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包麻糍江西特产 江西油条包麻糍的由来故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15 21:39:48

一. 江西省 抚州 宜黄 宜黄香菇

宜黄香菇是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的。宜黄县鲜香菇润滑可口,干香菇清香味美,均肯有丰富的高级营养价值。

香菇是宜黄县山区的传统,有自然菇和菌菇两种。自然菇是深山潮湿地带腐树所生,形躯细小,亭亭如盖,表层有纹痕,脚短肉厚,个小肉厚的爆花菇质地尤佳。菌菇是经过人工增值而成,形躯稍大,痕纹略显民,脚长肉薄。鲜香菇润滑可口,干香菇清香味美,均肯有丰富的高级营养价值。现在宜黄县东陂、神岗、圳口、黄陂、蓝水、二都、梨溪、南源、新丰等乡镇都积极发展香菇生产,涌现出许多香菇村和大批香菇专业户。宜黄县香菇除在县内自销外,还大量销往抚州、南昌、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二.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三都米粉

周末回家,因为转移户口的事,我去了三都镇派出所,回想起来差不多有十几年没去过三都镇了,刚进三都镇,面对一排排整齐的新街道,一座座新楼房,我再也找不到我记忆中熟悉的三都镇了,三都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变化,现在是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两条小街的乡镇了,以前的木房早已被现在的漂亮的楼房代替,以前的地摊都变成了现在一排排整齐的商铺。唯一的熟悉的那就是大街上还是人满为患,人群密密麻麻,整个市集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广告宣传语,显示出三都不愧是市集重镇。

办完事到了中午,肚子有点饿了,心里不由自主的想起吃米粉,小时候的我非常喜欢吃三都的米粉,十几年没吃了,我非常怀念三都米粉。三都的茶馆很出名,十几年前,三都镇的大街小巷里大大小小茶馆无数,无论春夏秋冬茶馆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到了中午,每个茶馆爆满,座无虚席,男女老少都挤在在茶馆里,大人们喜欢喝茶,泡上一杯茶,吃点甜点,一边喝茶,一边高谈阔论,有吹嘘之谈,也有内幕曝光之料,有点评国家大事之论,也有生活琐事之争……小孩子不喜欢喝茶,包括我在内,大部分小孩都喜欢吃三都的米粉,茶馆里也有米粉,三都的米粉粗而滑,吃起来特别有嚼劲,口感非常好,而且米粉都是店主手工制作,再配上三都特有的米粉调料,煮出来的米粉还没端出来,我们就闻到了香飘飘的米粉味道,让我们这些垂涎欲滴的小孩更是受不了,米粉一出锅,我们这些小孩就抢着去端,谁先端到,就是谁的,没抢到的只能一边等下一碗,一边嘴馋的看着别人美美的吃着,三都米粉主要有炒粉、汤粉、拌粉,每种又分鸡蛋粉、肉丝粉、素粉。小的时候条件困难,尽管鸡蛋粉、肉丝粉只贵五毛的钱,我们经常只能吃素粉,偶尔父母豁达一次,我们才能吃到鸡蛋粉或肉丝粉。尽管是素粉,三都米粉的香、辣、鲜、滑,我们吃的是相当过瘾,每次吃的是连汤的不剩一丁点儿。吃饱了就坐在茶馆里听大人们讲故事、笑话(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的事觉都是在说故事)。记得每次为了想吃三都米粉,父母要去三都时,我们这些小孩就想跟去,父母们不肯带,我们便使出全身解数:有撒娇的,也有哭闹的,有谈条件的,也有地上打滚耍无赖的,什么办法都用了还是不行,那只有偷偷的跟着父母后面,等到了三都才现身,父母无奈只能接受现实。三都镇是我们的临乡,离我家将近有十公里。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为了缩短路程,我们去三都都是走山路去,要走一小时。实在是三都米粉太诱人,我们是宁愿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也要去,而且是特别兴奋,都是你追我赶的跑着去,快到了三都才停下来等被我们远远甩在后面的父母。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再次端起一碗三都米粉,还没吃就闻到了那熟悉的香味,顿时小时候吃三都米粉的一张张画面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画面的生动演义,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夹起一筷子米粉,送到嘴边,嗖一下,一根根米粉滑进嘴里,香、辣、鲜、滑,还是这熟悉的味道。和小时候一样,连汤的不剩,美美的吃完了一大碗。十几年吃过了各地的米粉,感觉还是三都米粉最好吃。虽然三都米粉没有桂林米粉闻名于全国,但三都米粉的味道我最喜欢,也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我就是喜欢三都米粉味道,或许我更想回味的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味道吧?(杨仪平)

三.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叶氏麻糍

鼓浪屿名小吃。 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叶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百年的发展仍停留在一个小摊车似乎不可思议,但小本生意就一直这么经营了下来。摊主拉出摊车下面的抽屉,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馅料再揉成团,滚上一层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好了。味道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好吃得很。一元钱,就让海岛上往来的游客有了一个香甜的回忆。 “鼓浪屿的一道风景线”,据说是“岛上唯一可以占道经营的小摊”。麻糍全是老板“手工制作”的——只见他先“用金属小刀把糯米团撑开成口袋状”,然后再塞进“好多砂糖和花生碎”,“随手捏成丸”,最后“在芝麻里滚一下”——“熟练”的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再一尝,味道果然“名不虚传”,那个“香”,那个“糯”,“赞”!

四. 江西省 上饶 德兴 皮蛋

皮蛋,红心咸鸭蛋:无铅皮蛋:系选用无铅材料,经恒温浸泡新工艺精制而成。吃着清凉爽口,余味持久,回味无穷。经常食用对滋阴,润肺,清肝等较好。

五. 江西省 抚州 南丰 桔花蜜

具有浓厚的桔花芳香,呈琥珀色,纯净透明,清香扑鼻,甜润肺腑。内涵葡萄糖、果糖、蔗糖、糊精和矿物质、有机酸、酵素、芳香物质及维生素等众多营养成份,食药用兼优。

六. 江西省 抚州 广昌 广昌藕粉

广昌藕粉选用中国白莲之乡——广昌太空白莲之藕为原料,采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重话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营养均衡,风味纯正,清心爽口,润滑细腻,老少皆宜,是一种理想的升级换代之休闲旅游雅食。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藕有清热,生津,活血,散瘀的功效。生藕性寒,熟藕性温,味甘。藕的营养丰富,含淀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人体有滋补作用。莲藕含有丰富的丹宁酸,丹宁酸具有收敛性和收缩血管而能止血。莲藕的食物纤维能够刺激肠道,治疗便秘,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减少胆固醇和糖值,具有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作用。

七. 江西省 抚州 南丰 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丰蜜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丰蜜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丰蜜桔为我国古老柑桔的优良品种之一,是江西省的名贵之一。历史上就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据古籍《禹贡》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南丰一带所产的柑桔,就已列为“贡品”。唐宋八大家之一,南丰籍的曾巩,曾写诗赞美家乡的柑桔:“鲜明百数见秋实,错缀众叶倾霜柯。翠羽流苏出天仗,黄金戏球相荡摩。入苞岂数桔柚贱,宅鼎始足盐梅和。江湖苦遭俗眼慢,禁御尚觉凡木多。谁能出口献天子,一致大树凌沧波。”由此可见,当时蜜桔已能献给天子,故南丰蜜桔又有“贡桔”的美誉。在中外友好交往中,曾被斯大林同志誉为“桔中之王”。

200多年前,南丰蜜桔就已开始专业化生产了。清朝鲁琪光在《南丰风俗物产志》记载:“蜜桔,四方知名。秋末,篱落丹碧累累。闽广所产逊其甘芳。近城水南杨梅村人,不事农功,专以为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蜜桔生产现已实现科学育种栽培。南丰蜜桔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全身都是宝。鲜果营养丰富,在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1.3克,柠檬酸约1克,维生素C19.5毫克,溶性固性物14%(主要是糖、氨基酸、磷、铁、钙等元素)。桔皮有理气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桔络有通络舒筋、顺气活血的功效;桔核能理气、散结、止痛。南丰蜜桔还可以作为加工业的原料,如用桔皮提炼的橙皮甙能制成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的药品;用果肉酿酒、酿醋,制作出蜜桔香槟酒、蜜桔可乐等,具有独特的香味。用桔皮桔花可提炼出天然果胶和香精,安全、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

南丰蜜桔源出乳桔。南丰县四周环山,地处洪州(今南昌)以南,冬季比洪州暖,夏季比洪州凉,适宜乳桔生长。唐代开元以前,距今已有1300多年,乳桔落户南丰,由于获得优异的生态条件,很快就成为农家主要果树栽培品种。经过长期繁育,虽出自乳桔,却具有新的性状,味更甜美,高糖低酸,香气浓郁,在桔中独具特色。人们以其味似蜜便称之为“蜜桔”,销往外地冠以产地名称称之为“南丰蜜桔”。唐宋以来,南丰蜜桔均被历代朝廷列为贡品,故有“贡桔”之称。清末民初是南丰蜜桔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最高年产曾达12万担之多。到民国时期,因战乱和灾害的影响,生产由盛趋衰,桔树被大量砍伐,桔园荒芜,产量急剧下降,一般年产只有1—2万担。到建国前夕,南丰蜜桔面积不到3000亩,年产蜜桔17789担。南丰蜜桔栽培地区集中在城区及县城附近的瑶浦、水南、杨梅、茅店等乡村,离城5公里外则少有栽培。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蜜桔生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政策上、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帮助和扶持桔农恢复和发展蜜桔生产。

八. 江西省 抚州 宜黄 炒麦鸡

一、 原料: 1、 主料:麦鸡3只(约重400克)。 2、 配料:嫩豆腐250克。 3、 调料:葱花、味精、姜末、胡椒粉、酱油、精盐、湿淀粉、鲜汤各适量,熟猪油500克(耗100克)



二、 制法: 1、 将麦鸡脯朝上,双手握住鸡身,两个大拇指从上朝鸡肚下部往两边紧握,剥去皮毛,挖去双眼,除内脏洗净。剁掉嘴、脚,取用两块脯肉和头部,将骨拍碎,斩成1厘米见方的丁。把头切成两半,嫩豆腐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盘中待用。 2、 炒锅置旺火上,下油烧至六成热,把麦鸡丁入锅炸至骨酥,倒入漏勺沥去油。 3、 炒锅内留油10克,把葱花、姜末入锅煸炒片刻,舀入鲜汤50克,放精盐、味精、酱油等,用湿淀粉勾稀芡,浇在豆腐丁上,再放上炸好的麦鸡即成。



三、 特点:此菜制法独特,麦鸡酥香,豆腐鲜嫩,冷热适中,别具风味,是临川市地方名菜。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小焦杠油条

传统风味小吃,此品种被收入《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为早点油炸品种,呈三棱形,又称“三棱锏”,有正劲、翻劲之分。正劲小杠油条,民国间以大南门里白家和徐府街张家最著,建国后以厨师朱少臣制作的有名;翻劲小杠油条,建国后以厨师温义高制作最著。1956,1978年两次被认定为开封“名产风味小吃”。

十.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碱灰粑

碱灰粑 客家人刚迁徙到修水时,生活十分艰苦,他们居住在高山竣岭的岩洞或草棚里,靠开荒种麻、种兰、种粮为生。但是,客家人十分好客,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亲戚朋友走往都要想方设法招待,临走时还要送一些干果给客人带回去。当时制作的一种红边白心的碱灰粑,就是招待客人和送礼的佳品。

做碱灰粑的步骤是:每年腊月底,选上好的早禾秆烧灰,将禾秆灰泡入开水中,经过滤后成碱灰水,再用这种水浸泡粘米。待米浸胀后磨成浆,放点红糖打色转味,置锅中煮熟后做成长条形,用食品红染其表面,放阴凉干燥处即可,冬季一般可保存几个月。客人来了,临时用刀切成薄薄的小片,用腊肉、大蒜、辣椒炒过,可作下酒菜;与青菜煮食,可以饱肚腹;置油中炸过可当干果。不任是油炒还是水煮的碱灰粑,既柔软又爽口,时至今日,市场上经常有卖,在客家人的餐馆里还成了一道风味独特的上等佳肴。

江西特产麻糍做法大全油条包麻糍是不是江西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