麻布、棉线、麻线为原料,采用抽纱、手绣及编结相拼的新工艺。布面平整,图案清晰,结构匀称,象征性强。

五.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阿城 阿城大蒜

阿城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阿城紫皮大蒜,产于金代古都金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黄城脚下,土地肥沃、依山傍水,美丽的阿什河贯穿其中,是古老的金源文化和勤劳的古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优质的阿城大蒜。大蒜具有杀菌消炎、预防癌症、促进毛发增长、增强免疫力功能、抗衰老、健脑益智、降低血脂和血液的粘稠度、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大蒜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地域范围

阿城大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阿城区的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为10607公顷,生产面积为1000公顷,年总产量7250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地处东经126°40′-127°40′,北纬45°10′-46°之间,东部、东北部与尚志县、宾县接壤,北与呼兰县为邻,南部五常市相望。阿什街和双丰镇位于阿城区政府所在地南部。海拔高度400米。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阿城大蒜生产地域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生态环境良好,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以黑土为主;地力肥沃,土壤pH值5.5-7.0、有机质4-6%、全氮0.2-0.3%、全磷0.044-0.065%。该地区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合作物生长。且属广阔的农田区,环境容量大,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2)水文情况:该地区范围内的河流属松花江水系,汛期往往受松花江水影响,水量集中。水源为地下水,灌溉多井灌,种植业灌溉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应标准的要求,水质质量合格,适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3)气候情况:该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属于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常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蒙古高原的寒流影响,夏季短促、温热湿润。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春季多大风而少雨,秋夏多暴雨,亦有阴雨连绵之时,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四季分明。

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盛行西北风,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具有明显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地区。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3.3℃。一月份平均气温-18.8℃,七月份平均气温23℃,日平均温度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800℃。

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42毫米;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5月3日,约156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700小时。

该地区气候虽然适合于露地蔬菜一年二熟的作物生长,但经常发生灾害性天气,连续阴雨,长期干旱、早霜冻等常给作物生长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自然灾害主要是旱、涝风、低温、雹、霜灾害。

(4)人文历史情况:阿城大蒜种植历史较长,发展也较快,早在900年前金代在阿城建都始即开始种植大蒜。民国3年(1914年)阿城大蒜种植面积1300亩,伪满康德3年(1936年)为1410亩。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济体制改革后,1985年,种植面积达7800亩,比1983年增长7.5%;比民国和伪满时期增长4.7倍。为提高大蒜产量和质量,国家和阿城区政府不断投入资金扶持阿城大蒜主产区,帮助农民打机电井100余眼,1998年又为白城村安装了喷灌设备,使产蒜区的耕地100%变为水浇地,再加上农民不断增施粪肥,改进栽培技术,改原来的65厘米宽的大垄为33厘米宽的小垄,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保苗数,加强田间管理,大蒜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大蒜面积不断扩大,到2006年,阿城大蒜栽培面积1000公顷,年产蒜苔2250吨,产蒜头7500吨。阿城大蒜的认证发展: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95年阿城大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1998年阿城被国家命名为

“中国北方大蒜之乡”,2003年,阿城大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取得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转换认证证书,2007年,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源绿色农畜产品协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申报要求,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产地1814公顷,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系列产品认证,检测完全合格;阿城大蒜的标准化生产,阿城大蒜生产,严格按照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在阿什河白城村建立了无公害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有机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阿城大蒜的声誉,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极佳的品质享誉全国,被中国学会命名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阿城大蒜在当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

生产技术要求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影响阿城大蒜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阿城大蒜产地选择在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该地域远离区中心,不受城区各种污染源的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晰,土质肥沃,降水均匀,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有效积温3000度左右,日照充足,阿什河水川流而过,是个天造地设的生产大蒜的好地方。经过几年来区、街两级科技、资金的投入,拥有一流喷灌设备和优良品种,我区阿什河人民一定能按照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来组织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大蒜。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阿城大蒜品种以阿城紫皮蒜为主,因为大蒜在生产中退化严重,所以,每年都到高我省高纬度地区进行串换种子。

(3)生产过程管理: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阿城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六项管理制度,即: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档案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十户联保”制度。在农业业投入品方面采取了四监管:一是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搞好源头控制,在投入品的管理上,坚持经营许可证制度,禁限用投入品定期公开制度(电视公告、信息发布投入品禁限用清单),绿办与农业

执法大队配合给经营生资业户把禁限用投入品清单张贴上墙,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的使用。二是执法监管。由农业执法大队对生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三是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的投入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四是网络监管。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对生产过程、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清单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

(4)生产记录要求:阿城大蒜生产要求农户建立严格的农户生产记录档案,按农时操作填写由阿城区绿色食品办公室统一制作的农户生产记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及区绿办工作人员定期对农户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填写不合格的及时纠正。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阿城大蒜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种。紫皮蒜鳞茎外皮紫色,大瓣种,瓣少而个体肥大,蒜头有5-7个蒜瓣,单头重25克左右。蒜瓣围绕蒜苔座生在茎盘上,外包3-4层蒜皮,茎盘下面连带干枯须根,包裹整个蒜头的蒜皮为紫色,是由叶鞘基部膨大形成的;白皮蒜鳞茎外皮白色,小瓣种,蒜瓣2-7室,每头6-22瓣。

(2)内在品质指标:阿城大蒜有紫皮和白皮两种,以紫蒜著称。紫皮蒜蒜汁稠粘,蒜味辛辣,品质好,宜久存。紫皮蒜所产蒜苔也是蔬菜中的佳品。阿城大蒜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很高。大蒜中含有抗坏血酸、尼克酸、硫胺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所需要的钠、磷、钙、铁等矿质元素,阿城大蒜含的大蒜素具有抗癌、抗菌和解毒杀菌、健脾开胃、消食去积和预防疾病的作用。阿城大蒜对预防心脏病及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亦有良好效果。

(3)安全要求: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NY5001-2007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等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阿城大蒜(紫皮蒜)生育期90-93天,一般在七月上中旬成熟。蒜头收

获应及时。按蒜头大小进行分级,然后编辫。大蒜在收获晾干前,营养物质仍在继续运转,外蒜皮和内蒜皮继续变薄,呈现过熟现象。蒜皮太薄易破,不能保护蒜瓣,蒜瓣易受机械创伤,感染霉菌腐烂。因此,收获后立即晾晒蒜头,使须根和内外蒜皮失水干缩,终断营养物质的运转。起蒜时上午起蒜摊晒,下午绑扎成捆。在晾晒过程中要避免遭受雨淋,堆集时要避免捂垛,假茎干透后即可编成辫。蒜成辫后不要码堆或码垛,要进行挂贮,防止蒜头挤压受伤。商品蒜自七月中旬收获到十月上旬在室外凉棚暂贮。凉棚搭在高爽不存水的地方,棚内搭圆木架挂蒜。也可以码堆存放,在30厘米高垫木上摆蒜,每层5-6辫,第一层辫头朝东,第二层朝南,第三层朝西,第四层朝北;第一层也可以朝南或其它方向,第2-4层依次变更方向。辫与辫之间留3厘米距离,蒜头朝下;垛高20-25层,垛与垛之间留30厘米距离,以利通风。于10月上旬入窖或库贮藏,挂架码堆均可。蒜库应为半地下式,库内搭圆木架挂蒜,并设火炕保持一定温度。蒜入库前要清扫库,用硫磺熏蒸,杀虫灭菌。地面撒生石灰吸潮,同时烧炕2-3天,排除潮气。大蒜入库挂架,应先挂上层,后挂中、下层;先挂远处,后挂近处。四壁靠墙不应挂蒜,并且库中应留通道,供通风和检查温度用。库中心及四角、上下都应设温度表,干湿球温度表设在中央,冬贮温度保持在零下5-7度,3-5天检查一次温度变化,防止伤热或受冻。码堆贮藏与室外凉棚暂贮相同。销售时装箱,粘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包装箱为纸箱,每箱2kg。

六.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双城 双城玉米

双城玉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双城市玉米栽培历史较久,据《双城县志》记载,可追溯到1815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廷谕准吉林将军富俊屯垦,在双城子建城设治,其后两年移垦耕耘,就已有小面积玉米的种植。从民国、伪满直到新中国成立,双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现在双城玉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双城玉米种植的历史较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民国之前(双城县志)。双城玉米的历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历史和双城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位“四野”时期的老兵郎重生回忆,双城玉米做出的干粮--大饼子曾经作为四野战士的口粮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功劳。在双城“红色旅游景点”--“四野前线指挥部”纪念馆有一张照片,伙食房的墙上挂着的就有一串老玉米吊子。由于玉米相较其它作物的高产性,建国后双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在已由最早的 万亩增加到 万亩。玉米生产对双城粮食生产和双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域范围

双城玉米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北纬45°08 ′-45°43′,东经125°41′-126°42′之间之间,主要是双城境内双城镇、幸福乡、东官镇、周家镇、新兴乡、五家镇、公正乡、农丰镇、永胜乡、临江乡、水泉乡、杏山镇、团结乡、万隆乡、乐群乡、同心乡、希勤乡、韩甸镇、金城乡、兰棱镇、朝阳乡、单城镇、联兴乡、青岭乡等24个乡镇,地域保护范围面积为219333公顷,地域内玉米生产面积为186666公顷,总产量为168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特性:双城玉米品种多为高淀粉、高赖氨酸品种,品质优良,是优良的粮饲兼用玉米。可生产出来的玉米面、玉米碴子、玉米面条等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让人回味难忘。 2、外在感官特征:以郑单958和澳玉1号为主栽的双城玉米果穗呈柱状或圆锥状,籽粒排列整齐,成熟度好,无秃尖、无虫蛀、无霉变、无损伤,籽粒为黄色,中齿、饱满,百粒重大、容重高,商品品质优良。 3、内在品质指标:双城玉米营养丰富,淀粉和赖氨酸含量高,品质优良,是优质的粮饲兼用型玉米,籽粒含粗蛋白﹥9.5%、粗淀粉﹥70.0%、粗脂肪﹥3.9%,赖氨酸﹥0.29%,氨基酸总含量﹥9.5%。粗蛋白含量比一般玉米平均值高1.34%。 4、安全要求:双城玉米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产地环境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农药使用符合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符合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七. 黑龙江省 绥化 兰西县 东北民猪

东北-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有大(大-)、中(二-)、小(荷包猪)种类型。目前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

特点

东北-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具体情况

品种特征

全身被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单脊,07对以上。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 绒毛。8月龄,公猪体重79.5公斤,体长105厘米,母猪体重90.3公斤,体长112 厘米。

育肥性能

240日龄体重为98~101.2公斤,日增重495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混合精料4.23公斤。体重99.25公斤屠宰,屠宰率75.6%。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 日粮结构后饲养的-,23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瘦肉率为48.5%,料肉比为4.1 8:1。

繁殖性能

3~4日龄即有发情表现。母猪发情周期为18~24天,持续期3~7天。在农村,公母猪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即开始配种,成年母猪受胎率一般为98%,妊娠期为114~115天,窝产仔数14.7头,活产仔13.19头,双月成活11~12头。

杂交效果

用杜洛克公猪作父本与东北-杂交,其一代0猪205 日龄体重达 90公斤,料肉比为3.81:1,瘦肉率为56.19%;用长白猪作父本与东北-0猪。饲养127.4天体重可达90公斤。料肉比为3.22:1,瘦肉率53.47%;用汉夏公猪作 父本与东北-杂交其0猪,179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料肉比为3.78:1,瘦肉 率为56.65%。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通河 通河大米

通河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黑龙江省通河县素有‘稻谷之乡’和“水稻王国”的美誉,天然无污染纯净水源,水质清纯,水源充足,温度适中,水域面积广。通河水田面积达13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是全国名列前茅的水稻生产大县。

目前,通河县130万亩水稻,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全覆盖,优质水稻,引来大型稻米加工企业。2010年以来,通河县引进“崇古尔河”、“五谷信合”、“东方集团”等水稻龙头企业,稻米加工量达30万多吨,全县近60%水稻实现稻米加工,通河大米市场声誉逐步提高。

通河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通河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辽宁省 鞍山 海城 东北大米

东北大米

海城市出产优质东北大米,米粒外观整齐白亮,米质口感味浓纯正。经国内外粮食主要机构检验认定,大米综合指标“食味值”超过80%以上,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全市水稻面积25余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河地区,为我市生产优质东北大米的主要基地。主要品种为辽粳9、辽粳294、沈农606等优质水稻品种。年生产稻米20万吨。生产优质东北大米15万吨。主要销售东北地区。

东北大米生产基地内农户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农业灌溉主要以太子河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用水,近年来在发展优质米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稻田养蟹,成为远近闻名的河蟹批发集散地。产米区与盘锦、营口相接壤,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哈尔滨十大特产零食哈尔滨龙珍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