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必须带高端土特产 三亚有什么值得带回去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24 22:58:13

一. 海南省 三亚 姜糖汤圆

选用当地的优质糯米,浸水1小时后捞起晾干,用石磨磨成细粉,压匀成小片粉皮;选用优质花生、芝麻、椰子丝捣成碎细小块,渗入粉红糖,用粉片包紧成手拇指大的圆形汤圆;在铁锅滚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片,汤圆落锅后15分钟便可捞起;在碗里食用,加入适量的姜糖水,味道清凉,甜滑可口。( 三亚)

二. 海南省 三亚 香兰酒

是以海南省产香草兰为主要香源,以纯粮为原料研制而成的低度酒利口酒。该酒澄清透明,香气纯正,风格独特,具有香草兰的典型香气。滋味柔和,入口协调,回味绵长。该酒极具补肾壮阳和舒经活络之功,可作为餐前开胃酒、餐后爽口酒饮用。饮用前最好冰处理至8度-12度,也可用作配制鸡尾酒用。( 三亚)

三. 海南省 三亚 红鱼粽

又称红鱼筒,是一种酶香鱼,是儋州著名的风味腌制品,是深受东南亚消费者和广大游客喜爱的佐餐上品。红鱼粽制作工艺精巧,一般选每条4公斤以内的新鲜红鱼,海水洗净,再用小木棍从鱼口直插到内脏加盐,至鱼肚饱涨止。再将红鱼平排放在鱼池或鱼桶里,层层码盐,最上层以大石堆压。“淡口红鱼粽”腌制5-7天,“咸口红鱼粽”腌9-10天后取鱼,抽出鱼腮和内脏,并去鱼鳞,用清水洗三次,将草纸塞进鱼口中,用白纸薄片装盘,加少许猪肉片、姜丝下锅蒸熟。吃时脆、松、滑、香妙不可言。( 三亚)

四. 海南省 三亚 红烧梅花参

红烧梅花参的主料为水发梅花参,主要配料有油菜和百灵菇等。把泡发后的梅花参从中间切成两半,用开水烫透,然后将水控净。经大厨烹饪,色泽红亮,再配上新鲜的百灵菇,味道嫩滑鲜甜。装盘时,在盘中摆入一圈已经烹好的油菜。翠绿的油菜配上红亮的梅花参,一盘娇艳欲滴的红烧梅花参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尝一口,味道醇厚、鲜美,具有滋阴补肾,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据介绍,梅花参又称“凤梨参”、“海花参”等,是三亚三绝之一,主要产自南海诸岛海域,因其鲜活的时候,橙色的背部生满了梅花瓣状的肉刺而得名。

梅花参是滋补品,还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可以用鸡汤清炖,也可以切片加辅料清炒。


五. 海南省 三亚 贝饰

用光滑油亮的海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各种画屏、器具、摆设等,具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的特色。贝壳又被制成多种多样实用工艺品,如酒具、摆件、挂件、项链、胸饰等,精美绝不亚玉石。贝壳装饰画的制作流程及工艺相当复杂,依托天然海贝及珍珠贝为主要加工原料,加上大海里的各类贝壳色彩的有机配合从而勾勒出这类纯天然色彩的海贝工艺画,此类贝饰画经过严格的精雕细琢而成,从设计到成品要经过30道以上的打磨工序,再粘贴、下料、雕刻、抛光、组装、上油、装裱而成。

六.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火龙果

三亚火龙果是海南省三亚市的。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青龙果、芝1,是仙人掌蜜果的新品种,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热带地区,近年三亚市场出现了一种紫芯火龙果,果重250克以上,味道很甜,多汁。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青龙果、芝1,是仙人掌蜜果的新品种,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热带地区,于90年代初由南美引种进入台湾地区及泰国、越南等国,发展势头较快,市场价格昂贵。果实普通重量每只500克以上,最重达1500克,味道甜美,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果皮还可提取天然色素。

今年三亚市场出现了一种紫芯火龙果,果重250克以上,味道很甜,多汁。我称这种火龙果“紫水晶”,价格每斤十二元左右。几年前通过电视节目,知道了台湾农民在海南岛培育出“紫水晶”火龙果,品质上佳。今年如愿以偿,果然不错。火龙果作为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水果,其食疗作用就不言而喻了,经常食用火龙果,能降血压、降血脂、润肺、解毒、养颜、明目,对便秘和糖尿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低热量、高纤维的火龙果也是那些想减肥养颜的人们最理想的食品,可以防止"都市富贵病"的蔓延。

七. 海南省 三亚 荔枝沟鹅肉

荔枝沟的鹅肉远近闻名,特点是肉质细腻柔软。做法以水煮白切为常见,蘸料则各家自有风味。鹅肉已是味美,还有细嫩的鹅肝、脆生生的鹅肠,更有那肥厚的鹅掌,手抓着啃,味道甚佳。

原材料:

三亚荔枝沟农家鹅。

做法:

1.把鹅宰杀洗净,然后秘方腌制2小时;

2.将整个鹅放入冷水中煮到9成熟;

3.切块上碟,辅以各家自制蘸酱。

八. 海南省 三亚 海蛇肉

三亚海蛇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食中佳品。海蛇的做法各式各样,鲜食时常配鸡炖煨,也可做蛇餐火锅。烹炸海蛇,做法更多,有炸蛇皮、炒蛇肉、炖蛇骨、喝蛇胆汁、炖蛇骨、富有滋补价值,喝蛇胆汁,更具强身健体的药补功效。海蛇肉味咸,具有防寒、祛湿的作用,对风湿病、腰骨酸痛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是秋冬进补的上品。许多海外客人来三亚,品尝海蛇系列菜肴,均赞不绝口。


九. 海南省 三亚 海南椰子饭

海南省风味饭食。以大米和椰子为主料,配多种辅、味料烹制而成。此品在民间制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讲究色、香、味、型,成为宴席佳品。

用料:

大米250克、椰子2个、虾仁100克、叉烧100克、火腿10克、干虾米25克、湿冬菇25克、精盐6克、鸡油150克、蒜茸25克、清水适量。

制作:

1、大米(当年产新米)淘净;椰子(除净外衣)从蒂部往下约三分之一处锯开,将椰肉刨茸(注意,不触及黑皮),留下完整椰壳和一薄层椰肉待用;已飞水的湿冬菇、叉烧分别切粒;火腿剁茸;虾米用清水浸软;虾仁(腌制过)飞水、拉油。

2、热锅,下鸡油,放蒜茸爆香,落鲜椰茸略炒,倒入大米炒匀,装入瓦罉内,加适量清水煮成饭,取出待凉。

3、热锅,下鸡油,将饭倒入略炒,再放入虾仁、叉烧粒、虾米、湿菇粒、味精、精盐炒匀,分别装入两只椰壳中(填满)加盖,上笼蒸约2分钟,趁热上席。

特点:

原椰子造型,色泽和谐,椰香浓郁,饭质爽滑,各料相配,味鲜可口。

十.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带把肘子

大荔带把肘子源远流长。 是陕西大荔传统名菜,为明朝弘治年间同州(今大荔县)城里厨师李玉山创制。陕西大荔带把肘子,属蒸菜类,在秦馔筵席上久负盛名,《中国菜谱》秦菜部分把其列为第一名菜。作酒菜、饭菜均可。色泽枣红,如把柄,故称“带把肘子”。

它的用料别致,不同于其它肘菜。肘子带骨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堪称“盘中一王”。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带脚爪的猪前肘刮洗干净,肘头朝外,肘把(肘爪)朝里,肘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在正中由肘头向肘把沿着腿骨将皮刨开,剔去脚骨两边的肉(三面离肉),底部骨与肉相连,使骨头露出,然后将两节腿骨由中间用刀背砸断,入汤锅煮至七成熟捞出,辗干,趁热用红酱油涂抹肉皮。取蒸盆,底放八角、桂皮等调料,再把骸骨用手掰断,不伤外皮,将肘皮朝下装入蒸盆,整成图形,撒入精盐,用消过毒的净纱布盖在肉上,再将甜面酱、葱、红豆腐乳、红着油、白酱油、姜、蒜等在纱布上抹开,上笼蒸熟蒸烂取出,揭去纱布,扣入盘中,拣去八角,上桌时另带葱段和甜面酱小碟。

其风味特点是:肘肉酥烂不腻,肘皮胶粘,香醇味美。是一道富含蛋白质、钙质的菜肴。

三亚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去到三亚必买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