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郫都区买当地特产在哪里买 郫都区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25 06:34:25

一. 广东省 广州 花都区 干蒸烧卖

干蒸烧卖是广州人喜欢的茶楼传统早点之一。它用薄面包裹半露的肉馅料蒸熟,色鲜味美,爽口不腻。各茶楼、酒家均有出售。干蒸烧卖有猪肉干蒸烧卖和牛肉烧卖两种。其中牛肉烧卖的历史有七八十年之久。牛肉烧卖的制作方法是:取牛肉去掉筋络,用刀剁碎后配以肥猪肉粒、姜汁、酒等拌匀,挞至起胶,挤成一个个丸子上碟。每碟两粒,放进蒸笼里蒸熟。现在,有配以马蹄粒、笋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鲜香爽口,肥美不膻。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太和卤牛肉

“太和卤牛肉”因产于郫县回族聚居的太和场(团结镇)而得名。于清朝末年形成,在川西平原远近闻名,腌卤行业中独树一帜。其特点是软硬适度、咸鲜适口、 色泽红亮、食不落渣、香气浓郁、回味悠长。( 成都)

三. 山西省 临汾 尧都区 高粱熏醋

高粱熏醋产于山西临汾。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大曲和快曲作糖化酵剂,酒精和醋酸采用固体发酵,制得的醋坯置入瓷缸内,加盖。外部用火熏制5-6天。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并含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还原糖、醇类、酯类等。

高粱熏醋,是山西醋中的奇品。产地在临汾。相传300多年前平阳府“祥泰盛”酱菜园,一缸醋醅被紧邻的一只取暖用的火炉烤成亮晶晶的深紫色,香气袭人,淋出来的醋有扑鼻的熏香味,酸甜柔和,汁浓色亮,别具一格。掌柜如获至宝,从此改为生产高粱熏醋出售,名扬三晋。解放后,“祥泰盛”更名为临汾第一酿造厂,生产的熏醋曾获国家优质产品银奖。现在醋之熏香犹存,厂却破产难寻,至今太原东湖、宁化府的醋类里,还保留着这一熏醋的制销,让人们体味着尧地醋味传承的远古遗风。

熏醋采用山西醋生产工艺,以优质高梁、麦麸、谷糠为原料,经迈拉德反应生成食醋特有的色素,突出了山西醋特有熏白味,色泽红褐色,酸味醇厚,是凉拌烹调的佳品。

四. 广东省 广州 花都区 咸蛋焗金瓜

咸蛋焗金瓜,在广州是可以品尝到的一个美味佳肴。用咸蛋黄熬制的酱料,搭配上金黄爽脆的炸南瓜。

材料:南瓜一个(500克左右)、咸蛋4个。食用油、吉士粉适量,鸡粉、盐、黄酒等少许

做法:

1、首先把南瓜洗净去皮。然后将南瓜切开,去籽,然后切成大小一样均匀的条状(约2-3厘米长条).

2、将咸鸭蛋去壳,去掉蛋清。用刀把蛋黄压碎。

3、锅里倒入油(半锅左右),开一碗吉士粉浆,把南瓜沾上吉士粉浆,然后放入煮热的油里酥炸。用文火将南瓜酥炸7—8分钟,待南瓜炸至金黄后捞起。

4、再在锅里放入油(少量),将压碎的鸭蛋黄放入锅中用小火炒。等炒到起气泡,加入少许水,(将蛋黄稍微稀释)。在当中加入少许盐和鸡粉调味,最后把炸好的南瓜倒入锅中均匀地翻炒,直到蛋黄全部沾满南瓜即可。

五. 广东省 广州 花都区 瑞岭盆景

瑞岭盆景

赤坭镇瑞岭村的盆景栽培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远近闻名,村中家家户户均有盆景园。盆景培养制作巧手比比皆是,他们远涉祖国南北山区,挖掘桩树头,运回村后进行精心培养,裁剪造型。该村盆景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成为岭南盆景的生产基地。1999年村民姚尧花了十多年培植的一棵九里香盆景树,老树新发,曲枝徊环,巧夺天工,出售价值达到42万元。英国女皇访问我国时,我国政府送给她一盆名贵盆景,就是出自瑞岭村。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香辣大虾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东西南北饮食交流,南料北烹,东味西调已是寻常之事。用空运至渝的活鲜竹节虾烹制香辣大虾,辣香味厚,鲜美嫩爽,风味独到,把川菜“善调麻辣”的特色河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制作方法1、竹节虾剪去脚、须、用刀部后背抽去沙线。郫县豆瓣、泡红辣椒分别剁细,干辣椒切成节,姜、蒜切成米,葱切马耳形。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混合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干辣椒、花椒炸香,下豆瓣、泡辣椒、姜蒜米炒了出香味,掺入鲜汤烧沸,下大虾炒转,加入料酒、精盐、酱酒继续炒,待收汁亮油下葱节、味精起锅。( 巴南)

七.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神农李

神农李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神农李因出产在神农故里,而且与一般李子不同而得名。神农李成熟后皮紫红,色泽美观,表层附灰粉,故又称“灰紫李”。神农李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2.8克,最大单果为135克。核小,可食部分达96%,味甜酸,富香气。目前,随县有神农李果园5万余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

神农李具有清肝热,生津液功效,能治牙痛、痢疾、白带、大便燥结、妇女小腹肿满以及水肿等症,还可用去除雀斑及解蝎毒。

神农李是随州开发的新,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属桃李嫁接后的优良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群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划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云桥圆根萝卜

云桥圆根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云桥圆根萝卜是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云桥圆根萝卜扁圆形、无分叉,表皮白色、肩部微绿、底部乳白;肉质致密、脆嫩、多汁,品质上等。云桥圆根萝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云桥圆根萝卜原产于郫县新民场镇北部的云桥村,产区地处岷江洪冲积扇平原、属成都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气候温和,土质疏松肥沃,生产的云桥圆根萝卜(因春天抽苔开花晚、收获期长等特性,也被誉为“春不老”萝卜)较其它种植区域具有肉质致密、脆嫩、多汁、回甜、无辣味及无糠心等特点。郫县种植萝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郫县志》(1989年版)上有“春不老萝卜”的记载,《新民场乡志》(1983年版)上也有“白-园根子萝卜”的农事习俗活动记载。 云桥圆根萝卜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一直是广大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家常菜,鲜食、煮食、凉拌、腌渍或干制均可,更是牛肉炖萝卜和老鸭汤等特色佳肴的主要原料。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当地种子公司和蔬菜经销商的共同努力,云桥圆根萝卜逐步走出郫县,推向全国。1981年,萝卜种植大户、土专家查文元的《郫县“春不老”圆根萝卜》在《农业科技通讯》杂志第七期上发表,引起全国广泛关注。1996年,云桥圆根萝卜成为中南海特供蔬菜。 郫县是农业部命名的“整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川西粮仓和成都市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县政府高度重视以云桥圆根萝卜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强化萝卜种植繁育技术规范,制定标准化技术规程,不断优化品质,同时辅以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园区的加工企业对其深度开发。近年来,随着郫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以云桥圆根萝卜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制品及农家风味食品,成为旅游休闲及佐餐、馈赠佳品,其系列产品销往重庆、陕西、湖北、上海等30多个省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云桥圆根萝卜现有种植面积2万亩,2012年加工量10万吨,总产值7000万元,已形成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合作社为纽带、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模式,产业化链条日趋完善,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云桥圆根萝卜肉质根大小均匀、扁圆形、无分叉,表皮白色、肩部微绿、底部乳白、细腻光滑,无皱缩、凹凸等;肉质致密、脆嫩、多汁、回甜、无辣味,无糠心,品质上等。

2013年,郫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云桥圆根萝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云桥圆根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区位于成都市郫县境内,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郫县新民场镇、唐元镇、三道堰镇、古城镇、安德镇、唐昌镇等6个镇、63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4′24″-103°57′36″,北纬30°49′48″-30°58′09″,东到三道堰镇青,南到三道堰镇,西到唐昌镇,北到唐昌镇。保护面积10569公顷,年产量1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云桥圆根萝卜肉质根大小均匀、扁圆形、无分叉,表皮白色、肩部微绿、底部乳白、细腻光滑,无皱缩、凹凸等;肉质致密、脆嫩、多汁、回甜、无辣味,无糠心。 (2)内在品质指标:云桥圆根萝卜粗纤维≤1.3%,总糖含量≥2.5%。 (3)安全要求:云桥圆根萝卜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

九. 四川省 成都 郫都区 郫筒酒

郫筒酒是郫县郫筒镇的作坊生产的一种美酒,史籍中关于郫筒酒的记载和解释有很多。相传晋代名士山涛(即山巨源)在郫县作官时,把上等糯米蒸熟后加曲药装入竹筒密封发酵一月即成酒。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简介 郫筒酒郫筒酒是郫县郫筒镇的作坊生产的一种美酒,具有千多年的历史。史籍中关于郫筒酒的记载和解释有很多。相传晋代名士山涛(即山巨源)在郫县作官时,把上等糯米蒸熟后加曲药装入竹筒密封发酵一月即成酒。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辞源》中〈郫筒酒〉条目释为:“酒名。郫人截大竹长二尺以上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或朱或黑不漆,用以盛酒。相传晋山涛为郫令,用竹管酿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郫筒〉条目释为:“酒名。仇兆鳖注引《华阳风俗录》: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

酿造方法 今有人根据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或云山涛治郫,以筠管(竹筒)酿酴醾酒”。就就认为它近似酒米做的醪糟酒,但爱喝酒的人认为,实际上它更近似于浙江绍兴著名的“绍酒”。它与“绍酒”同属黄酒系列,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黄酒同为全国极品。民国时期,郫县益丰和、元丰源、绍丰和三家酱园均生产少量郫县酒。生产原料主要是糯米、小麦、高粱等粮食。产品有蜂蜜、桂花、佛手等香型。著名作家叶圣陶在《成都近县视学日记》中记到:“(1940年)12月4日,郫县附近尚有杜宇蚕丛墓,及扬雄之子云亭,亦不欲观之。独行入城,尝郫筒酒。酒价每斤一元四。初以为白酒,孰知是黄酒,微苦。带有橘皮味。尽半斤。”

还有人说:“酴醾酒”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上述的黄酒,还有一种就是是第二次重酿的酒。郫筒酒就是重酿的酒。根据“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的记载,可知它是在原酿酒的基础上再次加工,即将酒倒入竹筒内再作第二次处理,从而使其酒质更纯、更香、更美。经过如此这般处理的酒,已产生某种质的变化,已不同于原来那种意义上的酒了。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郫筒酒。

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还说:“今池井俱存,竹则不产”。但并不能说明那时已不再生产这种酒了,原因很简单,该井、池旁虽然没有竹,但郫县是竹乡,农村处处竹林密布,因此,照样可以继续生产用竹筒酿的造的“正宗”郫筒酒了。其实曹学佺在《蜀中广记·物产》中又说过,郫筒酒是由高粱、大麦、小麦、稻谷、玉米等五种粮食酿成,还说郫县盛产高粱,是做郫筒酒的主要原料。

名人佳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很多赞美郫筒酒的佳句。 诗圣杜甫客居成都出游返家时,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先寄严郑公五首》中吟到:“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成札待潜夫”。表明他游历天府,已经视丙穴鱼(雅安之雅鱼)为佳肴,郫筒酒为美酒。只要忆及郫筒酒,其它酒就不想喝了。 宋朝穆修在《城南五题独游诗》中吟到:“水曲林幽独杖藜,郫筒香入乱花携。” 宋朝陆游在《思蜀》中吟到:“园庐已卜锦城东,乘驿归来更得穷。只道骅骝开道路,岂知鱼鸟困池笼。石犀祠下春波绿,金雁桥边夜烛红。未死旧游如可继,典衣犹拟醉郫筒”。你瞧,衣服当了也要一醉郫筒,洒脱之外可见郫筒酒是如何的香醇迷人。 宋朝苏轼(苏东坡)在给他远在浙江的老友周邠的《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中说:“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长虹。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到,他年携手醉郫筒。” 元代诗文大家虞集在《代祀西岳至成都作》中吟到:“我到成都才十日,驷马桥下春水生。渡江相送荷子意,还家不留非我情。鸬鹚轻筏下溪足,鹦鹉小窗呼客名。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郫筒酒,清冽澈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但从四川万里而来,鲜有不变味者。余七饮郫筒,惟杨笠湖州刺史木上所带为佳”。在南京一带的袁枚,在那时的交通条件下,能七饮郫筒,可见郫筒酒当年的名气有多大。袁枚对难免已有些变味的郫筒酒,仍赞美不已,可见郫筒酒是多么迷人。 直至当代,郫筒酒也还很有名。当年朱德总司令来郫县时也曾询问过郫筒酒的生产情况,外籍华人韩素音回郫县时也问及郫筒酒。

十. 四川省 成都 郫都区 蒋排骨

蒋排骨

选用新鲜肉排,经过考究的熏卤过程,使其具有色泽微红、口感干爽、鲜美香润等独特品味,是今日鹃城饮食文化中一道时令工艺菜。

郫都区适合带走的特产成都特产哪里买正宗又便宜郫都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