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 南充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01 01:27:29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充狮子糕

西充狮子糕

西充晋称牌狮子糕,以香甜酥脆、入口化渣、色之金黄的特色,享誉海内外,多年来畅销不衰,给西充人民创造了财富,给狮子糕人带来了娇傲。狮子糕原名“寿王糕”。出自1876年(光绪二年)秋,杭州西湖“寿春坊”斯仁谷之手。

“寿王糕”因色之金黄,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清香,多为达贤仕人待客佳肴。西湖县令姚其杭必备为待客茶点,其千金姚胜兰每日必方解口馋,百姓大多待仕人用之方能食用。

“寿王糕”用料考究,必采杭州西湖上湾酒米,经多次浸洗、成粉,菜子油炸炼,散温后配上好红糖、芝麻、中间麻油成形食用。光绪乙未年斯老归天,由子斯力撑坊继业。

西充青狮人何孬娃家境贫寒,为偷吃本族长黄瓜解饥,严遭毒打后逃出家门,流浪到杭州西湖,饿昏倒在“寿春坊”门前,斯力视之,与食救醒,何谢斯救命之恩,以身报效。斯正缺劳力,留为杂事,持奉家人。何手足勤快,为人灵巧,斯收之为徒,何以工钱报恩。白日浸洗酒米,晚间磨粉。孬娃出身贫穷,酸甜苦辣皆行,吃苦耐劳皆有,技艺在心。

光绪已年端午节,斯家午夜饮酒,食酒过多,醉倒在床,因天热午夜糕房起火,“寿春坊”被焚为灰烬。斯力痛哭终日,过度悲伤,不久离世,“寿春坊”从此而绝。何痛拜离师,回家在象溪河边姐家栖身,借姐家房半间,银子四两买回糯米等原料,回家泡米三日椿成细粉制成“寿春糕”。是夜梦中,从师生涯历历在目,师父救命之恩,授艺之情在脑海中一一出现,师、师、师、斯、斯、斯,家乡也师,其糕称之为王,何王也?取人王将要犯上,怎敢?鲁中王乃狮子也。师、斯、狮三字同音巧到极点,取此糕为狮子多妙,此糕色之金黄,如同金狮之毛,就取名狮子糕好了。何大笑而醒。其妻问何故而笑,何将梦事说与妻,妻说莫不是师父要我们不忘其恩。师父姓斯,家乡也狮,取名狮子糕既是纪师又怀师恩,更忆家乡,“三狮”结为一体,真乃是狮缘也,全家人十分乐意。故狮子糕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初问世。县人食之赞不绝口,过往商客四海扬名。

光绪二十六年,何年事已高,家已有结余,与妻商量,移房四桂房街,“狮子糕”食客更旺。光绪二十八年孟冬何长眠离世,其子何继父之业,深研细作,取衙门口外井水烧开冷沉浸洗糕米,打硬其味道更美,直至民国年间继师生意兴隆。民国后期,也有稻香斋、桂香斋等坊继作此糕。何便关门停业,其后以胥锦常为代表的作坊为胜。

解放后在0的领导下,私有工商业实行联营。1955年正式成立了国营西充县糖果厂(第一任厂长沈光清〈女〉)。成立后,融各小作坊“狮子糕”生产技艺为一体,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逐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使狮子糕这一地方发扬光大。

1961年朱老总回家乡路过西充,还将狮子糕带回中南海,并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西充民歌手余家清带着西充乡土风味赴成都参加省职工调演,一曲“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得到了高度赞美。人们不但爱吃狮子糕,而且会唱“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充狮子糕”多年被国家科委、省、市、县评为优质产品,多次荣获金奖。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狮子糕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

原料配方:

糯米18.5千克白砂糖9.25千克芝麻1.1千克熟猪油1.4千克鸡蛋750千克饴糖4.5千克麻油14千克生米粉900克熟米粉500克香精适量。

工艺流程:

泡米→舂粉→熬熟芡→合粉→压片切条→油炸→拌和→成型→包装

制作方法:

1.泡米、舂粉:选颗粒饱满的糯米,用清水淘洗,浸泡4~6小时,捞出滴干水分,用碓窝舂成细粉,过60~70目罗筛,要求米粉细腻。

2.熬熟芡:将糯米粉取800克(以每100封成品计算)放入烧开的清水锅内搅拌均匀,熬成稀糊状,然后加入猪油,继续煮沸,以将全部糯米粉煮熟为度。

3.合粉:将其余的糯米粉与鸡蛋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熟芡,揉成粉团。然后将粉团压成0.5厘米厚的片块,切成1.5厘米宽的条子,再将条子切成0.5厘米宽的小块,即为生坯。切块时要求形状一致,大小均匀,生坯间应用撒粉,以防止粘连。

4.油炸:先将麻油倒入锅内,升温到250~280℃时,再将生坯逐渐放入油锅,待生坯呈谷黄色、爆化时即捞出,是为糕坯,冷却待用。

5.熬糖、拌和、成型:将白砂糖和饴糖放入锅内,加上适量的清水

二.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上水大米

“上水大米”产业基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阆中市老观镇。老观镇因其位置独特、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盛产优质大米的基地,所产大米食用糯而香甜,富含多种独有的营养成份。曾多次作为宫廷御用产品,在西博会上获得过“金奖”,2013年成功成为中国名优特新农产品。

为顺应市场发展及丰富老观古镇旅游产品,镇农业中心还在农业局指导下于2009年成立上水大米专业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全镇农业水稻生产。从2012年起在玉龙村建立基地,合作社社员达1000余户,进行有机大米标准化生产,目前成功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有望于2015年成功取得“有机认证证书”。

目前“上水大米”已在网上销售,入驻超市6家,开设专营店1家,直营店1家,已远销广东、上海、成都等地,深受客户青睐,特别是有机大米,最高卖达56元/公斤,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500余元。产品供不应求。

三.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嘉陵区 曲水樱桃

红彤彤的樱桃从翠绿的枝叶中探出头来,鲜嫩欲滴、令人垂涎。4月10日,记者在嘉陵区曲水镇和平桥村看到,大片樱桃已经成熟。

在和平桥村,阡陌纵横的田野里苍翠欲滴,樱桃林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采摘樱桃的人三五成群,有当地村民,收购樱桃的商贩,还有从城里赶来尝鲜的市民。村民林新光当天销售了80余公斤樱桃,看着手里一大沓钞票,他心里乐开了花。“去年樱桃每斤才卖5元,今年价格好,每斤卖到7元。”林新光说,他家每天可销售近100公斤樱桃,收入1000多元。

“和平桥村种了200多亩樱桃树,加上附近其他村的,全镇大概有600多亩樱桃树。”曲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天气适宜,该镇预计可收获樱桃900吨左右。

信息来源:嘉陵区门户网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南充冬菜

南充冬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充冬菜,四川四大名菜之一,南充市著名,其特点是:鲜、香、脆、嫩,品质独特,为烹饪、面食、调味和馈赠之佳品。因其于生产、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

冬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多用作汤料或炒食,风味鲜美。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开胃健脑的作用。

南充冬菜采用冬至前后十天内的冬菜嫩尖,秉承数百年传统工艺,配以十多种名贵香料,入坛三年以上精制而成。产品色泽黑褐有光泽、香气浓郁,风味鲜美独特,咸淡适度,质地嫩脆。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

南充冬菜历史悠久,在嘉庆年间即享有盛名。此品以箭杆菜嫩尖为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制作时选用上等优质冬菜,配以多种名贵天然香料腌制,剪用其嫩芽,入池腌制,然后起池上围堆,榨去卤涩水,拌以香料,入坛密封,再任其日晒夜露,自然发酵,陈年开坛食用。

由于冬菜有一定的香气和蒜味,是芥菜嫩尖经二三年腌制而成,清香异常,味道鲜美,质地嫩脆,除一般作烧白底子外,许多作调味用,其食用方法如:

熬汤:如做肉片汤、丸子汤、汤面,先放点冬菜熬汤提味。

拌馅:在面条、馄饨的肉馅中放切碎的冬菜可增加鲜味。

烧炒:做红烧肉、烧鱼或炒羊肉中放冬菜,鲜味更好。

六.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油香

油香,又称香香锅或油饼,是一种又圆又厚的油炸面饼。油香是回族人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特别是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并且还要馈赠邻里乡亲。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古尔邦节炸油香》的歌谣。而阆中的油香与别处回族人做的油香不一样,它不是圆饼状的,而是圆柱形的,很象杯状的蛋糕。炸好的油香外皮油黄酥脆,内瓤松软细腻,吃起来油味清香。阆中的油香受到了很多外地游客青睐,特别是中老年人,油香中那股久违了的生菜油味总能让他们勾起以前的回忆。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保宁醋

保宁醋厂生产的保宁牌醋是我国传统佐餐、调味品,系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因产地阆中为历史上保宁府所在地而得名。1915年保宁醋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保宁醋以麸皮、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古传秘方配置60多钟药材制曲发酵,取松华井泉水精酿而成,酸中有甘,风味独特,开胃健脾,有益健康。保宁醋香飘五大洲,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之说

( 阆中)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充辣椒

西充辣椒久负盛名,1986年被四川省列为外留辣椒生产基地,全县每年种植辣椒约为5万亩,年产辣椒2000多万公斤。其中以“二荆条”辣椒为最佳,其色鲜、皮厚、味辣,令人赞不绝口,独占市场,畅销不衰,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产椒季节,各路客商云集各城乡集镇争相购买。晋城、凤鸣、槐树等镇成了辣椒的王国,西充成了四川省最大的辣椒市场。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十.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舒豆腐产于相如故里蓬安县河舒镇,其余之地虽也有打着“河舒豆腐”牌子的豆腐可吃,但却始终没有当地的豆腐吃起来正宗,地道和巴适。

春赏漫山遍野烂漫桃花,夏观十里荷塘渔舟唱晚,秋游神奇俊秀燕山古寨,古风古韵的河舒小镇更因味道鲜美的豆腐而驰名巴蜀,一年四季近悦远来的游客纷至沓来,一到河舒,第一道靓丽的风景便是沿途巍然屹立路旁的巨幅广告牌了——“天府一绝,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历史悠久。据当地老人回忆,相传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镇上的豆腐酒家更是众多,光有名气的就多达二三十多家,单听豆腐酒家的店名便是一道独特的视觉盛宴:“张大胡子豆腐城”,“张小胡子豆腐庄”,“张文革豆腐店”,“桂花村豆腐庄”“河舒豆腐山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更有无名小店兼营豆腐买卖的,尽管如此,但依旧食客众多,生意兴盛。

去年桃花节,我和家人及亲友步入河舒的一个“桂花村豆腐庄”吃午饭,点菜时,年轻漂亮的服务小姐拿上了菜谱,我一看,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菜谱上光是豆腐一样竟有80几个花样品种:什么烂肉豆腐、麻辣豆腐、鱼香豆腐、雪花豆腐、熊掌豆腐、啤酒豆腐、酸菜豆腐、青椒豆腐、桂花豆腐、糖醋鸡块豆腐,更为奇特的还有我们闻所未闻的口袋豆腐、怀胎豆腐、四喜豆腐、爬丝豆腐、一清二白豆腐,甚至还有凉拌豆腐、水煮豆腐等等。俗话说“当醋不醋,豆腐放醋”,那意思就是说如果烹制豆腐的时候是不可以放醋的,加了醋味道就会不好,但是河舒豆腐却偏偏敢于突破传统似的,居然还有风味独特的“糖醋豆腐”,让人闻之便觉奇特不已。

怀着好奇的心理,我们点了几个有特色的豆腐,尤其是那种“熊掌豆腐”,服务小姐一端上桌来,看上去竟没有一点热气,冷冰冰的样子,仿佛刚刚从冰窖里端出一般,更像一个蒸熟透了的狗熊熊掌一般,躺在雪白的鱼型盘里,金黄鲜嫩,蓬松酥软,让人不敢动箸食用。待到问明店主价钱之后,方知是豆腐制作而成,并非真正的熊掌,一盘只需8元钱。我们这才敢放心食用。我用筷子拈了一片,熊掌豆腐夹在半空中,嫩闪闪地,直抖,但又绵又软,根本不断、不裂。夹入口中一尝,啊,又热又烫,表面冷冰冰,里面热腾腾,居然是1两重天,真是奇特。

“口袋豆腐”更是巧妙,看似普通,并无特别之处,四四方方,像个大大的火柴盒,乍看上去,还以为是油煎的豆腐干呢。夹一块一看,四四方方的豆腐块从侧面往里居然全被掏空,放进嘴里,豆腐“口袋”里,居然全盛装着芳香美味的瘦肉圆子呢,又香又嫩,十分爽口。仔细看看,缝合瘦肉的“豆腐口袋”居然没有一丝缝隙。真是“鬼斧神工”。

不知不觉间,一大桌的“河舒豆腐”竟已被我们风卷残云,抢了个精光了!结帐买单之时,姓周的店主又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他家从1986年开始才开始经营的豆腐山庄,尤其是相如故里开发“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以来,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纷至沓来,他家每天仅仅磨制豆腐需要的黄豆就要400多斤左右,而且还有南充、重庆、成都等地的酒楼提前几天前来订货。自家经营的豆腐山庄每天至少都要卖出一两千块钱的豆腐才够。

姓周的店主还认真地告诉我们,河舒镇像他这样的几十家的豆腐庄,据说每年用于磨制豆腐的黄豆都已达到500吨之巨了,听着店主兴致勃勃地讲述,看着店主溢于言表的幸福和满足,我不仅感慨良久,那过去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的小商小铺,现在居然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富民产业链了。“改革开放逢盛世,国强民富万户欢”,望着这家豆腐店铺门柱上那鲜红的大对联,我不禁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最真实而又真诚的答案……

河舒豆腐

四川省蓬安县河舒镇、相如镇、锦屏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蓬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河舒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蓬安府函〔2013〕30号

四川省蓬安县地方标准:DB511323/T019-2009《河舒豆腐》

南充特产必买清单南充特产可以带走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