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主要土特产 正宗恩施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0-03 06:44:42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鸡爪黄连

黄连是毛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味连、雅连,因外形酷似鸡爪,又被称为鸡爪黄连。恩施市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产地之一,故素有"黄连之乡"的美称。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关于打花铺盖的来历,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心灵手巧,穿针走线,织了有100种花朵图案的西兰卡普。后来,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她残害了。噩耗传出,土家族姑娘非常怀念她,把她织的彩锦,取名打花铺盖。成了土家姑娘的嫁妆。现在打花铺盖均用三块西兰卡普缀连而成。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家先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贡品。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易中。这时的“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布”的传统。明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今天的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山寨,走向全国,甚至冲向世界了。1985年,土家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1织的两幅壁挂,一幅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恩施黑猪肉

恩施黑猪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恩施黑猪是恩施山区黑猪的总称,属肉脂兼用猪种,与其他猪种相比,恩施黑猪肉色泽鲜红、细嫩多汁,富含钾、钠、镁、铁、锌、硒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是食中珍品。

恩施黑猪肉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8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一、种源

湖川山地猪。

二、饲养条件

1.饲养环境:饲养地位于产品产地范围内的武陵山山区地形,海拔300米至2000米,分布有成片的巴东红三叶、白三叶、山豆根、野豌豆、杂灌木等组成的天然植被。以清江水系的山涧溪流为饮水。

2.饲料条件:以本土生产的玉米、杂豆、马铃薯、红苕等为补饲原料,允许在仔猪阶段补饲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饲料。

3.饲养方式:放牧加舍饲。

4.圈舍条件:猪舍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通风换气和卫生条件。

5.饲养管理:

(1)去势:公猪60日龄前,母猪90日龄前。

(2)育肥前期(50kg前),平均每天放牧时间不低于4小时,回圈后再补喂精料。

(3)育肥后期转入圈养催肥,育肥阶段用地产的天然饲料,不用任何饲料添加剂。

6.出栏:8至10月龄,体重90kg至100kg。

7.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三、屠宰加工

宰后1小时内用水冲洗胴体后,在0℃至4℃环境下排酸24小时。在后续分割、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至4℃范围内。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肌肉有光泽,呈樱桃红色,大理石花纹明显;脂肪呈乳白色;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香味浓郁。

2.理化指标:瘦肉中蛋白质含量≥21%,肌间脂肪≥5%,硒含量≥0.08 mg/K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恩施药材丰富,主要有利川黄连、窑归、板党、当归、天麻、贝母、田七等,利川黄连最为著名。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泻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高热烦躁、胸闷呕吐、泄泻痢疾。利川市春迟夏凉,秋早冬寒,垣充沛,日照较少,为黄连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川市栽培黄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黄连的重要产地。

全世界种植栽培黄连最早的国家就是中国,其中,拥有将近1000年种植悠久历史的要数湖北省的利川市,自古以来被世人称为是中国“黄连之乡”,利川所产的黄连形如鸡爪,即有“利川黄连”之称,品质药用为全国最优,它别名又叫南岸味连,属于黄连中的名贵品种。

利川黄连形如鸡爪,根茎集聚成簇,黄肥坚实,早在唐代就列为贡品。1985年,利川被湖北省计委列为全省黄连基地县,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指定为全国黄连生产基地。

利川位于鄂西南隅,属于云贵高原东北延续部分,为大巴山系余脉,武陵山系西北部,面积为4602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寒池,海拔2415米,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长顺郁江出境处,海拔315米。利川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平原相比,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冬长夏短。年均气温8-12℃,年日照时数1278小时,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190天。

利川市为黄连生产作了大量艰苦、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工作,使利川成为全国黄连栽培新技术的原创地,全国黄连产地生态保护的示范地,中国“南岸味连”的正宗原产地。

《中国名乡大全》中记载,利川盛产的“鸡爪黄连”,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在2009年底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黄连”的品牌价值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5.99亿元,在中国品牌农产品百强排名中位居第89位。利川适宜种植黄连的地方很多,但最适宜的还是建南镇、谋道镇、汪营镇、忠路镇、凉雾乡、福宝山生态开发区等地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到2008年底,利川市共有黄连留存面积9.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4%,黄连产业总收入达2.7亿元。

利川现有15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主要生产基地有:建南、汪营、谋道、忠路及福宝山5个乡镇和开发区,涉及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户种植黄连。2009年利川黄连产业总收入4亿元,其中连农收入2.3亿元,销售企业1亿元,加工企业0.7亿元。其中,利川香连药业有限公司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黄连为原料药,进行中成药加工,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其加工生产的“香连片”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应急储备药品。利川市清江黄连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黄连种植为主,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专业公司,公司现有基地总面积4000余亩,其中黄连留存面积1500亩,产品以统连、枝连、黄连饮片为主,销往武汉、亳州及安国等地的药材市场及药材加工企业。

目前利川市黄连留存面积约5万亩。通过推广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的“生态节能黄连栽培技术”后,从2001年以来每年以新栽培l万亩面积增长,预计到2010年留存面积将达到10万亩,每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药农增收1.2亿元左右。

地域范围

利川黄连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连,又称南岸味连,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利川黄连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连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连基地。

特定品质

目前,利川黄连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文化典故

《利川县志·卷之七·物产篇》记载:“黄连,邑产甚多,似鸡腿者良。”说明明朝土司制度时期利川黄连已广有栽培,且有鉴别良莠的标准。其实,从唐至清代,黄连一直是利川重要的土产,并用作贡品。清朝以后,黄连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玉米爽

该饮料具有浓郁的玉米香味,口感细腻滑爽,风味独特;同时该产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有机硒等矿物质,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调整肠道功需的有机硒,具有极高的调节视力和防癌抗癌作用,更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故被称为“中国一绝”、“黄金食品”。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金丝桐油

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丝桐油”是湖北省来凤县著名土,其浓度大﹑色泽橙亮金黄﹑可牵拉成丝,故有“金丝桐油”之美称。“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获湖北省“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金丝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好、不导电、抗热潮、耐酸碱及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军工、电器、化工以及家具、工艺品等行业。金丝桐油的医药价值很高: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和脑动脉硬化效果较好。民间还用桐油治疗小孩肚疼,将桐油搓热后直接敷在小孩肚脐上便可,更具杀菌之功能。

来凤县是湖北省油桐基地县之一,清《来凤县志》载:“桐油,膏桐所榨之 图2 来凤县种植的金丝油桐

.油也。树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红缕,九、十月子熟,乃剥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两种,其枯可粪田。”又载:“一名荏桐子,树实大而圆,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为性,最宜培养,不过两三年间,即取利无穷。”早在清朝同治年间,来凤县就有“万担桐油下洞庭”的赞誉;1953年中国国家政务院给“金丝桐油”颁发了“来凤桐油质量第一”的锦旗;1968年,来凤“金丝桐油”在湖北省桐油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1984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中国27个地区的桐油进行抽样化验,认定来凤“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并在《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上对来凤“金丝桐油”作为土珍品进行介绍,堪称土家族聚居区的物华天宝;2005年在湖北省第二届林博会上来凤“金丝桐油”获得了“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2009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湖北省来凤县申报的金丝桐油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

保护范围

金丝桐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漫水乡、绿水乡、胡家坪林场、大河镇、旧司乡、革勒车乡、三胡乡、翔凤镇等9个乡镇、林场所辖行政区域。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湖川山地猪

湖川山地猪是一款优良的地方猪品种,因猪肉品质好,获得国际优良肉质标准,因屠宰率较高,脂肪多,皮薄而著称。是制作火腿和熏肉常见的猪种,适宜山区养殖。

因产于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重庆市交界处,四川盆地东边所属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武当山、荆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

历史调研

据对四川巫山县大溪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家猪左下颌骨和陶制猪头的考证,该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饲养家猪,至今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1980年在湖北、四川、湖南三个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中国猪品种志》编写组和有关省对资料的整理分析,鉴于湖北的鄂西黑猪、四川的盆周山地猪和与湖南西部接壤地区的猪种,所处生态条件类似、猪种主要特征特性较一致,历史上猪种间有一定的交往,将其归并,统一命名为湖川山地猪。2007年重庆市在猪种资源调查时,在该市合川县发现了合川黑猪,在潼南县发现了罗盘山猪,在丰都县发现了渠溪猪,经分析,这些猪种的生态条件和湖川山地猪类似,分布范围也在湖川山地猪范围之内,应是湖川山地猪中的几个类群。四川的丫杈猪是盆周山地猪中的一个类群。

湖川山地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据记载20世纪80年代时湖川山地猪分布于40多个县,主产区约有繁殖母猪20万头(不包括合川黑猪、罗盘山猪和渠溪猪)。近年来,由于该地区引入外国猪种,湖川山地猪的饲养量有所减少。原有的类群之间也较少发生猪种交流,某些类群的猪只有在交通较闭塞的山村中才能找到,数量也已不多。

湖川山地猪-地理分布

湖川山地猪(鄂西黑猪)主要分布于湖北省的恩施、郧阳、宜昌地区;四川省的达县、宜宾地区,重庆市的万县、涪陵,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共40多个县。

品种特征

湖川山地猪头稍长,额部皱纹浅,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被毛黑色,部分猪的额部,肢端、尾部有白毛,0数5~6对

品种性能

湖川山地猪成年公猪体重128.35±3.66公斤,体长136.73±1.54厘米,胸围119.30±1.11厘米,体高70.32±0.91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94.04±0.98公斤,124.01±0.40厘米,106.65±0.29厘米,61.47±0.21厘米。母猪头胎产仔数8.69±0.18头,二胎产仔数10.27±0.18头,三胎及三胎以上产仔数11.33±0.13头,产活仔数11.39±0.28头。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帝茶

咸丰帝茶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的。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咸丰帝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2010年咸丰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1年2月又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近年来,咸丰县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步伐,至2012年底茶叶留存面积达12.3万亩,年加工干茶5200吨,实现产值3.3亿元,成长为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咸丰县采取整合品牌、严检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等措施,打造“咸丰帝茶”公共品牌。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咸丰帝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水豆豉

水豆豉是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永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天上坪甘蓝

利川天上坪甘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利川天上坪高山甘蓝(又称包菜)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菜(鲜菜)”

齐岳山天上坪种植的反季节蔬菜自70年代已远近闻名。齐岳山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森林覆盖率在52%以上,土壤质地良好,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典型的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寡照、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雨热同季。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甘蓝等“利川天上坪”蔬菜脆嫩味甘,有着特有的营养及品质。齐岳山天上坪一带曾被定为上海世博会蔬菜特供基地。目前,天上坪甘蓝已远供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等大市场,颇受欢迎。

甘蓝菜性味甘平,具有益脾和胃,缓急止痛作用,可以治疗上腹账气疼痛,嗜睡,脘腹拘急疼痛等疾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等成分,其中以维生素A最多,并含有少量K1,U,氯,碘等成分,尤其K1及U是抗溃疡因子,因此常食用甘蓝对轻微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有纾解作用,适合任何体质长期食用。另外含有一些硫化物的化学物质,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特殊成分,具有防癌作用,其中又以甘蓝菜和胡萝葡,花椰菜最著名,并称为防癌的三剑客。

孢子甘蓝,其维生素C更比一般的甘蓝类高出3倍之多。此外还含多量的食物纤维,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铁等,具有防止出血,保护肝脏,减轻肝脏的负担,适宜肝病患者食用。由于含多量的维生素A原,故对皮肤有美容作用,可消除皮肤粗糙,防止皮肤松弛,治疗皮肤的过敏症。抱子甘蓝食用部分为腋芽处形成的小叶球,风味似结球甘蓝却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口味,纤维少,营养丰富,每百克嫩叶中含有粗蛋白4.9克,脂肪0.4克,糖类8.3克,维生素C102毫克,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O.6毫克,钙42毫克,磷80毫克,铁1.5毫克。

恩施十大土特产排名恩施十大土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