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特产纸盒什么价格 宁波土特产包装盒专门制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03 01:30:53

一.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泥螺

产品名称:泥螺

产品别名:俗称“吐铁”。

产品季节:农历三月时产“桃花泥螺”,中秋时节产的“桂花泥螺”。

产品特性:头长、体黄、脂厚、味道特别鲜美。

产品成分: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

产品功效:具有补肝肾、益精髓、明耳目等功效。

产品简介:泥螺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螺蛳,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慈溪海岸线长达60余公里,沿海有大片低潮海涂,是由钱塘江、曹娥江等河流泥沙及长江出口泥沙驾潮输入冲积而成,不但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海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慈溪东部龙山一带所产的黄泥螺最为著名。龙山黄泥螺与其它地区所产泥螺不同,具有等特点,在江、浙、沪等地颇有影响。目前,慈溪龙山、新浦等沿海地区正积极利用海涂资源,开发泥螺生产,黄泥螺经过严格的消毒和加工调味后,以酒渍品和罐头品的形式销往海内外,尤其受到港澳及台湾同胞的欢迎。

产品历史: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记载。据旧志记载,三北黄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

二.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宁波臭三拼

宁波有著名的“三臭”,指的就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苋菜,顾名思义这三种东西拼在一起,就是著名的宁波臭三拼。

臭菜汁腌上豆腐、菜心、筨菜,浇上新打的菜籽油。蒸好出锅,豆腐会胀得象新发的馒头,又松又香糯,菜心碧绿碧绿,咸香不腻,莟菜【莟han,是旦生杜撰,宁波方言,找不出合适的词条】在宁波和泥螺一样叫“敲饭榔鈊”【榔鈊,宁波方言,意即榔头】,这就是宁波三臭。

宁波三臭最先是穷苦百姓的家常,一般也只是杂拼的一二臭。成片的莟菜秋后洗净了用盐腌渍,一般的农家都有一缸。盐和水的比例全凭经验,有的又酸又硬,又的则绵糯合口。许是谁家的媳妇卖不掉自家的青菜,又不忍心扔了,去了黄叶丢在腌菜的缸里,不曾想蒸了以后,菜心会绿得油亮,风味独特。真正堂而皇之走上宴客的餐桌,称“宁波三臭”还是不久的事情。

腌制“三臭”的关键得先做好一甏臭卤。小时候看到妈妈做臭卤前先要将甏洗净晾干,再向隔壁邻舍讨一小碗臭卤倒入甏中作为引子,然后把一些吃剩的鞭笋汤、毛豆节之类的东西放进去,用塑料袋密封甏口,发酵几天后就大功告成了。若没有现成的臭卤作引子的话,那制作起来就稍微复杂点。我0经验是将冬腌的咸菜和卤放入甏里,让其加速腐烂发臭,说是“烂发肥,臭生香”。或在自留地里采几株苋菜,去叶子、洗净、切段后,放在清水浸一夜,等水面起一层白色的泡沫,便将苋菜梗取出沥干,放在甏里撒上几把盐和一些干净的蔬菜汤后就可以了。做臭卤关键是要密封,否则那股臭兮兮的味道是苍蝇最爱来繁殖后代的地方。好的臭卤不仅清澈而且臭中带有股异香,保存好的可用上几年。

三.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虾皮

直接晒制而成的东海特级虾皮, 全淡的生虾皮,北方那边俗称甜晒吧,营养价值非常高,最适合给你的宝宝做菜吃,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由于晒制的很干,半斤满满一大包,可以吃上一阵子了,超值!

虾米可即食,也可放汤做菜。虾米酱油汤,味精、猪油、美味鲜酱油开水溃泡,也可虾米煎蛋~是小孩子补钙的极品.

四.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若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五.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团子

团子

团子的做法:粳米粉掺和糯米粉调合成的皮子,内装馅子,甜的是红豆泥,咸的如萝卜丝为主料,另加海盐及肉丁,外滚糯米,放在蒸笼中蒸熟,是过年时节的好点心。

六.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西店牡蛎

西店牡蛎主产西店镇浅海,目前该镇的20个沿海村均养有壮蛎,养殖面积达1.8万亩,每年产量达12800吨。

牡蛎养殖在西店已有700年历史,据有关史书介绍,铁江江中有两个岛屿叫石孔双山,宋朝石孔村进士冯唐英曾避乱于此。看见岩边牡蛎盛生,就叫村民聚石养蛎,遂开养蛎先河。

西店牡蛎之所以鲜美,跟这里得天独厚的水质有关。此地的海水咸度在20‰以下,是适宜牡蛎生长的最佳水质。西店牡蛎素有“海牛奶”之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本草纲目》载,牡蛎还有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

七.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丝瓜

丝瓜

仲夏时节,来到慈溪中北部的新浦镇一带沿海农村,就仿佛觉得已置身于一片绿色的世界。这里,并没有冠盖如云的参天大树,也不见气势如虹的茂密丛林,有的只是一架架结实的棚架。那“叶密千层绿,花开万里青”的绿色植物丝瓜游藤走蔓交错相叠,布成一张翠绿的天幕,遮挡夏日太阳的炽热,留下一片荫凉。纵眼望去,那些垂挂在棚架上的丝瓜果犹如岩洞中倒挂的柱石,令人叹为观止。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溟溟不见家”。借用这句诗来描绘夏天时慈溪沿海的农村,是最合适不过了。

慈溪沿海农村种植丝瓜始于民国25年,即1936年,是从上海引入试种的。丝瓜属一年生蔓草葫芦科瓜果类植物,关于丝瓜的形态性状特占及作用,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有详尽的描述。

“丝瓜,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于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尺许,长一二尺,甚至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扭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靴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括楼子,黑色而扁。唐宋以前无闻,始自南方来,故曰蛮瓜,今南北皆有之。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以为常蔬。”

丝瓜的种植比较方便,但亦需施肥、除虫、删剪芜枝。丝瓜最怕台风秋霖,遇之则棚倒、花落、瓜烂,一无收获。丝瓜开花都为单性,雌雄同秆,不断开花,不断结果,终霜为止,然以夏初结的瓜最好。花落后不久长出的稚瓜可作羹而食,且味道鲜美,但成熟后的丝瓜络具有较高的经济、医药价值,所以人们一般不将瓜作食用。成熟后丝瓜收摘后须入水浸泡,烂去表皮和里面的瓜籽,剩下的网织状纤维柱体就是丝瓜络。人们通常将它和麦冬、红花并称为慈溪三大药材。作为药材的丝瓜,具有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等功能。丝瓜络除药用外,更是理想的工业原料。慈溪农村所产丝瓜络素以洁白、个大、挺直、质坚著称。进入80年代,慈溪的丝瓜络生产发展较快,常年种植在2500亩左右,产量约150吨。1980年,慈溪种植丝瓜络达4500亩,总产量达440吨,居全国之首,成为浙江省最大的丝瓜生产基地。慈溪丝瓜络约三分之二出口欧美、东南亚国家,重要的创汇农产品之一。

八.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葡萄

慈溪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慈溪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浙江慈溪的新浦镇,,坐落世界闻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沈海高速杭州湾开发区出口),这里种植葡萄,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尤于这个镇的六塘南村的黎阳牌巨峰 ,金皇后较为著名。曾获得全国性的葡萄比赛金奖。这里土质肥厚,系长江冲下来的肥土堆积围涂而成。农民又有多年的葡萄种植经验。一到夏季,别处夏日炎炎,骄阳如火,可这里浓阴如织。一到七八月,葡萄熟了,满村都飘荡起葡萄醇厚的馨香,绿如翡翠,紫是玛瑙,客人是络绎不绝。如今都提倡大棚栽植了,葡萄的污染更少,颗粒更大,醇香也更浓厚。新品种是层出不穷!面积发展成主要以新浦六塘南为中心的种植基地周遍有崇寿四灶浦及“万亩贩”种植基地每年一年一度的慈溪葡萄节都会在慈溪六塘南南村 国家林业局0网7月7日讯 据悉,“慈溪葡萄”商标于日前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慈溪杨梅”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本市农业领域成功注册的又一个证明商标。据介绍,“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是慈溪市葡萄协会,商标专用权期限自2010年2月21日至2020年2月20日。目前,慈溪市葡萄的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今年投产面积2.3万亩,年产量2.5万吨。而此次“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成功,在提高地方“名特优”产品竞争力、发展特色农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

地域范围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2'~121°42',北纬30°02'~30°24',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慈溪葡萄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慈溪市新浦镇、观海卫镇、周巷镇、掌起镇、龙山镇、胜山镇、逍林镇、慈溪杭州湾新区、坎墩街道、崇寿镇等地所属各村。

九.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茶叶

宁波有天台山、四明山脉绵延境内,近海傍湖,雨水充沛,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故茶叶品质优良,有“望府银毫”、“宁海第一尖”、“望海茶”、“瀑布仙茗”等优良品牌。而以宁海产的“望府银毫”为上品,为国家级名牌。宁泉牌望府银毫于1998年获得本市第一只国家级有机茶证书,1999年又取得国际有机茶证书。宁海的“望海茶”清淡、甜香、形色美,名扬国际茶博会。宁波茶叶以谷雨前采制的最好,清香甘醇,味道浓。( 宁波)

十. 浙江省 宁波 奉化 溪口白果

溪口白果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溪口镇的。溪口镇是宁波市最大的白果生产基地乡镇。全镇现有银杏园面积3500亩,以最著名的大佛手为主栽品种,因此溪口白果具有果大壳薄肉糯的优点,深受消费者的厚爱。

白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其果叶具有美容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目前医用的天保宁等药物都以银杏提取液为主要原料。银杏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银杏被称为公孙树,说明其从栽种到收获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溪口镇目前年产白果约10万公斤。其上市季节在国庆节前后。

宁波土特产包装盒定制电话宁波土特产包装盒批量优惠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